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史上第一次以東坡為名的故宮大展,何以不見《寒食帖》等名跡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巨人之一,其文、詩、詞、書、畫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化的代表之一。籌備多年的“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目前已進入布展的收尾階段,并初定9月1日對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巨人之一,其文、詩、詞、書、畫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化的代表之一?;I備多年的“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目前已進入布展的收尾階段,并初定9月1日對外開放,這既是今年故宮博物院推出的首場重量級展覽,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在故宮以東坡為名的大展。據(jù)故宮博物院編《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介紹,此次特展展出的蘇軾真跡包括《新歲展慶帖》《人來得書帖》合卷]等。此外,與蘇軾齊名的黃庭堅、米芾、蔡襄真跡均將呈現(xiàn),此外,宋元明清與蘇軾相關(guān)的書畫也將進行呈現(xiàn)。

蘇軾的存世名跡中,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寒食帖》等諸多蘇軾名帖,上海博物館則有蘇軾晚年《答謝民師論文帖卷》等,日本則收藏蘇軾《李白仙詩卷》等,這些赫赫名跡由于策展方立足于自身館藏的原因,并未出現(xiàn)在此次展覽的圖錄中。

“故宮六百年是兩岸故宮的大事,這一以東坡為名的特展,不見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蘇軾代表性名跡,也不見上博收藏的蘇軾名跡,讓人還是有些遺憾的。不過,由于策展方本身就是立足于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并未進行全球蘇軾名跡的總動員,考慮到疫情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位古代書畫研究者對澎湃新聞?wù)f。

蘇軾像

蘇軾像


蘇軾《寒食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非此次北京故宮特展的展品

蘇軾《寒食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非此次北京故宮特展的展品

蘇軾(1037—1101年),在歷史中有著多重身份,他曾官至禮部尚書,卻數(shù)次被貶謫居;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風(fēng)格獨具。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影響很大。

同時他又擅長行書、楷書,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家數(shù)。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能畫竹,學(xué)文同,為湖州竹派之一,又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筆奇古。論畫力主“神似”,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并提出“士夫畫”(即文人畫)之說。故宮博物院即將推出的《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以書畫入手,呈現(xiàn)一個可知的、全面的東坡居士。

蘇軾擅長畫怪石、墨竹,且繪畫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托,反對形似,反對程序的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而且明確地提出了“士夫畫”的概念,對以后“文人畫”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chǔ)。其存世畫作,無論是《瀟湘竹石圖卷》,還是前幾年現(xiàn)身拍賣場的《木石圖》,都有著巨大爭議。

臺北故宮藏蘇軾名跡《寒食帖》等無法“回京”

據(jù)相關(guān)資料介紹,兩岸故宮收藏有30多件蘇軾書法真跡,同時也收藏有多幅傳為蘇軾的畫作,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蘇軾行書《治平帖卷》、《書林和靖處士詩后》等,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蘇軾名跡包括《寶月帖》、《廷平郭君帖》、《致運句太博帖》、《北游帖》、《京酒帖》、《新歲展慶帖》等 。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與謝民師論文帖》? 非此次展覽展品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與謝民師論文帖》? 非此次展覽展品


臺北故宮收藏中最著名的包括蘇軾《黃州寒食詩帖》、《前赤壁賦》?!饵S州寒食詩帖》,紙本,25 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jié)所發(fā)的 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饵S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后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 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fù)為之,未必及此。”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蘇軾《赤壁賦》為行楷書,結(jié)字矮扁而緊密,筆墨豐潤沉厚,是中年時期少見的用意之作。

據(jù)悉,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去年初舉辦的“顏真卿特展”即從臺北故宮博物院借來了有“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公認真跡《祭侄文稿》,并引發(fā)轟動,不少古代書畫研究者此前對澎湃新聞表示,十分認可東京國立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這些年的這一系列中國古代書畫的策展,并進行全球總動員。以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董其昌書畫大展而言,就向日本方面借展了包括顏真卿《自書告身帖》等在內(nèi)的唐宋名跡書法。

