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上海書畫社一甲子:一筆一畫間體悟古韻

從60年前成立的上海文化老字號朵云軒木版水印編輯部,到更名上海書畫社與上海書畫出版社,從早期的書法字帖出版物到以專業(yè)圖書和普及圖書互為支撐,建構起以學術出版為高地的專業(yè)出版社,再到中國書畫與藝術的出版

從60年前成立的上海文化老字號朵云軒木版水印編輯部,到更名上海書畫社與上海書畫出版社,從早期的書法字帖出版物到以專業(yè)圖書和普及圖書互為支撐,建構起以學術出版為高地的專業(yè)出版社,再到中國書畫與藝術的出版重鎮(zhèn),上海書畫出版社對幾代熱愛書畫的讀者有著深遠的影響。2020年是上海書畫出版社成立六十周年,《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的系列報道“藝術閱讀在上?!?,本次對話的是上海書畫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王立翔。

“書畫出版社緣起于木版水印,這是一種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精神聚合,通過手工的,傳統(tǒng)的印刷方式,來認識中國古代的出版和書畫。中國古代的工匠精神和對中國書畫的認識,就在一筆一畫一刀一切的過程當中體會的。無論是從圖像到內涵,這種體會使得書畫出版社與其他的出版社不太一樣。我覺得能讓書畫社更深入,更細致地去體悟古韻與古人精神?!?/p>

王立翔

王立翔

走進與朵云軒木版水印工作室相鄰的上海書畫出版社,來到總編室,越過一堆堆碼得齊齊的各類大塊頭書畫書籍,才看到坐在辦公桌后面的王立翔。他挪出一塊位置,坐下,聊起上海書畫出版社——他到這里已經工作十多年了。這十多年對他來說,既是圓了他兒時就喜愛書畫的夢,但另一方面,對他而言,更有著巨大的責任與壓力。從1960年,從建立朵云軒木版水印編輯部,再到上海市出版局批準朵云軒出版書籍,1978年定名為上海書畫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已經走過了一個甲子,談起書畫出版社沉甸甸的歷史與在讀者心中的份量,王飛翔對此感慨頗多。

1900年,光緒庚子朵云軒主人謹識

1900年,光緒庚子朵云軒主人謹識


1980年代的衡山路社址,衡山路237號

1980年代的衡山路社址,衡山路237號

六十年來,書畫社出版圖書總計達7600余種,出版門類遍及大型藝術圖像文獻集成、學術研究著作、字帖、印譜、畫譜、藝術畫冊、普及讀物、工具書、教材和專業(yè)期刊等各個方面,建構起以學術出版為高地,以專業(yè)圖書和普及圖書互為支撐,以教材、期刊為兩翼的專業(yè)出版架構,出版的大量圖書成為讀者的案頭常備,文化藝術建設,對幾代讀者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文人畫史》

《中國文人畫史》

在王立翔看來,上海書畫出版社的基因來自于朵云軒的木版水印技藝,緣自一種真正的工匠精神,并細致耐心地去體悟古人的精神。之后,隨著人才的培養(yǎng),書畫社經過轉型后,站在學術、研究和創(chuàng)作等多方面的視角來看待中國傳統(tǒng)藝術在當代的發(fā)展。而在未來,書畫社將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在不同時代中不斷打造和適應新的競爭力。

對話|王立翔

澎湃新聞:今年是上海書畫出版社60周年。您到上海書畫出版社工作也十年多了,這十多年間,你對上海書畫出版社的認識也應當經歷了一個過程,想請你先談談這一方面。

王立翔:我學的是中文系,后來讀古典文獻,所以傳統(tǒng)文化的方方面面,在學習期間都涉及了些。書畫藝術也是傳統(tǒng)文化重要的一種呈現方式和載體,小時候受家庭和老師影響,逐漸被引導,然后就萌發(fā)了。

