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蛇走虺、驟雨旋風——懷素《自敘帖》
懷素(725—785),俗姓錢,字藏真,潭州(今湖南長沙)人,唐代著名大書法家。幼時家貧,投身高僧玄奘三藏法師門下為僧。他酷愛書法,在侍佛閑暇之時,便沉浸在書法世界里,追求靜心自悟,寄托情思。因為經(jīng)濟拮據(jù),無力購買大量的箋素,便自己動手,設計制作了漆盤,以水代墨。天長日久,竟把漆盤寫穿幾次。他在居處“綠天庵”種了成千上萬株芭蕉,以芭蕉葉當紙習字,竟積起了黑色的芭蕉葉山。他面壁30年,未出樓臺半步,苦練書法,寫禿的毛筆堆成小丘,名曰“筆?!薄_@種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終于使懷素成為一名杰出的書法大家,一名前所未有的草圣,他在張旭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狂草,把它推上了藝術的巔峰,贏得了書壇一片贊譽。呂總在《續(xù)書評》中說,“懷素草書,援毫掣電,隨手萬變”。趙孟頫在《懷素論書帖跋》中言“懷素書所以妙者,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終不離魏晉法度故也”。明代文征明、近代于右任更是對他推崇備至。
懷素生性豪放曠達,雖為出家人,卻不拘泥佛門戒律,嗜酒好飲,是個地道的“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的酒僧。世人稱之為“醉僧”、“狂僧”。這一切可以說是其發(fā)揚光大狂草必不可少的基礎,再加上他“西游上國,謁見當代名公,錯綜其事”,求知若渴,遍訪名家高師,博覽前賢勝跡,廣交顏真卿、鄔彤等書法大家,在繼承魏晉法度的基礎上,容百家之長而融匯貫通,終于寫就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狂草。
懷素遺世書作不多,大致有《自敘帖》、《苦筍帖》、《論書帖》、《小草千字文》、《律公腳氣帖》、《圣母帖》和《藏真帖》等。
《自敘帖》是懷素晚年草書的代表作,也是他書法藝術登峰造極的力作。紙本,28.3cm×775cm,共121行,計698字。書于唐大歷十二年(777)。真跡現(xiàn)藏臺灣故宮博物院。首六行早損,為宋蘇舜欽補書。帖前有明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敘”四字,后有南唐升元四年 (940) 邵周、王囗囗重裝題記。鈐有“建業(yè)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許國后裔”、“武鄉(xiāng)之印”、“趙氏藏書”、“秋壑圖書”、“項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統(tǒng)鑒賞”等鑒藏印。
此帖落筆不俗,氣宇非凡。如脫韁赤兔,飛騰而去;如天外飛瀑,一瀉萬里。氣勢恢宏、動人魂魄。難怪有人譽之為“天下第一草書”?!缎蜁V》評曰:“字字飛動,圓轉之妙宛若有神。”明代安岐說此帖是:“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fā)于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p>
此帖在用筆上幾乎全部都用中鋒,如錐劃沙,不求筆畫粗細的變化,但求筆勢的曲直環(huán)繞,使得字體瘦勁而有力度。筆勢縱橫無忌,斜欹曲直無往不收,上下呼應左右逢源,如急風暴雨,一筆而下。這些都是懷素與張旭肥美的草書風格迥異之所在。
而氣勢則是此帖苦心經(jīng)營之處。卷首(特別是蘇舜初補寫的部分顯得拘謹),進度稍慢,似凝神屏息,蘊氣于胸,字體接近今楷。而后加速至中篇則一發(fā)而不可收,氣吞山河,直至終篇。如附圖中“擔笈杖錫西游上國,謁見當代名公”,近于篇首,故似今草,而至中篇“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則狂風驟雨,真是如醉如狂,令人目不暇接。
盡管此帖追求氣勢的排山倒海、筆勢的千變萬化,但是處處都應規(guī)入矩,處處變化,處處規(guī)范,不添點,不加筆,全篇挑不出一個“錯”字,筆筆有來歷,沒有大書家編字造字的陋習,真正做到了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這也是歷代書家如此推崇《自敘帖》的原因之一。
《自敘帖》是懷素流傳下來的篇幅最長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書的代表作。明文征明題:“藏真書如散僧入圣,狂怪處無一點不合軌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