由于臺灣地區(qū)主政者的操弄,大陸地區(qū)的博物館向臺北故宮博物館借展文物一直有著較大阻力。作為擁有眾多“無上至寶”的臺北故宮,其所藏國寶無論是在館內(nèi)展出還是借展,都會引起廣泛關(guān)注,而對于大陸文博愛好者而言,這些文物經(jīng)歷了1930年代初至1940年代的 “文物南遷”,1948年末近3000箱故宮文物赴臺由此分隔兩岸,這些文物在臺灣地區(qū)流徒了16年,直至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落成,至此自從1933年離開北京,后輾轉(zhuǎn)多地、赴臺后又保存在臺中霧峰北溝多年的文物終于有了正式的棲身之所,而臺北故宮的文物何時可以回大陸展出更是牽動人心。

事實上,兩岸博物館的交流也一直有之,2009年10月,北京故宮的37件文物赴臺參與與臺北故宮合辦“雍正大展”。兩岸故宮文物半個多世紀(jì)互不往來的格局,被“雍正”率先打破。

而后,2011年臺北故宮推出“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更是將兩岸博物館之間的交流推向高潮,當(dāng)時除了展出臺北故宮所藏的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外,浙江省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剩山圖)也赴臺達成“山水合璧”之約。在當(dāng)時,中國大陸方面就提出了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可否交流展出,在協(xié)商的過程中,臺北故宮博物院特別強調(diào),自1996年臺北博物院文物赴英國展出迄今,所有借展地區(qū)的博物館,均需出具司法免扣押條款,他們也極樂于早日促成兩岸文物的交流,但是為了避免任何可能出現(xiàn)的因素,必須堅持通過“司法免扣押條款”,才能讓《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赴浙江。

而后,“司法免扣押條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方面接受采訪中被多次提及,此外,尚有展出時的名稱話題。

有學(xué)者表示,具體到此次“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由于策展本身就是立足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收藏,本身也未進行全球蘇軾名跡的總動員,考慮到疫情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蘇軾《赤壁賦》(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蘇軾《赤壁賦》(局部)


以蘇軾為核心的北宋文人群像

據(jù)介紹,故宮博物院的此次特展第一單元“勝事傳說夸友朋”回到了其生活的時代,選取蘇軾及其師友的作品,展現(xiàn)他的交游圈以及所處的時代氛圍,為觀眾呈現(xiàn)以蘇軾為核心的北宋文人群像。

蘇軾生活的時代,是文化巨匠輩出的時代。與他有著深入交往的前輩如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等人,都是名垂千古的文史大家;他的門生及友人如黃庭堅、秦觀、米芾、李公麟、王詵等人,也都是宋代文化星空中璀璨的明星。

蘇軾《治平帖卷》中的東坡先生?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治平帖卷》中的東坡先生?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拓東坡像圓扇

清拓東坡像圓扇

在這一單元中,除了蘇軾的《新歲展慶帖 人來得書帖合卷》《題王詵詩詞帖頁》外,蔡襄《京居帖頁》、黃庭堅《君宜帖頁》、米芾《盛制帖頁》,歐陽修《灼艾帖卷》,以及王詵《漁村小雪圖卷》均將展出。歐陽修、黃庭堅等與蘇軾交往情誼、“烏臺詩案”等北宋歷史事件也在這些展品中有所體現(xiàn)。

其中,蘇軾的《新歲展慶帖 人來得書帖合卷》二帖均是蘇軾寫給陳慥(季常)的書札,《新歲展慶帖》是相約陳慥與公擇(李常)同于上元時在黃州相會之事;《人來得書帖》是為陳慥的哥哥伯誠之死而慰問陳慥所作。

蘇軾,《新歲展慶、人來得書帖》合卷(圖為《新歲展慶帖》),北宋,前帖縱30.2厘米,橫48.8厘米,后帖縱29.5厘米,橫45.1厘米。

蘇軾,《新歲展慶、人來得書帖》合卷(圖為《新歲展慶帖》),北宋,前帖縱30.2厘米,橫48.8厘米,后帖縱29.5厘米,橫45.1厘米。

《東坡集》卷五十《岐亭五首序》中記載了蘇軾于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五月貶謫黃州時與陳慥相見之事。提及黃州,自然會想到《寒食帖》,而據(jù)徐邦達先生的考證《新歲展慶帖》應(yīng)作于北宋元豐四年(1081年)春季(蘇軾時年44歲),為《寒食帖》前兩年。

