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先見之明”

美國作家約瑟夫弗蘭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系列的中譯本已經(jīng)出到第四卷《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年代,l865-1871》(戴大洪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年代,1865-1871》,[美] 約瑟夫·弗蘭克著,戴大洪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版,794頁,158.00元

美國作家約瑟夫·弗蘭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系列的中譯本已經(jīng)出到第四卷《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年代,l865-1871》(戴大洪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了。該卷所寫的這六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歐洲的流亡歲月,在貧困、憂患和失去親人的痛苦生活中,他創(chuàng)作出俄羅斯文學和世界文學中的偉大作品——三部最偉大的長篇小說《罪與罰》《白癡》和《群魔》以及他最好的兩篇中篇小說《賭徒》和《永遠的丈夫》。作者對于傳主生活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關(guān)系有明確認識,“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值得大書特書的正是這些杰作的創(chuàng)作,因此,就像本書前三卷一樣,我的目的是使它們始終處于突出的地位,而不是把它們當作生活本身的附屬品。我認為,文學家傳記的目的在于,至少在我看來,如果沒有對作品本身專心之至的研究,文學家傳記就失去了其主要的(即使不是全部)應有之義?!保ㄇ把裕┱怯捎谶@些作品在思想性和文學性方面所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及所揭示的生活世界與精神世界的無比復雜性,弗蘭克意識到撰寫這一卷的難度超過前面三卷。他認為“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正是由于很久以前在十九世紀四十、六十和七十年代的極少數(shù)俄國知識分子當中產(chǎn)生了那些現(xiàn)在看來陳腐荒謬的主張,他才創(chuàng)作出如此偉大的作品。如果我們對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其他作家文人所記錄的激烈爭論以及它們的最后結(jié)果——這些爭論注定要在全世界引起回響,直到我們這個時代仍不絕于耳;它們的結(jié)果如今正在隨著那個制度的土崩瓦解而化為烏有——缺乏一定了解的話,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他的靈感或激情以及他那些憂慮的來源。這種靈感或激情與他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和文學天賦結(jié)合起來,產(chǎn)生了他最偉大的作品。”(同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靈感、激情和憂慮與那些荒謬理論、行為以及相關(guān)的激烈爭論的關(guān)系,這是理解他的偉大作品的基礎(chǔ),也是閱讀弗蘭克這部《非凡的年代》的關(guān)鍵看點。

因此,對于讀者而言也面臨同樣的難度,如果不是對小說和當時的俄國社會與思想現(xiàn)實有充分的了解,如果對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同時代人有過的或關(guān)注過的那些激烈爭論及最后結(jié)果缺乏了解,恐怕很難真正進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與文學世界。反過來說,在“根據(jù)作家的個人生活,同時根據(jù)作家所處時代的社會、文化、文學以及哲學環(huán)境和氛圍,為讀者提供一個將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作家的作品的背景”(前言)方面,恐怕至今沒有人能超過弗蘭克。事實上,在這部長達七百多頁的傳記中,作者以極為豐富的史料和極為細心、縝密的文本分析和心理分析方法盡可能地揭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這幾部作品的構(gòu)思和寫作、修改過程中的各種意圖、思想和效果,把讀者引入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復雜的精神世界中去。