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司馬懿的臨終安排

司馬懿平曹爽“謀逆”之后又平王凌之叛,對魏室而言是擎天之柱,功績之大實在是無以復(fù)加了。按毌丘儉的說法是“懿有大功,海內(nèi)所書”,所以魏主曹芳只得循故事,“遣侍中韋誕持節(jié)勞軍于五池……又使兼大鴻臚、太仆庾

司馬懿平曹爽“謀逆”之后又平王凌之叛,對魏室而言是擎天之柱,功績之大實在是無以復(fù)加了。按毌丘儉的說法是“懿有大功,海內(nèi)所書”,所以魏主曹芳只得循故事,“遣侍中韋誕持節(jié)勞軍于五池……又使兼大鴻臚、太仆庾嶷持節(jié)”策命司馬懿為相國,封安平郡公,孫及兄子各一人為列侯,前后食邑五萬戶,封侯者十九人。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相國,起源于春秋晉國,是戰(zhàn)國、秦及西漢最高官職。戰(zhàn)國時代稱為“相邦”,秦國第一個相邦是樛斿,最后一個相邦是呂不韋。呂不韋被免職后,嬴政認為相邦權(quán)力過大,故廢除了相邦職務(wù)。劉邦即漢王位后,又重新設(shè)立相邦之職,后代為避劉邦諱改稱相邦為相國。相國與“丞相”并不完全相同,已出土的秦國東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這證明相國與丞相是同時并存的,而且相國地位高于丞相。秦武王二年(前309)設(shè)左、右丞相,作為相邦的副手?!妒酚洝分幸灿涊d了西漢相國地位高于丞相。如韓信曾為漢相國,而“曹參以右丞相屬韓信?!?/p>

國公地位崇高,非縣侯可比,國公可建自己的宗廟社稷,可設(shè)官職,是獨立的公國。自劉邦翦除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王,與群臣定白馬之盟,立下“非劉氏不王”的誓約后,兩漢僅有王莽與曹操、曹丕父子封公封王,且尓后皆以此為階梯而登大位。司馬懿雖然功高震主,但他從政治上考量,認為代魏時機遠未成熟,如過早暴露自己的野心,只能招致更多人的反對,對司馬氏不利,故他固辭相國、郡公之位不受。

關(guān)于司馬懿的去世,史書記載較為簡單。實際上,司馬懿七十歲之后,身體已每況愈下,為了對付曹爽,司馬懿曾經(jīng)裝病,但筆者揣測,不排除司馬懿確實患有“風(fēng)痹”等疾,只是不太嚴重而已。司馬懿雖然成功地剪除了曹爽和王凌集團,但曹魏正始和嘉平年間接連爆發(fā)驚心動魄、極其險惡的政治斗爭,也極大地耗費了司馬懿的心血。使他身心疲憊,精神狀態(tài)一直處于高度緊張之中,這就嚴重地損害了司馬懿的健康。嘉平三年(251)四月,司馬懿抱老病之軀,親征淮南,待平定王凌之亂、處死曹彪等人后,司馬懿的病情進一步加重。干寶《晉紀》云:“太傅有疾,夢凌、逵為癘,甚惡之”?!巴趿?、賈逵為癘”之說雖為荒誕不經(jīng)之言,但說明司馬懿此時已精神恍惚,病入膏肓。

七月,司馬懿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于是就要考慮安排后事。長子司馬師久經(jīng)歷練,有風(fēng)度、有才略、有名望,很早就成為曹魏官僚第二代成員中的翹楚。他與玄學(xué)領(lǐng)袖夏侯玄、何晏齊名,但政治上卻非常成熟、老練。司馬懿誅鋤曹爽時,司馬師作為父親的主要助手,培養(yǎng)了三千死士,藏在民間,連司馬懿都不知道。高平陵事變時,司馬懿賦予司馬師最重要的任務(wù),即由司馬師率兵攻打皇宮核心所在地——司馬門。司馬師沉著冷靜地指揮調(diào)動軍隊,據(jù)《晉書·景帝紀》記載:當司馬師“晨會兵司馬門,鎮(zhèn)靜內(nèi)外,置陣甚整”。在一傍冷眼觀看的司馬懿大為嘆服,禁不住稱贊道:“此子竟可也?!笨梢?,在司馬懿心目中,司馬師是自己接班人的不二人選。

