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歷史

北大教授顏海英:西亞、北非文明與歐洲文明的關系

近日,北京大學歷史系顏海英教授做客北大博雅講壇,在“全球視野下的文明交流與互動:古代埃及與地中海世界”的講座中,講述了古埃及與地中海世界的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以及希臘化時代雙面社會的文化融合?!昂髞淼臍W洲文明之所以能達到那樣的高度,離不開東方文明的注入,換句話…

【編者按】

近日,北京大學歷史系顏海英教授做客北大博雅講壇,在“全球視野下的文明交流與互動:古代埃及與地中海世界”的講座中,講述了古埃及與地中海世界的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以及希臘化時代雙面社會的文化融合?!昂髞淼臍W洲文明之所以能達到那樣的高度,離不開東方文明的注入,換句話說,是西亞、北非文明滋養(yǎng)了歐洲文明。”以下內(nèi)容摘編自主辦方提供的現(xiàn)場錄音稿,經(jīng)顏海英本人審定并授權發(fā)布。

顏海英在講座現(xiàn)場

顏海英在講座現(xiàn)場

古埃及人眼中的外部世界

古代埃及地圖

古代埃及地圖

古埃及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東、西兩邊都是沙漠,北邊是地中海。這樣的地理條件使得在古埃及在最早的一千年歷史里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主要朝東北方向的亞洲,以及南方的努比亞展開。雖然尼羅河三角洲靠近地中海,但是在古埃及人對自身環(huán)境的描述中卻很少提及海洋。希羅多德有一句話:“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尼羅河的泛濫大部分時候是適時而來,從上游帶來了肥沃的淤泥,給埃及農(nóng)民帶來天然的化肥。正因為尼羅河如此重要,埃及人按照尼羅河的規(guī)律把一年分為三個季節(jié):泛濫季、生長季、干旱季,一個季節(jié)有四個月。埃及人很早就開始觀測尼羅河的水位,預測今年是豐收還是欠收。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古埃及文明可以說是歷史學家湯因比所說的典型的“挑戰(zhàn)不足”的類型,它的自然環(huán)境、農(nóng)業(yè)條件非常好,希羅多德說埃及農(nóng)民其實非常輕松,每年泛濫結束之后,就把種子撒到地里,然后把豬趕到地里邊去踩一踩,他們就可以等著收獲。這樣的自然條件,也使得他們的農(nóng)業(yè)技術相對比較落后,并且對他們的觀念有非常大的影響。與尼羅河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沙漠地帶,埃及人把河谷地帶稱之為黑土地,沙漠叫做紅土地,雖然他們用很多貶義詞形容紅土地,比如“危險之地”,但是埃及人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紅土地的開發(fā),因為那里蘊藏著大量的寶藏,比如金礦、石礦,還有綠洲里面的葡萄園。同時,沙漠還是天然的屏障,同時也是最理想的墓區(qū)。如今我們能夠看到大量的古埃及文物,正是得益于沙漠干燥的氣候所保存下來的墓葬。但是,古埃及人卻對離他們并不遠的地中海提及不多,只有一個詞“big blue”用來稱呼地中海,其他就沒有更多的材料了。

圖坦卡蒙的踏腳板與涼鞋:被踩在腳下的外族人

圖坦卡蒙的踏腳板與涼鞋:被踩在腳下的外族人

其實,古埃及人對于環(huán)境的看法就像與對待外族人的看法一樣,存在一種觀念和現(xiàn)實上的差異。埃及人不認為自己是黑人,他們認為自己是棕色的,亞洲人是黃色的,希臘人是白色的,從當時留下來的圖像材料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埃及人對于自身和他者的表達。此外,埃及人描繪外族人的時候,通常是把他們表現(xiàn)成戰(zhàn)敗者的樣子,如法老圖坦卡蒙的踏腳板和涼鞋的鞋底上都是外族人的形象,表示一種優(yōu)越感和對外族人的鄙視。在很多細節(jié)上可以看出古埃及人的文化自我中心,這是埃及法老的石碑,埃及城市的名字寫在上方,外國地名寫在下面,如果是埃及的敵人就寫在最下面。在古埃及人的觀念當中以自我為中心,而將周邊的民族視為蠻族、戰(zhàn)敗者、朝貢者。但是現(xiàn)實中情況卻完全不一樣,古埃及人從很早的時候就與很遠的地方有商貿(mào)活動。公元前3250年,埃及第一個國王蝎子王的墓里面,就發(fā)現(xiàn)了上百罐的進口葡萄酒。古埃及人與外族人通婚也不是問題,很多游牧民族還在埃及充當軍人和警察?,F(xiàn)實當中的和平共處與藝術作品中所表達出來的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這是一對矛盾。因此,盡管古埃及人對尼羅河種種贊美,并不怎么提及地中海,但在實際的日常生活中,海洋對于他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埃及與地中海世界的貿(mào)易和戰(zhàn)爭

