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明代沈周緣何留下名作《草庵紀游圖》

相比于明代蘇州城內(nèi)林立的大小寺院,大云庵并不出眾,甚至連它的名字,也被當?shù)厝伺c附近的吉草庵相混淆。由于方言的諧音,吉草庵又被訛傳為“結草庵”,于是大云庵便成了“結草庵”。沈周直到七十一歲時才第一次來到

相比于明代蘇州城內(nèi)林立的大小寺院,大云庵并不出眾,甚至連它的名字,也被當?shù)厝伺c附近的吉草庵相混淆。由于方言的諧音,吉草庵又被訛傳為“結草庵”,于是大云庵便成了“結草庵”。沈周直到七十一歲時才第一次來到這里,但這次游歷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jù)文徵明后來回憶,沈周“嘗棲息于此”,可見其晚年對此地的喜愛。是什么讓早就對蘇州城內(nèi)大小寺院了如指掌的沈周,喜歡上了連名字都被傳錯的大云庵呢?

結草庵前的七孔石橋,作者自攝

弘治十年八月十七日(1497年9月13日),沈周進蘇城辦事,夜宿大云庵。若從老家西莊到此,需乘舟順著俗稱“葑溪”的東護城河一路南下,自城東南的葑門入城繼續(xù)西行。在到達長洲縣衙附近的支港后,轉(zhuǎn)向南下,不久便可到達大云庵。

初到此地的沈周被眼前“極類村落間” 的景象所驚,滿目的“竹樹叢邃”令他禁不住感嘆置身于“城市山林”之間,驚喜之情溢于言表。沈氏的錯愕,一方面來自此地與他之前常去的東禪寺、慶云庵等位于城東及城北的寺院在環(huán)境上所存在的反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對南城并不熟悉。大云庵帶給他的第一印象便如此新奇而深刻。

更讓沈周感到不同尋常的,是大云庵“地浸一水中”的選址。在充滿想象力的沈周眼里,四面的水流“環(huán)后如帶”,將寺院環(huán)抱,“其勢縈互一曲,如行螺殼中”。吳諺至今仍有“螺螄殼里做道場”的說法,形容在逼仄局促的空間環(huán)境或者條件下依然別有洞天、游刃有余,沈周這里所贊嘆的大概也是同樣的意思。不過,對于沈周而言,僅僅贊嘆景觀的精巧顯然不能盡顯其才華。一句“塵海嵌佛地”,大云庵“宛在水中央”的獨特地理位置便在沈周的筆下具有了深厚的意味,新的文化景觀由此誕生。

明 沈周《草庵紀游圖》,上海博物館藏

大云庵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維持了很長時間,直到后來的嘉靖年間(1522-1566)還依然“地特空曠,四無居民,田塍縵衍,野橋流水,林木蔽虧。雖屬城闉,迥若郊墅?!?/p>

四圍的水流在大云庵前匯集為十畝見方的放生池,池中建有石塔兩座,分別供奉四大部經(jīng)目與寶曇和尚的舍利。洪武年間(1368-1398)活躍于蘇州的高僧寶曇,是明初重修大云庵的關鍵人物。不過,他更重要的貢獻是重建了大云庵西邊的南禪集云禪寺。

蘇城的南禪寺,歷史可一直追溯到唐開成年間(836-840)。當年,寺內(nèi)不僅有千佛堂和轉(zhuǎn)輪經(jīng)藏,還藏有白居易寄贈的一套《白氏長慶集》。后來,南禪寺湮滅,以致明初人都不知其所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寶曇和尚特向朝廷奏請將郡學之東的集云寺、大云庵以及妙隱庵合并復建新南禪寺,遂獲批準并蒙皇帝賜名為南禪集云寺。作為南禪寺別院,大云庵最終成為寶曇和尚舍利的供奉之所。

成化十二年十月十三日(1476年10月13日),一場大火將南禪寺化為灰燼。時任主僧德本歷盡十年寒暑,廣求施積,方于成化二十二年五月十一日(1486年6月12日)完成了大雄寶殿的重建,再迎香火。德本恢復的南禪寺,雖規(guī)制不比從前,但他著意打造寺院的新功能——新建方丈室作為與文人雅士交游燕集的場所。這一點頗受吳寬的稱頌,他認為此舉接續(xù)起了南禪寺從創(chuàng)立之初便有文人活動的傳統(tǒng)。在德本托請其所撰的《南禪集云寺重建大雄寶殿記》中,吳寬不僅提到了唐代的千佛堂經(jīng)藏,也提到了白樂天寄贈文集的佳話。除此以外,吳寬還特別談到了另一個人——北宋的蘇舜欽。

南禪集云寺重建大雄寶殿記

蘇舜欽流寓吳中修建滄浪亭的故實,人盡皆知。吳寬之所以提到他,是因為蘇氏所建的滄浪亭舊址便在南禪集云寺附近。而蘇舜欽筆下的滄浪,四周“草樹郁然,崇阜廣水,不類乎城中”,竟與后來的沈周所見無二。吳寬認為,南禪集云寺后的水潭便是北宋的滄浪池。