我1985年畢業(yè)后進入出版行業(yè),在古籍出版社工作,以古籍整理和文史研究出版為主,但我一直延續(xù)了對書畫藝術的熱愛,編輯出版了不少藝術類圖書。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了很多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書籍,覺得它和古籍出版社很類似,都屬于專業(yè)出版。所以無論是從讀者還是從出版人的角度來看,我對書畫出版社充滿了感情的。從讀者來講,以學習知識為主;從出版人角度而言,是觀察它的出版理念和方式。這兩者疊加,對我來講感情格外親切,所以后來到書畫社工作,也就很順理成章。

1978年2月,方去疾題寫“上海書畫出版社”社名

1978年2月,方去疾題寫“上海書畫出版社”社名


東方紅書畫社

東方紅書畫社

書畫社走過60年,它已枝葉繁茂,碩果累累。1960年,因重建朵云軒并建立木版水印編輯部,上海市出版局批準了朵云軒出版書籍,這標志著其現代出版事業(yè)的正式開啟?!拔母铩敝卸湓栖幐拿麞|方紅書畫社,后再改為上海書畫社,1978年定名為上海書畫出版社,同時沿用朵云軒品牌。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間,書畫社、朵云軒一體兩翼,在藝術出版和藝術品經營相結合的藝術文化全產業(yè)鏈軌道上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

出版起航之初,書畫社以木版水印技藝復制歷代名家書畫。20世紀70年起,先后刊刻出版了《十竹齋書畫譜》《蘿軒變古箋譜》《明徐渭雜花圖卷》等作品,并屢獲國際國內大獎。此外還刊刻了《共產黨宣言》《楚辭集注》《稼軒長短句》《毛主席詩詞三十九首》等線裝書,成為現代雕版書的代表之作。長期以來,木版水印成為了書畫社朵云軒的特色產品,而其技藝則于2008年成功申報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1973年11月,木刻雕版書《共產黨宣言》出版

1973年11月,木刻雕版書《共產黨宣言》出版


1960年代初,朵云軒英文宣傳冊

1960年代初,朵云軒英文宣傳冊

改革開放前后,書畫社加快了出版現代化的步伐。其中最重要的舉措,是創(chuàng)刊《書法》雜志。這份試刊于1977年,正式創(chuàng)刊于1978年的專業(yè)雜志,成為對當代書法復興和繁榮起到巨大作用的全國第一本專業(yè)刊物。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對選題的不斷構劃和出版,以及《書法研究》《朵云》《書與畫》等專業(yè)期刊的相繼創(chuàng)辦,書畫社圖書產品大大豐富,傳播力大大增強,以中國書畫藝術為方向的專業(yè)出版逐漸走向成熟。

1977年6月,《書法》雜志試刊

1977年6月,《書法》雜志試刊


1979年5月,《書法研究》創(chuàng)刊號

1979年5月,《書法研究》創(chuàng)刊號

此后書畫社的出版事業(yè)不斷成長,幾代出版人以傳承和弘揚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和藝術精神為使命,前赴后繼的奮力耕耘。至2009年,在上級集團的部署下,朵云軒及其下屬藝術品經營公司從書畫社分離,書畫社全力專注出版主業(yè)。

六十年來,書畫社出版圖書總計達7600余種,出版門類遍及大型藝術圖像文獻集成、學術研究著作、字帖、印譜、畫譜、藝術畫冊、普及讀物、工具書、教材和專業(yè)期刊等各個方面,建構起以學術出版為高地,以專業(yè)圖書和普及圖書互為支撐,以教材、期刊為兩翼的專業(yè)出版架構。

到了書畫社之后,我發(fā)覺幾代出版人對書畫的出版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書畫社的點點滴滴積累到今天,無論是大眾層面社會影響度的打造,還是在創(chuàng)作研究層面對學術研究的推進,都起著不斷推進的作用。回望書畫社60年,應該說已在讀者中擁有了非常好的社會形象。

