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新聞

大運河博物館七月開館:在揚州三灣,讀畫卷,品書香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些傳誦千古的唐詩名句所說的都是古運河畔的揚州繁華。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些傳誦千古的唐詩名句所說的都是古運河畔的揚州繁華。

位于揚州三灣濕地公園,緊鄰古運河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下簡稱“大運河博物館”)將于今年7月1日開館,澎湃新聞獲悉,4月10日晚,大運河博物館的主體建筑“大運塔”首次試亮燈。昨天起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首次展出的135米長的《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7月起也將入藏大運河博物館并常年展出。

從古運河邊揚州首座以鋼結(jié)構(gòu)為主體建設(shè)的唐風“大運塔”,到即將建成開放的博物館、再到三灣景區(qū)一隅的“邊城書院”,無不顯示古運河孕育的深厚文化底蘊。

4月10日晚,“大運塔”首次試亮燈。

4月10日晚,“大運塔”首次試亮燈。

 

在古運河邊遠眺“大運塔”

在古運河邊遠眺“大運塔”


在揚州唐城遺址眺望大明寺棲靈塔落日

在揚州唐城遺址眺望大明寺棲靈塔落日

公元605年,隋煬帝修通濟渠,3年后又開永濟渠,最終修成隋唐大運河,從此南北“運漕商旅,往來不絕”。揚州作為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發(fā)展迅速。再向上追溯,公元前5世紀(春秋末期),吳王夫差開鑿邗溝,連接了長江、淮河兩大河流,是京杭大運河最早修鑿的河段,被認為是大運河的開端。“運河三灣”,如今,古揚州城南運河三灣位處,又一座唐代建筑風格的玻璃塔顯現(xiàn),更悠長遼闊的運河史也在此展開。如今,一座唐風玻璃塔——“大運塔”已經(jīng)成為古運河邊的一道新風景。“大運塔”是揚州首座以鋼結(jié)構(gòu)為主體建設(shè)的寶塔,整個塔身全部為鋼結(jié)構(gòu),共用去鋼構(gòu)件2200多噸。而塔檐和圍欄為透明玻璃,塔體四周為玻璃幕墻,與傳統(tǒng)古塔采用磚木材料不同,別具現(xiàn)代風韻。這是揚州歷史上首座百米鋼塔,也是揚州歷史上首座以鋼架和玻璃為主材料的“透明”寶塔,還是“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主體建筑之一。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運河三灣”的前世今生

古運河揚州段是京杭大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現(xiàn)在揚州境內(nèi)的運河與2000多年前的古邗溝路線大部分吻合,與隋煬帝開鑿的運河則完全契合。其中,古運河揚州城區(qū)段北達灣頭,南至瓜洲入江,可分為三段:城南運河、三灣、瓜洲運河。寶塔灣以南至揚子橋河段稱為“三灣”。

運河三灣 劉江瑞/攝

運河三灣 劉江瑞/攝

“三灣”得名,與運河水道走勢相關(guān)。揚州自古以來,地勢北高南低,上游淮河經(jīng)揚州古運河流入長江時,水勢直瀉難蓄,行走運河的漕船、鹽船常在此擱淺。明萬歷年間,當時的揚州知府郭光復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沿河舍直改彎,以增加河道長度和曲折度的方式來抬高水位和減緩水的流速,后人稱該段河道為“三灣子”。

乾隆時邵伯至瓜洲儀征運河圖

乾隆時邵伯至瓜洲儀征運河圖

所以,有一種說法認為該運河河段內(nèi)存在的“寶塔灣、新河灣、三灣子”三道水灣。但其中寶塔灣、新河灣的具體位置在明清史料圖籍均有記載。民國初年有一幅《里運河圖》對沿運各河段演變、地名記載得很細。其記載民國揚州城內(nèi)運河三灣段有兩道水灣,一為文峰塔下寶塔灣,一為揚州知府萬歷年間開鑿的新河灣(三灣公園處)。如今專家也認可運河三灣”其實就是寶塔灣和新河灣。

民國里運河圖

民國里運河圖

“運河三灣”舊時不但是水陸交通樞紐,而且是佛教文化勝地。清康熙皇帝南巡自高旻寺至安江門河岸常經(jīng)此段而成康熙御道,三灣一帶沿岸風光亦是無限好。如今的“三灣公園”(全稱運河三灣生態(tài)文化公園)于2017年開放,其以運河三灣以及周邊濕地風光為依托,因地制宜配置人文景觀和休閑設(shè)施。現(xiàn)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國家水利風景區(qū),是市民散步、娛樂、與自然親近的去處,也是鳥類的棲息之地。

