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rika Lee, America for Americans: A History of Xenophobia in the United States, Basic Books, 2019.
美國移民與族裔史(American Immigration and Ethnic History)的主要開創(chuàng)者之一奧斯卡·韓德林(Oscar Handlin)曾強調(diào),美國是一個“移民之國”,而美國華人史家李漪蓮(Erika Lee)的新著《美國人的美國:一部美國仇外史》(America for Americans: A History of Xenophobia in the United States,以下簡稱《仇外》),則凸顯出美國是一個“仇外之國”?!冻鹜狻芬粫ㄟ^追溯美國自殖民時期到特朗普時代的種族主義和排外行為,揭示愛爾蘭人、中國人、日本人、意大利人、墨西哥人、中東人等族群,是如何在政客和媒體的刺激渲染下,成為美國種族主義政策和暴力的目標,并被民粹主義和種族主義者建構(gòu)為美國的“異族”和威脅的,同時深刻地塑造了美國的大眾觀念和公共政策,進而分析仇外現(xiàn)象對美國民主和美國人的負面影響,及其對美國法律和形象的減損?!冻鹜狻氛J為,對外來移民的非理性恐懼、仇恨、敵意是美國的顯著特征和難以磨滅的傳統(tǒng),自其建國以來就被用于各種社會和政治目的。當下,美國人對穆斯林、拉美裔的恐懼,更是讓人們對美國仇外歷史體會深切。
國內(nèi)美國史學界對《仇外》的作者李漪蓮未必陌生,其另一部著作《亞裔美國的創(chuàng)生:一部歷史》(The Making of Asian America: A History)的簡體中譯本,已于2019年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作為專攻亞裔美國人史的歷史學家,李漪蓮的專長在《仇外》一書中得到了充分展現(xiàn)。該著對美國仇視亞裔美國人的歷史敘述尤為詳細扎實,其對中國人和日本人移民在美國遭遇仇恨和歧視的相關章節(jié)的闡述也更具啟發(fā)意義。同時,作者也兼及美國仇外歷史的整體性,對美國歷史上其他遭受仇外的族群的分析亦不乏真知灼見。
《仇外》一書一如既往地展現(xiàn)了李漪蓮的寫作風格:首先是出色的故事講述能力。該著結(jié)構(gòu)組織清晰,資料豐富,堪稱一部可讀性強、構(gòu)思精巧、充滿思想的學術力作。其次是作者穿透紙背的人文情懷。李漪蓮對從排華到最近的旅美禁令期間,美國社會所表現(xiàn)出來的種族主義仇外情緒予以批判,指出仇外情緒事實上是美國種族主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冻鹜狻穼θ魏蜗胍⒁粋€更包容社會的美國人來說應是必不可少的讀物。最后是著者強烈的現(xiàn)實關懷。李漪蓮指出,今天美國仇外的言論、行為和政策并非新鮮物,而是美國仇外歷史的當代回響,她將唐納德·特朗普的種族歧視,視為美國仇外歷史的某種殘余和沉渣,認為無論是歷史上的排斥還是當下的仇外,皆對美國和美國人造成了嚴重的創(chuàng)傷。
總體而言,李漪蓮的《仇外》一書對美國仇外種族主義的歷史進行了出色總結(jié),啟發(fā)人們關注、正視并反思這段歷史。它解釋了仇外情緒何以產(chǎn)生,何以持續(xù),何以威脅到美國和美國人。這是一本發(fā)人深省的書,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美國兼具“移民之國”和“仇外之國”的雙重矛盾身份。任何想要深入理解美國社會的人,都應細品此書。如能與美國移民史家約翰·海厄姆(John Higham)的《國土上的陌生人:美國排外主義的類型(1860-1925)》(Strangers in the Land: Patterns of American Nativism, 1860-1925)及后文提及茱莉亞·羅斯·克勞特的《異見的威脅》等書參照閱讀,則會對美國的排外歷史有更為深入的理解。
2. Julia Rose Kraut, Threat of Dissent: A History of Ideological Exclusion and Deport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美國學者茱莉亞·羅斯·克勞特(Julia Rose Kraut)集律師和歷史學家于一身,這是她異于常人的優(yōu)勢。而她在新著《異見的威脅:美國意識形態(tài)排外與驅(qū)逐史》(Threat of Dissent: A History of Ideological Exclusion and Deport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后文簡稱《異見》)一書中,將這種優(yōu)勢盡情揮灑,從而賦予《異見》別樣的氣質(zhì)與學術價值。
《異見》是美國首部意識形態(tài)排外和驅(qū)逐的社會、政治和法律史綜合的著作,也是美國學界第一部將移民法和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相結(jié)合的交叉研究,對主要法院判決和立法的復雜性進行了深入研究。其牽涉的時間包括從《1798年外國友人法》(Alien Friends Act of 1798)到特朗普政府時期的幾乎整個美國歷史。
