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從“吳門四家展”到“畫屏”——關于蘇博近十年學術型書畫展

蘇州博物館自2012年至今打造了一系列以古代書畫為主的極具本館個性與特色的展覽,包括“吳門四家”系列學術展覽、“清代蘇州藏家系列學術特展”以及“畫屏:傳統(tǒng)與未來”等。參與這些展覽的蘇博研究人員認為,蘇

蘇州博物館自2012年至今打造了一系列以古代書畫為主的極具本館個性與特色的展覽,包括“吳門四家”系列學術展覽、“清代蘇州藏家系列學術特展”以及“畫屏:傳統(tǒng)與未來”等。參與這些展覽的蘇博研究人員認為,蘇州博物館這些展覽是根據蘇州的城市精神與氣質,結合蘇博書畫藏品狀況而量身定制。扎實的學術研究是做好書畫展覽的基礎。成功的展覽要處理好“物”與“人”的關系,要努力讓觀者在參觀過程中產生共鳴。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以下簡稱“蘇博”)自2006年新館開館以來,秉持“在一流的建筑舉辦一流的展覽”的理念,“繼承、傳播、弘揚蘇州文化,培養(yǎng)公眾文化藝術素養(yǎng)”的社會使命,尋求創(chuàng)新和突破,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展覽是博物館提供給觀眾的最直接的文化產品,也是博物館打造自身品牌、創(chuàng)建文化特色的重要工具。蘇博自2012年至今,打造了一系列極具本館個性與特色的以古代書畫為主的展覽。在這些展覽成功舉辦后,我們亦嘗試對展覽背后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石田大穰——吳門畫派之沈周特展”展出的明人畫沈周半身像

2012—2015年,蘇博舉辦“吳門四家”系列學術展覽(以下簡稱“吳門四家展”),展覽圍繞明中后期“吳門畫派”主題,在四年內推出了“石田大穰——吳門畫派之沈周特展”(以下簡稱“沈周特展”)、“衡山仰止——吳門畫派之文徵明特展”(以下簡稱“文徵明特展”)、“六如真如——吳門畫派之唐寅特展”(以下簡稱“唐寅特展”)和“十洲高會——吳門畫派之仇英特展”(以下簡稱“仇英特展”),分別展出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名家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展現他們的藝術成就,并通過書畫作品反映明代文人生活和江南山水風貌?!皡情T四家展”的主題既能通過書畫作品梳理蘇州文脈,又能通過展品信息讓觀眾欣賞、了解明代蘇州的方方面面。其中“文徵明特展”榮獲第十一屆(2013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衡山仰止——吳門畫派之文徵明特展”展覽海報

“六如真如——吳門畫派之唐寅特展”展覽海報

“十洲高會——吳門畫派之仇英特展”海報

其后四年,蘇博又策劃并推出“清代蘇州藏家系列學術特展”(以下簡稱“藏家展”),分別是“煙云四合——清代蘇州顧氏的收藏”“梅景傳家——清代蘇州吳氏的收藏”“攀古奕世——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和“須靜觀止——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以下簡稱“須靜觀止展”)。清代蘇州是收藏家聚集之地,蘇博通過四場系列展覽展出清代蘇州收藏世家對書畫、古籍、碑帖、青銅器、玉器、文房四寶的蒐集與鑒賞,講述動蕩年代的收藏軼事和家族過往,在反映傳統(tǒng)文人審美趣味的同時,也呈現蘇州城市的文化面貌。本次系列展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響應和普遍認可,獲得首屆(2016—2018年度)“江蘇省博物館十大精品展覽”精品獎。

蘇州博物館過云樓展覽現場

“梅景傳家——清代蘇州吳氏的收藏”展覽現場

“攀古奕世——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展覽現場

“須靜觀止——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展廳現場

2019年9月,蘇博聯合美術史家、策展人、美國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教授巫鴻共同打造了國際學術展覽“畫屏:傳統(tǒng)與未來”(以下簡稱“畫屏展”),展覽目的是揭示畫屏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發(fā)展中的關鍵作用。展品涵蓋古今,策展人不僅精心選擇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裝飾屏風及書畫屏風作品,還特邀九位當代藝術家創(chuàng)作屏風概念作品,形成當代藝術與傳統(tǒng)畫屏的多維互動。將古老的藝術傳統(tǒng)與現下的藝術創(chuàng)作進行首創(chuàng)式的有機聯系,是一個具有實驗性質的展覽。

