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藝術大師張光宇誕辰120周年。這位中國現(xiàn)代設計藝術奠基人與齊白石、黃賓虹齊名,是《大鬧天宮》美術設計,中國大眾美術、商業(yè)美術的代表人物。
近日,世紀文景和活字國際聯(lián)合推出了一套《張光宇小集》。小集精選《西游漫記》《水泊梁山英雄譜》以及《民間情歌》等張光宇代表作,編為三冊。夏衍、黃苗子等人回憶張光宇的文章則收入別冊《彩筆千秋》。
本文作者唐薇為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光宇小集》編者,2009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張光宇藝術研究”,與黃大剛合著《追尋張光宇》及《張光宇年譜》、共同主編《張光宇集》。
《張光宇小集》圖書。
2020年,又一個農歷庚子年。今年,張光宇120歲了。一位畫家, 65歲去世,他的生命并沒有就此結束,他的名字雖然一時被遺忘,可只要他作品還在人間流傳,他的生命就能一直延續(xù)下去。前不久,世紀文景和活字國際兩家攜手,精心策劃、設計印制,高興、高調的向社會推出一套《張光宇小集》,讓張光宇再上熱搜,回到年輕朋友的視野。這是繼五年前《張光宇集》在北京出版之后,又一件有特別意義的美事。
“遇見”張光宇
“遇見”張光宇的時候我24歲,剛剛考上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上世紀七十年代恢復高考,我和我的同學——在社會上都工作了七八年啦——如愿回到校園。那時,學校圖書館的資料很少,如饑似渴的新大學生每次都借不到需要的專業(yè)書。于是,同班的邱同學跑回家把她父母收存的畫冊挑撿了一大包,帶到教室讓同學們看,其中就有張光宇畫冊,一本是彩色的連環(huán)漫畫《西游漫記》,一本是黑白線描《張光宇插圖集》。突然遇到張光宇,才知道那部從小就記住再也忘不了的動畫片《大鬧天宮》中的藝術形象,原來都出自他的筆下。第一次看到書上印著他的名字,覺得特別,張光宇,光宇,這個名字太好了?!洞篝[天宮》和這個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再不會忘記。那天,我捧著《西游漫記》和《插圖集》愛不釋手,問邱,這書哪里買的,我要去買! 邱同學樂啊,你上哪兒買去呀,早賣沒了,一看,一本1958年,一本1962年?,F(xiàn)在好了,年輕朋友拿到《張光宇小集》,所有這兩本書的作品都在了,不僅如此,里面還有更多的精彩,更多的故事。
說起張光宇筆下的精彩,第一在奇趣,第二是美妙,第三辛辣無比。他的畫,總體說來,這幾個特色或取其一,或二者三者兼有之。
《水泊梁山英雄譜》?
筆下奇趣
第一卷中《水泊梁山英雄譜》,你看那李逵時遷武松林沖,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哪個不是過目不忘?下一次不管在哪里再看見,立刻就能認出來。你看《大鬧天宮》里面的孫悟空孫大圣玉皇大帝四大天王,還有太上老君二郎神巨靈神土地老兒,哪一個不是活脫脫、在每個人心里長著的模樣。專家評論說,張光宇筆下的形象符合公眾的期許,就是說的這種情形、這個道理,不是你畫家指著畫告訴別人這個人物是誰,而是老百姓一看就心領神會,就會認可就會叫好點贊:你這個畫家畫的就是那個人物那個神明那個地方?;ü剿煻磁d許有人會說見過,可誰見過天上的凌霄寶殿,誰見過大洋底下的東海龍宮?張光宇“神游一趟”都畫出來了,畫出來老百姓就認可了。幾十年里長大的數(shù)萬萬孩子認可了,全中國的孩子、甚至全世界的孩子看到了、也認可了。孫悟空就在那里,那個凌霄寶殿、蟠桃園、花果山就在那里,就在《大鬧天宮》里,就該是那個樣子,比我們的腦子里“期許”的樣子更要可靠更要好。那么多的中外各年齡段的百姓心里邊的“樣子”到底是什么樣子,他,張光宇怎么知道的呢?因為他一直就是百姓中的一份子啊!
