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在加繆誕辰107周年,重讀他有哪些現(xiàn)實意義?

“人終有一死,而他們活得并不幸?!薄?944年,25歲的法國作家加繆在《卡利古拉》中寫道。加繆,一個作家、一個思想者?!鞍栘惣涌姟?,20世紀人類文化史上最閃耀的名字之一。他曾在一張標明1951年3

“人終有一死,而他們活得并不幸?!薄?944年,25歲的法國作家加繆在《卡利古拉》中寫道。

加繆,一個作家、一個思想者?!鞍栘悺ぜ涌姟?,20世紀人類文化史上最閃耀的名字之一。他曾在一張標明1951年3月至1953年12月的紙上,列出他心愛的詞:世界、痛苦、大地、母親、人類、沙漠、榮譽、苦難、夏日、大海。這概括了他一生為之奉獻的全部事物。

11月7日,翻譯家、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院長袁筱一,法國巴黎索邦大學文學博士張博和《忽左忽右》播客主持人程衍梁相聚在香港三聯(lián)書店,在加繆誕辰107周年之際,與讀者分享他們心中的加繆與“荒誕”。

袁筱一(左)對談張博(右)

袁筱一(左)對談張博(右)

荒誕的命運無法避免,但人類必須直面

張博介紹,作為天才型的作家,加繆二十九歲便隨著《局外人》的出版在法國文壇一舉成名,更在四十四歲時收獲象征世界文學最高榮譽的諾貝爾文學獎,雖然因為車禍荒誕地結(jié)束了他過于短暫的一生,但在他僅僅四十七年的人生中,已然為人類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經(jīng)典,不僅有《局外人》《西西弗斯神話》《鼠疫》《反抗者》這些耳熟能詳?shù)拿€有一部如若完成堪比《戰(zhàn)爭與和平》的遺稿《第一個人》。

袁筱一認為,在加繆的創(chuàng)作歷程上,有兩個重要的三角,印證了加繆作為小說家、哲學家和劇作家的天賦和統(tǒng)一性:一個三角是《局外人》—《西西弗斯神話》—《卡利古拉》,它的中心是荒誕;另一個三角是《鼠疫》—《正義者》—《反抗的人》,它的中心是反抗。在加繆筆下,真理沒有固定的形式,讀他的小說,可以感受到冷靜和理性的力量。

她喜歡加繆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三個詞語,就是:真實、激情和英雄。面對世界與人生的荒誕,加繆從一開始便清晰地感到人不能因此屈服,需要去尋找一種方式反抗這種處境,在一個荒誕的世界中重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以“意義”抵抗“無意義”,這便是加繆反抗思想的最初起源。

加繆筆下的《鼠疫》,無疑是疫情中最受關(guān)注的小說之一。這部極具象征性意味的小說,給災(zāi)難中的人們帶來反思與啟迪。張博提到,《鼠疫》是加繆繼《局外人》后正式發(fā)表的第二本小說,也是他從“荒誕系列”過渡到“反抗系列”的奠基之作。張博認為,《鼠疫》的核心意義不是描述鼠疫本身,而是呈現(xiàn)與之直面的人類如何以各自的方式展開行動。

例如,在《鼠疫》結(jié)尾的一片歡慶之中,里厄提醒自己,以鼠疫為象征的“荒誕”不會徹底消失,無論對于世界的瘋狂還是內(nèi)心的陰暗,人類都不可能獲得一勞永逸的勝利。以里厄為代表的反抗者始終保持著警惕。在加繆筆下,暫時結(jié)束的鼠疫依舊如同西西弗斯背負的巨石,隨時會再一次從山頂落下,反抗者也依然在承擔著巨石的重負,但每一次他們都竭盡全力把石塊打得粉碎。在這些反抗者身上,涌動著經(jīng)過痛苦與勇氣磨礪的強勁生命力。

張博認為,在《鼠疫》中加繆試圖證明:在危難之時,并非所有人都只顧個人的安危與舒適。他的目光關(guān)注每一位無名的抵抗者,不只駐守一線的醫(yī)生護士,還有那些負責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文員、看管營地的門衛(wèi)、自發(fā)組織的護工等,他們用微薄的力量共同構(gòu)筑起一面人類最堅強的抗疫之盾?!霸谌祟惿砩希档觅澝赖谋葢?yīng)當蔑視的東西更多”。

“今天,我們依然在閱讀《鼠疫》。甚至,我們完全有理由攜帶著現(xiàn)實經(jīng)驗進入這部小說。相信加繆本人對此也會深表贊同。因為這代表著我們通過閱讀文學開始了對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穿過小說的虛構(gòu)透視我們真實的人生,去追問生命的真諦?!妒笠摺返南笳餍哉菫榱藢崿F(xiàn)這一目的?!?/p>

活動現(xiàn)場

活動現(xiàn)場

加繆與薩特,友誼還是敵人

談到法國文學的歷史,加繆與薩特的關(guān)系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加繆在195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薩特在196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他們是20世紀名滿世界的思想家、作家、社會活動家,也曾經(jīng)結(jié)下深厚友誼。

但隨著他們的政見發(fā)生變化,兩人在薩特主編的《現(xiàn)代》刊物上發(fā)生論戰(zhàn),因思想對立而陷入情緒的激烈狀態(tài),在言辭激烈地互相抨擊之后,從此勢不兩立。這段復雜的關(guān)系也成為法國文壇歷史上的一段傳奇。

張博提到,加繆與薩特相識于微時:1943年,當加繆與薩特第一次見面時,薩特已是赫赫有名,而加繆還是默默無聞的報刊編輯。彼時,薩特的《惡心》剛剛出版,面對存在,薩特用了“惡心”的概念,加繆用了“荒謬”的概念,都否定了傳統(tǒng)本質(zhì)論哲學對人的先驗性價值定義,給個人的自由選擇和責任擔當騰出了一片空間。因為欣賞彼此的才華和創(chuàng)造力,加繆很快成為薩特名流圈子中的一員。

“我認為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是靈魂伴侶,真正與加繆產(chǎn)生思想共鳴的是勒內(nèi)·夏爾,他與薩特的關(guān)系更像是思想上的對話者?!痹阋徽f,加繆與薩特曾經(jīng)就戲劇《骯臟的手》主人公發(fā)生爭執(zhí)。薩特認為他愿意為了自己的目的而犧牲道德,而加繆則厭惡這樣的做法,這也體現(xiàn)兩人的價值觀從本質(zhì)而言就有著巨大分歧?!凹涌姾退_特之間的決裂,當時加繆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遭到的誤解。他不是和薩特一個人決裂,而是和當時整個群體和氛圍完全地割裂,當時的巴黎文壇至少在公開的態(tài)度上,是不能夠接受他的?!?/p>

但是兩人在人性深處,亦有理解和共通之處。加繆在1月4日因車禍遇難,薩特在1月7日的致哀詞中說,加繆通過自己對歷史的拒絕,“重新確立了道德事實在我們時代中心的存在”。他提到,自己與加繆“分手”以后,是在“以另一種方式共處”,盡管曾經(jīng)的親密已不復存在,但這兩顆靈魂就政見和思想上的爭鋒,依舊給世人留下深刻的啟示。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