“畫屏:傳統(tǒng)與未來”展覽現場

現今中國博物館正處于高速發(fā)展階段,觀眾對展覽質量的需求日益增長,而關于如何定義一個好展覽、如何舉辦一個好展覽的理念亦層出不窮。古代書畫展覽是國內博物館展覽中的一個重要類型,與自然科技類、考古歷史類展覽相比,古代書畫展覽又存在著許多獨特性,在研究、闡釋、傳播上更具難度。本文將梳理、剖析上文提到的以古代書畫為主要展品的原創(chuàng)性展覽,嘗試對展覽的策劃研究工作、展覽闡釋、傳播方法等問題做些思考。

一、書畫展覽策劃與研究

(一)合適的展覽選題

蘇博作為蘇州的城市地標,所舉辦的展覽在策劃前期都會充分考慮該展覽是否契合蘇州的城市精神與氣質。蘇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具有2500年的建城史。自宋代范仲淹創(chuàng)辦府學,蘇州的文人氣質便深入人心,明清時期吳門一地更是人文淵藪,而其風雅之道亦為四方所宗。蘇博的書畫藏品質量優(yōu)秀,在2006年新館開館以后,蘇博就希望打造最符合蘇州文化氣質的書畫類學術展覽,“吳門四家展”與“藏家展”應運而生,這也是策展團隊集全館之力為本館量身定制的特展。

“十洲高會——吳門畫派之仇英特展”展覽現場

其實吳門四家的作品在中國古代書畫史上是世人皆知的經典,許多博物館都展陳過這個主題,例如2010年遼寧省博物館的“六如遺墨——唐伯虎書畫精品展”、2013年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吳門畫派”系列展覽、2016年天津博物館的“畫與書歸——明代中期吳門書畫特展”。但在蘇博舉辦這兩個系列特展最合適,因為無論是吳門四家還是清代顧家(顧文彬及其后代)、吳家(吳大澂及其后代)、潘家(潘祖蔭及其后代)四大藏家家族,皆孕育與繁衍在蘇州。他們出生于蘇州、大半人生軌跡在蘇州、親朋至交和社會關系也都在蘇州,在蘇博舉辦這兩個系列展覽可以說是使故事回到原生環(huán)境、回到最滋潤合適的水土中講述。而且將展覽定位為系列展覽,可以有較長時間對展覽體系和內容做深入研究,也更能打造展覽的品牌效應。通過八年來連續(xù)推出主題展覽,觀眾已非常期待每年到蘇博參觀書畫大展。

如果說兩個系列展是講述蘇州城和蘇州人的故事,“畫屏展”則更具有創(chuàng)新與試驗性,而蘇博正是這個頗具實行難度的展覽落地的最佳選擇。步入蘇博大廳,片石假山在波光粉墻掩映之下如畫如屏。蘇博的建筑極具實驗性與原創(chuàng)性,融匯了傳統(tǒng)與現代,體現了“中而新、蘇而新”的設計理念。而蘇博向來很重視現當代藝術展覽,自新館開館以后,蘇博現當代藝術展廳已成功舉辦多個現代藝術展覽,并與國內外知名藝術家保持長期友好的溝通與合作。蘇博迎難而上、謀求突破的辦展理念也與“畫屏展”的定位十分契合,因此學術策展人與蘇博團隊在兩年時間內不斷磨合,打造了“畫屏展”,力求融匯古今,展現傳統(tǒng)與當代語言的碰撞,得到了觀眾和業(yè)內的廣泛關注與好評。

“畫屏:傳統(tǒng)與未來”展覽現場

(二)扎實的學術研究

一個好的展覽絕不是只靠一兩個人就能實現的。蘇博實行展覽項目制,每一個特展都有一個策展團隊。(1)展覽組:通常有一到兩位學術研究人員。他們負責展覽內容設計,此外還有形式設計人員,二者聯系十分緊密,力圖做到文本內容與形式設計的一體化。(2)圖書研討會組:負責特展圖錄的出版及展覽相關學術研討會的組織,通常展覽組的內容設計者也大力參與這一部分工作。(3)宣傳教育組:負責特展的媒體宣傳、志愿者服務、配套教育活動開發(fā)等。(4)文創(chuàng)小組:負責特展周邊衍生文化產品的開發(fā)。(5)多媒體開發(fā)小組:負責與展覽相關的虛擬導覽、網站、社交媒體等技術支持。目前展覽項目制逐漸成為國內博物館策劃特展的重要組織模式,一方面有利于納入不同學科背景的專業(yè)人員,產生多維思想的碰撞;另一方面打破了各部門之間的壁壘,也利于合理調動全館資源打造大展。