近日一位青年學子和我討論過弗蘭克的這套陀氏傳記,他甚至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這就是“終結(jié)者”,不僅是說弗蘭克掌握資料的豐富與論述的深入,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從傳主生活所切入的文學分析、俄國社會史及思想史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恐怕都難以被超越。我談到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期,我是從車爾尼雪夫斯基走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從政治和文學的角度經(jīng)歷了對俄國十九世紀四十-六十年代人的認識與思考的過程,但是對于其間的思想爭論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關(guān)系認識還是很簡單。雖然自九十年代以來閱讀了不少關(guān)于蘇俄革命、思想和文學的論著,通過閱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幾部偉大作品也早已確立了他作為世界文學史上的偉大作家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但是對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生活經(jīng)歷及思想變化之間的復雜關(guān)系仍然是不甚了然,現(xiàn)在讀到弗蘭克這套堪稱博大精深的陀氏傳記算是遲來的補課。

讀完這部《非凡的年代》,這是我第三次為這套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寫書評。有一個問題是,閱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真的那么重要嗎?我認為的確是的。我曾經(jīng)在一篇文章中說,一個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是:在今天,在文學經(jīng)典閱讀的意義之外,為什么我們不應忘記、輕視甚至是拒絕陀思妥耶夫斯基?尼·潘琴科在為曼德施塔姆夫人的《回憶錄》寫的“俄文版序”中曾經(jīng)說,曼德施塔姆夫人指出蘇俄“知識分子”的罪孽是在“勝利者的統(tǒng)一意識形態(tài)”前繳械投降,放棄道德標準和全人類價值,他認為這就是拋棄與拒絕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結(jié)果。這就是答案,雖然有其蘇俄的歷史語境,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意義不會受限于蘇俄。弗蘭克在這本《非凡的年代》的結(jié)尾處說,在《群魔》之后的四分之一世紀中還出現(xiàn)了幾部可以與之相提并論的作品:康拉德的《諾斯特羅莫》和《在西方的目光注視下》以及亨利·詹姆斯的《卡薩馬西瑪公主》,“它們同樣表現(xiàn)理想的破滅,揭露政治—社會革命的丑惡。即使是在二十世紀盛產(chǎn)此類小說的情況下,《群魔》仍然是不可超越的,因為它以令人吃驚的先見之明描寫了從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個時代到我們現(xiàn)在這個時代(更加引人注目地)始終與革命理想形影不離的道德困境以及革命的最高原則原形畢露的可能性?!保?04頁)

關(guān)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先見之明”,我認為是這部《非凡的年代》的一個關(guān)鍵詞,但是容易被忽視了。弗蘭克在書中提到的一件事情是關(guān)于這種“先見之明”的重要意義的最好證明?!度耗А烦霭婧蟛粩嗍艿焦簦偸怯腥苏f它惡毒誹謗當時俄國的革命運動。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以后,“隨著俄國人開始自由談論前蘇聯(lián)的生活,這本書逐漸被人們認為具有先見之明而不是惡毒的誹謗”。(615頁)弗蘭克在注釋中引述了俄國著名文學批評家和文化歷史學家尤里·卡里亞金所說的事情。尤里亞金曾經(jīng)是一名斯大林主義的忠實信徒,同時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特別感興趣,他在回憶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期間赫魯曉夫首次揭露斯大林主義真正本質(zhì)的情形之后說,他有一位教授朋友總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列斯科夫和契訶夫的作品中尋求擺脫個人痛苦和政治上的煩惱,這位朋友“苦笑著對我說:‘可是您要知道,這一切全都寫在《群魔》中。三六年我差點因為閱讀這部小說被逮捕。有人告發(fā)了我。'”;尤里亞金自己說:“那是一些讓人膽戰(zhàn)心驚但卻深受啟發(fā)的夜晚:我們閱讀《群魔》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為寫這部小說所作的筆記(我們設(shè)法弄到了這些筆記)。……我們讀著小說,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們熟悉這一切,曾經(jīng)完全相信它,我們對這一切記憶猶新。