《異見》指出,從《1798年外國友人法》開始,美國以國家安全的名義,立法禁止或驅(qū)逐外來移民。而這些法律常與第一修正案保護言論和結(jié)社自由及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的形象相抵牾。《異見》提醒我們,美國的外來者在信仰、言論和結(jié)社等權(quán)利方面的法律基礎異常脆弱,他們或遭受立法排斥,或其觀念和信仰遭受挑戰(zhàn)。而意識形態(tài)上的排斥和驅(qū)逐則成為美國政治鎮(zhèn)壓“異見”的工具?!懂愐姟纷匪萘瞬煌囊庾R形態(tài)如無政府主義、共產(chǎn)主義、伊斯蘭激進主義如何根據(jù)特定時局,被認為是美國不可容忍的威脅。《異見》還強調(diào)了包括克拉倫斯·達羅(Clarence Darrow)和卡羅爾·維斯·金(Carol Weiss King)在內(nèi)的律師,以及美國公民自由聯(lián)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等組織,依據(jù)憲法第一修正案,對美國意識形態(tài)排斥和驅(qū)逐的合法性表達了質(zhì)疑,但很少有國會議員乃至最高法院對之提出異議。國會和行政部門利用對“他者”的偏見,對言論自由造成“寒蟬效應”。《異見》旨在證明,對異見者的恐懼,貫穿于美國歷史的始終,并對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所賦予的自由發(fā)起持續(xù)挑戰(zhàn)。自20世紀以來,美國政府一直利用意識形態(tài)來排斥和驅(qū)逐非美國公民,鎮(zhèn)壓異見和激進主義者?!懂愐姟分赋?,盡管美國政府在壓制異見的方法、手段和技術方面代有更新,但對激進分子的恐懼則是一以貫之。同時,該著還迫使美國人正視如下現(xiàn)實:自建國直至當下,并非美國所有人都可得享自由。
概言之,《異見》是一本有關美國移民政策及思想自由表達的重要書籍,它以清晰生動的文字描述了非美國公民在美國被視為“異族”并可能因信仰而遭驅(qū)逐的困境。對于想了解美國移民或憲法第一修正案的讀者而言,這本書是不能錯過的。
3. S. Deborah Kang, The INS on the Line: Making Immigration Law on the US-Mexico Border, 1917-195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美國韓裔歷史學家S. 黛博拉·康(S. Deborah Kang)的新著《邊境線上的移民與歸化局:在美墨邊境制定移民法(1917—1954)》(The INS on the Line: Making Immigration Law on the US-Mexico Border, 1917-1954,以下簡稱《移民局》),斬獲包括美國移民與族裔史協(xié)會西奧多·薩魯托斯(Theodore Saloutos)獎在內(nèi)的多項圖書大獎。該著是第一部全面探討1917年至1954年間美國移民與歸化局(INS)在美墨邊境的經(jīng)歷?!兑泼窬帧穼⑷藗兊淖⒁饬膰鴷Q策者轉(zhuǎn)向美墨邊境的低層移民局官員身上。移民與歸化局的官員認識到美墨邊境同天使島和愛麗絲島的嚴格執(zhí)法不同,在美墨邊境,移民局官員面臨著一系列政治、社會和環(huán)境障礙,一度使移民執(zhí)法陷入困境,導致他們無法有效地管理移民。為應對這些挑戰(zhàn),當?shù)匾泼窬止賳T在執(zhí)行國家移民法的同時,也重塑、修改相關移民法和政策以應對美墨邊境局勢,而這些策略和相關政策,持續(xù)影響著美墨邊境?!兑泼窬帧吠ㄟ^細致的分析,論證了美墨邊境的移民與歸化局不僅是一個執(zhí)法機構(gòu),也在某種程度上扮演立法機構(gòu)的角色。該著認為,美墨邊境的移民局官員塑造了一種復雜的邊境控制體系,展示了排外主義和邊境社會之間,美國與墨西哥之間,聯(lián)邦與州之間復雜的利益博弈,牽涉各級立法機構(gòu)、法院,及邊境居民、雇主、移民、移民局官員等諸多群體。《移民局》也展示了移民與歸化局和邊境巡邏隊是如何不斷受到當?shù)?、國家和跨國的壓力,并且在?zhí)行移民法時往往左支右絀。其所述所論,直觀而令人信服。《移民局》同時試圖證明,特朗普對美墨邊境簡單粗暴的處理,事實上是對歷史的無知。
《移民局》雖然集中論述20世紀上半葉美墨邊境的歷史,亦有助于我們理解當代美國的移民政策。該著不僅法律和移民史學家不能錯過,也值得政策史學家、研究美墨邊境地區(qū)的學者以及跨地區(qū)、跨學科的邊境研究專家的關注。對于任何想要了解構(gòu)成現(xiàn)代美國移民體系錯綜復雜的政府機構(gòu)、驅(qū)逐行動和拘留中心的起源的讀者來說,本書亦是一個不錯的起點。
