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歷史

朱棣與明代“福爾摩斯”之死

公案小說中的“名偵探”往往是靠不住的,《包公案》也好,《狄公案》也罷,倘若翻翻史書,便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包拯還是狄仁杰都并沒有幾個依靠聰明智慧來破獲疑案的記錄……依據(jù)明代著名清官海瑞編撰出的《海公傳》也基

公案小說中的“名偵探”往往是靠不住的,《包公案》也好,《狄公案》也罷,倘若翻翻史書,便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包拯還是狄仁杰都并沒有幾個依靠聰明智慧來破獲疑案的記錄……依據(jù)明代著名清官海瑞編撰出的《海公傳》也基本上是杜撰,而有明一代真正能稱得上是“福爾摩斯”的,是一位名叫周新的官員,他的顯達和死亡,都與前一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大明風華》的主人公之一——明成祖朱棣有關(guān)。

一、“人呼為冷面寒鐵”

《明史》中的“周新傳”與所有正史中的人物傳記一樣,多錄朝廷大事而少記民生細故,雖然也提到周新“授大理寺評事,以善決獄稱”,但怎么個“善決獄”,卻是語焉不詳。欲求真相,只能從明人筆記中尋覓,這方面錄之最詳?shù)漠攲倜鞔鷮W者黃瑜的《雙槐歲鈔》。

《雙槐歲鈔》

黃瑜之所以在《雙槐歲鈔》中以濃墨重筆敘周新事,原因之一是周新和他同鄉(xiāng),都是廣東人。周新本名叫周志新,洪武年間入太學,先任大理評事,靖難之役后,他受到朱棣的賞識,改任監(jiān)察御史,“彈劾不避權(quán)要,人呼為冷面寒鐵”。朱棣奪權(quán)成功后,非常重視吏治。永樂元年,屠戮建文舊臣的腥風血雨還未消散,朱棣就開始鼓勵臣下直言不諱,敢于指出朝廷施政中的疏漏?!短趯嶄洝酚涊d了一段他對臣下說的話:“朕以一人之智,處萬機之繁,豈能一一記憶不忘,一一處置不誤?所行有未合理,爾當直諫,慎勿有所顧避?!闭沁@樣清醒的自我認識,使得他對周志新這樣的“冷面寒鐵”不僅包容,而且欣賞,直接叫他“周新”,以示親昵。

永樂元年,周新任福建巡按,發(fā)現(xiàn)當?shù)氐奈涔伲ㄐl(wèi)所)對文官(府官)非常不禮貌、不尊重,動輒羞辱謾罵,如果在中途遇到,文官沒有下馬,武官甚至直接拿馬鞭抽文官的仆隸;而衛(wèi)所的公務需要文官辦理時,“稍不從,即呵責吏典”。長此以往,有武官凌駕文官之上的危險,這對國家穩(wěn)定無論如何都是不利的。因此周新上奏:“請自今府衛(wèi)相見,行平禮,遇諸途,則分道而行。所有公務,不許徑行府縣,有司官吏,毋得凌辱?!碧貏e是“圣節(jié)正旦冬至”,武官必須“悉于府治行禮,開讀詔書,雖邊海衛(wèi)所,亦從布政司差人,都司毋與。”這對靖難之變后仗著立功而權(quán)勢愈大的武官集團,無疑形成了一種節(jié)制,得到了朱棣的認可和批準。

永樂二年,周新巡按北京。當時朝廷為了拓荒需要,制定了凡是在京吏民有犯罪當流徙者,“免罪,就發(fā)北京民稀處種田”的政策。這本來是一條善政,但是北京地方官員必須詳擬文書送往時為國都的南京審批,路途遙遠加上官吏拖沓,一來一回往復數(shù)月,那些當流徙的罪犯很多就死在獄中了。周新為此上奏,希望今后北京流徙的罪犯就由本地官員處理,就地發(fā)田耕種,不要再進行繁瑣的公文審批,這樣,“則下無淹滯之患,上不負寬恤之恩矣”。朱棣看到后下給都察院諭旨曰“御史言是也”——這條政策不僅活命多人,而且對北京的開發(fā)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也許正是因為盡職盡責,造福百姓,一向在提拔人才上不拘一格的朱棣對周新給予了“火箭式上升”。永樂三年,周新升云南按察使,也正是從此,他開始以“福爾摩斯”的形象出現(xiàn),通過細致觀察和邏輯推理偵破了一系列奇案。

