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shù)

逸筆草草間遇見《潑墨仙人》,臺北故宮“聚焦”梁楷蔡襄

逸筆草草,簡淡水墨間,一仙人(或謂禪宗散圣),寬衣大肚,步履蹣跚,如行云霧間,盡脫俗相,透出傲骨的仙氣,這就是宋代梁楷的名作《潑墨仙人》,這類中國減筆畫作其后也極大地影響了日本的禪畫與美學。澎湃新聞獲

逸筆草草,簡淡水墨間,一仙人(或謂禪宗散圣),寬衣大肚,步履蹣跚,如行云霧間,盡脫俗相,透出傲骨的仙氣,這就是宋代梁楷的名作《潑墨仙人》,這類中國減筆畫作其后也極大地影響了日本的禪畫與美學。

澎湃新聞獲悉,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推出的“國寶聚焦”展呈現(xiàn)了宋代蔡襄《書尺牘》冊和梁楷《潑墨仙人》冊。展期為三個月?!皣鴮毦劢埂闭姑科趦H展兩件書畫巨作,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均為美術(shù)史中聲名赫赫的一時之選。

宋 梁楷 《潑墨仙人》(局部)

宋 梁楷 《潑墨仙人》(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書畫文物,依藝術(shù)性之高下,區(qū)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種等級。為了展示其推動古物分級的成果,從2020年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選定正館107陳列室規(guī)劃為“國寶聚焦”專室,每次選展二組件國寶級書畫,展期以三個月為原則,定期更換展件。若屬“七十件限展書畫精華”,展期則以42天為上限。

臺北故宮博物院表示,凡展出國寶,均為美術(shù)史中聲名赫赫的一時之選。展覽目標則為透過名品的聚焦,提升觀眾對國寶書畫的認識,并強化對古物維護課題的重視。

梁楷 《潑墨仙人》冊

此次展出的《潑墨仙人》冊作者梁楷,山東東平人,南宋畫家。個性嗜酒自樂,不拘禮法,自號梁風子。南宋嘉泰年間(公元1201—1204年)任畫院待詔。宋室南渡后,曾一度浪跡于杭州一帶。他師法賈師古,善畫山水、人物、佛道、鬼神等題材,其作品的社會公認度,遠在賈師古之上。他為人放蕩不羈,在南宋寧宗擔任畫院待詔時,曾被皇帝賜予金帶。他卻把金帶掛在院內(nèi),飄然而去,完全不想受制于他人。他喜好飲酒,酒后行為不拘禮法,因而得名“梁風(瘋)子”。作品有:《李白行吟》、《羲之觀鵝》、《淵明像》、《參禪圖》、《莊生夢蝶》、《蘇武牧羊》、《孔子夢見周公》等

宋 梁楷 《潑墨仙人》冊  48.7x27.7公分 

宋 梁楷 《潑墨仙人》冊  48.7x27.7公分 

《潑墨仙人圖》畫中人的頭部及五官,具用細筆鉤勒,衣裙則以水墨淋漓的豪放筆法揮灑,筆簡形具。乾隆題詩形容是仙人宴會后的醉酒情態(tài),或為本幅訂名的由來。但另有一說認為應是在畫禪宗散圣的形象。此類富有禪意、逸格的表現(xiàn)手法,深受日本僧俗喜愛,亦對日本禪畫影響深遠。

在五官的描寫上,作者運用了緊湊夸張的對比手法,五官畫得十分緊湊,額頭卻很寬大,占去面部三分之二的面積。在用筆上,只有五官用線簡單地勾勒,頭發(fā)和胡須則運用大筆側(cè)鋒描寫,用墨干濕濃淡變化準確自然。在身體動作形態(tài)的描繪上,更加豪放自如,更多地運用沾有飽滿墨汁的大筆以側(cè)鋒寫出。人物肩部,用大筆側(cè)鋒濃墨急速書寫,但這濃墨,并非一團黑墨,而是變化極為自然豐富的濃墨的表現(xiàn)。

遠處的肩部只是用幾筆淡墨簡單概括,這樣一遠一近,一濃一淡,使畫面變化更加豐富多彩。在衣袖與褲子的描寫上,都運用了大筆側(cè)鋒書寫,但在用墨上衣袖的墨色較淡,褲子則用了較重的墨表達,這樣產(chǎn)生墨色對比,無須用線勾勒輪廓,同樣生動地表達了人物的體態(tài)。