成功的展覽需要博物館與觀眾互相理解,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這一對話和理解背后透露的平等意識也恰是我們時代精神的要求。在書畫特展的內容設計與策劃中,蘇博展覽團隊謹記做讓觀眾喜愛和尊重的展覽,而不是單純地將卷軸掛起、將手卷展開,貼上基本信息說明牌就完成任務。要做成一個好展覽,即講好文物故事,讓展覽“活”起來,首先需要深入研究藏品的內涵,把一件藏品變?yōu)檎蛊罚瑸檎褂[服務。在過去許多博物館舉辦的傳統(tǒng)書畫精品展中,書畫展品僅作為一件珍貴的藝術品而存在,藝術價值與品相成為博物館選取書畫展品的唯一標準。而在具備明確主題與傳播目的的書畫展中,書畫展品還具備作為敘事載體的另一重身份。同樣的展品若處于不同傳播目的的展覽之中,其語境完全不同。蘇博研究人員在前期策劃時并未將書畫作品的藝術價值定為選取展品的唯一標準,而更多考慮書畫藏品與展覽主題、傳播目的是否契合,是否能夠滿足展覽需求。

“石田大穰——吳門畫派之沈周特展”展出的沈周《枇杷圖》

“衡山仰止——吳門畫派之文徵明特展”展出的文徵明《雙柯竹石圖》軸

“吳門四家展”和“藏家展”的內容設計人員分別是本館的書畫與古籍善本研究人員,他們在確立展覽主題后即對內容進行深化,制定明確的傳播目的。“吳門四家展”的研究人員深入研讀明代社會歷史文獻與吳門四家詩文集等史料,充分了解目前吳門書畫研究的學術史,實地考察吳門四家故居與游蹤,系統(tǒng)檢索明代以來吳門四家的書畫著錄,全面調查海內外存世公開的吳門四家作品與展覽先例,深入研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大家的生平,吸收消化學界的研究成果后,確定每個展覽不同的傳播目的和定位。例如“沈周特展”的傳播主題是“沈周是吳門畫派的宗師和開創(chuàng)者”,展覽內容以展品創(chuàng)作時間為主線,涉及其山水、花鳥、書法等各方面,展覽定位是展現“沈周個人的藝術成就和體現當時蘇州的文人環(huán)境”。“文徵明特展”的傳播主題是“文徵明是吳門畫派的領袖人物和發(fā)揚者”,基于此,內容設計既要體現文徵明本人的藝術成就,也要表現他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因此我們將展覽定位為“展現文徵明一生書畫風格變化歷程,反映蘇州明代文人文化和城市生活”?!疤埔卣埂钡膫鞑ブ黝}是“唐寅是吳門四家中最具個性的人物”,而唐寅在吳門四家中最為觀眾所熟悉,展覽呈現了唐寅在山水畫上會通南北宗的造詣及他的才子形象和完整人生軌跡,對于推進唐寅作品之斷代和鑒定、文人藝術家之職業(yè)化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仇英特展”的傳播主題是“仇英是吳門畫派的干將”,仇英雖不能算作正統(tǒng)的文人畫家,然其畫藝在明代可謂大宗,因此我們在展覽中希望向觀眾呈現仇英全面的繪畫技藝,對于美術史中蘇州片、南北宗、仿古與創(chuàng)新、行家與戾家、自娛與贊助等問題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六如真如——吳門畫派之唐寅特展”展出的唐寅《虛亭聽竹圖》軸

“十洲高會——吳門畫派之仇英特展”展出的仇英《桃源仙境圖》

“吳門四家展”四個展覽的傳播目的不同、展覽定位不同,形成不同的策劃思路,通過排列組合書畫展品講好故事,最終該系列展覽在統(tǒng)一的大框架下展現每位大家的不同風格,讓觀眾能夠理解展覽思路。