我是出版人,但我還是書畫社的一名讀者,這給我增加了一份視角。以這兩種視線來看書畫社,或許讓我能夠看到書畫社的不同向面。另外,進入書畫社之后,許多老一輩書畫人尚在單位,這讓我獲得了向前輩,尤其是老領導學習、問詢的機會。凡此種種,我在入職書畫社的最初幾年內,比較多的熟悉了書畫社的情況,并由此辨析出書畫社一些獨特基因。我的一個思想出發(fā)點,就是要找到書畫社的發(fā)展脈絡,傳承書畫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此基礎上談發(fā)展。這樣就形成了我們新十年。如果說這新十年中有所前行的話,是因為我們找到了再出發(fā)的方向和動力。

《藏傳佛教藝術發(fā)展史》

《藏傳佛教藝術發(fā)展史》

2010年起,我們通過打造“十二五”“十三五”規(guī)劃,重點策動一批大型項目,使得國家重點出版項目數量位列全國美術類出版社第一。這些選題以重大學術成果和珍稀藝術文獻、圖像為主體,大大強壯了書畫社的骨骼,進一步建構起了專業(yè)出版的標桿,穩(wěn)固了書畫社的出版根基。其中以《董其昌全集》《吳昌碩全集》《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中國書法史繹》《金石學稿鈔本集成》《上海圖書館善本碑帖綜錄》《國家圖書館藏青銅器全形拓集成》等重大項目為代表。其中藝術文獻、碑帖金石、海派藝術等選題由兩任領導接棒,前后跨時十余年,實現了全方位成果,對海內外藝術文獻、中國近現代藝術史、碑帖金石學的研究均產生了重要影響,書畫社由此成為藝術文獻、碑帖金石、海派藝術的出版重鎮(zhèn)。

澎湃新聞:你剛才講到了解上海書畫出版社的基因。我覺得基因這兩個字很重要。你是如何理解書畫出版社的基因的?

王立翔:所謂出版社的基因,其實就是其出版工作的事業(yè)屬性和文脈淵源,有些緣起于它的前世,有的形成于它的后世。書畫社的前世基因,便是來自朵云軒的木版水印。木版水印的呈現方式是手工雕版、傳統(tǒng)刷印,但這種技藝卻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精神聚合。今天的書畫社編輯們不會再用手工了,但對中國古代的出版和書畫藝術的認識,卻仍在這一筆一畫、一刀一切的過程當中。這種體會使得書畫出版社與其他的出版社不太一樣,我覺得書畫社的員工對工匠精神和中國書畫神韻的體悟,從圖像到內涵,或許更直覺、更細致些。朵云軒復刻了一批著名作品,如《十竹齋書畫譜》《蘿軒變古箋譜》等,都獲得國際大獎,成為我們書畫人的驕傲。

1900年朵云軒名箋雅扇包裝紙

1900年朵云軒名箋雅扇包裝紙

 

1983年12月,木版水印《徐渭雜花圖卷》出版,榮獲首屆中國優(yōu)秀美術圖書銀獎

1983年12月,木版水印《徐渭雜花圖卷》出版,榮獲首屆中國優(yōu)秀美術圖書銀獎


1985年9月,木版水印《十竹齋書畫譜》首次出版發(fā)行儀式

1985年9月,木版水印《十竹齋書畫譜》首次出版發(fā)行儀式

澎湃新聞:對,這可以說是“技”的層面對于精神的投射。另外,我們在書畫社上也能感受到很濃學術態(tài)度,以及一種傳統(tǒng)文人的視線。其實國內第一次有著國際視野的董其昌學術研討會就是書畫出版社發(fā)起主辦的。

王立翔:書畫社的早期以木版水印這樣一種產品,確立了自己在藝術出版當中的特性和地位,不過木版水印畢竟屬于一種較為古老的技藝,其生產方式和傳播效應在現代社會還是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從1970年代后期到1980年代,上海書畫出版社開始全面進入到現代意義上的出版業(yè)。以盧輔圣先生為代表的一批前輩經過現代美術的系統(tǒng)教育,進入出版界后,便站在了更高的層面。他們以學科和學術的訓練位依托,對出版的內容,尤其體現專業(yè)特性的創(chuàng)作、研究,有了更系統(tǒng)的把握。盧輔圣先生最大的貢獻就是把學術引入進來了,并以此來觀照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當代發(fā)展。比如,以前書畫出版更多的是作品簡單的圖像呈現,到了盧先生這一代編輯手里,則加入了更多的內容,變化了更多的形式,如加入了學習技能和藝術理論的分析解讀,把學術出版增入到出版門類之中。而出版運作的方式更加多樣,甚至向國際接軌,如學術期刊建設,以及依托期刊,舉行重要象征意義的學術課題研討活動,出版相應學術著作或論集,舉行相關作品展事。這些,都體現了他們以深厚所謂學術素養(yǎng)和前瞻性的眼光,來推進中國書畫領域的學術建設。

