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一周書記:如何才能使艾柯……閉嘴?

《帕佩撒旦阿萊佩: 流動社會紀事》,[意] 翁貝托埃科著,李婧敬、 陳英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年1月版,568頁,75.00元意大利作家、歷史學家和符號學家翁貝托??疲║mberto Eco

 《帕佩撒旦阿萊佩: 流動社會紀事》,[意] 翁貝托·埃科著,李婧敬、 陳英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年1月版,568頁,75.00元

意大利作家、歷史學家和符號學家翁貝托·??疲║mberto Eco,1932——2016)的專欄文集有好幾本已翻譯為中文,從《帶著鮭魚去旅行》《密涅瓦火柴盒》《倒退的年代》到去年出版的這部《帕佩 撒旦 阿萊佩:流動社會紀事》(李婧敬、陳英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年,下簡稱《紀事》)。最后這一部是他的遺作,收入2000年以后十五年間的文章,在他去世一周后在意大利出版。這幾本文集可以看作是前后相繼的姐妹篇,其中許多文章的主題是重復的,艾柯(我還是更習慣這個譯名)的立場和許多觀點也是重復的。就如他在這部《紀事》的“前言”所講,“那些現(xiàn)象一直以令人擔憂的規(guī)律性反復出現(xiàn),我也只好就這些不安的常態(tài)老調(diào)重彈?!边@很容易理解,作為一個斷斷續(xù)續(xù)也寫了三十多年時評時論的人,我知道什么是“令人擔憂的規(guī)律性反復出現(xiàn)”,也知道為什么只能是“老調(diào)重彈”。

說到“老調(diào)”,艾柯真是活到老、觀察與思考到老,文章也寫到老,很令人佩服。越到晚年,艾柯對現(xiàn)實的看法就越悲觀,這從他的幾本文集中就可以看出來。在《紀事》中他說政治家和絕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都沒弄清“流動的社會”的現(xiàn)象及其威力,鮑曼要人們正視危機的呼吁仍然只是“曠野里的吶喊”。從這部文集的書名“帕佩撒旦阿萊佩”也可以看出某種悲觀與無奈,艾柯在“前言”解釋說這個題目出自但丁《神曲·地獄篇》第七歌,出自冥神普魯托之口,沒有確切的含義,卻令人聯(lián)想起各種稀奇古怪的事物。與副標題“流動社會紀事”相配合,在一個流動的、失去任何堅固東西作為支撐的社會中,一切都是那樣的稀奇古怪,也就是我們說的妖孽叢生。

收入《紀事》的文章分為“倒退的年代”、“老年人與青年人”、“上網(wǎng)”、“論手機”、“論陰謀”、“論大眾媒體”、“納粹主義的各種形態(tài)”、“論仇恨與死亡”等十幾個主題,有些文章對于中國讀者來說,需要對特定的歷史背景有了解才能讀懂,如論述意大利現(xiàn)實政治中的各種勢力、利益訴求和輿論傾向,或者某些具體事件中的輿情等等。但也有許多他談論的政治現(xiàn)象、文化現(xiàn)象是有普遍性的,因而他的“老調(diào)重彈”我們聽起來也不會陌生,就如他自己在“前言”中說的,“其中的某些文章,我自認為還是值得再回頭看看的。”應該看到的是,在關于手機控、網(wǎng)絡控、自爆隱私與成名欲、選秀節(jié)目、喧囂輕浮以及讀書的樂趣等這些容易被講述的話題之外,艾柯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思想性與批判性首先不是指向這些,而是指向他所論述的意大利政治的內(nèi)斗,指向“政治”的欺騙性,以及作為公民應該負起的公共責任。