這是民國時期江都縣城福運門外的古運河,當時因運河失修淤泥,水道日窄,只能做短期的水運使用

這是民國時期江都縣城福運門外的古運河,當時因運河失修淤泥,水道日窄,只能做短期的水運使用


上世紀80年代,揚州古運河航運碼頭是運輸過程中的??空?。木船既是生產(chǎn)工具也是船夫們的家。

上世紀80年代,揚州古運河航運碼頭是運輸過程中的??空?。木船既是生產(chǎn)工具也是船夫們的家。

但“三灣”所在的區(qū)域曾一度處于揚州城郊結(jié)合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被規(guī)劃為揚州城市東南工業(yè)區(qū),集聚了農(nóng)藥廠、制藥廠、染化廠、水泥廠等80多家企業(yè),致使古運河水質(zhì)不斷惡化、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破壞,成為外來拾荒者和高污染企業(yè)的集聚區(qū),垃圾成堆、污水四溢。

攝影師鄒安生拍下的運河三灣舊貌

攝影師鄒安生拍下的運河三灣舊貌


三灣周邊今夕比較

三灣周邊今夕比較

2014年以來,揚州市投入60多億元,搬遷了三灣周邊的691戶居民、89家企業(yè),拆除清理了一批碼頭和違建。在此基礎(chǔ)上,啟動建設(shè)運河三灣濕地公園,保留現(xiàn)有的濕地、灘涂、河流等生態(tài)資源,也使原本無人問津的荒地轉(zhuǎn)變?yōu)轼B語花香的濕地公園。

三灣濕地公園

三灣濕地公園

“運河三灣”與瘦西湖南北呼應(yīng),成為了揚州的又一名片,隨著大運河博物館的開放,唐塔與現(xiàn)代風格兼容的大運塔與文峰塔、高旻寺天中塔,將形成“三塔映三灣”的文化景觀。

大運塔與博物館建筑

大運塔與博物館建筑

大運河博物館將成為中國大運河的“百科全書”

大運塔與博物館建筑組成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由揚州建設(shè),南京博物院運營,將全流域、全時段、全方位展覽中國大運河的歷史和文化。博物館為唐代建筑風格,采用巨型船只造型。目前博物館正進行道路綠化等各項配套工程施工,同時進行內(nèi)部布展。博物館與大運塔中設(shè)有今月橋,從大運河博物館頂層可通過這座廊橋走進大運塔,登上寶塔最高層,飽覽運河三灣風光。

大運河博物館展覽效果圖

大運河博物館展覽效果圖

大運河博物館展覽的總體定位是“運河帶來的美好生活”,共設(shè)有“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因運而生——大運河沿岸的傳統(tǒng)生活”“大運河兩岸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等11個專題展。觀眾在這里將可以看到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的前世今生,以及運河上的水利工程、漕運鹽利、商業(yè)貿(mào)易、宗教信仰、飲食風物、戲曲詩詞、舟船樣式、市井生活,運河沿線的自然生態(tài)等。

“因運而生”展廳(示意圖)

“因運而生”展廳(示意圖)


大運河博物館展覽效果圖

大運河博物館展覽效果圖

到目前為止,大運河博物館共有1萬件展品,其中有20件(組)大體量展品,將成為展示運河巨大規(guī)模和人利用改造自然的最佳體現(xiàn),例如復制的山東汶上南旺水利樞紐模型,將再現(xiàn)京杭大運河最高點如何引水濟運、“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創(chuàng)舉;明代魯王出行儀仗俑構(gòu)成了3米寬近10米長的隊伍,浩浩蕩蕩,氣勢非凡;展廳里還會部分復制回洛倉中一座可存糧50萬斤的糧窖,觀眾可以從巨大的糧窖底部穿過,感受運河漕運倉儲巨大空間帶來的震撼;開封是宋代汴河的終點,展廳里會陳列20米長的河道剖面,唐、宋、元、明、清歷代地層堆積七八米高。館內(nèi)特別設(shè)置了500平方米的環(huán)形數(shù)字館,通過水、運、詩、畫四個篇章展示運河美的意境,觀眾在空間內(nèi),隨著“時空河道”自由地穿梭流動,展開人與自然、歷史、現(xiàn)實的穿越時空的對話,通過“科技+藝術(shù)+文化”的創(chuàng)意表達方式,讓大運河流入每個觀眾的眼中、心里。

此外,昨天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的“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展”,總長135米的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首次全卷在北京展出。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的“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展”? 中新社 圖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的“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展”  中新社 圖

該圖卷創(chuàng)作于2018年10月啟動,以江蘇書畫家為主創(chuàng)成員,邀請大運河沿線各地15位書畫家參與。作品分為上、下兩卷。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開館后,《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將入藏該館并常年展出。

運河聲中品書香、看非遺

揚州三月,正是百花盛開的時節(jié),百花鬧春之中,運河三灣景區(qū)一隅的邊城書院,則可以讓人“在運河聲里,品歲月書香”。走進書院,白色背景下一盞盞臺燈吸引著眼球,細看每一盞的燈罩上都由一頁古書殘頁構(gòu)成,周圍展柜和書架上,也陳列著不少古書。

邊城書院內(nèi)用古籍開發(fā)制作的臺燈文創(chuàng)

邊城書院內(nèi)用古籍開發(fā)制作的臺燈文創(chuàng)