“藏家展”在“吳門四家展”的品牌基礎上推出,之前持續(xù)四年的系列主題特展通過展期的延長而延續(xù)了展覽的生命,讓展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得到“升值”。因此在“吳門四家展”推出第三個展覽“唐寅特展”時,策展團隊就在考慮打造下一個地域文化展覽品牌。與明代相比,清代蘇州地區(qū)文人書畫的成就并不十分突出。但由于經濟文化昌盛、私人收藏之風興盛,蘇州地區(qū)形成了許多以家族群體為代表的鑒藏世家,主要鑒藏書畫、古籍、碑帖、金石等。策展組內容設計人員長于明清文獻與清代、民國學林掌故研究,在梳理眾多鑒藏世家的歷史及源流后,從家族歷史的完整性及海內外藏品流轉的有序性考慮,最終選擇了三大鑒藏世家,用四年時間分別為觀眾展示清代中后期活躍于蘇州地區(qū)的顧氏、吳氏、二潘家族收藏?!安丶艺埂钡膫鞑ツ康氖钦故尽扒宕泻笃谔K州藏家的收藏及生活”,旨在通過對收藏家族的發(fā)掘和對其藏品的展示,突出不同家族、家族內各代藏家對于文物收藏的延續(xù)性和變化性,講述蘇州藏家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并最終還原清代中后期蘇州的文人歷史脈絡與城市生活。

“煙云四合——清代蘇州顧氏的收藏”展出的《古今雜劇三十種》

“梅景傳家——清代蘇州吳氏的收藏”展出任薰《愙齋集古圖》(局部)

“攀古奕世——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展出的走馬休盤

“須靜觀止——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展出的沈周《吳中山水圖卷》

與以上兩個系列展覽策劃研究不同,“畫屏展”以《重屏:中國繪畫的媒材和表現》一書為藍本,策展人將中國繪畫既視為物質產品也看作圖畫再現而加以研究。這種新的研究方式打破了圖像、實物和原境之間的界限,把美術史與物質文化研究聯系起來?!爱嬈琳埂钡膶W術研究基礎源于此處,而關于如何將這一研究成果轉化為可以落地的展覽,蘇博與策展人進行了長達兩年的溝通與磨合。蘇博的使命是將策展人的學術成果與蘇博自身的特質結合,成為溝通策展人學術成果與觀眾的媒介,從內容落地、展品選擇、形式設計、教育宣傳等多方面將展覽目的和主題以觀眾感興趣的方式呈現,以期得到觀眾的共鳴。在將一本著作變成一個展覽的過程中,蘇博策展組的角色更像是一個“釋展人”。釋展人懷著對現實生活和社會心理的敏銳感,在公眾興趣點和專業(yè)學術知識之間找到關聯,并闡釋展覽主題。

在策劃過程中,整個展覽的內容設計是逐步清晰和深化的,這有賴于策展人的學術研究成果,也需要釋展團隊對展覽內容的挖掘與把控。策展團隊成員研讀了《重屏:中國繪畫的媒材和表現》,梳理目前學界關于“畫屏”概念研究的中外成果,對策展人提出的重點展品進行深入研究與開發(fā),并考察國內知名藝術家的作品與風格。最終我們將“畫屏展”的傳播目的定為“通過探討畫屏作為書畫、建筑和器物三位一體的性能,擴展藝術史研究的方法和角度;通過與畫屏有關的古代和當代作品的展示,構成當代藝術與傳統(tǒng)畫屏在形式和觀念上的多維互動”。這使得“畫屏展”絕不是單純的陳列和研究展品,而是試圖將“畫屏”與相關的社會現象聯系在一起,從而使“畫屏”的內涵在更廣闊、更深入的層面得到分析。策展人與蘇博策展團隊根據蘇博展廳特點和展品的特質將展覽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即古代部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中的畫屏”,這部分又分為三個單元,分別是“屏與禮儀空間”“物的畫屏”“屏風入畫”;第二部分即現代部分“畫屏和中國當代藝術”。相比以往以編年或門類為單元的傳統(tǒng)模式,如此多元化的敘事結構不僅符合敘事邏輯,也更注重觀眾認知層面的體驗與互動。