高平陵事變后,司馬師晉升為衛(wèi)將軍。司馬懿剛?cè)ナ?,朝臣們皆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伊陟是殷商宰輔伊尹之子,商王太戊繼位后,伊尹去世,太戊即任用伊陟擔(dān)任宰輔大臣。由于伊陟輔佐朝政得力,太戊在祖廟稱贊伊陟,不把他當臣子看待。朝臣們所云的伊尹即司馬懿,而伊陟即司馬師。曹芳明白眾臣之意,故于司馬懿死后,立即“命帝(司馬師)為撫軍大將軍輔政。魏嘉平四年(252)春正月,遷大將軍,加侍中,持節(jié)、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辈芪汉笃?,大將軍處群臣之右,集軍政大權(quán)于一身,連皇帝都在其掌控之中。毫無疑問,以司馬師輔政是司馬懿生前就安排好的謀劃,眾臣只不過是秉承司馬懿的旨意罷了。次子司馬昭時任安東將軍,持節(jié)。司馬懿率軍征討王凌時,司馬昭配合司馬懿,“督淮北諸軍事,帥師會于項?!币蚱酵趿韫Γ抉R昭“增邑三百戶,假金印紫綬?!蔽沼墟?zhèn)守曹魏陪都許昌的大權(quán),是其兄司馬師執(zhí)政最有力的支柱。司馬懿三子司馬伷時為寧朔將軍,負責(zé)監(jiān)守鄴城的魏室王公,亦是身負重任。盡管司馬懿已將三個兒子放在重要崗位之上,但他仍不放心,為了確保資望較淺的司馬師能夠順利掌控朝政,嘉平三年三月,司馬懿將胞弟尚書令司馬孚,遷為三公之一的司空。僅僅過了四個月,秋七月“辛未,以司空司馬孚為太尉?!庇谑遣芪赫?quán)的主要軍職,皆落入司馬家族之手,經(jīng)過如此的精心布局,司馬懿認為他可以死而瞑目,身后無憂了。

司馬懿

嘉平三年八月戊寅(251年9月7日),司馬懿在洛陽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虛歲)。司馬懿臨終前,“作《顧命》三篇”。就是將自己擔(dān)任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為顧命大臣,輔佐曹丕、曹睿、曹芳三代君主時,為曹魏所作出的功績記錄下來?!额櫭啡褚焉⒇茨軅魇?。司馬孚抑或請當時的書法家衛(wèi)瓘,為司馬懿書寫了《顧命》三篇。司馬懿還“預(yù)作終制”,所謂的“終制”即他對自己死后喪葬禮制的遺囑。其主要內(nèi)容有四項:

其一,墓址選在離京師洛陽不遠處的首陽山。入葬后靈柩“不墳不樹”,即墓地不封土堆,不樹墓碑,也不種植樹木。“不墳不樹”的目的,是不讓人看出這是墓地,以防止后人盜墓。司馬懿之所以作出如此的決定,估計是他受到了魏文帝曹丕喪葬理念的影響。曹丕在“終制”中言道:“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fā)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并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彼€強烈要求家屬與朝廷大臣共同遵循這條法規(guī),“若違今詔,妄有所變改造施,吾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將不福汝。其以此詔藏之宗廟,副在尚書、秘書、三府?!?/p>

其二,入殮時“斂以時服,不設(shè)明器”。“斂以時服”指的是遺體只穿平時的服裝,而不服朝服冠冕;明器指的是古代人們下葬時帶入地下的隨葬物品,即冥器。戰(zhàn)國至漢代,厚葬之風(fēng)甚盛。儒家主張“葬其親厚”,于是“京師貴戚,郡縣豪家,生不極養(yǎng),死乃崇葬,或至刻金縷玉,檽梓楩柟,良田造塋,黃壤致藏,多埋珍寶,偶人車馬,起造大冢,廣種松柏,廬舍祠堂,崇侈上潛?!敝T多王公貴族死后往往將他們生前所用的金銀珠寶等諸物隨同下葬。曹操生前就反對厚葬,他下令:“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蔽何牡圩裱适拢啊盀槭?,藏璽埏首,以示陵中無金銀諸物也。漢禮明器甚多,自是皆省矣?!彼抉R懿秉承了魏武、魏文父子的遺風(fēng),囑咐在他的墓室之內(nèi)不放任何培葬器物。這雖然有防范盜墓之意,但也可以看出司馬懿的生活作風(fēng)是相當?shù)膬€樸。

其三,“后終者不得合葬”。按漢魏喪制,只有嫡妻才能與夫同葬,司馬懿正妻張春華病逝于正始八年(247),時年五十九歲,亦葬于洛陽高原陵。司馬懿生前與張氏失和,生前既已不同衾,死后當然也不愿與張氏同槨。至于姬妾,因名分不當也不能與他合葬。另外,合葬必須打開棺槨,司馬懿為了求得死后的安寧,故不準后人再動他的靈柩。

