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的設計建造、基礎、結構、造型、裝飾、空間、角度色彩……無論從哪方面看,尤其是與藍天白云的關系,其視覺效果,確實完美地實現(xiàn)了造一座人間天上的“天子的宮殿”的目標,確實也足以如此這般地激勵和撫慰它的使用者,誘導和威懾它的跪拜者。
可是,真實的情況,卻是皇帝們把自己裝扮成“天子”,把自己顯示和行使絕對權力的地方裝點成“天上的宮殿”,除了強化尊嚴和權威,皇帝們的內(nèi)心深處還隱藏著一個求得上天保佑眷顧的希望,不過,這希望,僅僅是形式上的安慰而已。真有實實在在的“眷顧”,倒是皇帝們最害怕的火災,特別是來自上天的雷擊之災。上天對于皇帝的宮殿,對于太和殿,真正發(fā)揮的作用,不是保佑,而是毀滅。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明清兩代500多年間,紫禁城總計發(fā)生火災61次,其中明確記載由雷擊引發(fā)的火災24次。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的重要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門、午門等,反倒最容易遭受雷擊。太和殿最高大、最雄偉、最突出,擁有最空曠的空間,被雷擊的次數(shù)最多。
最早的一次,也是來得最快的一次。永樂十八年九月,“北京宮殿將成”,朱棣皇帝迫不及待從南京遷都北京。永樂十九年(1421)正月初一,北京宮殿正式啟用。嶄新的紫禁城、奉天殿一派輝煌。還不到100天,朱棣登臨奉天殿的興奮期還沒有過去,奉天殿即遭雷擊,三大殿全被燒毀。實在是來得太快了?!睹魇贰酚涊d簡到不能再簡:“夏四月庚子(初八),奉天、華蓋、謹身三殿災?!钡故谴蟾艁碜YR遷都還未離開的外國使節(jié)記得具體。據(jù)一位目擊這場火災的波斯貢使的描述,當時火焰照耀,看起來直如“十萬火把”。這份記錄,也收入哈菲茲·阿不魯?shù)木幠晔贰稓v史精華》中,他記道:這場火災,迅速地延燒至妃嬪的住宅與朝中的衙門以及寶庫,總計燒毀了“250間房子”,并燒死了“很多男人跟女人”。大火無法控制,終夜肆虐,直至第二天下午才撲滅?!度障屡f聞考》記:“三殿災,火勢猛烈。奉天門東廡切近秘閣,學士楊榮麾武士三百人,將御書圖籍舁至東華門河次?!?/p>
太和殿大修時,拆下來的“大吻”還沒有安裝到位
朱棣從侄子手里奪得皇位之后,最重大的一件事就是肇建北京紫禁城,遷都北京。朱棣無論如何想不到,也想不通,他的宮殿為什么這么快就化為灰燼?如果他真的相信君命天授,這來自上天的懲罰會使他更加惶恐不安。確實如此。震驚之下,他下了一道詔旨反省自己:朕心惶懼,莫知所措—我是不是敬天事神有所殆歟?政務有乖歟?善惡不分歟?曲直不辨歟?忠言不入歟?國用無度歟?民生不遂歟?民力凋敝歟?他號召文武群臣大膽地提出意見,若真有不當,一定改過,以回天意。他還下旨免除了幾年前未收上來的賦稅和上一年受災田糧;自己的生日不搞慶典活動。生日那天,朱棣對群臣說:“上天垂戒,奉天等三殿災,朕心勤惕,寢食不寧,方反躬省愆,遑遑夙夜?!彼孟袷钦嫘膶嵰獾卣髑笕撼家庖?,可是,當有人再度提出不該遷都時,朱棣震怒,將主事蕭儀下獄,使之凍餓而死。