中國書法寶庫

中國書法寶庫


朵云軒上海書畫出版社二十五周年紀念展銷會

朵云軒上海書畫出版社二十五周年紀念展銷會

這些方面,《朵云》、《書法研究》兩種雜志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意義格外深遠。因為當時的學術界以文史方面的學術發(fā)展為領先,而藝術領域在這方面從事的人員相對少。許多一流的學者人在海外,交流受到阻礙。在書畫社的運作下,《朵云》雜志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交流平臺,連續(xù)多次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書畫社聚集一批海內外學者同時來關注一些重大的學術課題。這些學術課題的設置跟盧先生的眼光有非常大的關系。注重學術出版,并以此推進學術建設,這些就逐漸成為書畫社專業(yè)出版的重要基因。

1981年10月26日,第一屆中國書學研究交流會

1981年10月26日,第一屆中國書學研究交流會


《書法》雜志四十周年紀念慶典現場

《書法》雜志四十周年紀念慶典現場

澎湃新聞:書畫社基本上是從藝術本體的角度,從學術和藝術的獨立性,從80年代一直到現在,都將它作為中國藝術的重要的基石來做, 尤其不容易。

王立翔:是的。首先,出版社的命名已經規(guī)定了出版方向,第二,我們的幾代出版人都是以此為專業(yè),在這個領域當中不斷地深耕。

澎湃新聞:我們也知道,很多書畫出版社的編輯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學者,如王中秀先生對黃賓虹的一些整理,一些編輯在離開書畫出版社后,在上海美術界也十分活躍。

王立翔:對。他們也得益于書畫社的氛圍和項目。如黃賓虹文獻的出版。書畫社是最早對黃賓虹先生的遺存文獻進行整理的。這和盧輔圣當年在浙江美院學習階段對黃賓虹作品的認識有關。后來,我們與浙江博物館合作,共同啟動了對黃賓虹先生遺存文獻的整理工作。王中秀先生當時就是我們委派的編輯,他在領受了任務之后非常投入,不計得失,堅持了10多年,一點一點地把黃賓虹的文獻整理出來。我們的一批出版人都在書畫社出版的領域當中長期耕耘和付出,他們把一生最好的年華貢獻給了平凡的編輯崗位。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如方去疾、許寶馴、劉小晴、茅子良、方傳鑫、沈培方等先生。他們以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經驗所得,為書畫社的圖書品質保駕護航。這其中如方去疾先生因編訂出版于1980 年的《明清篆刻流派印譜》,被稱為明清篆刻研究領域第一次突破性總結,而成為二十世紀中國印學界領銜人物。其他老一輩編輯都各有絕活,許寶馴、王莊弘等先生編輯的《書法自學叢帖》、茅子良先生編輯的《上海美術志》等,都影響了無數讀者。

澎湃新聞:應該說這么多年這10年來上海出版社的學術一直延續(xù),并且在深度上不斷地拓展。如出版了《董其昌全集》、《吳昌碩全集》、《海派藝術大系》等。你到了書畫社以后,對整個基因的繼承和弘揚和再拓展有著怎樣的逐漸清晰的過程?