“畫屏:傳統(tǒng)與未來”展出的東魏武定元年翟門生屏風石床

二、書畫展覽的闡釋與傳播

(一)展示書畫背后故事,引起觀眾共鳴

當今文物展覽的策展思路越來越追求多元化,突破單一文化視角來講述不同文化,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之感,而書畫展覽的策展理念則相對滯后。20世紀乃至當前的一些書畫展覽中,策展人員多以文物的藝術價值為展品的選取標準,書畫展多為“精品展”,在展覽敘事與針對觀眾需求上較為薄弱。而國內書畫展的最大問題就是大部分觀眾并沒有專業(yè)的書畫知識儲備,這部分觀眾對書畫展覽其實并不太感興趣,相比以專業(yè)學術語言解釋的風格、技法、流派等內容,他們其實更想了解也更能理解書畫展品背后的故事。但長期以來,許多博物館的書畫展仍停留在展示館藏精品書畫的階段,觀眾研究與觀眾需求尚未成為展覽策劃的重點內容。這導致普通觀眾在觀看書畫展時往往走馬觀花,無甚收獲。書畫展覽在陳列展示方式上也存在許多難點,理想方式是將書畫作品還原到本身語境下,在展廳形式設計上需要重現環(huán)境,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書畫作品。

成功的展覽要處理好“物”與“人”的關系,要努力讓觀者在參觀過程中產生共鳴。現在的展覽僅僅揭示展品本體信息,已難以滿足觀眾對物品理解的闡釋需求,只有將衍生和流轉信息一道納入物的內涵研究,才能向觀眾進行更系統(tǒng)、更完整、更有內涵的闡釋。當前博物館對于解讀書畫展品的藝術信息多參考中國傳統(tǒng)畫史、畫論,而專業(yè)人員對書畫的品評、描述一直沿用簡潔概括的術語,如“氣韻生動”“意境幽遠”“筆精墨妙”等,這使博物館對于書畫展品藝術風格的闡釋很難被沒有知識儲備的普通觀眾理解,也讓非專業(yè)背景的觀眾在觀看書畫展覽時普遍有距離感。做好展覽的現場闡釋,可依靠實物及其組合、輔助展品及其組合、語詞符號等,致力于物和人的相關性及介入方式的多樣性,來幫助實現內容的整體性、邏輯性和層次性。2018年廣東省博物館舉辦的“解密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展擺脫以往慣用的以繪畫史為綱的策展思路,轉向以知識普及為立足點,以輕松的語言和多樣的展示手段全方位解剖山水畫的相關要點。觀者無需對藝術史、山水畫技法等有多少了解,也不需要提前做太多功課,展覽的主旨是全方位解剖山水畫的相關要點,細解山水起源、技法、美學、功用與發(fā)展脈絡。特別是展覽第二版塊“山水之法”將山水畫作與各種輔助展品如自然礦物標本、陶瓷、玉器雜項等多個門類的文物組合陳列,詳細解讀了山水畫賦色、用筆、取景、構圖的方法。

(二)多視角解讀,豐富展品說明文字

關于展廳內書畫展品的闡釋,展品的說明文字并不能一味介紹畫者的生平或藝術風格,要盡可能豐富,將觀眾帶入作品意境、作者生活及藏品的流傳過程中。“藏家展”之“須靜觀止展”展出了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宋拓《淳化閣帖》,說明牌不僅介紹了藏品的流傳經過,也說明了潘奕雋借閱和鑒藏情況等。這種表達方式能夠讓觀眾快速理解展品內涵,增加了展覽的可視性,也成為了解文物背后歷史淵源的一大途徑。現摘錄如下:

本帖所收為《淳化閣帖》中王羲之書法的草口部分,清初為吳中繆氏收藏,后歸蔣氏賦琴樓,王文治為之題簽。潘奕雋曾借閱欣賞半月之久。后轉入潘氏親家陸恭松下清齋,再歸潘氏須靜齋,冊中印記歷歷可數。此冊首尾有潘奕雋、彭紹升、王文治、顧莼、陸恭等人題跋。1987年利氏北山堂從紐約蘇富比拍賣行購得,轉贈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庋藏。

