伴隨著夾雜打字機聲音的片頭曲《Public Poet》,國內(nèi)第一檔專業(yè)的文學播客“跳島FM”拉開了序幕。
3月31日,由文化品牌中信出版·大方出品、蘋果播客精選供應商JustPod制作的“跳島FM”第一期正式上線,聽眾可以在各大音頻平臺和泛用型播客客戶端免費收聽到這檔節(jié)目。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家張莉和“別的女孩”主編、性別研究博士Alexwood擔任第一期嘉賓,她們從一份127位作家的性別觀調(diào)查聊到這個時代的性別意識、女性寫作、女性文學。
“跳島FM”第一期海報
在未來一個月里,“跳島FM”的話題也精彩紛呈,十足迷人:從19世紀簡·奧斯汀的上流舞會到21世紀薩利·魯尼的社交媒體,從都市生活的疲憊與迷失到小鎮(zhèn)青年的貧窮與沮喪,從女性寫作的精神原罪到同人小說的自由表達,從卡爾維諾的城市想象到特德·姜的技術反思。
“跳島FM”項目負責人張舒語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目前節(jié)目已經(jīng)錄制了6期,參與的嘉賓包括作家陳楸帆、趙松、祝雨捷、朱琺、魏思孝、王侃瑜,學者張莉、馬凌、肖一之、吳暢暢、鄭熙青,譯者鐘娜等等。
她說:“我們非常重視作家的參與,也希望邀請到一些在用其他藝術形式實踐文學、講述故事的嘉賓。因為文學在生活中生長?!?/p>
一檔希望打破邊界的文學播客
“跳島”一名源于島嶼愛好者的旅行方式island-hopping(從一個島到另一個島的漫游)。取名“跳島FM”,寓意聽眾如跳躍于島嶼之間,在文學世界中作思想旅行。
這檔節(jié)目每周三更新,每期會圍繞文學相關的話題,邀約作家、學者、書評人、譯者展開圓桌討論。每次圓桌討論的時長大概在40至50分鐘,既能讓嘉賓比較深入地討論一個話題,也能讓聽眾在一線城市的一趟通勤中完成收聽。一位喜馬拉雅聽眾還在留言中寫道:“早上更新對通勤人員太體貼了?!?/p>
“跳島FM”的logo由知名平面設計師孫曉曦操刀設計
“一方面,聲音賦予了時間雙軌道,是我們?nèi)粘I钪蟹浅:玫木衽惆椤A硪环矫?,聲音帶來了信息增量,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文字的表達邏輯之外,還有更多有意思的內(nèi)容。”談及策劃“跳島FM”的初衷,張舒語說,作為一家專注文學出版的文化品牌,大方一直相信文學能夠讓人們在這個可能越來越封閉的時代里,打破彼此之間的距離和隔閡。
“某種程度上,我們每個人的精神世界都像一座島,是一個獨立且封閉的生態(tài)。獨立是非??少F的,但有的時候,交流也是必要的。 ‘跳島FM’想做的,就是通過文學去實現(xiàn)人與觀念的聯(lián)結?!?/p>
也因此,對于目標聽眾,跳島FM不想設限:“作為一檔希望打破邊界的文學播客,我們希望聽眾的多樣性可以超乎想象?!?/p>
“聲音”會是2020年的重要方向
“播客”(podcast)誕生于2004年。和傳統(tǒng)電臺節(jié)目不同的是,“播客”由聽眾在網(wǎng)絡上主動訂閱,還允許自由調(diào)節(jié)進度條和播放速度。2019年對于“播客”來說是特別的一年。這一年里,美國頭部音樂平臺Spotify收購了包括Gimlet在內(nèi)的三家播客公司,普利策獎委員會宣布下一屆普利策獎將增設“音頻報道”獎項,這是在2007年以來普利策首次新增獎項。
張舒語
“國外已有不少有趣的文學播客。”張舒語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企鵝蘭登旗下下設多檔播客,她比較常聽Penguin Books Podacast。Penguin Books是作家專訪,每期20分鐘左右,作家會帶自己的靈感物件來到節(jié)目里,分享自己和這些物件之間的故事。
“企鵝的作家資源很強,他們邀請到保羅·麥卡錫、馬克·哈登、伊恩·麥克尤恩、扎迪·史密斯、尼爾·蓋曼、尤·奈斯博、薩爾曼·拉什迪、歐文·威爾遜、阿蘭·德波頓、比爾·布萊森等知名作家?!睆埵嬲Z說,播客節(jié)目有時候會更新聽眾對一位作家的認識,“比如在艾麗芙·沙法克的節(jié)目里,我第一次知道她是死亡金屬音樂愛好者。她也是大方出版的作家?!?/p>
在2019年年初,大方開始嘗試自制播客節(jié)目“大方FM”。到了2019年底,基于這一年的嘗試以及對于播客行業(yè)的觀察,他們判斷“聲音”會是2020年的重要方向。張舒語稱,今后“大方FM”依舊會做下去,它是大方出版品牌的播客。而“跳島FM”的定位為文學播客,向全球的創(chuàng)作者開放。兩者在定位上有所區(qū)別。
而被問及和理想國、方所文化等其他文化機構開設的播客的差異,張舒語回應道:“在定位上,‘跳島FM’專注文學,從文學出發(fā)去連接其他藝術形式和專業(yè)領域,但具體話題又十分開放,從文學經(jīng)典到熱門作品到社會議題,都會討論。我們請作家趙松擔任文學顧問,并希望未來有更多作家參與進來,給出選題上的建議?!?/p>
出版的核心不在于紙張,而在于觀念的流動
廣義上的“聲音參與文學”由來已久,包括作品朗讀、文學沙龍、有聲書等等。
“如果要簡單理解,文學播客可以說就是線上的文學沙龍,因為可以在線上完成,參與的嘉賓和聽眾都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沙龍是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和地點發(fā)生的線下活動,播客不一樣,可以由多人在不同的時空里共同參與,并且和當下發(fā)生更緊密的關系。”張舒語說,“播客會讓讀者和作者之間、作品和評論之間的交流更緊密、更及時、更高頻,這就是我們說的 ‘聯(lián)結’?!?/p>
在對比播客與文學這兩種形式時,他們察覺到兩者的相似之處——都給人一種“既親近又有距離”的感覺:播客一方面不像單純的文字那么有距離,能給聽眾帶來一種親密感;另一方面又不像視頻是視覺上的直接呈現(xiàn),保有了一份神秘感。這種特質(zhì)跟文學非常像。
在張舒語看來,盡管紙書是出版的重要形式,但出版的核心不在于紙張,而在于觀念的流動、思想的傳播、人與人的聯(lián)結。作品或者圖書產(chǎn)品是連接作家與讀者的重要方式,但并不是唯一方式。
“曾經(jīng),紙書有效地實現(xiàn)了出版的功能,未來可能會有其他的方式完成相似的使命。”她相信,更多的可能性有待于人們實驗出來,而這也是出版本身充滿魅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