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何處是江南:民國時期上海的古鎮(zhèn)郊游

近些年來,江南古鎮(zhèn)愈益成為吸引人們目光和腳步的旅游熱點。民國時期,有不少涉及江南古鎮(zhèn)的游記留存于世,其中,既有文人雅士的吟詩誦句,也有一般游客的觀感記述。在社會不斷更迭,城市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當我們

近些年來,江南古鎮(zhèn)愈益成為吸引人們目光和腳步的旅游熱點。民國時期,有不少涉及江南古鎮(zhèn)的游記留存于世,其中,既有文人雅士的吟詩誦句,也有一般游客的觀感記述。在社會不斷更迭,城市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當我們讀到這些前人描寫江南古鎮(zhèn)的游記作品時,撫今追昔,過往風物,歷歷在目。當年上海的閔行鎮(zhèn),便是上海市區(qū)游客競相前往游玩的佳處。

1937年上海市公共及長途汽車路線圖(局部)

1937年上海市公共及長途汽車路線圖(局部)

閔行鎮(zhèn):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郊游勝地

閔行鎮(zhèn),歷來有上??h首鎮(zhèn)之譽,名聞遐邇。1924年春,南社著名詩人胡樸安與友人游覽閔行后,曾作《游閔行用淵明游斜川韻》:“暮春天氣佳,退食方自休。良朋偶相約,來作閔行游。飚輪轉(zhuǎn)直道,麥浪泛如流。古市枕歇浦,遠帆浮白鷗。園林新結(jié)搆,疊石亦成丘。茲游信足樂,況有素心儔。春韭初入饌,引杯更獻酬。方茲擾攘中,誰復有此不。得閑即是福,入世徒為憂。百年歸大覺,得失何所求。”

胡樸安仿陶淵明《游斜川》詩,作了這首《游閔行》。如今讀來,春和景明,帆揚鷗浮,園林雅致,肴饌佳美,閔行風物如在眼前,美不勝收,膾炙人口。在胡樸安筆下,閔行不愧是江南勝地、人間凈土,令人沉醉不已,無限向往。

租辦滬閔長途汽車路線交通公司廣告(1937年):到閔行去請坐本公司汽車

租辦滬閔長途汽車路線交通公司廣告(1937年):到閔行去請坐本公司汽車

1926年秋,有署名仲華者,在《錢業(yè)月報》發(fā)表游記《中秋旅行閔行記》。文中記載,他與友人乘滬閔南柘長途汽車公司汽車,每人票價小洋八角。據(jù)其了解,每天車次是上午八時至十一時,下午二時至五時,每小時一班,每班兩輛。沿滬閔路,車程一個小時,即可抵達閔行鎮(zhèn)。在他筆下,記述了對閔行風物和市井生活的美好印象。讓我們隨著他的筆觸,感受當年的閔行風貌:

下車后,循路南行,直達浦江,濱江為街,西望店鋪不多,已為尾閭。遂東行,過小橋,街為雙面,鋪戶比櫛,多為花米油豆雜糧及各種土產(chǎn)。街東盡處有茶樓,曰東來第一,登臨小憩,旋即游行全鎮(zhèn)。店鋪約二三百家,巷口衖尾亦有煙妓發(fā)現(xiàn)。日亭午,就聚珍樓餐,堂倌謙和異常,較之南京路某點心鋪之堂倌老爺,頭若五斗甕大,動輒以惡聲報客者,不啻有天淵之隔矣。鄉(xiāng)鎮(zhèn)魚蝦新鮮,固屬近水樓臺,而烹調(diào)之佳,亦殊不遜上海。余等計食菜八式,連酒飯需代價二元九角,極為滿意。盥漱既竟,侍者攜茗前導,謂欲窮瞻觀,須更上一層。樓為三層,鎮(zhèn)僅一家,下治烹飪,中為餐室,上乃貨茶。布置清潔,坐臥咸具。樓南向,黃浦橫貫其前,舟楫往來,逝水潺湲,遙望隔岸,綠樹叢森,一幅天然畫圖。因忘攜攝影具,致大好風景,無殊過眼浮云。鐘鳴一下,相將下樓,緣浦而行,至車站。

滬閔南柘長途汽車公司

滬閔南柘長途汽車公司


行駛在滬閔南柘路上的長途汽車

行駛在滬閔南柘路上的長途汽車

由仲華君的記錄,我們了解到,閔行土產(chǎn)豐富,商業(yè)發(fā)達,店鋪林立,老街的市井生活十分熱鬧,并有“東來第一”茶樓,可供品茗休憩。鎮(zhèn)上的聚珍樓餐館,江鮮美味可口,物廉價美,服務周到,使人如沐春風。登樓遠眺,江景如畫,令人流連忘返,以致他因忘帶照相機而引以為憾。

閔行鎮(zhèn)一游,給仲華先生和友人留下了極佳印象。他們意猶未盡,不忍遽歸,又乘興游覽了附近的敏園:

計歸程尚早,乃赴鎮(zhèn)北敏園,購票而入。園廣三十畝,分南北二部,亭榭竹石、池塘花木,皆饒有詩情畫意。惜余等盡為闤闠中人,不解吟詠,非然者,騷人墨客,佳句盈奚囊矣。主人李君英石,聞嘗為廳長。斯園筑自癸亥,煞費心機,近已漸就曠廢,如不加修葺,不數(shù)年更不勝銅駝荊棘之感矣。

余等先進南部,一室東向,正演灘簧,游客三五十群聚一隅,視線集注臺上,極無笑語聲息。南窗下設(shè)詩謎攤,二三鄉(xiāng)老坐談其間,不見主顧。室西為池,大可三畝,溝通浦水,清澈可浴。室南有茅亭一,四周蒔花,已為蓬蒿掩沒。西南有土山二,筑假山于其上,相距數(shù)十武,途徑草封,似稀人跡。余等乃折循池北,小徑而西,至一廳,南向面水,清風習習,佇立南望,遙見二峰對峙,倒影水際,搆結(jié)之佳,殊非流俗人所能設(shè)想。致此廳西,小徑盡處有屋數(shù)椽,通屋而北有亭,亭北有籬,過籬為圃,藝菊甚夥。圃南為荷池,滿池菡蕖,花猶亭亭映日,葉且冉冉迎風,極不類中秋景象。此因天氣熱度高,未徑秋風剪,若不然,冷露金風,此際僅余殘梗敗葉耳。池架曲橋,通走廊,廊自南而北,接旁一廳,是為西廊。東廊亦若是。廳前花木不甚整齊,南為石池,池中筑假山,背有小閣,東西通廊,北面廳,廳廊皆以竹代瓦。廳計五楹,額曰綠野草堂,為孝胥筆。中間臺址,宛然為當時演藝之所。此即為北部之中心點。再東為曠場,場前有屋五間,中亦有臺,已墻坍壁圮。過此而東,即來時之售票處矣。余等自聚珍樓至此,步行數(shù)里,天熱汗流,渴極思飲。呼茶役以茶,至綠野草堂坐憩。移時覺倦極欲眠,興亦頓盡,乃趨站乘車而返。

仲華先生的游園記述,是筆者迄今所見對閔行敏園狀貌景致最詳實的記載。在他眼中,移步換景,對這座仿南市半淞園而建的江南園林,極盡描述之能事,將敏園的詩情畫意,纖細入微,悉數(shù)蘊于筆底,躍然紙上,如同電影般映入我們的眼簾。

1934年,一位叫做章建國的華童公學初二男生,與另外七名同學,在其老師胡先生帶領(lǐng)下,騎自行車由市區(qū)往閔行,寫下了一篇《自由車游閔行記》:

閔行為上海之巨鎮(zhèn),離上海之斜土路只二十五公里,滬南公共汽車不過一小時可達。余于前星期六上午六時半,偕胡師及同學,駕自由車同往游焉。……余等往北橋小學校攝影后,直往閔行民眾教育館進餐,又往浦濱公園攝影。惟街衢狹隘,屋宇參差,較滬上冷落之處猶不及焉。距鎮(zhèn)數(shù)十武有孤兒院,為教養(yǎng)孤兒之所,半工半讀,誠為慈善事業(yè)中首屈一指者也。其房屋之軒敞,教育之完善,花木之清秀,道路之整潔,令人可欽可佩。及斜日西沉,乃駕自由車依原路而歸。斯行影象甚佳,因為之記。

在這位少年眼中,閔行“為上海之巨鎮(zhèn)”,距離不算遠,交通也極為方便。他們由繁華的市中心一路騎行,來到閔行,在他看來,閔行的條件與上海市區(qū)不可同日而語。但當?shù)毓聝涸旱脑O(shè)施,卻令他嘆為觀止,留下了深刻印象。對他來說,閔行之行,眼界大開,不失為一種見識上的收獲。

抗戰(zhàn)勝利初期的“景物全非”

時光如梭,轉(zhuǎn)瞬十余年??箲?zhàn)勝利后的1946年春,有一位署名金丁的先生,在一個星期日的清晨,約了幾個同伴到閔行春游,寫下了一篇《春在閔行》的游記,刊登在當年的《禮拜六》雜志上。

到了閔行,時間大概在上午十時左右吧!我們首先把全鎮(zhèn)巡禮了一周。這一個上??h首鎮(zhèn)的閔行鎮(zhèn),經(jīng)過了敵偽八年余的蹂躪,商業(yè)已不若戰(zhàn)前的繁榮了。戰(zhàn)前有名的“敏園”,早已變成一片白地;小閔行方面專供滬上游人休憩和游泳的設(shè)備,也早已化為烏有,絲毫不留余跡了。淞滬紀念廣慈苦兒院,是一片瓦礫場,百余苦兒,局促在從前曙園養(yǎng)雞場主人朱氏的房屋內(nèi);中孚顏料廠,遭敵憲盤踞最久,一切建設(shè),破壞亦最慘,現(xiàn)今正在設(shè)法修理中;閔行中心小學的校舍,更為敵偽搬拆一空,四五百學齡兒童,卻喬遷在從前縣師的舊屋內(nèi)上課??傊?,閔行的一切,真夠得上說一句:“河山依舊,景物全非”呢!