“須靜觀止——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展出的宋拓《淳化閣帖》展覽現場

在“畫屏展”中,蘇博研究人員為了闡釋展覽主題,引導觀眾更好地理解展覽,在文物的基本信息之外亦重新作了解讀與分析。以展品明代唐寅《臨韓熙載夜宴圖》卷(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為例,雖然此卷在之前的“唐寅特展”就已展出,但是針對這次主題,我們又從不同角度詮釋了這幅長卷:

唐寅沿襲了中國繪畫中的傳統(tǒng)方式“做出一幅有所不同的摹本”,它基本保留了原作的構圖和人物形象,但是把原作里的室內空間裝飾替換成了明代當時流行的設計。每段場景之間以屏風自然隔開,屏風在此成為重要的構圖輔助物,在這里屏風對故事的發(fā)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得每段場景都成為一個獨立的空間單元。同時屏風也成為連接各段場景敘事的重要輔助物,它結束了前一個場景,又開啟了下一個場景。激發(fā)觀者的好奇心,誘使觀看者進一步去窺探屏風背后的秘密。

“畫屏:傳統(tǒng)與未來” 展出的明代唐寅《臨韓熙載夜宴圖》

同樣的展品處于不同傳播目的的展覽之中,其語境完全不同。在中國繪畫史中,同一題材的繪畫母題通常會有多樣的表現形式。將同一母題的不同表現手法的作品放置在一起對比展示,可以令觀眾更直觀地感受不同風格書畫作品的藝術特色。2008年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推出了中國書畫特展“杰作的解析:如何閱讀中國繪畫”(Anatomy of a Masterpiece: How to Read Chinese Paintings),把相同母題的繪畫作品放在一起,從風格、技法、象征、傳統(tǒng)、史實和畫家的個人背景為觀眾作出解讀?!爱嬈琳埂痹谕粋€母題的作品上也為觀眾做了精心組合與編排,如展出的明代唐寅《臨韓熙載夜宴圖》卷與明代《合樂圖》卷、(舊傳)南宋王居正《調鸚圖》團扇與明代仇英《臨宋人畫》冊中《半閑秋光》一頁、明代仇英《臨宋人畫》冊中《羲之寫照》一頁與清代《弘歷是一是二圖》軸,都是同一母題之下不同時空、不同藝術風格的藝術家的不同演繹,觀眾在展廳內可會心一笑,獲得更多的研究心得。

(三)創(chuàng)新書畫展覽宣傳方式

書畫展的傳播方式在近幾年有許多創(chuàng)新,包括新媒體宣傳、社會教育、文創(chuàng)產品、問卷調查等。

重視新媒體的宣傳,是近年來展覽宣傳與傳播需要重點推進的。從“畫屏展”觀眾調查問卷可知,33.97%的觀眾從網站、微信、微博等獲得消息并專程前來觀展。展覽宣教小組全程跟進展覽進度,切入不同角度,在蘇博微信公眾號上有計劃地發(fā)布展覽信息;與媒體保持緊密聯系;并在一些新媒體及報紙雜志上開辟專欄,組織研究人員根據展覽不同側重點撰寫文章,對展覽進行宣傳。

大部分書畫展由于展品展示形式較為單一,展覽內容多偏重學術化闡釋,使得觀眾在觀展時經常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狀態(tài),導致許多普通觀眾看不懂或不感興趣。正如美國博物館學家妮娜·西蒙(Nina Simon)指出,要在展覽中“讓觀眾成為主動的參與者而非被動的消費者”,讓普通觀眾與展覽產生鏈接,才是展覽有效的傳播方式。這就要求策展團隊在進行展覽內容與形式策劃時考慮創(chuàng)新,而提升觀眾的體驗感與參與性應該是讓觀眾與展覽產生鏈接的最好方式。蘇博在書畫特展中也做了許多努力與嘗試。蘇博從2013年“文徵明特展”開始就設計了與展覽內容相關的觀眾體驗活動。如在展廳互動區(qū)域,觀眾可以在蘇州御窯金磚上臨摹文徵明《四體千字文》,或在展臺上以傳統(tǒng)山水畫構圖法拼對《桃花源記》,這些嘗試在當時國內的博物館都屬于創(chuàng)新,并獲得觀眾好評?!安丶艺埂痹O計了梅花箋紙印刷活動、梅花喜神譜雕版印刷活動等,都極大地引起觀眾的參與興趣,擴展了書畫展的闡釋與傳播手段?!爱嬈琳埂毕M^眾將古代文物與現當代藝術品聯系起來構成對話,在整個展覽結束的蘇博忠王府出口處設置了藝術家宋冬專門為展覽創(chuàng)作的“水屏”?!八痢笔褂?4塊高30米的弧形毛玻璃組成,是一件可以讓觀眾實現互動的“畫屏”,它既能分隔空間又可承載圖像,還體現了藝術家對當代藝術“公共性”與“參與性”的理解,重新構筑了人與繪畫、與空間的多重關系?!八痢奔仁且患蛊?,也是一件放置于公共環(huán)境下的觀眾體驗裝置,許多觀眾表示這是整個展覽最吸引人的作品之一。