王立翔:首先是學習和消化,對書畫社的全面認識要有個過程。其次我也努力以自己的思考梳理正反兩面,避免走一些彎路。出版工作是一項集文化使命、專業(yè)素養(yǎng)、傳播能力于一體的綜合工作行為,產品的出版效應是檢驗出版社各項工作的試金石。出版社首先要考慮能否對社會有積極貢獻,同時要運用好經營手段,使出版社良性運轉。但如果拋棄了使命意識,僅僅看重經濟價值,就會迷失方向。在當今傳統(tǒng)出版面臨更大挑戰(zhàn)的今天,我們既要勇于前行,又要把方方面面問題化解掉。

《張珩文集?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

《張珩文集?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


張珩與中國古代書畫鑒藏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張珩文集?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出版首發(fā)儀式結束后全體來賓、專家學者大合影

張珩與中國古代書畫鑒藏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張珩文集?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出版首發(fā)儀式結束后全體來賓、專家學者大合影

在前幾任領導的運作下,書畫社有積累有格局。比如,最早的一條產品線是書法,包括了書法各種出版物,這條線幾乎跟60年的歷程是一脈相承。這種優(yōu)勢我們必須要保存和發(fā)揚。又如,選題需要不斷擴展和升級,要先鞏固再提升。在一些方向方面,我們做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優(yōu)勢還不夠明顯,需要繼續(xù)深化。比如說藝術文獻領域。我們從1992年開始出版了《中國書畫全書》,全部完成歷時近十年,出版意義重大。鑒于現在的古籍整理手段的顯著提升和研究成果不斷涌現,我們覺得在古代的書畫文獻整理上可以做更多的工作。同時,一些還沒涉及到的藝術文獻,如歷史稀缺文獻、近代藝術文獻等等,可以更有作為。這方面通過近十年的努力,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還將這方面的邊際擴展至西方藝術,如出版了《凡·高書信全集》中文版。

《中國書畫全書(豪華本)》(全14冊)

《中國書畫全書(豪華本)》(全14冊)

在書畫社核心的內容方面,近十年來,我們還做了大量補充和升級改造。如碑帖出版,以前我們僅重視對照寫字,卻不重視版本和文本內容。但在中國傳統(tǒng)學術中,版本和釋義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現在教育講學科,但在古人則是融會貫通的一個整體。要成為書畫愛好者乃至成為職業(yè)工作者,必須要有綜合素養(yǎng)。所以向古人經典學習,是需要綜合素養(yǎng)的支撐。近十年來,我們對百種以上的碑帖做了大量的注釋、解讀,這需要對文本、版本之脈絡、內涵進行研究。從這個層面上面來講,我們做得更具有專業(yè)特色了。 

《中國印學年表》(增訂本)

《中國印學年表》(增訂本)

此外,書畫社過去出版的內容多圍繞在書畫本體的內容當中,但近十年來,我們出版門類比以前要大大拓展,除了書畫門類的研究和闡釋方法大大豐富之外,我們更向書畫以外的門類拓展,如涉及文博、工藝、設計和當代藝術等等。我們希望書畫社的格局是以中國書畫核心,以中國文化為半徑,向世界經典藝術擴展。近十年來,我們跟世界的聯絡交流有了大大拓展,出版《藏傳佛教藝術史》和《凡·高書信全集》中文版,其他還有多項西方藝術系列,其中著名的有莫奈等重要代表畫家。明年年初,我們將隆重推出龜茲石窟藝術和日本東京博物館館藏珍品,值得藝術愛好者期待。???????

澎湃新聞:包括對海派藝術的一些整理,因為上海本身就是中國現代藝術的一個策源地。

王立翔:是的,這可以從幾個維度來看。第一,海派對近代的中國藝術史、繪畫史的貢獻是巨大的,書畫社作為身在上海的藝術出版社沒有忽視。第二,海派藝術出版成為了我們的一種傳承。2001年,書畫社以《海上繪畫全集》5卷,開啟了海派藝術出版的航程。至2006年,因緣際會,我們跟上海書協(xié)合作,出版了《海派書法家代表系列作品集》,體量進一步放大10卷。2013年出版《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18卷本,2018年出版《海派篆刻家代表系列作品集》16卷本。2016年,出版《海派繪畫大系》24卷本,收入畫家 866 人,作品 3090 件,畫家小傳收入海派畫家 1660 人,成為目前為止最權威的海派繪畫集成性著作。海派藝術出版系列在書畫社不僅自身形成了一個體系,更是把原來傳統(tǒng)書畫領域從古代延伸至近代現代,體現了最新學術研究角成果,適應了讀者的最新需求。