蘇軾在黃州時與陳慥書信往來頻繁,在與他人之信中亦常提及陳慥,可知二人友誼深厚。

《新歲展慶》、《人來得書》二帖下筆自然流暢,勁媚秀逸,筆筆交代分明,精心用意。雖為書札,卻寫得非常精致,字的入筆、收筆、牽連交代分明,是蘇軾由早年書步入中年書的佳作。

蘇軾,《新歲展慶、人來得書帖》合卷(圖為《人來得書帖》),北宋,紙本,行書,前帖縱30.2厘米,橫48.8厘米,后帖縱29.5厘米,橫45.1厘米。

蘇軾,《新歲展慶、人來得書帖》合卷(圖為《人來得書帖》),北宋,紙本,行書,前帖縱30.2厘米,橫48.8厘米,后帖縱29.5厘米,橫45.1厘米。

此外,蘇軾與歐陽修、黃庭堅、蔡襄等人的交往,也在各自的作品中有所聯(lián)系和體現(xiàn)。其中,蘇軾比米芾大14歲,兩人交往不多,但蘇軾對米芾的影響卻不小,展覽中的《盛制帖》為米芾致友人蔡肇(字天啟)尺牘之一。小行草筆勢飛動,形態(tài)曼妙;“天啟親”三大字則一氣呵成,淋漓痛快,充分表現(xiàn)了“刷字”的藝術(shù)特色。署款用“黻”而未用“芾”字,可證作于米氏41歲之前。

米芾《盛制帖》,北宋,紙本,行草書,縱27.4厘米,橫32.4厘米。

米芾《盛制帖》,北宋,紙本,行草書,縱27.4厘米,橫32.4厘米。


歐陽修《灼艾帖》,北宋,歐陽修書,紙本,冊頁,縱25厘米,橫18厘米,行楷書,6行69字。

歐陽修《灼艾帖》,北宋,歐陽修書,紙本,冊頁,縱25厘米,橫18厘米,行楷書,6行69字。

值得關(guān)注的是,蘇軾《題王詵詩詞帖頁》與王詵《漁村小雪圖卷》同在這一部分展出,也讓觀眾對北宋駙馬王詵產(chǎn)生了興趣,兩人最早的交往記載得從“烏臺詩案”說起,據(jù)《東坡烏臺詩案》載他們之間的最初交往始于熙寧二年(1069年),而《題王詵詩詞帖頁》作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蘇軾年49歲。該帖是蘇軾為好友王詵自書詩所作的題跋,記述了王詵因受其累而貶至武當(dāng),然仍醉心于詩詞,有世外之樂。

蘇軾《行書題王詵詩帖頁》,紙本,行書,縱29.9厘米,橫25.7厘米。

蘇軾《行書題王詵詩帖頁》,紙本,行書,縱29.9厘米,橫25.7厘米。

“晉卿為仆所累,仆既謫齊安,晉卿亦貶武當(dāng)。饑寒窮困,本書生常分,仆處之不戚戚。固宜。獨怪晉卿以貴公子罹此憂患而不失其正,詩詞益工,超然有世外之樂。此孔子所謂可與久處約,長處樂者耶。元祐元年九月八日蘇軾書?!?/p>

據(jù)研究,此跋在《東坡集》卷六五有記載?!稏|坡集》卷一三中還有蘇軾另一跋“和王晉卿詩、并敘”的記載:“元豐二年,予得罪貶黃州,而駙馬都尉王詵亦坐類遠謫,不相聞?wù)咂吣?。予既召用,而詵亦還朝,相見殿門之外,感嘆之余,做詩相屬。詞雖不慎工,然托物悲慨厄窮而不怨,泰而不驕,憐其貴公子有志如此,故和其韻?!币陨蟽啥伟衔脑俳Y(jié)合《宋史》卷二四八《公主傳》中的史料,證明了王詵的貶官一方面是受蘇軾的牽連,另一方面是因為得罪了他的妻子魏國大長公主。