如此行徑,表現(xiàn)出來的正是朱棣被天火燒出的最大痛點和極度空虛。他一任三大殿燒焦的廢墟裸露在他的紫禁城里。在此后的三年里,朱棣三次出征漠北,似乎在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他遷都的必要與正確。但收效甚微。最后一次,朱棣死在回京途中;或許他不愿意再回到已是廢墟的宮殿里。朱棣死了,奉天殿繼續(xù)廢墟著。20年后,中間隔了兩個皇帝,到正統(tǒng)五年(1440),三大殿才得以重建。
紫禁城、太和殿燒得最慘的一次,是嘉靖三十六年(1557)夏四月的雷擊。據(jù)《明世宗實錄》記載:雷雨大作,火光驟起,三大殿至文武樓(體仁閣、弘義閣)、奉天門、左順門、右順門、午門、午門外左右廊盡毀。也就是說,紫禁城前朝部分幾乎全部燒毀。僅清理現(xiàn)場,就調(diào)動了30000名士兵,5000輛小車。木料燒光了,石料一尺以上及尚可用之磚瓦堆留備用,漢白玉石燒成石灰者,亦堆留備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建主要工程完成。三大殿更名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
清朝入關,取代明朝統(tǒng)治中國,一改歷史上改朝換代之際,后朝對前朝的宮殿采取焚燒、拆毀、廢棄的一貫做法,對明朝已經(jīng)使用了225年的紫禁城,拿來就用。當然,有些是必須改的,如名稱,大明門必須改叫大清門。有些可改可不改,也改了,如三大殿改名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還有些是必須修繕的,李自成離開時放了一把火,燒壞的燒毀的必須修,必須建。再有是根據(jù)需要及皇帝個人的愛好,不斷增加新的建筑。乾隆皇帝最喜歡增補,添建得最多。至于數(shù)百年來自然的損害,更是得年年月月地維修,過去宮里叫作“歲修”。不光是清代,明朝的幾百年里,也在不斷地修繕、增補,也得精心保護。紫禁城自從建起來之后,就是一個不斷修繕、不斷保護的過程,一直到現(xiàn)在,肯定還會延續(xù)到未來。
大修中的太和殿殿頂
太和殿的修繕最頻繁,最艱難。燒毀了就得重建,壞損了就得修補。太和殿的石料、木料特殊,光備料少說也得三年五載。明朝的幾次重建和常態(tài)的維修,留下的記載太少。清朝入住紫禁城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帝,首要的大事就是修復李自成燒過的太和殿。第二位康熙皇帝在位時間長,修太和殿的任務就格外重。也許因為剛剛入住紫禁城的清順治皇帝修復太和殿太過匆忙,僅僅過了20多年,康熙皇帝就得再修一次。10年之后—這次時間更短—太和殿被燒毀,康熙還得重建。盡管拖了將近20年,也必須得重建。
康熙三十四年(1695),康熙皇帝重建太和殿。
但是這次重建卻遇到了最大的難題。太和殿上一次重建是在明朝天啟年間,距此時已經(jīng)過去69年,人們不知道太和殿確切的建筑比例與數(shù)據(jù)。愛讀書的康熙皇帝親自查尋資料,結果非常失望。一位叫梁九的人使這件事情有了重大轉機。年逾古稀的梁九,從明朝崇禎年間進入工部,已經(jīng)在工部干了40多年。根據(jù)《梁九傳》,梁九按照十比一的比例,用木料做了一個太和殿的模型,就靠對這模型組件的放大制作,完成了太和殿的結構搭建。令人稱奇的是,放大出來的每一個木件,安裝上去分毫不差。而且,這次重建太和殿的所有材料以及尺寸被詳細記載在《太和殿紀事》這本書當中,這是關于太和殿修建的唯一詳細記錄。
康熙三十六年,嶄新的太和殿矗立在原來的位置上。