據(jù)邊城書院主理人王軍對澎湃新聞介紹,這些書是他的收藏,他的日常工作除了經(jīng)營書店外,他還是一位民間古籍修復師。而他從書結(jié)緣到收集古書、再到創(chuàng)辦書店,也與古籍修復相關(guān)。

1980年,王軍出生于安徽淮北古運河邊的小城,2002年法學專業(yè)大學畢業(yè),2005年開始接觸古籍,2008年廣陵區(qū)皮市街創(chuàng)立“邊城書店”,開始收集整理各類古籍,并嘗試古籍修復。

邊城書院主理人王軍收藏的古籍

邊城書院主理人王軍收藏的古籍

也正是因為從小生活在運河邊,當來到三灣,看到運河水緩緩流淌的時候,文化的思考就油然而生,“邊城書院”也落戶此處。與運河文化相對,邊城書院里部分書籍收藏與運河和揚州有關(guān),我們看到了許多他精心收藏的與運河、與揚州有關(guān)的古籍。比如,清乾隆時期著名學者汪中撰寫的《廣陵通典》、清嘉慶六年版的《廣陵詩事》、清乾隆年間的鄭板橋的《板橋詩文集》,曹雪芹祖父曹寅在揚州天寧寺刊刻的《全唐詩》等?!拔淖钟涗浵铝丝梢蚤喿x的歷史?!蓖踯娬f。這也是他鐘情古書和文字的原因之一。

王軍在展示古籍修復

王軍在展示古籍修復

而緣何開始做古籍修復,也是因為自己收到了一套古書,奈何專業(yè)人士修復價格太高,于是便生出了自己動手修書的想法。2012年,王軍正式開始學習古籍修復技藝,除了請教古籍修復老師傅外,中國國家圖書館杜偉生編著的《中國古籍修復與裝裱技術(shù)圖解》成為了其學習古籍修復的教材,與此同時,開始嘗試修復一些普通版本的古籍,但是王軍修復的第一部書卻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是漿糊調(diào)得太厚。

但隨著時間推移,王軍的古籍修復技藝得到提升,并有古籍收藏者開始送古籍來修復,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認可。在王軍看來,古籍修復雖然需要針對不同的古籍狀況和年代制定不同的修復方案,并尋找不同時代的紙張,但究其根本是一個“慢”字,在緩慢的過程中沉下心面對一頁頁的古紙。

?邊城書院主理人王軍收藏的古籍

 邊城書院主理人王軍收藏的古籍


?邊城書院主理人王軍收藏的古籍

 邊城書院主理人王軍收藏的古籍


邊城書院主理人王軍收藏的古籍

邊城書院主理人王軍收藏的古籍

在近十年的修復工作中,王軍修復了康熙年間的寫刻本《瘞鶴銘考》、清嘉慶版木刻本《爾雅》三冊,清代木刻本《論語》《詩經(jīng)》等多種,其中他記憶最深的是清晚期黃庭堅一支《黃氏族譜》和嵇康后人送來的《嵇氏家譜》一冊,在修復的過程中,如同跨越千年與先賢對話。目前,王軍還有一個1995年生的年輕徒弟潘雷,2017年畢業(yè)后,曾在先鋒書店和建投書局任職,并對圖書的選品、版別、裝幀和收藏價值以及渠道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如今學習古籍文獻修復技藝,也是希望從古人遺留下來的古籍和舊物中理解中華文化。

邊城書院主理人王軍收藏的古籍

邊城書院主理人王軍收藏的古籍


邊城書院一角

邊城書院一角

但相比國有博物館、圖書館的修復工作人員,從事民間古籍修復的條件自然不可與之同日而語,但卻同樣面臨著傳承的問題。也有一些古籍修復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來了一下子便離開了。雖然目前收藏市場的繁榮讓更多的人知曉了古籍修復,但畢竟在消費文化的大潮下,能耐得住寂寞的人越來越難得。目前王軍也在申報廣陵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他也希望通過申遺讓更多人了解古籍修復。

邊城書院內(nèi)收藏的外文古籍

邊城書院內(nèi)收藏的外文古籍

大運河不僅是古代交通大動脈,而且積淀了千姿百態(tài)的戲劇曲藝、傳統(tǒng)技藝、民間文學、音樂舞蹈、工藝美術(shù)、民俗歌謠……一條水道溝通融會京津、燕趙、齊魯、中原、淮揚、吳越等地域文化。在古運河孕育下,揚州也培育了大量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其中包括揚州雕版印刷技藝、揚州漆器髹飾技藝、揚州玉雕、揚派盆景、揚州清曲、評話等。

大運河非遺文化園效果圖

大運河非遺文化園效果圖

在運河博物館開館同期,大運河非遺文化園一期工程也將開放。從效果圖可以看到,大運河非遺文化園內(nèi)建筑群雖然高度不高,但極具古建風韻,同時采用揚州傳統(tǒng)建筑的院落式布設(shè),建筑依水而建,園內(nèi)小橋流水,呈現(xiàn)出“水街”風韻。建成后,也將成為展示揚州運河文化和非遺文化的又一重要窗口。

(注:本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部分內(nèi)容參考“揚州文旅”相關(guān)資料)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