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褒貶前賢多是著眼于他們的言行,很少從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出發(fā)了解其言行背景,事實上知人論世會使我們更能理解前人也能理解自身。魯迅的生存和心理狀態(tài)是今人少有提及的,得益于陳明遠等學(xué)者們的研究,我們今天大概知道魯迅一生的收入狀況。十年前的一項研究表明,魯迅在參加工作直至去世的24年間,共收入12萬元左右,相當于今400多萬人民幣,即有著年均17萬元人民幣、月均9000元~20 000元人民幣的收入。如果用今天的購買力算,相當于1000多萬人民幣,即年均50萬元?!@筆收入,大概相當于今天北京、上海、廣州的高級白領(lǐng)的收入。
可以說,魯迅的收入不算低。有人因此認為,“魯迅能夠自食其力、自行其是、自得其樂,堅持他的自由思考和獨立人格”。人們對魯迅的印象也是,他雖然樸素,但生活起來也是相當享受的:魯迅愛逛琉璃廠、淘古物字畫,愛吃館子、擺酒席,前期在北京住四合院時就雇用女工和車夫;后期在上海住大陸新村三層樓房,他和許廣平、幼子海嬰三人雇有兩個女傭,晚年經(jīng)常帶全家乘出租車看電影、赴宴席……
魯迅被一些人認為是文人成功的典范,他生活的精致細節(jié)給人突出的印象。一是飲食講究,愛吃火腿等精美肉食,隔夜的菜是不大吃的;二是住房寬敞,初到上海不過兩個人,租一層樓就夠用,而魯迅卻要獨幢的三層樓;三是喜歡看電影,而且要買價高的好座位,往返要乘汽車。
但如果僅僅把魯迅看作是成功人士,這會妨礙我們對他的認知,這甚至是一種誤解。事實上,魯迅終生未擺脫生存的壓力。跟今天年收入30萬~50萬的白領(lǐng)階層一樣,魯迅的不安全感是實實在在的。這既跟他的家庭背景有關(guān),也跟他后來的體制生存和體制外生存方式有關(guān)。
魯迅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封建家庭,父親的病使他嘗盡世態(tài)炎涼。他在名篇《吶喊自序》中寫道:“我從一倍高的柜臺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蔑里接了錢,再到一樣高的柜臺上給我久病的父親去買藥?!薄坝姓l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敝钡酵砟?,魯迅還回顧說:“契訶夫的想發(fā)財,是那時俄國的資本主義已發(fā)展了,而這時候,我正在封建社會里做少爺??床黄疱X,也是那時的所謂‘讀書人家子弟’的通性。我的祖父是做官的,到父親才窮下來,所以我其實是‘破落戶子弟’,不過我很感謝我父親的窮下來(他不會賺錢),使我因此明白了許多事情?!?/p>
1912年,31歲的魯迅進入教育部做“公務(wù)員”,開始領(lǐng)薪水,但只能領(lǐng)到半薪,當年收入1 100元。第二年,工資上漲,但也只能領(lǐng)到九成薪水,全年計2 586元。第三年,仍未領(lǐng)全薪水,全年收入3 146元。隨后幾年多為3 000多元的年收入。1918年,開始在《新青年》刊物發(fā)表小說與雜文,但屬于同人刊物,沒有收入。
1920年,魯迅年收入2 640元,較前幾年為少,因教育部拖欠三個月薪水。這一年魯迅開始在北京大學(xué)和高等師范任兼職講師,盡管開始不計報酬,但總算在工薪收入外有了講課費。1921年,魯迅年收入2 578元,其中講課費88元。1922年收入不詳。1923年,魯迅年收入2 304元,其中稿費69元,講課費141元,這一年,魯迅還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北京世界語專門學(xué)校兼課。
1924年是一個轉(zhuǎn)折年,這一年魯迅年收入2 600多元。教育部薪水3 600元,魯迅領(lǐng)到手的只有1 095元,其他稿費700多元,講課費800多元。工作12年之久的魯迅,業(yè)余講課和寫作收入超過了公職收入。1925年,魯迅的年收入2 800多元,這一年的魯迅不僅繼續(xù)在北大、北師大兼任講師,而且開始在中國大學(xué)本科兼任小說學(xué)科講師,在黎明中學(xué)和大中公學(xué)兼任高中文科教員。最多的時候,魯迅到8所學(xué)校兼課。