康熙皇帝對太和殿的這次重建,改變了它原有的九開間形制,變成了十一開間。乾隆三十年(1765)有過一次大修,但沒有改變康熙重建時的規(guī)制。一直到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太和殿,還是康熙重建過的樣子。此次重建,除了將九開間改為十一開間,另有兩大變化。一是強化防火功能??滴跏四昊馂?,御膳房的大火很快延及西配殿西斜廊,一直燒到太和殿,康熙帝眼睜睜看著把太和殿燒光而沒有辦法。這次重建,吸取眼見的教訓,康熙帝下令取消西斜廊、東斜廊,改為西防火墻、東防火墻。無疑這是一項有效保護太和殿的重大舉措。二是因大木不足,只好大幅度縮小建筑面積。據(jù)記載,初建的奉天殿面寬95.34米,進深47.67米,面積4500多平方米,幾乎是康熙帝重建的兩個太和殿的面積。在太和殿歷次重建重修中,不用說配齊與初建一樣大的巨型楠木,就是以其他一樣大的木材代替,也越來越困難了。這應該是太和殿體量縮減的重要原因。300年后的21世紀初,太和殿落架大修時,人們發(fā)現(xiàn)康熙皇帝重建太和殿,使用的不少木料不是整木,而是拼接組合起來的,包括大體量的梁柱。
雨后的太和殿西北側。在明朱棣帝之后及清康熙帝時期,先后兩個長達20年的太和殿燒焦的廢墟期,不知這里是什么樣子
太和殿大屋頂上大屋脊兩頭,安裝著兩個昂首向天的“大吻”。這兩個大吻的地位太重要了。它們處于天下最核心最重要的建筑的制高點。處于至尊至榮的天子的宮殿的最高處。它們絕非一般的建筑構件。關于大吻的說法不止一種。有說由鴟尾演變而來,言海中有魚,虬尾似鴟,激浪即降雨。有說為“龍生九子”之一,好登高瞭望,能降雨防火。據(jù)說與其他走獸一起立在檐角的龍首也是九子中的一個。在康熙皇帝心里,實實在在是祈望能降雨防火的。他知道,這金鑾寶殿明代就被燒毀過多次,到他手里又一次被燒毀了。為此,他也像朱棣一樣,很自責了一番;為重修,著實費了他太多的物力財力心力和時日。他被火燒怕了。據(jù)說大吻構件燒制好后,康熙皇帝特派重臣到窯廠恭迎,禮儀如迎接皇帝一般,如迎接他自己一般。
被大火燒怕了的皇帝們,做夢也想不到在他們的帝制結束之后,現(xiàn)代的消防技術能夠達到如此高度
類似的說法還有。如后三宮的后面有天一門,有供奉玄帝的欽安殿,說是天一生水,玄帝救火。宮殿正脊中間龍口處置寶匣,說是與大吻一樣可以鎮(zhèn)火。用這樣的方式和想象防火,適得其反。由于大吻拉有金屬鏈,寶匣中有五金,意在護佑,實為招引雷擊。真能起點小作用的是金水河的河水。還有遍布宮中的百余口水井,300余口銅鐵水缸。每口水缸口徑1.6米,高1.2米,重3392公斤,可容水2000升。嚴冬缸底置放炭火融冰??墒?,對于龐大的木頭構建起來的宮殿建筑群,不過是杯水車薪。另外,接受歷次火災教訓,重修時擴大建筑間距離,特建防火墻,防火門,倒也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解決根本問題。
也許只有這些隱藏在太和殿須彌座深處的大石塊,留得住幾度廢墟的記憶
只有樹立現(xiàn)代防火意識,運用現(xiàn)代防火技術,紫禁城才可確保萬無一失。現(xiàn)在,紫禁城里的每一處建筑,都安裝有接地的避雷針、避雷帶;有全天候全覆蓋的安全監(jiān)視監(jiān)控;有所有觀眾進入紫禁城時的防火檢查;有經(jīng)常性的消防教育與消防演習。特別是消防演習時,看到一排排消防車噴灑的水柱,越過高高的太和殿屋脊,康熙的太和殿大吻立刻被水霧迷蒙,便頓時放下心來。
(本文摘自李文儒著《紫禁城六百年:帝王之軸》,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