此時的德本年事已高,他似乎很著急地拜托吳寬完成記文。身在北京的吳寬“心領神會”,在記文的最后專門詳述了德本的生平:“本公,字一源,俗出陽湖馬氏,而受業(yè)于半塘壽圣寺……今年老退歸舊隱,而惓惓于茲寺。”德本由此進入歷史,今天的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吳寬的文章知道他當年的功績。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有“頭腦”的僧人,而后來沈周在大云庵遇到的僧人悳(同“德”)茂,也是如此。

悳茂可能是德本的繼任。在南禪寺重修大雄寶殿后的十年間,沈周不曾到過此地。其于弘治十年的那次投宿,應該是受到了悳茂的邀請。當晚,沈周宿于庵內(nèi)西小寮,月色透過紙窗,難以入睡,遂覓得五言格律《草庵紀游詩》。詩的最后他寫道:“喬然雙石塔,和月浸滄浪?!泵鎸z物與遺跡,沈周充滿歷史的懷想。

明 沈周《草庵紀游圖》(局部),上海博物館藏

找找“悳茂和尚”在哪里?

悳茂在得到這首詩后想必十分喜愛,便請沈周謄寫下來。后者于是又撰寫了內(nèi)容詳盡的詩引。盡管詩名“草庵”,但沈周一開篇就為大云庵正名,認真分析了其被訛傳為“結草庵”的緣由。他的記述十分詳盡,使我們不僅得以了解大云庵的環(huán)境位置,甚至連進入大云庵需要經(jīng)過兩座極窄的獨木板橋這樣的細節(jié)都被保留下來。沈周還告訴我們,大云庵背靠四十余丈寬、三丈多高的土岡,岡上的一棵古栝(即老檜樹)也高達十尋(一“尋”約為八尺)。就連悳茂僧房的位置也被他記述下來,好似十年前德本為吳寬所記一般。

明 沈周《草庵紀游圖》(局部),上海博物館藏

不過,悳茂顯然更勝一籌。在他的邀約一下,沈周又創(chuàng)作了一件實景繪畫,這便是現(xiàn)存上海博物館的《草庵紀游圖》。

沈周為寺院作畫留念的例子并不罕見,就在大云庵之行四年前的七月三日(1493年8月14日),他曾同樣應寺僧之請,在半夜為投宿的承天寺作了一件《林堂思清圖》。

不同的是,《草庵紀游圖》是明確以“紀游”為名的具有寫實趣味的作品,從文到畫都顯示出高度的一致性。在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草庵紀游詩》及詩引中所描述的全部內(nèi)容。

明 沈周《草庵紀游詩引》,上海博物館藏

為表現(xiàn)悳茂的僧房,沈周特地在畫中佛殿旁的院落里描繪了一個和尚的形象。另一個小僧正在院外的橋頭迎接著即將過橋而來的“沈周”。就這樣,悳茂與沈周“同框”了。

《草庵紀游圖》后來的經(jīng)歷也可證明悳茂在其創(chuàng)作當初所發(fā)揮的主動性?,F(xiàn)存是卷后分別有趙同魯、憧南、楊循吉、沈樸、周塤、沈杰等吳地文士的題跋,另有一人名“潮”,未署姓氏。這些題跋大都作于弘治十年后的幾年間,但裝裱順序并不連貫。例如,排第一位的趙同魯跋,落款為“七十七歲翁”,當為弘治十二至十三年間(1499-1500)所書,而最后一條題跋的作者沈杰,落款則在弘治十一年(1498)。沈杰在跋文中指出,自寶曇以后“數(shù)傳而至今主僧悳茂。茂亦樸實守約,克振宗風,類有道者事業(yè),視昔有加?!庇捎谒窃谏蛑芡瓿伞恫葩旨o游圖》之后大約半年得以寓目此作并題寫跋文,且對于悳茂的矜表之意洋溢于字里行間,亦可視為本作先為悳茂所藏并常出示給到訪文士觀賞題跋的證據(jù)。

沈杰跋文

沈杰跋文

沈杰跋文

沈杰跋文

《草庵紀游圖》卷后題跋中各人的題詩均與沈周的題詩和韻,因此所有題詩的最后一字均為“浪”。弘治十六年(1503),正在草庵小住的憧南得觀此卷,看到“品題盈卷,群公珠璧爛然”,不禁感嘆韻腳難和,但他還是硬著頭皮寫下題詩,并同樣以“浪”字結尾保持隊型。

憧南跋文

從沈周的“滄浪”之“浪”到后來題跋者的一浪接一浪,《草庵紀游圖卷》留住了大云庵鮮活的模樣。如今,他所喜愛的大云庵周圍,有醫(yī)院,有民國時期創(chuàng)立的蘇州美專校址,此外當然還有自嘉靖二十五年(1546)起不斷重建改建并保留至今的滄浪亭。

現(xiàn)今在一〇〇醫(yī)院內(nèi),還保留著“結草庵”的放生池。雖無十畝之廣,但一座七孔石橋安臥其上,一株粗壯的白皮松矗立橋頭,依舊人跡罕至。這座“結草庵”是否便是當年沈周到過的大云庵,抑或是訛傳其名的吉草庵,今天已難確證。

“今日滄浪休問主,百年興廢本同波?!?一如沈周所言,恐怕只有永恒的滄浪之水才能蕩滌歷史的塵埃,通往畫卷之中的大云庵。

(本文經(jīng)授權轉(zhuǎn)刊自吳中博物館公號,系“跟著沈周逛江南”系列文章之一。作者系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圖書館副館長,中央美術學院博士在讀)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