中午,我們一行在“聚珍樓”吃了一頓滿意的中飯。臨浦小酌,一面看浦江中來來往往的船只,一面吃鄉(xiāng)間新鮮的魚、蝦、蔬菜,倒也有一番說不出的情趣。

在金丁眼中,抗戰(zhàn)勝利之初的閔行,剛剛經(jīng)歷了日偽的八年摧殘,已是斷壁殘垣,破敗不堪,一切都有待重新恢復,當然談不上觀賞景致了。只有江畔聚珍樓的河鮮蔬菜,才能紓解一點凄涼和悵然。

無獨有偶,比金丁稍晚一點的記述,發(fā)生在同年的初夏,有一位署名尤影者,記下了一篇《仲夏時節(jié)游閔行》。巧合的是,這篇游記也發(fā)表于《禮拜六》雜志。不同之處在于,這位尤影先生,卻是土生土長的閔行人,他表達的自然是游子對故鄉(xiāng)的眷念情愫。且看他歷經(jīng)八年離亂的感殤與鄉(xiāng)愁:

藍色的吉普車,把我?guī)С隽税四隂]有離開過的上海,回到故鄉(xiāng)去。因為家中接連地來了三封信,告訴我今年閔行的情況,希望我回去一次。……車輪滾在崎嶇不平的滬閔路上,我重睹著八年不見的田野,使我回想到烽火里別離的痛苦,但我不愿再回想當年的創(chuàng)傷!

尤影先生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xiāng)閔行,在他眼中,故鄉(xiāng)究竟變成了何等模樣呢?讓我們來看他筆下的閔行街巷場景:

我想起閔行在戰(zhàn)前是很熱鬧的,現(xiàn)在雖比不上戰(zhàn)前那樣的繁華,但較敵偽時期是熱鬧得多呢。

外灘依然像從前一般,仍有許多攤販,賣木器傢俱的,華洋什貨的,磁瓦器皿及水果攤販。在西渡輪口比較最熱鬧,圍著一圈人,在看著“賣膏藥”的小山東試弄著十八般驚人的武藝。

大街的街面奇狹,滿街擁擠著人,但商店的生意并不好!經(jīng)過二十分鐘通過大街轉(zhuǎn)至新街,短短的新街更擁擠得水泄不通,尤其是“閔行照相館”門前,因為該館正在減價,所以去攝影的人軋滿在照相館的門口。新園茶樓中的閔光劇場,演唱申曲,賣票處高掛著“客滿”的黑板,但是劇場的入口處,立著一堆聽不到申曲的人。

面積最闊最寂靜的北街,今日也人聲鼎沸了,沿街都擺有華洋雜貨家用小件的各色攤頭?,F(xiàn)在有一班馬戲團在籃球場上表演,四周用白布圍著,門票每張三百元。其他不過是幾個冷飲、食品、糖果和套泥人的游嬉棚,但并不及外灘那樣的繁鬧??墒窍氩坏皆诙c鐘舉行一場足球賽,是閔聯(lián)和顓橋球隊比賽,終算替體育場上添了片刻的熱鬧。

閔行的各街小巷我都踏到。在淪陷的八年中,閔行的街道并未受到摧毀,惟損失最巨的是閔鎮(zhèn)的四郊,滬閔路邊的“敏園”,西黃浦的“江濱花園”,我們底母?!爸行膶W?!保皷|區(qū)的廣慈孤兒院等,都變成了一片荒涼的瓦礫場。未知這幾處戰(zhàn)爭所造成的瓦礫場,何日再能恢復到昔日的完整呢!

八年之后,這位游子用自己的腳步,重新丈量了故鄉(xiāng)的每個街巷——外灘、西渡輪口、大街、新街、北街,以及所見的閔行照相館、新園茶樓、閔光劇場、馬戲表演、足球比賽,場景頗為熱鬧,但終究不似1937年以前那般繁華。而那些因罹戰(zhàn)火而毀的閔郊地方,如敏園、江濱花園、閔行中心學校、廣慈苦兒院等,皆已不復存在,面對瓦礫,只能從記憶中找尋。距今雖已時隔70余年,但由他的文字里,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心底的憂傷,還有無法言說的無限悲涼和悵惘。

以上游記,時段跨越了20世紀20至40年代,加上社會變遷和局勢波動,時移世易,也因記述者年齡、閱歷的差異,自然有不同的觀感。但其共同點,在于來自上海市區(qū)的視角,因鄉(xiāng)村景致的吸引力,加上距離較近、交通便捷、宣傳效應等因素,吸引大眾對閔行鎮(zhèn)的集中關(guān)注和切身體驗,從而有了相關(guān)文字記述,也就成了后人了解、研究閔行的豐富史料。回溯這些游記,跟隨記錄者的筆觸去漫步當年的古鎮(zhèn),對于江南地區(qū)歷史文化風貌的多元化、立體化與縱深化大有裨益。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