總之,面臨全新的出版形勢和讀者需求,我們今天的思考應該更加變動不居,我們的出版基因、企業(yè)文化、出版特色、品牌打造等等,都需要在新時期不斷更新、充實和提升。

《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

《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


《海派繪畫大系》出版座談會會場

《海派繪畫大系》出版座談會會場

澎湃新聞:這些年網絡和新媒體的發(fā)展日新月異,作為一個出版社,你有沒有感覺到一些壓力、困境,你認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如何將傳統(tǒng)出版和當前的移動閱讀時代相對接????????

王立翔:近十年來,尤其是近五、六年來,網絡技術和手機移動端的發(fā)達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數字閱讀確實給我們傳統(tǒng)出版帶來非常大的壓力,包括圖書和期刊。傳統(tǒng)出版向數字化、網絡化轉型,基本是出版界的共識了,融出版已經不是一個話題,而應成為今天出版人的行動。

這其中,我明顯感覺到出版節(jié)奏進一步加快了。以前出版業(yè)是按自己節(jié)奏做事的,現在則更需要適應因技術更新而帶來的讀者的閱讀節(jié)奏,這其中有對內容新鮮度更新的適應,有對閱讀方式碎片化的適應。如果還是抱著以我為主的方式,而不去適應讀者的需求,肯定是不行的。 

不過,作為出版人還是要有定力。因為做出版還是一個以內容為主,并非是快餐式的東西。在閱讀和傳播方式變化的情形下,還是要對我們出版工作的特性和優(yōu)勢保持清醒的認識,其次,出版賴以生存或價值所在,還是在產品的內涵和品質,以及出版對社會價值的貢獻。

海派代表書法家系列作品集

海派代表書法家系列作品集

移動閱讀也給傳統(tǒng)出版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尤其訊息傳播的快速性和接受群體的精準性,而對于傳統(tǒng)出版社來說,恰恰是自身不可能解決的痛。過去,圖書在書店中的存放時間會很長,回款壓力會非常大?,F在,我們出一本好書,一般三個月就賣完了。

另外,讀者閱讀傾向的轉移過去也會給出版社帶來困擾?,F在信息快速而便捷性,會讓我們對讀者的需求了解得更加清晰。我們通過數據分析會更靈敏更精準,會預判并把握住機會。

書畫社在面對轉型壓力的同時,正在設法變被動為主動,用好新技術,在變革的時代,改變自己的思維和各種模式,將數字和網絡技術為社會創(chuàng)造的便利為我們所用。我們在融出版的實踐中已經嘗到了甜頭,許多內容獨具的專業(yè)圖書和優(yōu)質的大眾讀物,大大縮短了產品銷售周期,實現了積極效應。所以,面對數字化網絡化趨勢,面對快速的新媒體,我覺得這并不是沖突,我們必須面向未來地去應答這個課題。

《中國十大楷書》

《中國十大楷書》

澎湃新聞:圖書出版一方面是暢銷書,另一方面也有常銷書,比如我知道的《安持人物瑣憶》,長銷了很多年。書畫社在這方面如何把握兩者關系????????

王立翔:對。尤其這十幾年以來,隨著經濟的增長,教育的普及,藝術在不斷普及中,文脈看到去看藝術展覽的人明顯多了,人們綜合素養(yǎng)在提升,受眾在擴大,藝術修養(yǎng)明顯提高了。

我們的出版物也在不斷的調整當中。如你所說的有些人文傳記類的,受眾面廣,會不斷刊印。另外,我們針對藝術品味和專業(yè)水準較高的讀者,會為他們專門打造一些出版物。例如近幾日拍賣了5億多的吳彬《十面靈璧圖卷》,我們在拍賣前就出版了相關書籍。購買這本書的讀者,不僅僅是對這張畫有興趣,他們可能還對藝術史、藝術收藏有興趣,藝術閱讀變得具有更多面向。

