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題材繪畫在中國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從戰(zhàn)國時期的《人物龍鳳帛畫》到東晉顧愷之的《列女仁智圖》;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宋代的《歌樂圖》再到明清兩代數(shù)不勝數(shù)的仕女畫……一幅幅精美的圖卷,不僅打開了了解中國古代女性生活狀態(tài)與內心情感世界的大門,通過圖像的變遷,還折射出各個時期的歷史、文化、思想和意識形態(tài)的特點及其演變軌跡。3月8日,浙江省博物館將推出“麗人行——中國古代女性圖像云展覽”,鋪展古代婉約佳人的生活畫卷,品賞那曾溫柔了歲月的不朽芳華。
戰(zhàn)國《人物龍鳳帛畫》 湖南省博物館藏
東晉 顧愷之《列女仁智圖》(宋摹本)故宮博物院藏
歷代流傳至今的女性圖像,代表了各個歷史階段社會對女性的看法。所有詳細羅列起來幾乎可以編撰成一部“美人史”,在一部輝煌宏大的歷史的背后,掩埋著一代一代女性不見經(jīng)傳的坎坷人生。
明 《千秋絕艷圖》(局部)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逝去的時光雖然模糊了她們的身影與面孔,但通過流傳至今的女性圖像,我們得以看見那時的“她”和“她”的生活一隅。
“她”的梳妝打扮
古代女性的梳妝過程具有隱密性和私密性,而古代繪畫中有不少描繪女性梳妝打扮的題材,為我們窺視古代女性梳妝的閨中之秘提供了途徑。繪畫中展現(xiàn)的美女往往都經(jīng)過精心的梳妝打扮,佩戴精致的飾品,身著多彩的衣物,煥發(fā)令人沉醉的風采。
清 胡錫珪《梳妝仕女圖》蘇州博物館藏
明 仇英《臨宋人畫》上海博物館藏
清 潘振鏞《仕女圖》廣東省博物館藏
“她”的生活空間
中國古代女性日常生活的閨閣空間是局限的、微觀的、寧靜平淡、波瀾不驚、循規(guī)蹈矩的。畫中的重簾、帳幔,既是女性生活空間上的隔離和封閉,也是情感天性上的壓抑和束縛。
清 費以耕、張熊《梅花仕女圖》浙江省博物館藏
清 張城《仕女圖》山東博物館藏
清 沙馥《設色仕女圖》嘉興博物館藏
“她”的生活日常
中國古代女性的“人設”是女兒、寵妾或妻子、母親,卻唯獨不是自己。有條件的士大夫會在其私家宅院中開辟后花園,以供家中女眷游玩解悶。于是諸如教子、紡織、刺繡等,更大量的是消閑,如理妝、彈琴、下棋、看書、畫畫、寫詩、烹茶、飲酒、游戲,甚至憑欄閑坐發(fā)呆就成了閨秀重要的生活內容。
清 費丹旭《聽秋啜茗圖》浙江省博物館藏
清 康濤《賢母圖》首都博物館藏
清 冷枚《春閨倦讀圖》天津博物館藏
清 無款《紡織仕女圖》南京博物院藏
明 無款《蠶織圖》湖北省博物館藏
“她”的精神追求
封建上層社會女性有了閑暇,又不甘全無生活目標。為此,亟待教化,演習種種才藝。有的家庭,女性的行為也可能得到父兄、夫婿的欣賞、珍重和支持,如蕉園詩社的每個才媛均有詩集問世,她們中的部分同樣一專多能,能詩擅畫,她們的才干也有被記錄到官方的史志中,得以使整個家族獲得榮耀。
清 尤詔、汪恭《隨園請業(yè)圖》(局部)蘇州博物館藏
清 吳求《香閨雅集圖》安徽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