我們由此可知,魯迅的收入雖然不算低,但設(shè)身處地地想,他也并不輕松,否則他不會到處兼課。一個民國體制中的公務(wù)員的辛酸,魯迅都經(jīng)歷了。到1925年,魯迅在他的名文《燈下漫筆》中還忠實地記錄他10年前的一次兌換錢的經(jīng)歷:“我還記得那時我懷中還有三四十元的中交票,可是忽而變了一個窮人,幾乎要絕食,很有些恐慌。俄國革命以后的藏著紙盧布的富翁的心情,恐怕也就這樣的罷;至多,不過更深更大罷了。我只得探聽,鈔票可能折價換到現(xiàn)銀嗎?說是沒有行市。幸而終于,暗暗地有了行市了:六折幾。我非常高興,趕緊去賣了一半。后來又漲到七折了,我更非常高興,全去換了現(xiàn)銀,沉甸甸地墜在懷中,似乎這就是我的性命的斤兩。倘在平時,錢鋪子如果少給我一個銅元,我是決不答應(yīng)的?!彼麨榇烁袊@,中國只有兩個時代,“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一個參加工作十幾年的老“公務(wù)員”仍未獲得“財務(wù)自由”,這才是真實的魯迅。1919年11月,魯迅借債500銀圓,為期3個月,利息1分3厘(共65銀圓),補足購房款。1920年5月,魯迅借債400余銀圓。1921年3月,魯迅又借債700余銀圓。1924年5月魯迅買下了破舊的小四合院──阜成門內(nèi)西三條胡同21號(現(xiàn)在的北京魯迅博物館內(nèi)),共花費1 000銀圓左右,魯迅向友人許壽裳、齊宗頤各借400銀圓,所欠的債,一直到幾年后才用他的講課費還清。
1926年,魯迅在一篇日記中說:“翻開我的簡單日記一查,我今年已經(jīng)收了四回俸祿錢了:第一次三元;第二次六元;第三次八十二元五角,即二成五,端午節(jié)的夜里收到的;第四次三成,九十九元,就是這一次。再算欠我的薪水,是大約還有九千二百四十元,七月份還不算?!?/p>
我們今天讀魯迅,可以想到這是人到中年的魯迅,這是一種什么心境?有人說魯迅“跑著去領(lǐng)工資”,當年的報紙還說魯迅為“索薪”參加游行被警察打落了“門牙”,由此可見當時的公務(wù)員也得為自己的利益“維權(quán)”。到1926年時,魯迅還在給人寫信說,想多“弄幾文錢,以助家用”。
1927年夏天,魯迅對朋友說:“我想贈你一句話,專管自己吃飯,不要對人發(fā)感慨。并且積下幾個錢來?!?928年夏天,魯迅對一位朋友說:“處在這個時代,人與人的相擠這么兇,每個月的收入應(yīng)該儲蓄一半,以備不虞?!边^了幾天他又說:“說什么都是假的,積蓄點錢要緊!”
魯迅的諸多名文都是在這種心境里產(chǎn)生的。1923年,魯迅在《娜拉走后怎樣》的著名演講中說:“錢這個字很難聽,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們所非笑,但我總覺得人們的議論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飯前和飯后,也往往有些差別。凡承認飯需錢買,而以說錢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總還有魚肉沒有消化完。須得餓他一天之后,再來聽他發(fā)議論?!薄俺擞X醒的心以外……她還須更富有,提包里有準備,直白地說,就是要有錢?!薄板X──高雅地說吧,就是經(jīng)濟,是最要緊的了。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人類有一個大缺點,就是常常要饑餓。為補救這缺點起見,為準備不做傀儡起見,在目下的社會里,經(jīng)濟權(quán)就見得最要緊了?!?/p>
1927年,魯迅在《革命時代的文學(xué)》的演講中說:“有人說:‘文學(xué)是窮苦的時候做的’,其實未必,窮苦的時候必定沒有文學(xué)作品的,我在北京時,一窮,就到處借錢,不寫一個字,到薪俸發(fā)放時,才坐下來做文章。忙的時候也必定沒有文學(xué)作品,挑擔的人必要放下?lián)?,才能做文章;拉車的人也必要把車子放下,才能做文章?!?/p>
因此,我們能夠想見魯迅的特殊性。跟民國眾多的學(xué)者教授不同,魯迅對經(jīng)濟、生計的敏感是異乎尋常的。作為長子的壓力,作為公務(wù)員的束縛,他活得并不舒坦。他一直生活在緊張、糾結(jié)之中,直到1926年,他還在為跳槽患得患失,這一年他去了廈門,又去了廣州,就是為了多掙錢。
自1927年秋天起,魯迅決意脫離體制,他既不擔任公職,也不做教員,而是專事獨立寫作。這一年,他已經(jīng)46歲了。他選擇了上海為定居地。有學(xué)者認為,魯迅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基于戰(zhàn)斗的需要──殖民文化與商業(yè)文化固然不堪,但卻足以造成文化專制的縫隙,進而便于以筆為旗,展開社會批判與文明批判;而另一方面則分明出于經(jīng)濟的籌劃和生存的盤算──這里匯集了全國最多的報刊、書局以及其他經(jīng)營性文化設(shè)施,只有這里才能為紙間的勞作提供豐足持續(xù)的版稅與稿酬,從而去除生活上的后顧之憂。這些都表現(xiàn)出先生清醒務(wù)實的經(jīng)濟頭腦。”