我們閱讀小說時,幾乎每一頁都會被交頭接耳所打斷:‘這不可能。他怎么會知道這些事情?’”(尤里·卡里亞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二十一世紀前夜》,莫斯科,1989)(618頁)這是一位熟悉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學作品的蘇聯(lián)知識分子在那些特定的歷史年代中閱讀《群魔》的真實感受,他們對陀思妥耶夫斯基“先見之明”的震驚無需懷疑,而且更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先見之明相比,我們對于他的認識長期以來處于晦暗不明的狀態(tài),而且被籠罩在主流話語表述的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的激進思想譜系之中,難以知曉陀思妥耶夫斯基與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對立到底意味著什么。這也可以從一個側(cè)面說明即使是我們的“后見之明”也是來之不易,甚至有些讀書人仍然陷于蒙昧之中。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先見之明主要不是來自他對歷史與未來趨勢的研究,而是來自從他的切身體驗中產(chǎn)生的對激進意識形態(tài)及其狂熱鼓吹者的不信任,來自他在激進圈子中看到的那種以宏大理念和一己信仰為由而不惜殘酷殺戮的觀念和行為。比如,他從謝爾蓋·涅恰耶夫(Sergei Nechaev)(1869年發(fā)生的涅恰耶夫案件是激發(fā)創(chuàng)作《群魔》的主要動因)制作的一份宣傳小冊子看到為了崇高事業(yè)可以踐踏一切人性倫理、可以不惜使用一切手段的恐怖前景,看到了從追求解放、自由的出發(fā)點走到血腥殘暴的前無古人的專制獨裁的發(fā)展軌跡。弗蘭克應該是意識到涅恰耶夫那份宣傳小冊子對于認識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發(fā)展的重要性,因而在書中對其內(nèi)容及影響多有論述。那本題為《革命者教義問答》小冊子的作者是涅恰耶夫和巴枯寧(有一種觀點認為是其中一人獨自寫的),其“教義”中有(但不限于)這些內(nèi)容:只要對革命事業(yè)有利,不僅要欺騙敵人,而且可以欺騙和不惜犧牲參加革命的合作者和追隨者;為了滲入到上層社會去做工作,完全可以通過舉報、犧牲自己同志的行為來取得信任;革命者應當與自由主義者合作,假裝盲目追隨他們,利用他們引起動亂;革命者應該對一切殘害人民的災難和罪惡推波助瀾,“這最終必定將使民眾忍無可忍,逼迫他們?nèi)w起義”(629頁);革命者必須和土匪強盜聯(lián)合起來,全力以赴地搞破壞,“直到現(xiàn)存社會體制毫無保留地被徹底消滅為止?!薄岸舅?,匕首,絞索?!锩谶@場斗爭中使一切手段變得神圣?!保?30頁)無論巴枯寧是否參與了這本小冊子的寫作,起碼“他對這本最邪惡的革命策略手冊了如指掌并且贊同它的原則”。最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對這本小冊子宣揚的教義被用來對付自己和他的朋友感到恐怖。1870年7月巴枯寧聽說涅恰耶夫去找過他的一位朋友,而且這位朋友又把自己一位朋友的地址給了涅恰耶夫,于是他馬上給這位朋友寫了一封警告信,要他和他的朋友防范和躲開涅恰耶夫。弗蘭克認為這封信具有重要的揭示意義,因此以長達三頁的篇幅詳盡地引述了該信,其中看到巴枯寧向他朋友談到了這些:在革命中,除了核心機構(gòu)的極少數(shù)人,其他人都是利用的、可以欺騙和犧牲的工具;一旦他進入你的生活圈子,會竭力騙取你和你的朋友的同情和信任,通過掌握你們的隱私而強迫你們就范;他會在你和的朋友之間挑撥離間,制造是非;他會勾引你的妻女,目的是使她們脫離正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被迫參加反社會的革命抗議活動;總之,他是一個流氓、一個狂熱分子。(619-624頁)陀思妥耶夫斯基雖然不知道巴枯寧的這封信,但是在《群魔》中關(guān)于彼得·韋爾霍文斯基(涅恰耶夫是他的原型)思想行為的描寫足以說明他完全了解巴枯寧所講的這些觀念和行為。弗蘭克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對準確地描述事實的關(guān)注不僅表現(xiàn)在他對彼得·韋爾霍文斯基的描寫上,而且表現(xiàn)在他對書中整個那場社會—政治陰謀的敘述上?!保?26頁)因此他認為即使僅從巴枯寧的這封信來看,也無法同意和忍受認為陀思妥耶夫斯基蓄意誹謗和歪曲他選擇性地描寫的人與事、他是惡毒誹謗當時俄國的革命運動的指責;他說只有“頑固堅持某種狂熱的黨派偏見的人——他們拒絕接受歷史證據(jù)——才能繼續(xù)進行這種指責?!保?25頁)弗蘭克還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群魔》中小心翼翼地沒有把他筆下的虛無主義者描寫成邪惡的反面人物,他們的行為不是出于陰險奸詐或者純粹自私的動機,而是出于虛榮、自負、輕浮或者是天真幼稚造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在年輕時曾經(jīng)是一名謀反的地下革命者,因此他知道與他為伍的那些人絕不是惡棍或敗類。(596-597頁)他對彼得·韋爾霍文斯基這個人物也描寫了他的救世情懷的特征和對社會底層人物的同情心。