王詵為蘇軾至交。該帖筆豐墨滿,結(jié)體長短交錯,縱橫抑挫,富有動感。雖是敘事而兼有議論,充滿感情色彩,是為知己而作。

蘇軾對于王詵的繪畫水平評價極高,他認為“駙馬都尉王晉卿畫山水寒林,冠絕一時”與之呼應(yīng)展出的王詵《漁村小雪圖》。

王詵,《漁村小雪圖》卷,北宋,絹本,設(shè)色,縱44.5厘米,橫219.5厘米

王詵,《漁村小雪圖》卷,北宋,絹本,設(shè)色,縱44.5厘米,橫219.5厘米

該畫描寫冬季小雪初霽的漁村山林景色。圖中雪山奇松,溪岸漁艇,峰迴路轉(zhuǎn),步移景易,整個畫面意境蕭索,籠罩在一片空靈、靜寂的氛圍之中,雖有漁夫艱苦勞作,但反映的卻是文人逸士向往山林隱逸生活的雅致情懷。

王詵,《漁村小雪圖》卷(局部),北宋,絹本,設(shè)色,縱44.5厘米,橫219.5厘米

王詵,《漁村小雪圖》卷(局部),北宋,絹本,設(shè)色,縱44.5厘米,橫219.5厘米

此圖是王詵師法李成而自成一家的作品。圖中山石勾皴純用側(cè)鋒短筆,邊緣輪廓采用“破墨法”,在勾勒之后用清水向內(nèi)化開,墨色輕淡。寒林長松則用中鋒濃墨,從而突出表現(xiàn)了其凌寒不凋的高貴品格。為了表現(xiàn)積雪,除山巒留白外,王詵還在峰頂、樹杈、沙腳施以白粉。為了表現(xiàn)雪后陽光,作者又于樹頭、葦尖略染金粉,在通幅水墨之中吸收了唐以來金碧山水的畫法,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

王詵,《漁村小雪圖》卷(局部),北宋,絹本,設(shè)色,縱44.5厘米,橫219.5厘米

王詵,《漁村小雪圖》卷(局部),北宋,絹本,設(shè)色,縱44.5厘米,橫219.5厘米

這幅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北宋時文人畫強調(diào)“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創(chuàng)作主旨,以嫻熟的技法寫“詞人墨卿難狀之景”,正是“詩畫一律”的典范作品。

黃庭堅,《惟清道人帖》宋,紙本行書,縱29.3厘米,橫31.8厘米

黃庭堅,《惟清道人帖》宋,紙本行書,縱29.3厘米,橫31.8厘米

蘇軾、黃庭堅等文人雅士經(jīng)常聚會的地方就是王詵的西園。當(dāng)時最為有名的文人雅集之《西園雅集》就是在王詵家里進行的。后世有諸多描繪《西園雅集》的作品,其中清代朱耷《西園雅集記卷》和丁觀鵬《西園雅集圖軸》也將在展覽中展出。

八大山人,《西園雅集》卷,清,紙本,行書,縱25.4厘米,橫204.2厘米

八大山人,《西園雅集》卷,清,紙本,行書,縱25.4厘米,橫204.2厘米

作為文學(xué)家的蘇軾:蘇子作詩如見畫

作為一代文豪,蘇軾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眾多流傳千古的優(yōu)秀詩文,其中的不少名篇佳作也成為了后世書畫家喜愛的創(chuàng)作母題。他所提出的“士人畫”概念,奠定了后世文人畫的理論基礎(chǔ),更是對中國繪畫史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第二單元“蘇子作詩如見畫”通過選取蘇軾本人的詩歌墨跡,及后人根據(jù)其詩文創(chuàng)作的書畫作品,展現(xiàn)其文學(xué)造詣和影響,為大家呈現(xiàn)作為文學(xué)家的蘇軾形象。其中蘇軾的同代人林逋《自書詩》便表達了蘇軾在當(dāng)時的影響力:

林逋《自書詩》,紙本手卷,縱32厘米,橫302.6厘米。行書34行,6段接紙。

林逋《自書詩》,紙本手卷,縱32厘米,橫302.6厘米。行書34行,6段接紙。

此卷是林逋歸隱西湖孤山時所作,共5首詩,除第2首是五言詩外,其余均為七言詩。

據(jù)詩后林逋自識:“時皇上登寶位歲夏五月”,可知此作品寫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時年57歲,其書體瘦勁,秀逸,筆法厚重,風(fēng)致綽約,與時人李建中風(fēng)骨俊整的書風(fēng)極為接近。再后又有蘇軾書七言古詩一首,無年款,據(jù)徐邦達先生考證可能是元祐四、五年間蘇軾(時年約54歲)第二次到杭州作刺史時所書。此書藏鋒斂鍔,姿媚可愛,是罕見的蘇軾傳世佳作之一。這兩段名人書法相映生輝,珠聯(lián)璧合,實為難得的珍寶。

吳鎮(zhèn),《墨竹坡石圖》軸,元,紙本墨筆,縱103.4厘米,橫33厘米

吳鎮(zhèn),《墨竹坡石圖》軸,元,紙本墨筆,縱103.4厘米,橫33厘米

而后,元代趙孟頫、鮮于樞、吳鎮(zhèn),明代祝允明、徐渭,直至清代胤稹等都有依據(jù)蘇軾詩詞為源頭創(chuàng)作的作品。比如,蘇軾善畫竹,傳說他畫竹干從地直起至頂,并不分節(jié)繪寫。嘗在試院,興到無墨,遂用朱筆寫竹,后人竟效,稱為“朱竹”。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筆奇古。吳鎮(zhèn)的墨竹坡石也有受蘇軾影響的況味。

包世臣《蘇軾詩軸》

包世臣《蘇軾詩軸》

而后,元代趙孟頫、鮮于樞、吳鎮(zhèn),明代祝允明、徐渭,直至清代胤稹等都有依據(jù)蘇軾詩詞為源頭創(chuàng)作的作品。比如,蘇軾善畫竹,傳說他畫竹干從地直起至頂,并不分節(jié)繪寫。嘗在試院,興到無墨,遂用朱筆寫竹,后人竟效,稱為“朱竹”。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筆奇古。吳鎮(zhèn)的墨竹坡石也有受蘇軾影響的況味。

宋人《赤壁圖》

宋人《赤壁圖》

蘇軾在中年被貶謫湖北黃州后,曾兩次游黃州附近的赤壁,借物詠懷,前后作兩篇《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一首,均成千古絕唱。蘇軾游赤壁的故事也成為后世書畫和工藝品中常用的題材。宋人馬和之、明人文徵明、錢穀等均創(chuàng)作過不同風(fēng)格的“赤壁”相關(guān)作品。其中宋人《赤壁圖頁》幾乎再現(xiàn)了蘇軾“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钡膱鼍啊?/p>

馬和之《 后赤壁圖卷》(局部)

馬和之《 后赤壁圖卷》(局部)

而文徵明所書《前后赤壁賦卷》,前后相距二十五年,書法清勁蒼潤,一筆不茍,既體現(xiàn)了其藝術(shù)功力,又可見其筆法之變化。前頁小楷遒勁秀拔,后頁則已見瘦勁蒼老,但無衰敗之氣。文氏書法以深厚功力見稱,史載其九十歲尚能書蠅頭小楷。此書取法《黃庭經(jīng)》、《樂毅論》,方整中有溫純精絕之古意,是文氏小楷書的代表。

文徵明,《赤壁賦》頁,明,紙本小楷書,《赤壁賦》縱24.9厘米,橫18.8 厘米,《后赤壁賦》縱24.9厘米,橫18.7厘米。

文徵明,《赤壁賦》頁,明,紙本小楷書,《赤壁賦》縱24.9厘米,橫18.8 厘米,《后赤壁賦》縱24.9厘米,橫18.7厘米。

作為書家的蘇軾: “我書意造本無法”