梁楷另一名作《李白行吟圖》收藏于日本,畫中舍棄一切背景,僅寥寥數(shù)筆,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飄然瀟灑的神情,以少勝多,而寓意深遠,令人尋味,后人亦稱其作為“減筆畫”。

梁楷名作《李白行吟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館藏  非此次展品

梁楷名作《李白行吟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館藏  非此次展品

對于梁楷減筆的背景,藝術(shù)評論人顧村言在多年前的《逸筆草草且淋漓》一文中寫道:

梁楷早期并非簡筆,他的畫院待詔功底從《出山釋迦圖》用筆的精妙是可以見出的,《出山釋迦圖》為絹本,描繪的是經(jīng)過長久修行仍未悟道的釋迦出山的情景,人物構(gòu)圖精細嚴謹而近于寫實,衣紋線條“釘頭鼠尾”特征明顯,畫作左側(cè)樹下的山石上有“御前圖畫梁楷”款。另一《雪景山水圖》,山石線條如《出山釋迦圖》的衣紋,硬而尖銳,皴如釘頭,置之宋代李唐與馬夏間亦毫不遜色。分析梁楷之所以轉(zhuǎn)為減筆的原因,除了人生際遇的改變,似乎還應當明白老莊思想的淵源及當時的文人畫產(chǎn)生的背景。所謂逸筆,其實正傳承了真正中國文化美的核心——“樸素高逸之美”。對于梁楷這樣的心性自在之人,減筆或逸筆是一種必然,而此前的繁筆與工筆正是為了以后的減筆,所謂“絢麗之極,歸于平淡”。逸者必簡,“減”與“簡”,正與樸素相對應,“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更是道盡了其中的三昧,“正是在這樣的思想下,中國藝術(shù)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崇尚樸素的風格,與印象派之前的西方藝術(shù)偏重于外在形體是不同的,中國藝術(shù)最高境界其實是表現(xiàn)作者的主體精神,能真正表現(xiàn)具有大美的創(chuàng)作者人格,方為真正的藝術(shù),宋代歐陽修提出“古畫畫意不畫形”后,東坡首次提出“士人畫”這一概念,都是背景所在。蘇軾在《跋宋漢杰畫山》中云:“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乃若畫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櫪芻秣,無一點俊發(fā),看數(shù)尺許便倦。”

梁楷作品 三幅一組,中為《出山釋迦圖》 非此次展品

梁楷作品 三幅一組,中為《出山釋迦圖》 非此次展品


蔡襄 《書尺牘》

展出的另一作品是蔡襄《書尺牘》。

宋 蔡襄 書尺牘 冊 24.7x27.1公分 

宋 蔡襄 書尺牘 冊 24.7x27.1公分 

本幅的內(nèi)容在談尋求紙中名品──澄心堂紙。書體在行、楷之間,用筆、結(jié)字大致融合虞世南(558-638)、顏真卿(709-785)二家書風。澄心堂紙相傳為五代南唐烈祖李昪(888-943)命宣城工匠制作而來,表面猶如卵膜,質(zhì)地堅潔如玉,細薄光潤。蔡襄嘗持百幅,珍愛異常,譽為“紙,李王澄心堂為第一?!?/p>

蔡襄像

蔡襄像

蔡襄(1012-1067),字君謨,福建仙游人。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屬福建省),遷甫田。官至端明殿學士,知杭州,謚忠惠。工正、行、草、隸書,又能飛白書,嘗以散筆作草書,稱為“散草”或“飛草”。世人評蔡襄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書第三。與蘇軾、黃庭堅、米芾,共稱“宋四家”。

《安道帖》尺牘 1055年 紙本 縱26.8厘米 橫35.5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非此次展品

《安道帖》尺牘 1055年 紙本 縱26.8厘米 橫35.5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非此次展品

蔡襄為人忠厚正直,字識淵博,其書法“端勁高古,容德兼?zhèn)洹?。蘇東坡說:“君謨天資既高,積學至深,心手相應,變化無窮?!薄额佌媲渥詴嫔戆稀返敏敼P法而修于魯公書,可為楷則。沈括說他善于“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于飛白,自成一家。”這說明蔡襄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書法家還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創(chuàng)新意。  

據(jù)悉,目前“國寶聚焦”已推出四期,本期換展前的展品(2020年7月29——2020年10月29日)為宋朱熹 《易系辭》冊和明唐寅 《采蓮圖》卷。

(本文綜合自臺北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同時參考引用顧村言、陳曉華等關(guān)于梁楷的研究文章)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