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網絡文學IP呼喚“工匠精神”

在審美、道德、思想、情感上能打動人,引發(fā)人的共鳴和人性提升的作品(產品),才是超越一般“粉絲”經濟、使經濟效益自甘擁護藝術品格及其大眾影響的最佳范式。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依舊在各大衛(wèi)視和視頻網站間熱播。一些人開始用“上神”“帝君”戲稱彼此,3000年、1萬年、十幾萬年的時間感在近60集電視劇中完成,倒成為人間一日而天上千年。與此同時,類似天族、翼族創(chuàng)辦了天翼手機這樣的搞笑段子也在花樣翻新、不一而足。隨著一部網絡小說被影視劇成功改編,其元素不脛而走,彌散進時代生活的罅隙,這樣的大眾文化景觀已不陌生,過去的《甄嬛傳》《瑯琊榜》等等都曾淋漓盡致地演繹過。這成為我們娛樂精神的一部分,成為公眾話題和虛擬世界的一部分,成為彰顯人們生命喜樂和抵抗生活日常性的一部分。當然,它們很快又會新陳代謝,形成速時消費。

網絡文學IP呼喚“工匠精神”

網絡文學作為內容資源極大地豐富了下游產業(yè)鏈

“故事傳統(tǒng)”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伴隨物,而泛娛樂和全產業(yè)鏈意義下的故事改編比人類文明任何階段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延伸。產業(yè)和資本在深深地鼓勵故事的生產、開發(fā)、傳播。網絡文學恰逢其時,作為內容資源,它極大地豐富了下游產業(yè)鏈中影視、動漫、游戲、出版等等的主題、類型、創(chuàng)意、產品和市場。如果問,“后資本論”時期的大眾文化暨文化工業(yè)規(guī)律是怎樣的?那么我首先推薦“IP”(知識產權)概念誕生后的網絡文學產業(yè)鏈。這也是今天中國的互聯(lián)網巨頭們如騰訊、百度、阿里、網易等紛紛布局于此的原因。

一方面,來自文化產業(yè)的剛性需求將長時間吁求網絡文學全面的、大劑量的、多類型的生成和發(fā)展,并進入下游市場開發(fā),以補充影視等大眾文藝原創(chuàng)力與數量上的不小缺口。從網絡文學誕生之初的20世紀90年代到“IP元年”的2014年前后,在文學網站上辛苦更文碼字的各路草根寫手從未預料到他們有如此重要的敘事作用。這就如2010年前網絡小說的手機閱讀尚未產業(yè)化之前,作者若年進百萬元已然是創(chuàng)作界的神話,而今天,由產業(yè)及其資本激發(fā)的故事創(chuàng)作成就了千萬乃至過億年收入的網文作家個體,這象征著中國文化產業(yè)和群眾文娛消費的巨大體量、快速發(fā)展與驚人的吞吐力。

另一方面,由網絡文學延伸的影視、動漫、游戲、戲劇、出版、衍生品開發(fā)、文化旅游業(yè)等產業(yè)的展開過程中,除了多少會有些“誰動了我的奶酪”式的涉及與傳統(tǒng)工種利益再分配上的互懟事件,確也呈現了一個真問題,即:怎樣的IP轉化是優(yōu)質的、良性的、可持續(xù)的。換言之,在“粉絲”經濟大行其道的時代,作品(產品)的質量和效益究竟是什么關系?質量和效益的合理關系是不是讓我們更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從業(yè)者、理想讀者(受眾)、理想資本去塑造和保護?當我們津津樂道談網絡文學中的網絡性乃至“互聯(lián)網+”時,文學在哪里?文學性何為?當我們的思維習慣調整到創(chuàng)意無限的商業(yè)模式來制造ACG(動漫游)等產品時,將文化產品當作藝術目標的那種思維,價值何在?意味著什么?二者如何調和?用什么機制和評價體系去調和?用什么利益去強調文化產業(yè)并不僅僅是一筆貨幣意義的經濟賬,還是社會和人文意義的公序良知、品味理想與大眾心理建構?