蘇軾的書法有著鮮明的個人風(fēng)格,其造詣不但備受時人贊譽,他喊出“我書意造本無法”的口號,引領(lǐng)的宋代“尚意”書風(fēng)也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蘇軾的書法博采眾家,轉(zhuǎn)益多師,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風(fēng)格面貌。蘇軾的書法博采眾家,轉(zhuǎn)益多師,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風(fēng)格面貌。本單元通過選取蘇軾書法的前人作品、蘇軾本人的書法作品以及后人對蘇軾書法的仿學(xué)、臨摹和評論,展現(xiàn)其書史地位,為大家呈現(xiàn)作為書法家的蘇軾形象。

要梳理書法的歷史,顏真卿是繞不開的人物,此次將展出明拓《顏真卿書東方畫贊碑》、清拓《顏真卿書鮮于氏離堆記》和明拓《顏真卿書爭座位帖》,從碑帖了解顏真卿的書風(fēng),而其中蘇軾極為推崇的是《顏真卿書東方畫贊碑》,此碑字體平整峻峭,深厚雄健。宋蘇軾《東坡集》云:“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東方朔畫贊》為清雄,字間櫛比,而不失清遠?!?/p>

宋拓《顏真卿書東方畫贊碑》(書籍目錄為明拓)

宋拓《顏真卿書東方畫贊碑》(書籍目錄為明拓)

書法由唐到宋,楊凝式是一轉(zhuǎn)折人物,蘇軾評曰:“自顏、柳沒,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采風(fēng)流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筆跡雄杰,有二王、顏、柳之余,此真可謂書之豪杰,不為時世所汩沒者。”展覽承顏真卿后,展出楊凝式《神仙起居法卷》,此卷最早為宋高宗內(nèi)府之物,后入賈似道手中,至明代項元汴等所藏,至清代乾隆時進入內(nèi)府。

楊凝式,《神仙起居法》,五代,紙本手卷,縱27厘米,橫21.2厘米。草書8行,共85字。()《神仙起居法》是楊凝式書寫的古代醫(yī)學(xué)上一種健身的按摩方法,文體近似口訣)

楊凝式,《神仙起居法》,五代,紙本手卷,縱27厘米,橫21.2厘米。草書8行,共85字。()《神仙起居法》是楊凝式書寫的古代醫(yī)學(xué)上一種健身的按摩方法,文體近似口訣)

此幅小行草書是楊凝式76歲時的作品,似隨意點畫,不假思索,用墨濃淡相間,時有枯筆飛白。書字的結(jié)勢于攲側(cè)險勁中求平正,且行間字距頗疏,在繼承唐代書法的基礎(chǔ)上,以險中求正的特點創(chuàng)立新風(fēng)格,盡得天真爛漫之趣。此書是楊凝式行草書傳世作品的代表作,對宋代書法影響較大。

此后承接蘇軾《治平帖》、《歸院帖》、《春中帖》。

其中《治平帖》是蘇軾書寫的信札,內(nèi)容主要是委托鄉(xiāng)僧照管墳塋之事。根據(jù)帖后趙孟頫、文徵明、王穉登三人之跋可知,此帖當(dāng)是蘇軾于北宋熙寧年間在京師時所作,時年約30余歲。該帖筆法精細,字體遒媚,與蘇軾早年書法特征吻合,正如趙孟頫所稱“字劃風(fēng)流韻勝”。

蘇軾,《治平帖》卷,紙本行書,縱29.2厘米,橫45.2厘米

蘇軾,《治平帖》卷,紙本行書,縱29.2厘米,橫45.2厘米

《歸院帖》帖是蘇軾做翰林學(xué)士時所書,時間應(yīng)為北宋元祐元年至四年之間(1086—1089年),蘇軾時年51至54歲。前人雖云蘇軾書學(xué)顏真卿、楊凝式,但實際受徐浩行書的影響最深。此帖筆致蕭散,結(jié)態(tài)隨意,似不經(jīng)意而筆到法隨,已不見學(xué)古痕跡。誠如蘇軾自己所說:“不踐古人,自出新意?!彪m短短五行,已臻化境。