張光宇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京劇是當時最受百姓歡迎的一種流行藝術。那個時候年幼的張光宇沒別的嗜好,就喜歡悄悄跑到舞臺后面聽戲畫臉譜,回到家他還喜歡帶著一群鄰家小伙伴敲鑼打鼓扮戲唱戲。雖然“舞臺”、“服裝”免不了有點簡陋卻也是一片真心、一本正經、特別用心了。到了大約十五六歲的年紀,張光宇跟著一位張聿光老師開始畫布景、做機關布景——有報上的照片為證,鵲橋的鳥兒據說都能動呢。
張光宇喜歡逛家鄉(xiāng)的廟會,喜歡逛上海的城隍廟。這些地方到處都是民間美術,比如年畫,剪紙、神像、紙馬、鏡子畫兒,比如泥娃娃、木雕,草編、竹編、瓶瓶罐罐……總之他喜歡的都是各種民間手藝扎堆的神奇之地!
有這么多好東西放在心里,富足的就像是心里裝著個巨大無比的大倉庫。當年上海的摩登世界,新電影院,新舞臺,新書新雜志新報刊新詩歌新文學新藝術層出不窮,也真是讓年輕新人目不暇接,這個來自無錫縣小城的少年張光宇被嶄新時代裹著一起朝前奔跑。
即便是后來發(fā)生的日寇侵華、全面抗戰(zhàn),北方的九一八、七七事變,上海的一二八、八一三;即便是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二戰(zhàn)開啟;即便是湘桂黔大逃難,張光宇始終沒有忘記他手里握著一支畫筆。自成年以后,他用這支筆既畫過戰(zhàn)斗的將士,也畫過護佑著中華故土的龍女神明; 畫過善良的平民百姓,也畫過丑陋的軍閥政客。烽火連天,尸橫遍野,他忘不了用鉛筆畫速寫保存即將毀滅的文物,廟宇的垂花門木雕、豐樂橋頭的石刻蓮花、卷草,造型奇特的石雕寶象……在最艱難的戰(zhàn)爭時期,他,一個逃難的文化人,和老百姓一起顛沛流離,一起闖過真正的鬼門關,他心里刻著中華文明的苦難、輝煌,裝著中華精神流傳的火種。
也說美妙
《張光宇小集》第二卷,一開篇首先是配歌詞的69圖《民間情歌》,69圖情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頁頁圖文美妙、有趣、妙不可言。張光宇的這些畫作從1934年到1936年,近三年里陸續(xù)在上海的幾種漫畫刊物上發(fā)表。小集中選編的民歌和故事圖畫,統(tǒng)一都用了淡綠底子、墨色線條,特別單純、明快。當讀者細細品味一段段短的歌謠,細細品味一幅小小的圖畫,即便畫里只有一把扇子,一對耳環(huán),一支蓮藕,一根針線、一個肚兜,所包含的真情美意和俏皮,總會流露出綿綿的情意打動人心。
其實張光宇畫民間情歌的心情和當時的社會時代大背景是有些關系的。張光宇到上海讀小學時,魯迅在北方提出成立國民文術研究會,整理歌謠、諺語、童話傳說,發(fā)揮光大,輔翼教育。北京大學很快組織起研究會,動手整理刊發(fā)“近世歌謠”。1918年,18歲的張光宇在《世界畫報》上發(fā)表了一段《看牛山歌》漫畫,似乎呼應了北方的聲音。
上世紀二十年代最初的幾年,北京大學民謠研究會《歌謠》周刊創(chuàng)刊,不久朱自清先生在清華大學開設歌謠課程。這段時間,二十出頭的小青年張光宇在上海和故鄉(xiāng)無錫之間工作往來,當繪圖員、當編輯、相親、喬遷、完婚……可能他有了更多機會、條件收集民歌。
張光宇曾經寫道:“幾年來從生活的掙扎下抽得了一些余暇,沒有其他的嗜好,除了一些涂抹之外,還喜歡收藏一點民間藝術的書本和幾件泥塑木雕的破東西。由于愛好民間藝術,我對民間文學也發(fā)生了興趣,尤其是情歌?!薄懊耖g情歌,它的好處就是能寫出真情實意,比詩詞來的健美活潑,比新體詩更來的勇敢快捷?!?nbsp;
張光宇繪民間情歌的形象以女性居多,和滬上報刊廣告各式美女形象有所不同的是,他筆下的女性許多是鄉(xiāng)村的勞作者,洗衣的、撐船的、插秧的、提水的、紡紗的、賣煙酒的……這些勞動女性健美、潔凈、清秀,有的還顯得特別自信有主張。比如“丈夫不成器,還是出去紡棉花”,那個頭上插著花、背上背著娃的婦女,利落能干,頗有氣場。回工廠做工?說走就走,一點兒不猶豫,你再細看她那小眼神兒,是不是美妙傳神妙不可言,她就是有她的底氣!想想既往的麗人繡像,有誰敢要求這樣的自由?