艾柯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就開始寫專欄文章,他說:“我對任何事已失去了沒有意見的自由”。這才是真正的意見分子—— 連不發(fā)表意見的自由也沒有了,那意思也可以看作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他的寫作量驚人,僅以其《密涅瓦火柴盒》所收的文章為例,從1985年3月開始在《快報》周刊每周一篇,一直堅持寫了十幾年。寫了幾十年,自己并不開心,他在《密涅瓦火柴盒》(李婧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的前言里說過,“我不談讓自己高興的東西,卻總是對那些令我不開心的事情寫下自己的想法”,聽起來有點像自我調(diào)侃,但確是實情。在很多人看來這可是太有問題了,你一個在國際上那么有影響的作家,寫的基本上都是自己國家的事情,怎么能只寫“不開心的事情”呢?這不是添亂嗎?他甚至還說知識分子的任務就是制造危機,指出“知識分子唯有在知道如何‘……唱反調(diào)’時,他才是真正的批判者而非宣傳專家。采取介入立場的知識分子有義務特別將他介入的事務置入危機?!保ā兜雇说哪甏罚痰旅髯g,漓江出版社,2012年,76頁)這也難怪,因為艾柯對于政治的本性有自己的判斷:“政治本身就是一種靠說謊生存職業(yè),說謊是政客的義務;相反,如果他們把自己的所想所為都一五一十地告訴所有人,那他們早就被開除出局了”(《密涅瓦火柴盒》,189頁)。因此,他的公共寫作就是為了抵制和反抗這種政治,他呼吁全體公民參與2011年的大選,“‘我們要把即將舉行的大選,視為道德的全民公投,任何一個盡責的公民都不應回避。’有許多人將把這項呼吁看成平息良知不安、勇敢擔起責任的呼吁。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孤島?!瓌e問喪鐘為誰敲響:那是為你而響?!保ā兜雇说哪甏?,129頁)是的,喪鐘為所有逃避政治的人而鳴響。

《論恨與愛》談為什么要制造敵人、煽動仇恨,看起來也是“老調(diào)重彈”,但他說“至少于我而言,具有新意”。他指出“恨”是一種群體行為,“且對于獨裁政權而言,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行為。正因如此,法西斯學校要求我從小就憎恨阿爾比恩的后裔;馬里奧·阿佩留斯每天晚上都在廣播里朗讀他的《上帝詛咒英國人》。獨裁政治、民粹主義以及某些宗教激進派大都秉承這一理念: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于敵人的憎恨能夠將民眾緊緊團結在一起,令其心中燃起共同的仇焰。如果說愛能夠讓我針對少數(shù)人心生暖意,那么恨不僅能讓我一個人激情澎湃,還能激發(fā)所有心懷同樣憎恨的人,且這種情緒針對的是成百上千上萬人,可能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可能是其他膚色、其他語言的人種?!惐R斯科尼憎恨所有的法官,同時也要求我們這樣做;此外,他還仇視所有共產(chǎn)黨人士,即使他們有些人早已不在了,也要塑造出幾個典型用來憎恨?!保ā都o事》,292—293頁)道理已經(jīng)講得很清楚,但是他忘記補充的是,現(xiàn)在煽動仇恨的載體主要不是廣播,而是網(wǎng)絡、手機、朋友圈,可能是因為他對手機實在不喜歡,總是關機。

仇恨與陰謀論似乎是天生的一對。艾柯突出地強調(diào)了仇恨中的“陰謀論癥候”:“所有獨裁者為了自己做決定時能獲得人民的同意,便會指控某個國家、群體、種族或秘密社團正在醞釀陰謀、企圖顛覆獨裁者所領導的國家。所有形式的民粹主義,包括當代的民粹主義,為了取得人民的信任,總會指控來自國外或國內(nèi)的某個陰謀團體。”(《倒退的年代》,56頁)在這個世界上,不能說沒有陰謀,更不能以黑白劃線來區(qū)分陰謀的存在與否,問題是“陰謀論癥候”的確更容易發(fā)生在某些群體與體制之中。覺得有陰謀,仇恨自然拉起來,因此“陰謀論癥候”總是陰魂不散。

