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shù)

從龍鳳刺繡衾到根系裙,一場跨越兩千多年的東西方時尚對話

從1600年的一副繡有小麥捆、鳥雀與花卉的手套,到2017年黛安娜舍勒( Diana Scherer)種植而成的植物根系裙,再到一件仿公元前三世紀戰(zhàn)國時期的龍鳳刺綉衾,到2020年以樹葉跟泥染的帆布

從1600年的一副繡有小麥捆、鳥雀與花卉的手套,到2017年黛安娜·舍勒( Diana Scherer)種植而成的植物根系裙,再到一件仿公元前三世紀戰(zhàn)國時期的龍鳳刺綉衾,到2020年以樹葉跟泥染的帆布鞋,在這些古今中外的服飾中,自然的印記無所不在。

2020年12月18日,展覽“源于自然的時尚”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shù)中心開幕,通過英國V&A博物館與中國絲綢博物館的紡織與服飾藏品,完成了一場跨越2300年歷史的東西方時尚對話。展覽由設(shè)計互聯(lián)、英國V&A博物館與中國絲綢博物館聯(lián)合呈現(xiàn),探究不同文化中的時尚如何從自然汲取靈感,又對自然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衣從萬物》展覽現(xiàn)場?設(shè)計互聯(lián),攝影:Leo?Zhang

《衣從萬物》展覽現(xiàn)場?設(shè)計互聯(lián),攝影:Leo Zhang

展覽“源于自然的時尚”由英國V&A博物館的同名巡展與中國絲綢博物館的“衣從萬物:中國今昔時尚”組成。其中,V&A巡展追溯了17世紀至今時裝制造工藝的歷史,研究了絲綢、亞麻、羊毛和棉花等制衣原材料,以及人造纖維與合成纖維的生產(chǎn)過程。在400年的歷史中,自然作為時尚的材料與靈感,遭到了人類行為的巨大影響和改變。在三年前的倫敦首展上,V&A的策展人埃德溫娜·埃爾曼(Edwina Ehrman)就曾表示,希望展覽能夠讓觀眾“思考他們自己的服裝如何制成,以及他們的選擇會有怎樣的影響?!?/p>

宮廷禮服(曼圖亞式套裙),法國和英國,1760-1765,修改于19世紀??英國V&A博物館

宮廷禮服(曼圖亞式套裙),法國和英國,1760-1765,修改于19世紀 ?英國V&A博物館

進入展廳,澎湃新聞記者首先看到了一件華麗的禮服。根據(jù)介紹,這件用于出席宮廷活動禮服的原材料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和中東的生絲;在北歐種植的亞麻;進口自北美或俄羅斯的白鼬皮以及可能在18世紀法國里昂織造的絲綢等。與此同時,這件禮服也揭開了材料的歷史。從亞麻、棉花,到毛皮和鯨骨,展覽講述了時尚與不同材料的初次相遇和沖突。

皮手套,英國,1600-1625??英國V&A博物館

皮手套,英國,1600-1625 ?英國V&A博物館

從1600年的一副繡有小麥捆、鳥雀與花卉的手套,到2017年黛安娜·舍勒( Diana Scherer)種植而成的植物根系裙,人類社會與自然保持著共生的關(guān)系,但另一方面,這種關(guān)系正變得更為復雜而充滿挑戰(zhàn)。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西方商人從印度大量進口吉丁蟲的鞘翅,仿制印度風格的鞘翅紡織品,以此作為一種地位的象征。展覽中展出的一件裙裝便是這一時期的產(chǎn)物。這樣的大規(guī)模進口破壞了當?shù)氐纳鷳B(tài),使當?shù)匚锓N滅絕。此外,對于自然材料的過度利用帶來了全球性的氣候變化,由此產(chǎn)生了一批“氣候移民”。