這其實也是高看了魯迅,他只是一個完全靠自己打拼的文人。師友們對他的幫助確實也開始見效,如蔡元培的介入,使魯迅受聘為“大學(xué)院”特約撰述員,得月薪300元,從1927年12月到1931年12月,整整四年又一月中,由大學(xué)院和教育部定期支付49個月之久,共計14 700元,折合黃金490兩。這些穩(wěn)定的收入使魯迅終于有了最后10年的較為穩(wěn)定的生活。
1927年,魯迅年收入3 700多元,超過了北京生活時期。1928年,魯迅年收入5 900多元,其中一大半來自大學(xué)院特約撰述員的收入。1929年,魯迅年收入15 000多元(合人民幣100多萬元),其中一大半來自他跟自己的學(xué)生老板李小峰打官司追回的版稅,他的學(xué)生、北新書局的“書商”李小峰扣其版稅,經(jīng)協(xié)商分期向魯迅償還,據(jù)郁達夫說,總數(shù)有20 000元之巨。1930年,魯迅年收入15 000多元。1931年,魯迅年收入8 900多元。1932年,魯迅年收入4 200多元。1933年,魯迅年收入1萬多元。1934年,魯迅年收入5 600多元。1935年,魯迅年收入5 600多元?!?/p>
也就是說,魯迅直到生前最后十年,收入才算可觀。陳明遠說,“魯迅在上海生活的整整9年間(1927年10月—1936年10月)總收入為國幣78 000多元,平均每月收入723.87元(合今人民幣2萬多元)”——此系10年前數(shù)據(jù),今人民幣4萬多元,相當于今天都市高級白領(lǐng)的收入。就是說,直到此10年,魯迅才算有了“財務(wù)自由”。
可以說,魯迅終生處在生計的糾纏之中。他跟當代“亞歷山大”的“屌絲”一代一樣,都有著生存的緊張,只不過,他對自己的生計有著務(wù)實的考慮。有人認為他是“理財高手”,說他的理財有幾大特點:“不斷跳槽轉(zhuǎn)換工作”“多線程理財”“堅持親自理財”“選擇最佳經(jīng)濟地區(qū)”等,這其實是高抬了魯迅。跟民國傍官傍商、長袖善舞的理財專家不一樣,跟梁啟超、胡適等體制內(nèi)生存者不一樣,他的理財真正是平民的、文人的。因此,他的言路、思路跟青年、跟大眾相通。
把生計放在重要地位的魯迅難以“免俗”,他說過,他跟高雅的知識分子是不一樣的?!八晕铱峙轮缓贸姓J‘俗’,因為隨手翻了一通《世說新語》,看過‘娵隅躍清池’的時候,千不該萬不該的竟從‘養(yǎng)病’想到‘養(yǎng)病費’上去了,于是一骨碌爬起來,寫信討版稅,催稿酬。寫完之后,覺得和魏晉人有點隔膜,自己想,假使此刻有阮嗣宗或陶淵明在面前出現(xiàn),我們也一定談不來的。”他對青年對大眾的勸告也極為實際:“我們目下的當務(wù)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茍有阻礙這前途者,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墳》《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zhèn)魍枭?,秘制膏丹,全都踏?他?!?/p>
魯迅一生受氣,其中多跟錢相關(guān)。直到臨去世前幾年,他還在跟學(xué)生打官司,李小峰克扣他的版稅占他一生收入的五分之一;臨去世前四年,國民政府不再支付他特約撰述員費用……這些事件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難怪魯迅感慨:“在錢下呼吸,實在太苦,苦還不妨,受氣卻難耐……我想此后只要以工作賺得生活費,不受意外的氣,又有點自己玩玩的余暇,就可以算是幸福了?!?/p>
但魯迅是強大的。他雖然為錢操心,但仍不遺余力地行非常之舉。他對親友、對年輕人、對陌生人的幫助是多樣的。其中,他出資印行葉紫的《豐收》、蕭軍《八月的鄉(xiāng)村》、蕭紅《生死場》、曹靖華譯的《鐵流》以及紀念瞿秋白的《海上述林》等。他對左聯(lián)刊物、對柔石家屬的捐助亦有案可稽。在郵局工作的孫用,將自己的譯稿《勇敢的約翰》寄給魯迅,以求得幫助。魯迅代其聯(lián)系出版,墊付了230元的制版費,當書店付還一部分制版費時,他又用這些錢預(yù)支了譯者的版稅。上海英商汽車公司售票員阿累在書店里捧讀《毀滅》愛不釋手,魯迅得知他的錢不夠,問他:“一塊錢你有沒有?這本只要一塊錢本錢,我那一本,是送給你的?!卑⒗蹚膬?nèi)衣的口袋里掏出那塊帶著體溫的銀圓,放到魯迅的手里?!?/p>
我們從生計的角度看魯迅,或者更能理解魯迅是我們中間的一員,他跟我們一樣,為生計所苦,承受了一個現(xiàn)代中國國民的生之甘苦。也只有如此,從當時到現(xiàn)在,他豐沛的文字才感動了一代代在中國生活中掙扎并收獲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