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歷史

魏晉政治與族群:司馬炎與高層建筑

漢魏洛陽圖西晉初代皇帝(武帝)司馬炎于公元280年結(jié)束三國時代,完成中國的再次統(tǒng)一。他在國都洛陽頻繁登臨高層建筑的事跡,長久以來罕見著意。翻檢中國史籍,如《史記》卷二八《封禪書》載:(建章宮)前殿度

漢魏洛陽圖

西晉初代皇帝(武帝)司馬炎于公元280年結(jié)束三國時代,完成中國的再次統(tǒng)一。他在國都洛陽頻繁登臨高層建筑的事跡,長久以來罕見著意。翻檢中國史籍,如《史記》卷二八《封禪書》載:

(建章宮)前殿度高未央。其東則鳳闕,高二十余丈。其西則唐中,數(shù)十里虎圈。其北治大地,漸臺高二十余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其南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乃立神明臺、井干樓,度五十丈,輦道相屬焉。

在西漢長安城西郊的離宮建章宮中,建有神明臺、井干樓等高“五十丈”的樓臺建筑。中國的高層建筑歷史悠久,且歷代都城常建有樓閣、佛塔這樣的高層建筑。西晉都城洛陽的高層建筑雖然沒有神明臺、井干樓那般高,卻也建了不少,司馬炎曾拾級登臨。本文將介紹司馬炎與高層建筑的關(guān)系。

關(guān)于洛陽城中的高層建筑,首先可借下引史料確認(rèn)其布局。

宮中有臨高(商)、陵云、宣曲、廣望、閬風(fēng)、萬世、修齡、總章、聽訟,凡九觀,皆高十六七丈,以云母著窗里,日曜之,煒煒有光輝。(《藝文類聚》卷六三引陸機《洛陽地記》)

臨商、陵云等八觀在宮之西,唯絕頂一觀在東,是號曰九觀。(《太平寰宇記》卷三引陸機《洛陽記》)

八觀在宮之西,惟聽訟一觀在東。(《河南志》卷二引陸機《洛陽記》)

首先,據(jù)《藝文類聚》引陸機《洛陽地記》可知,號曰“九觀”的高層建筑群建于洛陽宮城中,其高度均為“十六七丈”,更確切些,還能據(jù)《太平寰宇記》引陸機《洛陽記》知道九觀中的八觀位于宮城西側(cè),余下一觀位于東側(cè),《河南志》引《洛陽記》的一條則告訴我們此觀名曰“聽訟”。

九觀之中,陵云臺的地位似乎居于中心。據(jù)《三國志·魏書》,凌云臺建成于黃初二年(221),可能是九觀中最早建成的一座。進(jìn)入西晉后,司馬炎登臨凌云臺的記載見諸史料:

(華)廙棲遲家巷垂十載,教誨子孫,講誦經(jīng)典。書經(jīng)書要事,名曰《善文》,行于世。與陳勰共造豬闌于宅側(cè),帝嘗出視之,問其故,左右以實對,帝心憐之。帝后又登凌云臺,望見廙苜蓿園,阡陌甚整,依然感舊。(《晉書》卷四四《華表傳附華廙傳》)

據(jù)說司馬炎登上陵云臺便看到了苜蓿園中的華廙。此外,《晉書》另記有一事。

咸寧初,以扶風(fēng)陽池四千一百戶為太妃伏氏湯沐邑,置家令丞仆,后改食南郡枝江。太妃嘗有小疾,祓于洛水,亮兄弟三人侍從,并持節(jié)鼓吹,震耀洛濱。武帝登凌云臺望見,曰:“伏妃可謂富貴矣?!保ā稌x書》卷五九《汝南王亮傳》)

汝南王太妃伏氏體恙,在洛水畔祓禊祛災(zāi),司馬炎登上陵云臺看見亮兄弟三人參加儀式的情景。這條史料中司馬炎所望見的是洛水,于是,我們可知在陵云臺上目光可以越過洛陽城的垣墻,徑直向南抵達(dá)洛水。也就是說,司馬炎在陵云臺上可將洛陽城內(nèi)外俱收眼中?!妒勒f新語·規(guī)箴》中也有關(guān)于陵云臺的記述。

晉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傳后意。諸名臣亦多獻(xiàn)直言。帝嘗在凌云臺上坐,衛(wèi)瓘在側(cè),欲申其懷,因如醉跪帝前,以手撫床曰:“此坐可惜?!钡垭m悟,因笑曰:“公醉邪?”