在網絡文學價值鏈上,我們才能愈來愈清晰地意識到,固然市場和產業(yè)自身有其調整機制,但資本的粗鄙、率性有可能會在一段時間中加劇不平衡發(fā)展,導致竭澤而漁。并且,必須有技藝和人文這兩項,它們是保障文藝守住根本魅力的關鍵。換言之,在審美、道德、思想、情感上能打動人,引發(fā)人的共鳴和人性提升的作品(產品),才是超越一般“粉絲”經濟、使經濟效益自甘擁護藝術品格及其大眾影響的最佳范式。

強調“二度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和專業(yè)度

在具體的網絡文學IP改編案例中,我們看到了一些不同的模式。就影視改編而言,比如有基本尊重原著的《何以笙簫默》《美人心計》的改編;也有沿用原著人物原型做較大充實修改的《甄嬛傳》《失戀33天》《杜拉拉升職記》《親愛的翻譯官》《瑯琊榜》的改編;還有幾乎脫離原著主要借用其IP價值的《鬼吹燈·尋龍訣》的改編。從IP轉化和改編的藝術與技術來說,哪一種模式都無可非議,市場接受和質量保障是其獲得成功的理由。此外,如動漫對《斗羅大陸》《斗破蒼穹》《盜墓筆記》《誅仙》等,游戲對《飄邈之旅》《鬼吹燈》《星辰變》《微微一笑很傾城》等,戲劇對《步步驚心》《甄嬛傳》《謀殺逝水年華》等的改編,亦屢有成功之作。在整體體現網絡文學作為內容資源和IP源頭的產業(yè)價值、泛娛樂布局的樣貌、趨勢的同時,強調網文IP在改編上的“二度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和專業(yè)度,才是成功案例要告訴我們的結論。這也正是大眾評價中所謂“良心劇”之“良心”的關鍵。

一部網絡小說的成功與一部下游IP改編的成功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兩碼事,這么說是為了突出影視、動漫、游戲、戲劇等等方面自身的藝術邏輯和技術體系。如果把一部積累十數年“粉絲”而充滿人氣的小說交給缺乏經驗和創(chuàng)造力或者急功近利只為資本泡沫計的團隊,那么,我們什么都看不到,他們可能把什么都毀了!這是網文IP的災難,更是下游產業(yè)、資本脫離基本藝術規(guī)律、抹殺“二度創(chuàng)作”之獨立性的謬誤所在。改編市場中并不乏二三流網文或陳年冷門IP被“二度創(chuàng)作”所救活的案例。在網文IP的熱潮中,我們歸根結底要呼喚的其實是“工匠精神”。

問一問網絡作家,很多人內心是明白影視等藝術改編延伸了他們的奇妙故事、跌宕劇情、獨特人物、俠義情懷以致經濟收入,在沒有得到其他藝術門類即產業(yè)市場的關注、轉化、傳播之前,他們曾是多么翹首以盼,渴望越來越多的人尊重他們筆下的虛構世界。而問一問改編作者和制作團隊,奇思妙想和兼容并包的文化資源并非過去一個原創(chuàng)編劇閉門造車能夠窮盡的,創(chuàng)意可以激發(fā)創(chuàng)意,二度創(chuàng)作的難度及其克服正是改編本身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力,但網文確實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材料。

為網文IP做加分項而非減分項,是蘊含在今天文化產業(yè)鏈中的專業(yè)倫理、行業(yè)倫理,也是考驗中國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從“大”到“強”,實現“供給側改革”的內功內力。對此,我們應當借機訓練自己心理的成熟氣度和技藝上的好勝心,糅煉文化工業(yè)中的“道”與“藝”,最終實現中國文化產品在國際上的真正的“彎道超車”。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