其四,子孫后裔等眷屬不準謁拜陵墓。據(jù)《晉書·志第十·禮中》記載:“宣帝遺詔:‘子弟群官皆不得謁陵。’于是景、文遵旨。至武帝,猶再謁崇陽陵(景帝陵),一謁峻平陵(文帝陵),然遂不敢謁高原陵(宣帝陵),至惠帝復(fù)止也?!笔呛卧?qū)е滤抉R懿作出如此的決定?《晉書》云:“齊王在位九年,始一謁高平陵而曹爽誅?!碑斈辏抉R懿就是靠著曹爽、曹芳出城祭拜魏明帝的時機,發(fā)動高平陵之變奪取大權(quán)的,所以他非常擔(dān)心別人也會起而效仿,為了汲取曹爽事件的經(jīng)驗教訓(xùn),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司馬懿才留下了這道遺言,以防范高平陵事件的再次重演。

九月庚申,司馬懿靈柩葬于河陰首陽山,喪禮從簡,葬后即除喪服。魏主曹芳“素服臨吊,喪葬威儀依漢霍光故事,追贈相國、郡公。”司馬孚上表陳述司馬懿的遺愿,“辭郡公及辒辌車?!焙沃^辒辌車?《史記·李斯列傳》云:“李斯以為上在外崩,無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辒辌車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抡咻m從辒辌車中可奏諸事?!迸狁棥都狻芬峡翟唬骸叭缫萝嚕写半?,閉之則溫,開之則涼,故名之輼輬車也。如淳曰:辒辌車,其形廣大,有羽飾也?!笨梢?,只有天子崩殂后,才有資格將其遺體載之于辒辌車。

司馬懿謚號原為文,后改為文宣。但《考異》曰:“按《禮志》,魏朝初謚宣帝為文侯,景帝為武侯。文王(司馬昭)表不宜與二祖(指魏武帝、魏文帝)同,于是改謚宣文、忠武。然則初謚文,無‘貞’字也?!抖Y志》及《文帝紀》并稱舞陽宣文侯,《宋書·禮志》同。此云“文宣”,亦轉(zhuǎn)寫之誤?!彼抉R昭晉爵晉王后,追尊司馬懿為晉宣王;泰始元年(265)冬十二月,晉武帝司馬炎受魏禪,給司馬懿上尊號為宣皇帝,稱其陵墓為高原陵,廟號高祖。

嘉平三年十一月,有司奏請將已故功臣的靈位置于魏太祖曹操廟中,以配享祭祀,排位以生前擔(dān)任的官職高低為序。因太傅司馬懿位高爵顯,列為第一。曹魏饗配功臣于曹操廟,最早是在青龍三年(233),有夏侯惇、曹仁、程昱等三人。第二次是在正始四年(243),有曹真、曹休、夏侯尚、桓楷、陳群、鐘繇等二十人。以司馬懿饗配曹操廟,屬第三次。這一次因“太傅司馬宣王功高爵尊,最在上。”然而,司馬懿的最后官位為太傅。而曹仁、曹真、曹休皆官至大司馬,夏侯惇任大將軍、鐘繇任太傅,他們均為上公,與司馬懿等同,并無官階高低的差別。雖然司馬懿死后被追贈為相國,但這僅是虛封,并非實授,因而可以不論。至于爵位,司馬懿所封的舞陽侯在侯爵中等級最高,是縣侯(以下還有鄉(xiāng)侯、亭侯、列侯),累計食邑高達五萬戶,而夏侯惇等人的食邑只有1800戶至3500戶不等,但必須注意的是漢魏之際因戰(zhàn)亂不斷而導(dǎo)致人口大量地非正常死亡,戶口大幅減少,所以功臣諸侯的食邑都比較低。曹魏后期由于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口也有了顯著的增加,所以司馬懿享有的食邑才能遠超夏侯惇等人。因此,僅憑封爵并不足以論定司馬懿功臣之首的地位。

應(yīng)該看到,司馬懿能作為首席功臣還是依仗憑恃他建立的功績。司馬懿擒孟達,拒諸葛皆為時人所稱道,尤其是平定遼東公孫淵,有討滅叛國、開疆拓土的意義。但司馬懿能夠力壓群臣、獲得首功或許還不止這類軍功。不管時人如何看法,司馬懿誅滅曹爽和王凌二個集團,已經(jīng)被曹魏政權(quán)定性為挫敗叛逆、匡扶社稷之大功,而這是夏侯惇、曹仁等開國元勛無法比擬的。嘉平三年重新確立的,以司馬懿作為饗配魏武帝廟的首席功臣,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其意義就是曹魏政權(quán)以國家祭奠的形式確立司馬懿在魏朝具有擎天之柱的首功地位。這項在司馬師當政伊始完成的祭祀法規(guī),目的就是為司馬氏家族繼續(xù)執(zhí)掌曹魏政權(quán)奠定法理依據(jù)。司馬懿死后,魏朝很快進入了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專政時代,十四年之后的泰始元年(265),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一個新的朝代——西晉王朝誕生了。

(本文摘自朱子彥著《司馬懿傳》,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