最早關于埃及人和希臘人往來的證據(jù)主要是一些考古材料,保存下來的非常少。在拉洪發(fā)現(xiàn)的一批12王朝(公元前2000-前1786年)的陶器具有非常典型的克里特島風格。直到新王國時期,才有了埃及與地中海地區(qū)聯(lián)系的大量考古證據(jù)。新王國時期和之前的時代最大的差別在于埃及進入了帝國時期。隨著公元前1500年戰(zhàn)馬、戰(zhàn)車的出現(xiàn),使得亞洲人可以長驅直入,??怂魉谷巳肭植⒄鞣税<?,建立了14王朝,埃及人開始意識到沙漠和海洋的天然屏障保護不了他們,必須要建立強大的軍隊,而且要通過擴張才能成為近東的霸主。埃及并不是當時唯一的帝國,整個地中海地區(qū)都進入到了帝國時代,在兩河流域,先是薩爾貢統(tǒng)一了南部,然后是古巴比倫王國、亞述、波斯,當然還有后來的亞歷山大帝國,最終羅馬帝國將整個地中海變成了自己的內(nèi)湖。

古埃及走了一條與兩河流域的帝國不一樣的發(fā)展道路。埃及人之前沒有常備軍,也沒有戰(zhàn)爭的經(jīng)驗,它加入大國俱樂部有一種獨特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外交政策,比如黃金外交、外交聯(lián)姻、互換禮物等實現(xiàn)的,而不是大規(guī)模的征服戰(zhàn)爭。因此,在大部分的時候,埃及人更加熱愛和平。當不得不打仗的時候,他們也本著以戰(zhàn)爭換和平的態(tài)度,盡量與鄰國簽訂和平條約。埃及人是非常有優(yōu)越感的,他們從來不把埃及公主嫁給外國人,但是他們會娶很多外國公主,既然是外交聯(lián)姻,就肯定不是一次。古埃及18王朝法老阿蒙霍泰普三世,一開始迎娶了米坦尼國王的妹妹,這時他們之間是兄弟關系,可是后來米坦尼國王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于是阿蒙霍泰普三世又變成了米坦尼國王的女婿。因此,我們在外交書信里可以看到這樣的稱謂:“致埃及法老阿蒙霍泰普三世,這是你的兄弟、你的岳父某某某給你在寫信。”這是當時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

阿瑪爾納書信

阿瑪爾納書信

古埃及盛產(chǎn)黃金,在保存下來的外交書信當中,我們看到很多信是向埃及國王要黃金的。比如在巴比倫王給埃及法老的一封信中,巴比倫王先是各種抱怨,當他生病的時候他的埃及兄弟沒有問候,然后說:“我們既然繼承了我們先輩長期的友好關系,那就應該互相贈送禮物,而且送禮物的時候一定要直接給我,不要通過第三方,而且要保證送來的黃金成色是好的”。當時的外交禮物當中,埃及人主要是送黃金,而且對方收到黃金常常會把金子熔了,來看看成色怎么樣,成色不好的時候,他們就寫信抱怨。亞述王也曾寫給埃及法老索要黃金,但是比較簡單粗暴,上來就直接說我送了你什么,你怎么送我這么少,黃金在你的國家就是泥土,簡單的搜集起來就行,為什么這么舍不得給?我正在造一個新的宮殿,送給我造宮殿所需要的黃金。然后他還論證為什么要這么多,他說我的祖先給你寫信的時候你們送了20塔倫特,同樣是兄弟的米坦尼國王寫信的時候你送了20塔倫特,然后直接說:“你要想得到真誠的友誼,送給我更多的金子?!蔽覀兛吹竭@封信的最后,就了解他為什么這么火大了——他的使節(jié)死在了埃及,當時埃及法老埃赫那吞在推行新宗教,他的太陽神是日輪阿吞,埃赫那吞說不要繁瑣的儀式,大家直接跟神交流,站在太陽底下曬就行了,結果這個可憐的外國使節(jié)就被曬死了。巴比倫加喜特國王給埃及國王寫信說,“我提過跟你要黃金,你要盡可能多的給我,如果在今年夏天的塔姆茲或阿布之月之前,把我所要的黃金如數(shù)給我,我將會把我的女兒許配給你。”埃及國王阿蒙霍泰普三世的回信調(diào)侃了一下說,“用自己的女兒換黃金,這可真好啊?!彪m然諷刺了他,但是我們在之后的信里發(fā)現(xiàn),阿蒙霍泰普三世還是娶了這個國王的女兒。從這些書信當中,便可以大致了解到古埃及人的黃金外交。其實在平時,古埃及人也用自己所特有的資源,特別是糧食、黃金去與別的國家交換他們所沒有的資源,他們要到黎巴嫩換來雪松,然后到阿富汗換來青金石,到塞浦路斯換來黃銅,可見當時這些國家之間的貿(mào)易往來是非常頻繁的。