“畫屏:傳統(tǒng)與未來”展出的宋東《水屏》

觀眾體驗“水屏”裝置

蘇博在策劃書畫展覽的前期就考慮將學術展覽以觀眾更喜愛的方式進行闡釋與推廣。“吳門四家展”和“藏家展”的策展團隊除了推出配合展覽的學術圖錄外,還推出配套的學術普及本,以通俗的語言講述書畫家與藏家背后的故事,包括他們的生平、交友、藝術創(chuàng)作、收藏故事等。通過這些普及類的讀物,蘇博希望提供給觀眾更多理解書畫展品的視角。配合“畫屏展”,策展團隊也推出了兩本圖錄,一本是由專家撰寫研究文章的學術圖錄,另一本是國內博物館首款書畫文物主題立體書《奇妙的屏中世界》。后者采用180度立體書(pop-up books)結構重新展示了六幅經典的畫屏題材繪畫,解構屏風與畫作的交互關系,將原本的二維圖像轉變?yōu)槿S空間,講述屏風背后的歷史故事。相比普通畫冊而言,立體書具有展示性強、藝術效果好、故事性表達更直觀等特點;立體書與畫屏題材繪畫能夠從表現手法和內容題材上相呼應,向觀眾呈現出不一樣的中國傳統(tǒng)繪畫。

立體書《奇妙的屏中世界》

現今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更好地豐富展覽內容、明確展覽主題,使得展覽的維度更加深入和廣闊。在重視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方面,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上海博物館“丹青寶鑒——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萊溪華寶——翁氏家族舊藏繪畫展”都成熟運用多媒體技術作為展覽的輔助陳列手段。博物館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將球型全景、平面照片、地圖、場景和文字圖片解說等各種多媒體元素創(chuàng)建出專業(yè)的交互式漫游效果。觀眾可以在虛擬世界中“漫游”展廳,欣賞書畫珍品,獲得立體的視覺體驗。正確運用操作體驗裝置與多媒體放映設備等輔助展品可實現展覽傳播目的,提升觀眾認知?!爱嬈琳埂遍_發(fā)了數字美育平臺,以重量級展品《重屏會棋圖》為核心,通過深入挖掘藏品背后的故事及對藏品的研究,結合科技創(chuàng)意手段,在展示、互動、課程、創(chuàng)作等多方面詮釋“傳統(tǒng)與未來”這一主題,并使觀眾融入其中。平臺通過線下線上組成閉環(huán)空間,線下以多媒體互動裝置為觀眾呈現具有美感的數字互動裝置;線上以掌上畫屏為觀眾提供突破空間和時間限制的輕量級頁面,幫助他們隨時、隨地了解屏風的世界,從而以多層次的展覽內容和多元化、多維度的手段輔助觀眾更深入地參觀、體驗和學習。

“畫屏:傳統(tǒng)與未來”展出的傳五代南唐畫家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三、總結

書畫藝術作為國粹與傳統(tǒng)文化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書畫展也越來越受到觀眾的喜愛和期待。書畫展又有別于其他器物類展覽,亟須構建獨特而符合觀眾認知的展覽模式。蘇州博物館在書畫展的選題、策劃、研究、闡釋和傳播方面都更加重視觀眾的體驗和感受。誠然,我們在進步,但也存在許多問題,謹以本館書畫展覽試做總結與探討,以期在今后的研究與展覽作出更多努力。

(本文作者許潔為蘇州博物館保管部副研究館員;楊藝為蘇州博物館陳列展覽部主任、副研究館員。原刊于南京博物院《東南文化》2020年第2期)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