朱棣

二、“冷面寒公來,吾無患矣”

周新到任云南后偵破的第一個案子,在《雙槐歲鈔》和張岱的《西湖夢尋》中都有記載(但《西湖夢尋》中記載此案為周新調(diào)任浙江后所辦,今采《雙槐歲鈔》說),結(jié)合這兩部筆記,案情的還原大致如下:

周新在路上發(fā)現(xiàn)“蠅蚋迎馬而聚”,他覺得奇怪,便循著蠅蚋飛來的方向搜尋,在密林中發(fā)現(xiàn)一具死尸,并在死者的身上搜尋到一把鑰匙和一枚印章。周新仔細查驗印章,發(fā)現(xiàn)它是專門用于戳蓋在布匹上做標識的,便讓下屬到附近市場上,把每家賣的布匹都買回一些來,對比其印戳,“與識同者皆留之”,在其中細細審查,終于找到殺人劫布的強盜,“悉以其贓召給布商家”。

永樂六年三月,周新調(diào)任浙江。有一天他正在辦公,忽然一陣旋風將一片模樣奇異的葉子吹到了他的面前,他問左右,這樣的葉子是哪種樹上才有?下屬們告訴他城中并沒有這樣的樹木,只有出城很遠的一座寺廟里才有。周新醒悟道:“此必寺內(nèi)僧人殺人,埋于樹下,而冤魂以此葉向我鳴冤也!”他立刻命人去那座寺廟里挖掘樹下,“得婦人尸”,奸殺婦人的和尚當即認罪伏法,“人稱為神明”——這個故事當然還是傳統(tǒng)套路,先破案再編造“神跡”以讓壞人心生敬畏,不敢為惡。而之后的巨商失銀案則反映出周新的推理能力。

一個巨商在外地做生意,很久才帶著銀兩回家。半路上,眼看夕陽西下,恐怕遇到賊盜,便“潛置金叢祠石罅中”。第二天去挖的時候,卻分文不見了!巨商無奈之下,只好報官。周新問他對誰講過,他說只告訴了自己的妻子,但妻子并沒有跟其他人講。周新當即命人將其妻抓來,也不問銀兩的去處,劈頭就讓她說出自己的奸夫是誰!滿公堂的人都愣住了。巨商之妻抵不過,只得承認自己在丈夫外出期間確實與人勾搭成奸,昨晚兩人正在行好事,丈夫突然回來,她便讓奸夫躲至床下,今早一看他已經(jīng)趁夜溜走了。周新遣人將奸夫抓到,一審便知,此人在床下偷聽巨商夫妻對話,說了藏銀地點,所以溜走后直接挖銀去了……當大家都驚嘆周新料事如神時,他說:“夫妻在房間里說的話,怎么會被別人偷聽,此必床下有人,而巨商長年在外,可想而知,床下者必其妻外遇也?!?/p>

明代政治家、學者葉盛在《水東日記》里載,一天,有二人爭一把雨傘,爭得非常激烈,一直鬧到周新面前打官司,甲說:“傘是我的!”乙也說:“傘是我的!”周新反復詢問他們傘上有什么記號,甲乙二人“所言記驗皆同”。周新于是下令把傘一剖兩半,讓二人“各持其半去”,然后偷偷派人跟蹤在他們后面,聽他們說些什么。甲對乙說:“我本來希望半價買你的雨傘,你卻不肯讓步,現(xiàn)在一文錢都掙不到了?!币覒嵟卣f:“我的雨傘,憑什么要半價賣給你?”跟蹤者立刻將甲逮捕,押回衙門問罪。

《水東日記》

正是因為周新這樣的斷獄才能,當時他每到一地,當?shù)孛稍┑陌傩斩颊f:“冷面寒公來,吾無患矣?!倍苄碌恼円膊恢褂诖?,還在賑災和剿匪上屢獲成功:永樂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趙居任匿不以聞,周新上奏,戶部尚書夏原吉為趙居任開解,朱棣相信周新,對浙西百姓予以賑災;嘉興倪三起兵造反,“黨數(shù)千人,累敗官軍”,又是周新出謀劃策,列木柵對其進行圍困,最終將其平定……也正因此,周新在永樂十一年的遇害,便令人感到突然和費解。

三、“肢解其體于鬧市”