蘇軾,《歸院帖》頁,宋,紙本行書,縱35.1厘米,橫12.4厘米

蘇軾,《歸院帖》頁,宋,紙本行書,縱35.1厘米,橫12.4厘米

《春中帖》是蘇軾寫給范純粹(德孺,范仲淹的第四子)的信札。據(jù)記載,北宋元豐末年,范純粹因調(diào)和討伐西夏的遵裕、昌祚兩路軍的矛盾有功,宋神宗將他由陜西轉(zhuǎn)運判官進為轉(zhuǎn)運副使。據(jù)此可知,此信札的書寫時間應(yīng)為元豐末年,即元豐七八年間(1084—1085年),蘇軾年約50歲左右。帖中“二哥”是指范純?nèi)剩ǚ吨傺痛巫樱?。此帖筆法自然流暢,寓巧于拙,儀態(tài)淳古,有渾厚凝重之韻致。雖有缺字、殘損,仍不失為蘇軾中年時期的上乘作品。

蘇軾,《春中帖》頁,宋,紙本行書,縱28.2厘米,橫43.1厘米

蘇軾,《春中帖》頁,宋,紙本行書,縱28.2厘米,橫43.1厘米

從蘇軾書法中不難發(fā)現(xiàn),他曾遍學(xué)晉、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創(chuàng)新意。 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 自云:“我書造意本無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云:“到黃州后掣筆極有力?!蓖砟暧謷队泻M怙L(fēng)濤之勢,加之學(xué)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jīng)坎坷,其書法風(fēng)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象其為人。

人書并尊,在當(dāng)時其弟兄子侄均向他學(xué)習(xí);后世吳寬、董其昌、劉墉、王文治等都臨摹過蘇軾的書帖,可見影響之大。劉墉還會蘇軾《東坡書說》的內(nèi)容作為評論書法之語,在劉墉的傳世作品中“節(jié)書”與“節(jié)臨”蘇軾詩文的題材較多。而且在當(dāng)時黃庭堅在《山谷集》里就說:“本朝善書者,自當(dāng)推(蘇)為第一。”

仇英,《人物故事圖》冊之竹院品古,明,絹本設(shè)色,每開縱41.4厘米,橫33.8厘米。

仇英,《人物故事圖》冊之竹院品古,明,絹本設(shè)色,每開縱41.4厘米,橫33.8厘米。

 作為文人典范的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不僅以其藝術(shù)造詣而為人稱道,同時也因其獨特的人格魅力而深受歷代文人雅士的崇敬與仰慕。他雖然一生命運多舛,卻始終能夠灑脫的面對各種困境,并以積極的態(tài)度不斷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樂趣。本單元選取以蘇軾逸事和其述懷小品文為題材的作品,展現(xiàn)他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態(tài)度。

仇英,《人物故事圖》冊之竹院品古(局部)

仇英,《人物故事圖》冊之竹院品古(局部)

其中明代仇英全冊共十開《人物故事圖》的一開《竹院品古》被認為描繪了蘇軾等文士賞古物的場景,圖中文人舉止高雅瀟灑,被后世視為文人典范。蘇軾銘端石結(jié)繩紋硯和黃慎《東坡玩硯圖頁》可做實物和藝術(shù)作品的轉(zhuǎn)換。

清 黃慎 《東坡玩硯圖頁》

清 黃慎 《東坡玩硯圖頁》

回顧蘇軾的一生,詩有蘇黃之美譽,詞成豪放開派之祖,文列唐宋八大家,書冠蘇黃米蔡宋四家。21歲參加禮部考試便以驚艷之才震驚主考歐陽修,一生雖宦海沉浮數(shù)次被貶,卻執(zhí)著堅定,又極豁達樂觀,寫出了大量傳誦千年的詩詞名篇。

如今,再讀蘇軾,除了詩文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外,他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不局限于文學(xué),他在書法、繪畫等領(lǐng)域內(nèi)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y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xiàn)著宋代的文化精神。他進退自如,寵辱不驚成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蘇軾的審美態(tài)度為后人提供了另一種審美范式,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fā)現(xiàn)美的的存在。蘇軾是宋人,卻也極其現(xiàn)代。

注:本文展覽信息來自故宮博物院編《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圖錄,本文圖片和部分內(nèi)容來自故宮博物院網(wǎng)站,展覽作品以實際展出為準(zhǔn)。

附:故宮博物院編《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目錄頁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