裙裝,英國,1868-1869??英國V&A博物館

裙裝,英國,1868-1869 ?英國V&A博物館

關(guān)于時尚的故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全球的貿(mào)易、殖民歷史,與社會運動交織在展覽中,一張圖片揭示了“吊牌背后的故事”:對于衣物標簽而言,一般的標簽只會標注服裝的制造地,但是其中涉及的其他環(huán)節(jié),如相關(guān)作物的種植、紡紗、染色、后整、印刷都被有意隱瞞,由此,這些環(huán)節(jié)所造成的社會和環(huán)境影響也被忽視了。對此,一個名為“時尚革命”的組織應(yīng)運而生。該組織發(fā)起“誰做了我的衣服?”倡議,從“暴露”服裝的標簽開始,將時尚背后隱藏的現(xiàn)實暴露在更多的人面前。

帽子,盧浮時尚屋,巴黎,1885年前后??英國V&A博物館

帽子,盧浮時尚屋,巴黎,1885年前后 ?英國V&A博物館

“我并不是要給人們當頭一棒,而是讓他們在離開展覽時對于未來感到樂觀,” 埃爾曼這樣說道。事實上,展覽也展現(xiàn)了不少設(shè)計師在材料與技術(shù)領(lǐng)域的重要探索。例如,日本設(shè)計師須藤玲子將基比索絲用于裙裝的制作,基比索絲是蠶繭最外層的繭衣,無法適用于機器的自動化紡織,通常會被當作廢料直接丟棄。但是設(shè)計師開發(fā)出纖維處理工藝,通過“廢物利用”,創(chuàng)造出擁有獨特效果的新面料。英國設(shè)計師斯特拉·麥卡特尼則與Bolt Threads合作,使用新型生物工程面料完成時裝系列。此外,他們還合作了生物技術(shù)染色、菌絲體制造的皮革等創(chuàng)新技術(shù)。

源于自然的時尚展覽現(xiàn)場。

源于自然的時尚展覽現(xiàn)場。

在展中展“衣從萬物:中國今昔時尚”部分,通過中國歷代服飾及紡織品的材料、色彩和圖案,策展人、中國紡織專家張西美帶領(lǐng)觀眾穿越到祖先的“自然”世界,回溯蠶桑業(yè)的悠久歷史,探尋薯莨染和夏布等古老工藝的當代傳承。

龍鳳刺繡(復制品),原物出土于湖北省馬山陵墓,蠶絲??中國絲綢博物館

龍鳳刺繡(復制品),原物出土于湖北省馬山陵墓,蠶絲 ?中國絲綢博物館

從一件仿公元前三世紀戰(zhàn)國時期的龍鳳刺綉衾,到2020年以樹葉跟泥染的帆布鞋,自然的印記無所不在。

張西美說:“今年是奇妙的一年,全球的人們都面對疫情,大家有機會思考人生、與社會及地球的關(guān)系……我策劃的中國單元‘衣從萬物’是對英國的展品及題目的回應(yīng)。中國近年快速的經(jīng)濟繁榮為時尚市場注入了活力。一只眼睛看著國際上的最新趨勢,另一只眼睛則盯著中國悠久歷史誘發(fā)的本地時尚。古代社會的‘男耕女織’象征著和諧社會。今天我們在可持續(xù)生活方式中,重新掘出被遺忘的紡織纖維和編織工藝。希望大家對比兩個文化的差異及共通,最后思考我們今天追求的服飾之美,對地球造成的破壞?!?/p>

清代綠地妝花蟒緞,18世紀,蠶絲??中國絲綢博物館

清代綠地妝花蟒緞,18世紀,蠶絲 ?中國絲綢博物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恰逢設(shè)計互聯(lián)運營的海上世界文化藝術(shù)中心開館三周年,招商蛇口與V&A博物館宣布延續(xù)伙伴關(guān)系,具體合作內(nèi)容將于2021年公布。

展覽“源于自然的時尚”將持續(xù)至2021年6月6日。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