民間情歌的美妙,更在于作者對人物內心深入的理解和刻畫,他筆下的女子,各種的模樣清秀、身段婀娜、敢做敢為,但并非無腦一族,那些美麗女子都有自己的個性,追求自由的靈魂。她們不是格式化的美女,沒有一模一樣的錐子臉和“精致妝容”,她們每個人都是一段別樣的風景,一首別致的小詩。(張光宇同時期還畫過一幅女演員化妝成村姑的漫畫,可以和《民間情歌》兩相對照一下)
辛辣的諷刺
說到諷刺,就不能不提到張光宇的《西游漫記》,這部長篇魔幻現(xiàn)實主義漫畫杰作?!段饔温洝方栌昧斯诺湫≌f《西游記》的章回故事結構,寫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替國王去西天取天書,寫一路之上師徒們在奇奇怪怪的國度遇到奇奇怪怪的人、事、妖、魔、鬼魅。到過的地方有紙幣國、埃秦古國、偽秦國、夢得快樂市、美發(fā)廳,遇到的人事不止國舅、黛玲娘娘、市長、士兵、拿破侖,不止“鐵扇公主”、毛尖鷹、鴉鴉烏、三頭毒龍,故事看似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實際上是故事新編連環(huán)漫畫,是畫家調動各種藝術語言,辛辣諷刺、無情揭露上層官僚政客、下層惡吏爪牙利用戰(zhàn)爭中飽私囊,盤剝壓迫社會大眾大發(fā)國難財?shù)某髴B(tài)!張光宇用假面舞會諷刺政客的騙術,用毛尖鷹象征特務統(tǒng)治,用偽秦國暗喻蔣汪政府的胡作非為。1945年的冬季,住在重慶的人們蜂擁著去看《西游漫記》展覽,每位參觀者心里都明明白白,畫里的話,是美術家的投槍,于是參觀者會心的笑出聲。
其實在1936年的上海,張光宇等漫畫家發(fā)起中國第一屆漫畫展覽會,他寫過簡明的一段:“漫畫展覽會是完整的漫畫精神的發(fā)揮,他仍舊是非常真切而率直的現(xiàn)實性的表現(xiàn),他仍舊是代表心里所想的口里要說的一種藝術,在紙面上活躍著的仍舊是一種諷刺的或幽默的手法,他的對象是描寫人世一切矛盾滑稽得可笑的糾纏,更揭穿了一切丑惡與虛偽的面目,在他們的筆底下還是需要鋒利尖銳的剖解性,純正不偏的判斷性,夸張能使事態(tài)更明達一點,善謔而不是故意刻薄……”漫畫家的創(chuàng)作既是感性的、藝術的,又體現(xiàn)了他的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對于社會責任感這條,張光宇在多年后重提《西游漫記》創(chuàng)作經歷,又提筆加了一句話:“我不是專門模仿所謂西洋的東西其中是有我們的民族特色在內質之”
再回到四十年代的成都,另一次《西游漫記》展出現(xiàn)場。來自英國的“華西大博物館西人蘇列文Michael Sullivan夫婦頻頻詢問第二集何日可展出?”作者回答:“實在還沒有動筆?!笔挚上У氖牵捎诜N種原因,《西游漫記》確實沒有續(xù)篇。在《張光宇小集》第三卷中,緊接著《西游漫記》編排了十幅《新西游漫記》彩圖,但故事沒有展開,下一組十四頁《大鬧天宮人物譜》,已經是張光宇給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所作《大鬧天宮》美術設計的主要部分。兩組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間分別是1954年和1960年。不過,作品擺在一起,卻呈現(xiàn)了一條清晰的時間線,中國文藝發(fā)展的時間線,我突然想:這或許是作者借他的作品和《張光宇小集》給讀者送上一個幽默的回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