4. Beth Lew-Williams, The Chinese Must Go: Violence, Exclusion, and the Making of the Alien in Americ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美國華裔歷史學家貝絲·劉·威廉姆斯(Beth Lew-Williams)專注于亞裔美國人史的研究。其新著《中國佬必須滾:暴力、排斥與美國異族的建構(gòu)》(The Chinese Must Go: Violence, Exclusion, and the Making of the Alien in America,下文簡稱《中國佬》),獲得了包括美國歷史學家協(xié)會(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頒發(fā)的雷·艾倫·比靈頓(Ray Allen Billington)獎在內(nèi)的多種學術獎項?!吨袊小芬粫疾斓臅r間節(jié)點始于19世紀50年代,當時美國邊境控制尚未區(qū)分公民與外來者。此后數(shù)十年間,華工在美國西部淘金、伐木、筑路、墾荒,為美國西部開發(fā)貢獻卓著,同時美國社會針對華人的排斥與暴力也在不斷升級。其結(jié)果,便是美國國會于1882年通過了《排華法案》,首次嘗試以種族和階級為由禁止特定移民族群?!杜湃A法》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的排華暴力。1885-1886年間,美國西部168個社區(qū)的華人移民經(jīng)歷了嚴重的暴力、騷擾和恐嚇,導致數(shù)千華人被迫放棄家園?!吨袊小吩杜湃A法案》通過后,該法對在美華人的心理影響,揭示美國的移民政策如何煽動了這種暴力,而這種暴力又如何反過來引發(fā)了新的排外政策。該著指出,針對華裔美國人的種族暴力,以及隨后大規(guī)模驅(qū)逐華裔移民的行為,為美國留下了一份“排外”的遺產(chǎn),催生了現(xiàn)代美國的“異族”(alien)概念。
通過定位現(xiàn)代美國“異族”的起源,《中國佬》重新詮釋了排華在美國歷史上的重要意義,排華法律和暴力在今天的美國仍產(chǎn)生廣泛共鳴。當下美國仇外情緒的復蘇,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過去對“異族”華人的恐懼之上的。《中國佬》從國內(nèi)和國際雙重視角來審視針對華人的暴力,并分析中國移民是如何抵抗和適應時局,論證這種局部暴力對型塑美國政治的影響。無疑,該著增進了我們對美國太平洋西北部美國華人歷史的了解。
《中國佬》視野開闊、研究充分、引人入勝、文筆優(yōu)美、描述細致、令人動容,凸顯了華人的聲音和經(jīng)歷,是對亞裔美國人史、美國移民法,及美國國族構(gòu)建感興趣的讀者的必讀新書。
5. Katherine Benton-Cohen, Inventing the Immigration Problem: The Dillingham Commission and Its Legac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凱瑟琳·本頓·科恩現(xiàn)為喬治敦大學歷史學教授,曾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任教,著有在美國史學界頗受關注的《邊境美國人:亞利桑那州邊境的種族分裂和勞工戰(zhàn)爭》(Borderline Americans: Racial Division and Labor War in the Arizona Borderlands)一書。其新著《創(chuàng)造移民問題:迪林厄姆委員會及其遺產(chǎn)》(Inventing the Immigration Problem: The Dillingham Commission and Its Legacy,后文簡稱《移民問題》),探討了美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移民研究——《迪林厄姆委員會報告》(Dillingham Commission Reports)的長期政策影響。
1907年,美國國會成立了一個由佛蒙特州參議員威廉·迪林厄姆(William Dillingham)為首的聯(lián)合委員會,調(diào)查被許多美國人視為國家危機的大規(guī)模外來移民。來自全美的專家通過數(shù)年廣泛搜集資料與詳細分析,于1911年出版了長達41卷的《迪林厄姆委員會報告》(其中作為索引的第41卷并未出版)。該報告迄今仍是美國規(guī)模最大的移民調(diào)查研究項目,為20世紀早期的移民問題打開了一扇廣闊的窗戶,其積累的大量信息影響了美國人的自我認知和對移民的看法?!兑泼駟栴}》認為,一個多世紀后,迪林厄姆委員會的遺產(chǎn)繼續(xù)影響著美國解決移民問題的態(tài)度和政策,而這些政策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的人口結(jié)構(gòu)和文化要素。
吊詭的是,學術界鮮有關于迪林厄姆委員會及其報告的專門研究,幾乎所有提及該委員會的歷史學家也對其持批評態(tài)度。凱瑟琳則另辟蹊徑,專門研究迪林厄姆委員會的報告?!兑泼駟栴}》將美國移民問題置于20世紀初的全球背景下,并圍繞美國內(nèi)部種族和宗教等沖突,證明美國社會對外來移民介于“迎拒之間”的糾結(jié)心態(tài),同時對移民中“種族”和“國籍”的分類進行了精彩的討論,強調(diào)委員會通過捍衛(wèi)“美國生活標準”來推動其限制移民的建議,展示了國會如何利用委員會的結(jié)論來強化聯(lián)邦政府對移民控制。
《移民問題》是研究美國移民轉(zhuǎn)折時期的里程碑式著作。它及時地提醒我們,移民不僅是美國的歷史,也是美國的現(xiàn)在和未來。該著筆調(diào)優(yōu)雅、研究深入、證據(jù)詳瞻,其思想和關切在當下美國移民問題突出的環(huán)境下,愈發(fā)令人深思,理應成為了解美國歷史和美國移民問題的必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