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還原歷史真實的林徽因:她忠于自己,勇于表達

作為中國20世紀的女性知識分子,林徽因的形象常常被公眾話語的迷霧所遮蔽。

作為中國20世紀的女性知識分子,林徽因的形象常常被公眾話語的迷霧所遮蔽。在深圳行政學院副教授陳新華看來,人們往往用“瑪麗蘇”的劇情臆測林徽因的一生,看不到她“為往生繼絕學”的使命感,也看不到她在任何時候都敢于說真話的勇氣。“我們選擇性地對林徽因的一腔熱血視而不見?!?/p>

作為一名林徽因研究者,她用《風雨琳瑯:林徽因和她的時代》一書,梳理了林徽因的生平故事,以林徽因和她的生命世界中所能觀察到的時代和價值選擇為線索,勾勒民國初期留學歸來,致力于家國建設、民族獨立富強的一代知識分子群像。

4月24日下午,陳新華來到科興科學園大夫第深夜圖書館進行現(xiàn)場分享,本次活動由深圳南山書城、中信出版集團和正中企業(yè)服務共同主辦。就林徽因的建筑學研究學術路徑、學術理念,陳新華與現(xiàn)場讀者分享了她心中更接近歷史真實的林徽因形象。

陳新華談《風雨琳瑯:林徽因和她的時代》。本文圖片?主辦方提供

陳新華談《風雨琳瑯:林徽因和她的時代》。本文圖片 主辦方提供

林徽因:“我的主義是要生活?!?/strong>

歷史上真實的林徽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陳新華首先談到了一個故事:沈從文、張兆和與高青子的婚戀情感。事實上,沈從文和林徽因之間有著長輩關懷一般的情誼。

當沈從文陷入感情上的矛盾與痛苦時,便寫信找到林徽因來述說。林徽因給沈從文回的長信中就說到:“反正我的主義是要生活,沒有情感的生活簡直是死!生活必須體驗豐富的情感,把自己變成豐富、寬大、能優(yōu)容、能了解、能同情種種‘人性’。能懂得自己,不苛責自己,也不苛責旁人,不難自己所不能,也不難別人所不能。”

陳新華認為,這段話是解讀林徽因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材料,這其中包含對林徽因對于人性的認知,也表達了她的一個基本立場,即“我的主義是要生活?!?/p>

選擇忠實于自己的生活,誠實地去表達,而不是急于追趕潮流的林徽因,由此就成為某種意義上的逆時代潮流的寫作者。在林徽因的小說、散文、詩歌等不同類型的作品中,她寫過大家庭里的中與西、新與舊的沖突,她寫大宅門里女性的生存困境,她寫知識分子的生存困境……基本是圍繞社會上層的圈子,但是這能代表她對時代的痛楚完全無感嗎?

陳新華認為:“答案恐怕恰恰相反,因為這個維度只是林徽因身上的一個面向,林徽因的身上還有另外一個維度,是屬于本土、傳統(tǒng)的。雖然出身于社會上層,但是她從來不是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對中國現(xiàn)實問題無感書齋式的讀書人,而是始終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甚至于,認為自己不了解鄉(xiāng)土社會,不了解勞工社會,并且為此而感到焦慮,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恰恰也說明了林徽因擁有一種希望不斷改變自己,投身到廣袤的中國大地,投身到時代洪流中的自覺?!?/p>

《風雨琳瑯:林徽因和她的時代》

《風雨琳瑯:林徽因和她的時代》

作為建筑學家的林徽因是什么樣的?

林徽因的誠實不僅僅體現(xiàn)在文學創(chuàng)作,還體現(xiàn)在建筑學領域。作為一個建筑學家,林徽因有一種人格化的建筑審美,她認為建筑最寶貴的品質也是誠實,外在裝飾如實地體現(xiàn)了內部結構。

具體到林徽因建筑學研究的歷程,陳新華談到:“如果按照時間線索來梳理林徽因的建筑學的研究,可以看到她的研究重心以抗日戰(zhàn)爭勝利作為界限,前后有著明顯的不同??箲?zhàn)勝利之前,她和梁思成的研究工作基本是圍繞解讀營造法式和撰寫中國建筑史展開??箲?zhàn)勝利以后,他們的工作重心就轉移到以北京的規(guī)劃和建設為主題的新中國的建設事業(yè)當中去。如果各用一個詞來總結林徽因在抗戰(zhàn)勝利前后兩個階段的學術工作,前一階段或許可以用‘整理國故’來總結,后一個階段則應該是‘開創(chuàng)未來’?!本土只找虻膶W術道路來看,她的“整理國故”也是為了“開創(chuàng)未來”,為了從歷史推演到現(xiàn)在,推演出中國建筑的現(xiàn)代形式,這背后是她一以貫之的,作為一個民族主義者的學術立場。

陳新華提到:“林徽因的學術愿景,就是以自己的所學,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在古今中西的碰撞和沖突中,尋找到一條出路,為我們國家的艱難轉型盡自己的一己之力。在這個過程中,她取得了輝煌的學術成就,也真真實實地遭遇到了介入的危險和堅持立場的危險,最終在追問和困惑當中度過了余生。”

在《風雨琳瑯》這本書中,作者陳新華也專門談到了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建筑學研究上的重要觀點:“林徽因和梁思成不僅僅是埋頭記錄尺寸和方位的建筑師。在他們眼里,古建筑是‘技術與美’的結合,‘在光影可人中,和諧的輪廓,披著風露所賜予的層層生動的色彩’,更是‘歷史和人情的凝聚’?!?/p>

陳新華認為,建筑的意義在于收容了每一個人的情感和記憶,甚至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歷史、文化最直觀、真實的體現(xiàn)。它關乎的是“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在世界文明史當中的位置”這樣的大命題。從這個角度而言,林徽因和梁思成當年的學術探索,仍可以燭照當下,因此具有寶貴的現(xiàn)實意義。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