從煽動仇恨到壓制言論,這是《我的臭嘴,請別說話!》要討論的問題。艾柯從“一些令人不安的事件”切入:法國一位中學老師撰寫了一些涉及某宗教的文章,導致面臨性命之憂;柏林的一家劇院將莫扎特的《伊多梅紐》從節(jié)目單上撤了下來,因為那部歌劇中展現(xiàn)了耶穌、佛祖等被砍下的頭顱。艾柯指出:“我們面臨的是關于說話的恐懼。這些禁忌不能完全歸咎于……激進分子(他們從不針對‘發(fā)怒’開玩笑),而是政治正確原則造成的后果。盡管其初衷是為了尊重所有人,但實際上卻剝奪了人們(至少是美國人民)講笑話的權利。不僅不能講關于猶太人、……和殘疾人的笑話,甚至不能打趣蘇格蘭人、熱那亞人、比利時人、憲兵、消防員、道路清潔工和愛斯基摩人……?!保?24—325頁)“我們面臨的是關于說話的恐懼”,講得很準確,但是歸因于“政治正確原則”,恐怕只是因為艾柯的西方語境。制造“說話的恐懼”,當然還有遠比要求“政治正確”更復雜的原因和更嚴酷的后果。接下來艾柯講了一件自己的實例,非常有意義。他在關于文本分析的教學中隨手引用了一篇文章中的一段粗話,其中涉及一個神靈的名字,下課后一位學生有禮貌地批評艾柯沒有尊重他的宗教。艾柯坦然回答說我只是援引了他人的一句臟話,但無論如何還是要表示歉意。第二天艾柯在課堂上調(diào)侃了基督教萬神廟中的重要神靈,所有人都哄堂大笑,其中也包括那位學生。下課后艾柯問他為何不對“我”的宗教表示應有的敬意,然后告訴他用神的名字開玩笑并不等同于辱罵神靈,并勸他應該在宗教上表現(xiàn)出更大的包容性。這位學生道歉了,并表示明白了艾柯的用意。文章最后說,“誠然,不是所有的教學關系都能像我與那名學生之間一樣平和而友善。因此,在其他情形下,最好還是閉口不言。然而,在一個人人都畏懼闖禍的文化里,大概連學者都不敢輕易提及某位阿拉伯哲學家(我僅是隨意舉例)了吧?這將所謂的除憶詛咒,即通過沉默刪除那些原本值得尊敬的外來文化。這對增進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是沒有好處的。”(325—326頁)發(fā)生在艾柯課堂上的這一幕,師生之間的平和、友善、理性的思想交流,真令人感慨不已。而那個“除憶詛咒”,刪除的又豈止“原本值得尊敬的外來文化”而已。

艾柯對媒體和民粹主義都深有研究,因此這兩個主題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他的文章中。當他把這兩個主題聯(lián)結在一起的時候,就有了《關于“媒體民粹主義”專制》。他看到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在電視節(jié)目上宣稱意大利不會介入伊拉克事件,他馬上質疑:“為什么我們的總理要在電視節(jié)目中,而不是在議會上宣布一件這么嚴肅的事情,難道他不需要詢問大家的意見,征得大家的同意?我解釋說,貝盧斯科尼正在建立一種‘媒體民粹主義’專制,在這種制度下,國家元首可以通過大眾媒體直接與人民進行交流,這樣可以架空議會。”(465頁)過幾天,老貝的話受到小布什和布萊爾的嚴厲遣責,他就說他從來都沒說過要從伊拉克撒軍??梢猿鰻柗礌?、前后矛盾,艾柯說這就是“媒體民粹主義”的好處。至于那些追隨大眾媒體的人,“他們的優(yōu)點就是第二天就會忘記你前一天說過的話”,另一方面,“電視上只會播放貝盧斯科尼喜歡的消息,這正好說明了‘媒體民粹主義’專制的實質?!保?66頁)

在自媒體喧囂的時代,艾柯知道通過網(wǎng)絡刷存在感是怎么回事?!段摇巴啤?,故我在》說:“推特網(wǎng)就好比村鎮(zhèn)里的運動主題酒吧,說話的既有村里的傻子,也有自認為被稅務機關迫害的小業(yè)主;既有沒能在知名大學拿到比較解剖學講席、只好當市鎮(zhèn)醫(yī)生的失意者,也有喝得醉醺醺的路人;既有津津樂道于環(huán)形路邊搔首弄姿的站街女的卡車司機,也有時不時冒出兩句睿智之語的顧客。然而,所有的言論都從那里開始,也在那里結束,酒吧里的閑聊從來都無法改變國際政治局勢?!币虼?,“只有法西斯政府才會擔心酒吧言論蠱惑人心,因此禁止民眾在酒吧里妄議政府。事實上,所謂的民心所向不過是大選期間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人們在投票時所思慮的一切都是基于他人的宣言,至于自己先前在酒吧里發(fā)表的見解,早就拋到腦后了?!?(33頁)也就是說,沒什么不得了的事情,讓民眾“推”,天不會塌下來。