《十面靈璧圖卷》

《十面靈璧圖卷》

書畫社一直重視學術出版,學術是我們內容的支撐,所以我們相信內容和品質帶來的持久力量,相信讀者通過若干時間的閱讀,會對出版物有一個重新的評價。因此,我們不能完全被市場所左右,這也是幾代出版人所得出的經驗教訓。傳統(tǒng)出版的優(yōu)勢不能丟,出版的長線和短線要結合好。

澎湃新聞:你覺得現在還有哪些需要提升的一些地方?下一步的拓展思路有哪些????????

王立翔:“十二五”“十三五”以來,我們在前人的基礎上做了一定的努力,包括對人才的培養(yǎng)?,F在,我們的人才隊伍是比較整齊的,35至45歲左右的編輯是中堅力量,新人也在不斷培養(yǎng)當中。要說需要重視的話,我感覺現在還是比較缺少復合型的人才,即既要懂出版、編輯、又要懂設計、營銷,還要有延伸創(chuàng)新的能力,尤其是在做好紙質圖書之外,如何做數字出版,如何做延伸產品,如何將傳統(tǒng)紙質的樣式轉變?yōu)樾碌臉邮匠鰜??讓傳統(tǒng)出版真正進入到融合出版的新領域中,這其實是書畫社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方向。

澎湃新聞:到下一個甲子的話,你認為書畫社的基因應該是什么????????

王立翔:一個超越。要不斷超越自身,超越同行,把核心競爭力做強,面對不斷變化的時代,需要不斷打造新的競爭力。第二是格局。書畫社的格局要進一步做大。我們是專業(yè)出版,但是專業(yè)出版到底是只做一條線,還是進一步放開做多條線?其實都不是,我的理解應該是樹狀,即深耕核心,做強主干,面向天空,放大格局,開放我們出版路徑。

60年來,書畫社其實已經長成了一棵挺拔的大樹,它的根須深入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土壤中,而中國書畫藝術就是我們的主干,學術出版是我們的標桿,專業(yè)圖書和大眾普及類圖書是我們的支撐,教材、期刊是我們的兩翼。與此同時,書畫社出版內容邊際不斷擴大,枝葉更加繁茂,已經形成以中國文化藝術為半徑,向世界經典藝術延伸的出版新格局。

《中國碑帖名品(典藏合集)》

《中國碑帖名品(典藏合集)》

這棵大樹有著六十年的年輪,記錄了幾代出版人的辛勤耕耘,還彰顯著她的深度和高度,寬度和厚度。

這個深度,就是她扎根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吸取著無盡的養(yǎng)料,因此,書畫社的圖書都包含著濃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和鮮明的中華民族審美印記。

所謂高度,就是書畫社始終以專業(yè)立社,以學術出版為制高點,既及時反映學術動向,又引領學術發(fā)展;既與海內外一流學者和重要機構保持合作,更在國家重點出版戰(zhàn)略層面積極發(fā)揮作用,并以一支結構完整的專業(yè)編輯隊伍,保障了學術出版的品質和公認的優(yōu)勢地位。

寬度,如上所說,是指書畫社出版的內容邊際和出版效應的擴大。書畫藝術始終是書畫社的核心出版內容,但隨著學科的發(fā)展,研究中國書畫的材料和方法愈加豐富和多元,讀者探知中國傳統(tǒng)藝術角度也趨于多向,書畫社必須跟蹤反映。與此同時,書畫社定位在促進世界文化藝術交流的坐標上,國際合作日益緊密,版權貿易不斷增強,“走出去”項目屢有突破。2020年在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百強機構排名中,書畫社列全國美術出版社第一。

厚度,是指六十年的出版物積累,尤其是大型出版項目的積累,使得書畫社的內容資源日益豐厚,為長久發(fā)展提供了有力后勁;與此同時,書畫社還不斷加強編輯自身原創(chuàng)的內容生產,凸顯書畫社的全版權優(yōu)勢。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