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鄲也被稱為千年古都,從戰(zhàn)國至今,共有趙、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夏國、后唐、大齊十個政權在邯鄲境內建都。
澎湃新聞獲悉,經過長期準備和試運行,邯鄲市博物館新館已于11月13日正式對外開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邯鄲市博物館擁有館藏文物數(shù)萬件。新館展陳旨在以邯鄲市博物館歷年來考古發(fā)掘出土和民間征集的珍貴歷史文物為主。邯鄲境內的響堂山石窟和涉縣媧皇宮石窟為代表的東魏、北齊石窟文化,是中國佛教雕刻藝術的寶藏。
“邯鄲古代石刻藝術陳列”
展出文物
新館已開放“‘甘丹’風華——邯鄲歷史文化陳列”基本陳列,“磁州窯瓷器陳列”、“邯鄲古代石刻藝術陳列”、“方圓世界——中國歷代錢幣陳列”3個專題陳列及3個臨時展覽。
據(jù)介紹,邯鄲市博物館新館始建于2008年,位于該市地標建筑藝術中心西側,建筑總高35.5米,分為地下1層,地上6層:地下一層為多功能廳和地下車庫、設備用房等配套設施。一層為觀眾綜合服務大廳和青少年體驗中心,設有母嬰室、單獨新手間等設施;二層為臨時展廳;三層為《“甘丹”風華——邯鄲歷史文化基本陳列》,展示了邯鄲從古至今的發(fā)展歷程,全面反映了邯鄲歷史文化、社會變遷過程,是一個全面了解邯鄲、認識邯鄲的文化窗口;四層為磁州窯展、古代佛教造像石刻展、古代錢幣展等三個獨具特色的專題陳列展廳。五層、六層配備有文物保護實驗室、辦公科研用房等。邯鄲市博物館新館建筑總面積30679㎡,分為地下1層和地上6層。其中,二、三、四層為展廳。二層臨時陳列展廳,主要功能是承接臨時性的自辦展覽、聯(lián)辦展覽和引進展覽;三層“‘甘丹’風華——邯鄲歷史文化陳列”分為4個展廳、9個單元;四層主要為三個專題陳列展廳。
邯鄲市博物館新館內景
新館展陳旨在以邯鄲市博物館歷年來考古發(fā)掘出土和民間征集的珍貴歷史文物為主。
邯鄲市博物館新館展廳
通過現(xiàn)代化的陳列手段,展現(xiàn)邯鄲文化在中國歷史中的發(fā)展過程。為了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讓普通觀眾了解更多的考古知識和歷史事實,展陳結合聲光電的立體展示手段,竭力營造逼真的展覽氛圍,最大力度地將展示對象最光彩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讓其更具看點。
“邯鄲古代石刻藝術陳列”
展陳整體風格簡潔大氣,全方位地展現(xiàn)邯鄲30萬年前涉縣舊石器時代新橋遺址至1945年邯鄲解放建立邯鄲市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事件、場景等諸多文化面貌。尤其對邯鄲地方史中的磁山文化、趙都文化、鄴城文化、大名府文化和晉冀魯豫邊區(qū)首府革命文化等部分作了重點展示。
“‘甘丹’風華——邯鄲歷史文化陳列”
“‘甘丹’風華——邯鄲歷史文化陳列”
磁山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文化,距今已有8000年的歷史。展陳一改以往后人追求對古人形象塑造的逼真效果,而用概念性的設計給觀眾以充分的想象空間。
“‘甘丹’風華——邯鄲歷史文化陳列”
趙文化是邯鄲文化的代表,當年為了確保趙王城永固,建造者在城墻上設置了很多非常獨特的鋪瓦和排水槽道。
展陳為此專門制作了陶制的排水槽,使景觀與文物相連接,淋漓盡致表現(xiàn)出了排水系統(tǒng)在城墻保護中的重要作用。
“‘甘丹’風華——邯鄲歷史文化陳列”
位于臨漳的古鄴城遺址是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中國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朱明門是鄴城遺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展陳結合多媒體展示手段,充分體現(xiàn)出了朱明門當年的宏大場景。
“‘甘丹’風華——邯鄲歷史文化陳列”
鄴城的營建具有重要的軍事防御特點,在鄴北城南城門地下西側發(fā)現(xiàn)的潛城門遺址,在我國漢唐都城考古學上具有重要意義。展陳通過文字、圖片和多媒體等方式,向觀眾揭示了潛城門的具體作用。
“‘甘丹’風華——邯鄲歷史文化陳列”
宋金元時期是邯鄲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時代。北宋神宗元豐元年分全國為24路,邯鄲境內大名府屬河北東路,洺、磁二州均屬河北西路。
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這里為宋與遼、金交界的前線區(qū)域。慶歷二年,宋在大名府建北京,見證了戰(zhàn)爭與社會動蕩。
“‘甘丹’風華——邯鄲歷史文化陳列”
“邯鄲古代石刻藝術陳列”
以響堂山石窟和涉縣媧皇宮石窟為代表的東魏、北齊石窟文化,是中國佛教雕刻藝術的寶藏。其中,響堂山石窟是東魏、北齊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
“邯鄲古代石刻藝術陳列”
它被譽為位列中國云崗、龍門、敦煌、麥積山四大名窟之后的“全國第五大石窟群”。該陳列以單體造像文物、復原景觀和圖片的形式,集中展現(xiàn)了邯鄲境內自北朝以來一千多年前的石刻、造像藝術。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繁榮興盛。北朝時期,鄴城一度成為中國北方的佛教中心,留下了南北響堂山石窟和眾多的單體石造像,創(chuàng)造了佛教造像藝術的"北齊樣式" ,對隋唐及其以后的造像藝術影響深遠。隋唐之際,佛教造像藝術雖然沒有北朝時期的規(guī)模宏大,但進入成熟階段,出現(xiàn)了內容更加豐富的眾多造像類型,時代特征鮮明,達到了佛教造像藝術的巔峰。
展覽中除了造像外,還增加了北朝刻經藝術的內容。在石壁上大面積鐫刻佛經最早始于北響堂山石窟,北齊天統(tǒng)四年(568年)的唐邕刻經,開創(chuàng)了我國大面積鐫刻佛經的歷史。
“邯鄲古代石刻藝術陳列”
“邯鄲古代石刻藝術陳列”
“邯鄲古代石刻藝術陳列”
“磁州窯瓷器陳列”
磁縣、峰峰礦區(qū)的西部地區(qū)從北齊時就已開始燒造瓷器,宋元時期逐漸發(fā)展成為北方最大的民間瓷窯。磁州窯以粗獷、豪放、瀟灑的藝術風格而獨樹一幟,創(chuàng)造了宋金元時期民間瓷藝的最高成就。
“磁州窯瓷器陳列”
磁州窯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藝術中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展陳利用多種手法,將民窯在民間的使用方式形象的展現(xiàn)了出來。
邯鄲市博物館新館外觀
(本文圖文資料綜合整理自邯鄲市博物館官網、河北新聞、北朝考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