盡管在《雙槐歲鈔》中對周新之死的全過程有比較翔實的記錄,但這里還是需要對朱棣的復雜心態(tài)做一剖解。

《大明風華》熱播后,很多學者都對朱棣的豐功偉績予以肯定,但有一個是不容否定的,那就是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皇帝繼承制度,朱棣確實“得位不正”,屬于標準的篡位??梢哉f從他坐上皇帝寶座直到去世的那一天,內(nèi)心都是忐忑不安的,《大明風華》中演他夢見父親朱元璋活了過來,嚇得魂飛魄散,雖是演繹,也在情理。為了鞏固個人統(tǒng)治,強化中央集權(quán),他就像武則天任用周興、索元禮一樣,放手讓酷吏打殺異己,甚至僅僅是敢于反擊這種酷吏制度的人——周新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朝廷最大的特務機構(gòu)錦衣衛(wèi),掌握在一個名叫紀剛的人的手中。據(jù)《明史》記載:紀綱為人毒辣,他“廣布枚尉,日摘臣民陰事,深文誣詆”,而朱棣認為他很忠心,“親之若肺腑”,于是他更加膽大妄為,放任手下的錦衣衛(wèi)為非作歹,劫掠民財。當時錦衣衛(wèi)的一個千戶到浙江緝事,趁機廣收賄賂。周新準備捉拿他,卻走漏風聲,被他跑掉了。這千戶是紀綱的心腹,“訴于綱”,紀綱于是向朱棣誣告周新專擅。這時的朱棣失去了往日對周新的信任,立命將其逮捕,帶到御前親審。偏偏周新是個寧折不彎的硬骨頭,見了朱棣,一句軟話都沒有,反而憤怒地說:“臣奉陛下詔為按察使,擒治奸惡是我的責任,如今我竟因為履行職責而被陛下下獄,死而無憾!”朱棣大怒,靖難之役養(yǎng)成的狂躁病和嗜血癥復發(fā),立命將周新處死。史學家談遷所著《國榷》上記載,周新死得很慘,“肢解其體于鬧市”。

執(zhí)行死刑的官員回來復命時,朱棣問周新死前說了什么,監(jiān)斬官說他臨刑大呼:“臣生為直臣,死當作直鬼!”朱棣一下子醒悟過來,問旁邊的侍臣:“周新是哪里人?”侍臣說是廣東人,朱棣懊悔不迭:“嶺外乃有此人,枉殺之矣!”

在《雙槐歲鈔》和《西湖夢尋》都記載了周新“冤魂再現(xiàn)”之事,但在表述上略有不同,耐人尋味?!峨p槐歲鈔》說朱棣一日忽見有個穿紅衣服的人站在面前,問他是誰?他說:“臣,周新也,上帝以臣剛直,命為城隍。”說完就消失不見了。接下來四個字是“天顏憮然”,表現(xiàn)了朱棣懊悔而羞愧的心態(tài)。但在《西湖夢尋》里,周新說的是“上帝謂臣剛直,使臣城隍浙江,為陛下治奸貪吏”,朱棣聽完龍顏大悅,“遂封新為浙江都城隍,立廟吳山”。相比后一種記錄的“死了也要忠”,我倒更喜歡前一種記錄里的那種高傲和執(zhí)拗:冤屈不需要施冤者來洗雪,在另一個世界里還有一個更公正的法庭,還每個人以公正……

《西湖夢尋》

周新的故事并沒有就此結(jié)束,《于公祠墓錄》里有過一則記載,寫已經(jīng)做了城隍的周新變成和尚,到人間“微服私訪”,遇到一個騎著竹馬的俊美少年,便和他對對子。周新摸著孩子頭頂?shù)娜l(fā)髻說:“三丫成鼓架。”孩子直接懟了一句:“一禿似雷槌。”周新大笑,又出了一句:“紅孩兒騎馬過山?!焙⒆玉R上對曰:“赤帝子斬蛇當?shù)??!敝苄掠X得此子出口成章、器宇不凡,將來必有生就。果然這個孩子就是后來指揮了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民族英雄于謙。

城隍不可能下凡,周新更不可能遇到于謙,把他們二人來一次“穿越時空的偶遇”,與其說是頌揚他們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傳承,毋寧說是在隱喻他們同樣“粉身碎骨”的結(jié)局——而后者正是筆記野史的價值之所在。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