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云山得意”,臺北故宮展出的兩件米家山水與題跋

“筆歌墨舞—故宮繪畫導賞”于2020年4月8日起正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對外展出。此次展覽包括兩件“米家山水”中的杰出手卷,且均是全卷呈現(xiàn)——宋代米友仁《云山得意圖》山水長卷與元代方從義的《云林鐘秀》山水

“筆歌墨舞—故宮繪畫導賞”于2020年4月8日起正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對外展出。此次展覽包括兩件“米家山水”中的杰出手卷,且均是全卷呈現(xiàn)——宋代米友仁《云山得意圖》山水長卷與元代方從義的《云林鐘秀》山水長卷,均可稱得上是“米家山水”中的代表之作,其中,方從義的《云林鐘秀》為寄存之作。

米友仁《云山得意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筆歌墨舞——臺北故宮博物院繪畫導賞”集中展示從唐代至民國的26件書畫作品,包括傳宋趙令穰的《水村圖》、米友仁《云山得意圖》、元代倪瓚的《紫芝山房圖》、方從義的《云林鐘秀》、 沈周的《莊周夢蝶》寫意冊等。而展覽最大的亮點或非兩件米家山水長卷莫屬。

臺北故宮博物院展覽現(xiàn)場,《云山得意圖》局部

由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創(chuàng)立的米家山水,主要描繪江南水鄉(xiāng)煙云掩映、風雨顯晦的迷濛景色,畫法突破運用線條表現(xiàn)峰巒、樹木、云水的傳統(tǒng)方法,強調用墨,吸取王洽的“潑墨”、王維以來的“水墨渲染”、董源的“淡墨輕嵐”和點子皴,又參以破墨、積墨、焦墨,通過墨的深淺濃淡和筆的橫點排比,來表現(xiàn)煙云變幻、風雨微茫的景象,模糊中見意趣。米友仁筆墨更見淋漓,善用橫點的“落茄皴”和潑墨的“拖泥帶水皴”,筆簡意賅。后人亦稱之為“米點水山”或“米氏云山”。二米開創(chuàng)的新格對后世影響巨大,諸多畫史也給以極高評價,如董其昌《容臺別集》論:“畫至二米,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牢矣。”       

臺北故宮博物院展覽現(xiàn)場,《云山得意圖》局部

米友仁(1074-1153),字元暉,米芾(1051-1107)長子,亦稱小米。書畫上承家學,與其父齊名。此次展出的米友仁《云山得意圖》卷以淡墨鉤云,側筆臥鋒點苔,并以水墨暈滲的染法描繪瞬息萬變的煙云霧景。筆跡模糊,墨染淡雅,是米氏云山傳統(tǒng)的典型,所作山水“點滴煙云,草草而成,而不失天真”。

米友仁傳世作品稀少,除《云山得意圖》卷外,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瀟湘奇觀圖》是"米點山水"的代表作品。

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局部

此次展出的《云山得意圖》是米友仁品質頗佳的山水長卷。圖后另紙有米友仁自題。其后并有曾覿(1109-1180)、吳寬(1435-1504)、董其昌(1555-1636)、婁堅(1567-1631)、高士奇(1644-1703)與笪重光(1623-1692)等人的題跋。

臺北故宮博物院展覽現(xiàn)場,《云山得意圖》后的笪重光跋文局部

米友仁《云山得意圖》中附有大量題跋, 僅清朝笪重光一人就跋文七次,足見笪重光對此畫作的珍 視。畫中鈐印十八次,有吳廷、乾隆、嘉慶、宣統(tǒng)等人印 章。跋中鈐印五十四次,有宣統(tǒng)、高士奇、婁孟堅、笪重 光、李琪、吳寬、董其昌、翁方綱等人印章。不算重復出 現(xiàn)的,共鈐有印章五十八枚,這在宋畫的跋文鈐印中顯然 屬于較多者。 

米友仁題有:“紹興乙卯初夏十九日,自溧陽東游苕川,忽見此卷于 李振叔家,余兒戲得意作也。世人知余喜畫,競欲得之, 鮮有曉余所以為畫者。非具頂門上慧眼者,不足以識,不 可以古今畫家者流畫求之。老境于世海中,一發(fā)毛事泊然 無著染。每靜室僧趺,忘懷萬慮,與碧虛廖廓同其流蕩, 焚生事折腰為米,大非得已,振叔此卷,慎勿以與人也。 ”