(626頁)因此從“群魔”這個概念來說,很難認定——或者說不能認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意圖是把涅恰耶夫這樣的革命者說成是魔鬼,他的先見之明不僅是看到和指出為了崇高事業(yè)可以踐踏一切人性倫理必然導致比沙皇統(tǒng)治更殘暴的專制獨裁,而且還在于他看到那些人本身并不是魔鬼,控制和奴役他們的思想觀念才是真正魔鬼——他自己說,“這基本上就是我的小說的主題。它的書名是《群魔》,它描寫了魔鬼如何附在一群豬身?!保?76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先見之明”與他的思想發(fā)展變化也有緊密聯(lián)系。1845年他發(fā)表的處女作長篇小說《窮人》在俄國文壇引起極大反響,兩年后他參加了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的聚會,后來又加入了一個致力于廢除農(nóng)奴制的革命秘密小組,以后就是被捕、假處決、四年苦役然后充軍。這一段革命謀反者的經(jīng)歷極大地影響了他的思想變化,“他相信,與農(nóng)民囚犯在同等條件下一起生活的四年讓他難得地深入了解了俄國農(nóng)民的心態(tài),使他認識到激進派知識分子的所有革命預期多么不切合實際。因此,盡管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終愿意承認激勵激進分子的道德熱情,但是,在他不在內(nèi)地期間逐漸盛行的新的激進思想(最明顯地反映在H.Γ.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文章著作里)與他個人的信念可能根本勢不兩立?!保ǖ?頁)弗蘭克描述那種新的激進思想是“由英國的功利主義、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費爾巴哈的無神論以及原始的機械唯物論和決定論混合而成的這個奇怪的大雜燴”,大致上可以在廣義上被稱為俄國虛無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864年的《地下室手記》中第一次正面抨擊了虛無主義,在后來的《罪與罰》和《群魔》的創(chuàng)作中,他的藝術(shù)策略是塑造各種接受了俄國虛無主義信條的人物,然后顯示當他們試圖將其付諸實踐時這些信條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多么嚴重的災難性后果。在《罪與罰》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描述的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思想和行為是對青年激進分子當時心態(tài)相當準確的推斷,也是他當時的思想與文學潮流的關(guān)注與思考的結(jié)果,在那些潮流中出現(xiàn)了活躍在俄國社會與文化生活領(lǐng)域前沿的“新人”——激進平民知識分子。所謂的魔鬼附身,其實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俄羅斯文化中的“精神痼疾”另一種表述。陀思妥耶夫斯基認為這種精神痼疾的是歐洲文化侵蝕俄國人的靈魂的結(jié)果,使最杰出和最有天賦的代表人物逐漸疏離他們的民眾并且背離了信仰的文化史。(571頁)弗蘭克指出,“事實證明,陀思妥耶夫斯基要寫的不可能只是一部譴責虛無主義一代及其理想主義自由派前輩的政治諷刺小說;他的書現(xiàn)在呈現(xiàn)出一種完全不同而且寓意更加豐富的特征,這種特征與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深刻的信仰和價值觀念密切相關(guān)。”“陀思妥耶夫斯基愿原本打算寫的政治小說現(xiàn)在變成了《群魔》,這是一首關(guān)于長期困擾著俄國文化的道德—精神痼疾的‘悲劇詩歌’。”(575頁)弗蘭克全書開頭的論述已經(jīng)深刻地揭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學創(chuàng)作具有普遍性意義的關(guān)鍵:“就他利用的素材而言,在他看來,這些信條所提出的深刻的道德—哲學問題極大地超越了其始作俑者的境界,因此,他在猶太教一基督教道德規(guī)范的基本原則與虛無主義所提供的世俗變通方法之間的沖突中對它們追根溯源。正是這種把社會問題提升到悲劇水平的想象力,再加上他的心理學天賦,使他那些最偉大的作品具有了普世的眼界和經(jīng)久不衰的力量。”(第8頁)

讀陀思妥耶夫斯基常會令人感到世界的黑暗與殘酷,但是弗蘭克提醒我們不要忘記的是,盡管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不灰心喪氣,他感到自己具有“貓一樣的生命力”?!八淖髌方?jīng)常重申的題旨之一就是對于生活發(fā)自本能、不可遏制的愛,盲目、熱情地相信生活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任何不幸的經(jīng)歷也無法動搖或者破壞這種信念。”(第5頁)我們也應該具有“貓一樣的生命力”,應該堅定地熱愛生活。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