在這次疫情面前,西方眾多大牌思想家的“門診”看起來多有令人失望者,有些是開始有點漫不經(jīng)心,以為隨便說幾句就可以滿足公眾,后來才變得認真一點,說到一些問題。艾柯在幾年前去世了,如果他活到今天,看著被疫情封鎖著的意大利,我不知道他會寫什么和怎么寫。從“流動性社會”這個概念中的形而下涵義來看,疫情、封城,昔日流動的一切——車流、人流、物流——都停止了。“呆在家里”看起來成了最合邏輯的應對措施和最高律令,個體身體的“流動性”似乎成了比“盲流”——我們所熟悉的這個概念在1952年政務院頒布的文件中出現(xiàn),指農(nóng)村勞動力“盲目地向城市流動著”——更可怕的事情。從擇地就業(yè)到區(qū)域移民,人們曾經(jīng)適應流動、投身流動,在流動中建立自己的生存之道?,F(xiàn)在突然暫停,人們要適應停止,要在停止中解決自己的生存之道。于是出現(xiàn)了全球性的流動與靜止的博弈,背后是體制、文化、價值觀在支撐和博弈。在流動與靜止的博弈之上,是對這個全球化發(fā)展趨勢的觀察與預言:徹底的倒退?或者只是前進中的暫停與調(diào)整? “流動的現(xiàn)代性”這個鮑曼提出的概念意味著試圖以秩序統(tǒng)領世界的宏大敘事出現(xiàn)了危機,那么當疫情肆虐全球的時候,強制性的秩序看起來有可能重新統(tǒng)領著世界,個體性、差異性和自由權利有可能被抹去,社會凝固為管制與被管制的狀態(tài),在停擺中“活著”成了壓倒一切的口號,艾柯會感到有什么問題嗎?他又會如何為一個停擺的世界開出藥方?

從他以往的文章中,或許可以知道對于某些與疫情防控有關的輿論熱點,他的回答可能是什么。比如關于網(wǎng)絡、查禁和清除記憶,他曾經(jīng)這樣問道:“倘若網(wǎng)絡存在,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是否還有可能?我不能肯定。所有人將立即知道剛剛發(fā)生了什么……雖然竭力過濾網(wǎng)民可能看到的東西,信息還是得到雙向的傳播”;他馬上又補充說,“我們也不要以為,這個世界上查禁和專制已然消失。遠非如此”。關于消滅記憶,他從古羅馬人的“除憶詛咒”談起,古羅馬元老院可以通過投票表決,以判處某人在死后處于默默無聞和遺忘之中,也就是消滅記憶。但是他說這在今天的網(wǎng)絡時代變得很困難,“消失者不可能消失很久”。(讓—菲利蒲·德·托納克編《別想擺脫書》,吳雅凌譯,廣西師大出版社,2010年, 200—202頁)。又比如,我們在視頻上看到疫情封城中的意大利人在陽臺上高歌、演奏,對此艾柯可能會建議還應該高聲朗讀,因為他喜歡朗讀友人的書信。還有就是,艾柯肯定也會看到某些倒退的現(xiàn)象,會聯(lián)系到他曾經(jīng)在《倒退的年代》前言中列舉的那幾種歷史倒退的現(xiàn)象:歐洲地圖的復舊、傳統(tǒng)戰(zhàn)爭的卷土重來,基督教原教旨主義、反猶勢力、法西斯黨、“黃禍”論、基督教民主等重新復燃,他對這些現(xiàn)象充滿了不安和憤慨。

無論他會寫什么、怎么寫,可以肯定的是面對疫情他不會沉默不語。

不管艾柯寫什么,在他的讀者中大概不會有太多人想要他閉嘴。那個意大利的“川普”也真不靠譜,艾柯在文章中時時不忘調(diào)侃、諷刺他的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但沒有人說要艾柯他閉嘴,老貝更是想都不敢想。但是,這個世界上想要知識分子閉嘴的人還是有的?!都o事》中有一篇文章的題目就叫《閉嘴,臭知識分子!》,非常準確和傳神地傳達了那些仇恨知識分子的人的憤怒。文章說,一個自由評論員發(fā)表言論批評了某黨派之后,幾個“搞政治的人物”馬上回應,認為這些批評出自脫離現(xiàn)實的知識分子,是沒什么用的,意思是要這些臭知識分子保持沉默。艾柯聯(lián)系到法國德雷福斯事件中的知識分子,當時每一個被克萊蒙梭稱為“知識分子”的人,都會讓人往壞的方面想。他說,這些要知識分子閉嘴的人本身也是知識分子。(《紀事》,270頁)由此也可以想到,或許正是這幾個“搞政治的人物”會想過,如何才能使艾柯和像艾柯這樣的作家文人閉嘴?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