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宮殿中的濕壁畫殘跡

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宮殿中的濕壁畫殘跡

??怂魉谷吮悔s走之后,新王國時期的國王圖特摩斯三世在??怂魉谷说亩汲前⑼呃锼顾诘牡胤浇ㄔ炝俗约旱膶m殿,采用了非常獨特的方法創(chuàng)作了“濕壁畫”。在一幅濕壁畫殘片中可以看到一位年輕男子朝著向自己奔來的牛迎面跑過去,同時抓著牛角,從它的背上翻越過去,這是克里特島米諾斯王宮最經(jīng)典的畫面。學者們做了斷代鑒定,發(fā)現(xiàn)它的年代比克里特島要早一百年,顏料、畫法基本是一樣的。這是很特別的一個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壁畫在埃及只有這么一個孤例,同時它又比克里特本土的早一百年,所以可以推斷當時的地中海世界,國與國之間送禮不僅僅是送黃金、象牙等,其實還有工匠的往來,比如埃及國王會送給別的國家雕工、畫匠等。前面提到中王國時期在埃及出現(xiàn)大量克里特普通工匠所用的陶碗,說明當時已經(jīng)有工匠到外國工作的情況了。

阿蒙霍泰普三世時期的“愛琴列表”

阿蒙霍泰普三世時期的“愛琴列表”

除了這些明確的圖像資料之外,還有一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定結論的“愛琴列表”。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泰普三世在底比斯西岸建造了祭廟,在神廟前面立了很多巨大的雕像,其中就包括“孟農(nóng)巨像”,后來神廟和大部分雕像都倒塌了,但是雕像的基座還在。雕像的基座從南向北很多個。其中有一組從南向北的五個雕像基座上,發(fā)現(xiàn)了很多地名,最特別的是一組15個希臘地名,即“愛琴列表”。有學者對這些地名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把這些地名連起來就是埃及人到希臘的航路圖:從埃及出發(fā)到克里特島,然后再從克里特島又到邁錫尼,然后再回到埃及。當時的航海要考慮到風向、洋流,正常的走向就是這樣的。這并不是偶然的,因為后來在“愛琴列表”上所列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阿蒙霍泰普三世的紀念物。阿蒙霍泰普三世在位期間做了大量紀念物,最多的是上面刻有銘文的圣甲蟲。這些銘文有的是講阿蒙霍泰普三世怎么愛他的王后泰伊,有的是講他和泰伊去打獵,有的是講他和泰伊主持一個開湖儀式,都是紀念性的文字,這樣二百多個圣甲蟲紀念物,出現(xiàn)在六個希臘城市,其中四個都在“愛琴列表”上,證明埃及人確實是按照這個線路走的。除此之外,在邁錫尼還發(fā)現(xiàn)了阿蒙霍泰普三世的彩釉飾板,這是非常重要的紀念物,通常是在埃及舉行神廟奠基儀式的時候,會在奠基坑里放這樣的飾板。如此來看阿蒙霍泰普三世在位期間,公元前14世紀中葉,這時候邁錫尼逐漸取代了克里特,成了埃及人重要的商貿(mào)伙伴。與此同時,我們從克里特本土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也能印證這一點,克里特島本來有很多的文物能證明與古埃及之間的商貿(mào)活動,但后來慢慢就終止了,貿(mào)易的中心轉移到了邁錫尼。