《云山得意圖》后的米友仁跋文局部

有研究者撰文認為,米友仁在紹興乙卯年(一一三五)見到《云山得 意圖》時已有六十二歲,跋文記述的是米友仁在其朋友李振叔家見到自己舊作時的一番感慨。他雖謙虛地稱其 作畫為“兒戲”,但從“得意作也”“非具頂門上慧眼者 不足以識”的語句來看,米友仁對自己的畫作卻有著絕對 的自信。他感嘆世人徒然喜愛他的繪畫,卻很少有人知道 他這么熱衷作畫的原由。對于這一跋文,后來美學家宗白 華曾加以引證:“畫之老境,于世海中一毛發(fā)事泊然無著染?!?通過米友仁的存世作品,可以把握到“米氏云山”的 整體特點:簡淡自然、煙云流潤、草草而成,表現(xiàn)出 江南雨后山巒浮動、云煙變滅的景象,米友仁自稱“墨 戲”。方薰《山靜居畫論》中說:“款識題畫,始自蘇、 米,至元明人而備?!?雖然款識題畫是否始自蘇軾、米芾還有待商榷,但米友仁的作品確屬書法與水墨畫相結合 的早期形式。 

對比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瀟湘奇觀圖》,是”米家山水"的代表作品,小米在自識中寫道:“先公居鎮(zhèn)江四十年……作庵于城之東,高岡上以海岳命名,此卷乃庵上所見,大抵山水奇觀,變態(tài)萬層,多在晨晴晦雨間,世人鮮復如此。余生平熟瀟湘奇觀,每于登臨佳處,輒復寫其真趣成長卷以悅目,不俟驅使為之,此豈悅他人物者乎?此紙滲墨,本不可運筆,仲謀勤請不容辭,故為戲作。紹興乙卯孟春建康官舍,友仁題。羊毫作字,正如此紙作畫耳?!币颐疄榻B興五年(1135),米友仁時年五十歲。

臺北故宮博物院展覽現(xiàn)場,《云山得意圖》后的曾覿跋文局部

第二段跋是宋代曾覿(一一〇九—一一八〇)所題,然而卻從品評米芾書法開始:“元章早年涉學既多,晚乃則法鍾王,此元祐初作也。 風神蕭散,所謂天成者,非世間墨工槧人之可仿佛。伯玉 出以相示,因書其后。紹興壬午中東晦,平丘曾覿,純父?!?nbsp;

明代吳跋文有“云山煙樹總模糊,此是南宮鶻突圖。自笑頂門無慧 眼,臨窗墨跡澹如無。米老此圖初藏于苕川李振叔,后入 嚴尚書府,今宮保閔公得之。蓋嚴與李同郡。而宮保為尚 書外孫。流傳有自,而收蓄得所,此老亦無所恨矣。弘治 癸亥九月既望,長洲吳寬書。 ”

第四段跋文是重中之重——董其 昌所跋:  

米元暉畫自負出王右丞之上,觀其晚年墨戲,真淘洗宋時院體,而以造化為師。蓋吾家北苑之娣冢也。此卷亦其得意筆。后曾氏跋以為元章誤矣。董其昌題。 ”

董其昌指出了前跋中曾覿鑒定之誤,并評其為造化為師的“得意筆”。董其昌曾多次擬過米氏父子的畫作,并曾感嘆:“米元章作畫,一正畫家謬習。 觀其高自標置,謂無一點吳生習氣。又云王維之跡,殆如 刻畫,真可一笑。蓋唐人畫法,至宋乃暢,至米又一變 耳。余雅不學米畫,恐流入率易,茲一戲仿之,猶不敢失 董巨意。”

臺北故宮博物院展覽現(xiàn)場,《云山得意》后的董其昌跋文

此次展出的元代方從義《云林鐘秀》為寄存作品。此卷為水墨紙本,手卷,高23.5厘米,長105厘米,創(chuàng)作于明洪武十年(1377)。由方從義繪贈鄧止庵,并長期存于鄧家。

臺北故宮展覽現(xiàn)場,《云林鐘秀》

明中葉,明朝書畫大家沈周曾于后幅題跋,以贊揚方從義的畫藝及是卷“此圖方壺先生用米氏之法,將化而入神矣。觀之正不知何為筆何為墨,必也心與天游者”。

臺北故宮展覽現(xiàn)場,《云林鐘秀》中的沈周跋文

清康熙年間為禮部侍郎高士奇所收藏,有高士奇的“江村秘藏”、“竹窗書畫圖記”等收藏印記。

《云林鐘秀》局部

《云林鐘秀》局部

方從義(約1302—1393),元代書畫大家、詩人,字無隅,號方壺,江西貴溪人。早年入道,為龍虎山上清宮正一教派的道士,師從永嘉人金月巖修道家之學。金月巖去世后,他離開龍虎山上清宮游歷全國各地,往來于大江南北。他一生繪畫不多,亦不輕易為人作畫,人們以禮相求,方能求之一二,故傳世作品不多。有人說他的畫“外道”,藝術造詣精深,《江新通志》稱他“其畫冠絕一時,……張宇初稱為壺仙?!逼洚?,元代很多著名文人如虞集、宋濂等,常為其畫題詩、題跋,影響盛極一時。

(注:本文部分文圖來源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