司馬炎預(yù)備將皇位交由皇太子司馬衷(后來的惠帝)繼承,卻似乎無視他的愚笨,以致近旁朝臣常常諫言,衛(wèi)瓘便是其中之一。衛(wèi)瓘在和武帝一同登臨陵云臺時,便有意無意地表露出“此坐可惜”之意。而據(jù)此四字,我們也能獲知陵云臺上設(shè)有皇帝專用的“坐”。如此,一連串的史料表明皇帝司馬炎將凌云臺頻繁用作自己的專用瞭望臺。換句話說,陵云臺是司馬炎等皇帝為了“觀察”洛陽城內(nèi)外而修建的設(shè)施。

以“觀察”為目的而修建的不只有陵云臺。《太平御覽》卷一九一引《洛陽記》載:

三市,大市名也;金市在大城西,南市在大城南,馬市在大城東。按金市在臨商觀西,兌為金,故曰金市。馬市在東,舊置丞焉。

閱讀這條史料,可知洛陽城內(nèi)(“大城西”)有一個市叫金市,其位于九觀之一臨商觀的西邊,也就是說,臨商觀位于商業(yè)區(qū)之一金市的東面,同時也可證明臨商觀的存在。若論市場與高層建筑之間的關(guān)系,監(jiān)視市場的高層建筑“亭”或可作為論據(jù)。根據(jù)臨商觀的定名及其與金市的相關(guān)位置,不難推知其監(jiān)視金市商業(yè)活動的功能,甚至可以推測,這種安排是為了滿足司馬炎的個人需求。此外,九觀中還有一觀顏曰“廣望”,從它的名字便可推測其修建同樣基于觀察目的。順帶一提,九觀中唯一一座位于宮城以東的聽訟觀在曹魏明帝太和三年(229)之前被稱為平望觀。(《三國志·魏書·明帝紀(jì)》)

洛陽城內(nèi)的高層建筑不只有九觀,《太平寰宇記》卷三記述如下:

夏門。北面有二門,其西,漢曰夏門,晉改為大夏門,正在亥上。《魏略》曰:“董卓燒南北二宮。魏武帝更于夏門,內(nèi)立北宮;至明帝,又造三層樓,高十丈?!标憴C《與弟書》云:“大夏門有三層樓,高百尺?!庇职础稌x宮闕簿》云:“宣武觀在大夏門內(nèi)東北上。故云“南望天淵池,北矚宣武場”是也。

這便是關(guān)于洛陽城北門之一大夏門的記載,據(jù)此,大夏門之上有“高十丈”的“三層樓”。另據(jù)《晉宮闕簿》,則“大夏門內(nèi)東北上”的宣武觀可以同時眺望南側(cè)華林園內(nèi)的天淵池和北側(cè)的宣武場。據(jù)《晉書·武帝紀(jì)》,宣武場講武便常以司馬炎自宣武觀眺望為形式進(jìn)行。

如上所述,司馬炎曾屢次登臨洛陽城內(nèi)的高層建筑,并俯瞰城池內(nèi)外。他之所以這樣做,極有可能是因為洛陽城內(nèi)之前就有現(xiàn)成的高層建筑存在,但同時,其個人的主觀需求亦不容忽視。讀者或許會問,那是怎樣的需求呢?

司馬炎自泰始元年(265)即皇帝位以來,除了南郊祭祀、辟雍典禮(《宋書·禮志》《晉書·禮志》《晉辟雍碑》等)外,幾乎沒有走出過洛陽城。公元280年,晉滅吳,司馬炎再度統(tǒng)一中國的目標(biāo)達(dá)成,然而巡狩和封禪均付闕如。身為天子,洛陽城及其周邊幾乎是司馬炎全部生活的空間。

曹魏明帝青龍三年(235),太極殿——這一定名取義自宇宙中心的宮殿(群)——在洛陽城竣工,自此以后,中國都城作為宇宙中心的象征意義得到強化。對司馬炎來說,洛陽城即宇宙中心,同時也是不久前由他再度統(tǒng)一的“中國”的縮影?;蛟S,用自己的肉眼“注視”城內(nèi)外的眾生,能讓他更切實地感受到自己對國家的支配吧。

(本文插圖為編輯所配)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