古埃及和克里特、邁錫尼、赫梯人有長期、友好的貿(mào)易關系,但是唯獨沒有找到赫梯與邁錫尼之間交往的證據(jù)。在赫梯發(fā)現(xiàn)了一批非常有意思的信件,其中有一封赫梯國王寫給邁錫尼阿黑亞瓦國王的信中,指責他煽動赫梯的一部分人造反,這暗示了赫梯和邁錫尼之間是有矛盾的。在赫梯國王圖瓦塔利四世給阿姆魯國王的書信中也談到:“你們(阿姆魯)不能允許阿黑亞瓦的任何船只前往亞述?!卑⒛肤斠埠秃仗菀粯?,在邁錫尼和亞述之間,這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貿(mào)易戰(zhàn)和禁運。在信中還提了一句,“和我平起平坐的兄弟國有誰呢?埃及王、巴比倫王、亞述王和阿黑亞瓦王”,然后刻意把阿黑亞瓦王的名字勾掉了。曾經(jīng)是兄弟,平起平坐,現(xiàn)在是敵人了。這些線索都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邁錫尼人和赫梯人關系不好?!逗神R史詩》的情節(jié)是為了海倫發(fā)動特洛伊戰(zhàn)爭,實際上應該是貿(mào)易戰(zhàn)引發(fā)的赫梯人和邁錫尼人之間的一場戰(zhàn)爭。

希臘化的世界和文化交融

公元前1200年之后,很多地中海地區(qū)的大國、小國紛紛衰落,首先邁錫尼覆滅,接著赫梯亡國,接著一系列的小國家都紛紛衰亡,埃及也進入了衰落期,但是相對來說埃及是緩慢衰落,這都與海上民族入侵事件有關系。有一種觀點認為是海上民族的騷擾導致了這場大衰落;另一種觀點是這些地區(qū)已經(jīng)陷入衰落,海上民族才有機可乘,海上民族入侵是結果,不是原因。為什么會造成如此大范圍的衰退?有學者提出一種觀點:當時的地中海世界已經(jīng)建立了一個世界體系,通過各國之間的貿(mào)易,整個地中海地區(qū)在經(jīng)濟上已經(jīng)非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了,由此就會產(chǎn)生一種“系統(tǒng)崩潰”,如果發(fā)生自然災害,或者是戰(zhàn)爭引起的災難,有一個國家陷入危機,會形成一個多米諾骨牌式的效應,就是一榮俱榮、一衰俱衰,整個地中海地區(qū)正因為他們彼此之間關系太密切,已經(jīng)結為一個整體,所以才會在海上民族入侵后產(chǎn)生如此大規(guī)模的崩潰。值得注意的是,埃及只是陷入了緩慢衰落,作為典型的農(nóng)業(yè)大國,埃及本國經(jīng)濟還是以農(nóng)業(yè)為主,不像希臘有獨特的商品經(jīng)濟,也不像其他城邦國家那樣是農(nóng)業(yè)、商業(yè)混雜共生的類型,所以在大崩潰當中,受到的沖擊比較有限,保存了自己的實力。

拉美西斯三世葬祭廟浮雕:與海上民族的海戰(zhàn)(前1175年)

拉美西斯三世葬祭廟浮雕:與海上民族的海戰(zhàn)(前1175年)

在這次大崩潰之后,出現(xiàn)了世界性的帝國,先是有波斯帝國,地跨歐亞非,然后有亞歷山大帝國,雖然短暫,但是開啟了希臘化時代,再之后是羅馬帝國的崛起,征服了整個地中海世界。這是埃及與地中海世界直接接觸、碰撞和交融的一個時代,因為大家都是被征服者。亞歷山大開啟了一個 “希臘化”的時代,整個地中海地區(qū)出現(xiàn)了許多看起來特別相似的希臘式的城市,很多地方希臘語成為了官方語言。其實在此之前,東方的社會精英很早就開始向西移民,他們帶去了東方的工匠,還有很多的文化遺產(chǎn),包括文學、巫術和醫(yī)學,這就是為什么《荷馬史詩》和《吉爾伽美什史詩》有這么多相似的地方,赫梯神話和希臘神話如此相似。公元前6世紀希臘很多學者到了埃及,應該說很多的哲學家深受古埃及人思想的影響,特別是畢達哥拉斯,在埃及學習很長時間,受埃及幾何學的影響。柏拉圖的理念說也是受了埃及的影響,更不要說希羅多德對埃及有長篇的記載??梢哉f,希臘人繼承了西亞、北非的文化傳統(tǒng)。

亞歷山大力推希臘化的做法是物質(zhì)先行,讓人們先體驗希臘化的生活,比如他建造了十幾座希臘城市,把它們都命名為“亞歷山大”,并且強制當?shù)厝撕褪軅氖勘∵M這些城市里,先從物質(zhì)層面去推動希臘化,讓人們接受希臘人的生活方式,然后再鼓勵大家去學習希臘語,當時學希臘語是可以少交稅的。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座希臘城市是最為成功的,亞歷山大把它建成了當時地中海世界最大的港口,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亞歷山大里亞。但是后來由于多次地震和海嘯,古代的亞歷山大里亞已經(jīng)陷入了海底。希臘的早期城市和希臘化之后的城市是不一樣的,早期的希臘城市是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它們并沒有一些多余的建筑,而是圍繞一個中心依山而建,并向四周投射出去,盡量融入自然。而到了希臘化時代,城市變成了一種所謂的“規(guī)劃城市”,呈現(xiàn)出網(wǎng)格狀的特點,并且按照功能進行分區(qū),它的設計師叫希波達姆,所以我們稱之為“希波達姆式”。希臘化城市的普及,就是指這種樣式的希臘城市。在今天的土耳其,甚至遠至今天的阿富汗都發(fā)現(xiàn)了希臘化城市的遺存,其中一個銘文記錄了一個希臘人聽說阿富汗那里又建造了一個希臘城市,應該是需要希臘文教師的,所以千里迢迢跑到那里找工作,可見希臘化的廣度。

《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在埃及,希臘語成為官方語言,頒行法令時又把它的內(nèi)容用埃及文字寫一遍,比如羅塞達石碑。希臘國王托勒密也是以埃及法老的形象出現(xiàn),并且以埃及法老的身份自居。這其實是從波斯王就開始的帝國統(tǒng)治傳統(tǒng),在征服的過程中,并不說自己是征服者,讓人們?nèi)慷汲挤?,而是說我來繼承你們的王位,所以波斯國王擁有23個不同的王銜。但是托勒密國王又跟傳統(tǒng)的埃及法老不太一樣,比如這個騎著戰(zhàn)馬的形象,埃及法老從來不騎馬,而是站在戰(zhàn)車上。除此之外,當時亞歷山大的地下墓,也非常典型地表現(xiàn)出埃及藝術和希臘藝術的融合:主題是埃及傳統(tǒng),但是風格卻是希臘的。在這個文化交融的時代,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希臘人到了埃及,后來的羅馬人到了埃及,接觸到埃及的上千個神,一定發(fā)生了一個非?;靵y的、“對號入座”的過程。比如埃及的太陽神相當于他們的阿波羅,埃及的智慧神圖特又相當于他們的赫爾墨斯。在此之后,他們選出了最喜歡的埃及神——伊西斯女神,成為后來地中海世界最受歡迎的女神。

融合了埃及和希臘風格的裹尸布

融合了埃及和希臘風格的裹尸布

希臘人和羅馬人也接受了埃及的墓葬習俗——制作木乃伊,在這個時期出現(xiàn)了一種非常獨特的裹尸布,上面是埃及的主題:阿努比斯神(古埃及神話中的死神),還有死者手里拿的《亡靈書》,是通往來世的不朽指南。希臘人、羅馬人了解埃及人的習俗,但是他們卻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現(xiàn),比如埃及人相信通往另外一個世界的交通工具是船,于是畫面中的人就站在一個小到超現(xiàn)實的船上。最奇特的是除了阿努比斯神之外,畫面當中還有兩個人的形象。原來這是在羅馬統(tǒng)治時期生活在埃及的一個希臘人,他的裹尸布上用心良苦地畫了兩種形象的自己,一種是他本來的樣子,一種是埃及人的樣子,這表現(xiàn)了他一種非常矛盾的心態(tài),如果到了另外一個世界,見到的是奧塞里斯(古埃及的冥王),那要有一個埃及形象。要是萬一不小心回到了他的祖國,那邊的神也可以認出他來。

盧克索神廟中的羅馬風格壁畫

盧克索神廟中的羅馬風格壁畫

經(jīng)過雙面社會之后,產(chǎn)生了真正的文化融合。值得注意的是,原有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并不是簡單的1+1=2,而是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文化形象。比如希臘人不太能夠接受埃及的動物崇拜,于是就把埃及的牛神阿皮斯和宙斯融合在一起,打造了一個新神叫“薩拉皮斯”。希臘人也接受了埃及的女神伊西斯,但是完全改變了她的形象,甚至于她的神職也改變了。在埃及傳統(tǒng)里伊西斯是法力最強的魔法女王,但是在希臘文的伊西斯女神贊美詩里她變成了救世主。外族人在埃及古代建筑上也同樣留下了烙印,在盧克索神廟,羅馬人建立了一個軍營,在軍營所在地,把原來的一部分神廟改造成小教堂,而且里面留下了基督教主題的繪畫。希臘、羅馬人統(tǒng)治了埃及,自然要在埃及的建筑上留下印跡,同時在歐洲,后世也同樣模仿古埃及的建筑,甚至直接把埃及建筑搬到歐洲去放在廣場上做裝飾,比如皈依基督教的羅馬皇帝用方尖碑裝飾自己的廣場。因此埃及的藝術和建筑對歐洲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