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shù)

大唐書法賞析:李陽冰《城隍廟碑》

在線條的勾劃上,李陽冰極盡變化之能事,打破了《秦始皇刻石》的整齊劃一、勻稱排列的方塊結(jié)構(gòu),代之以流動、飄逸的線條和方圓并舉、參差錯落的不規(guī)則“構(gòu)圖”。

從象形到言志的飛躍——李陽冰《城隍廟碑》

李陽冰(約 720-780),字少溫,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官至將作少監(jiān),人稱“李少監(jiān)”。李陽冰工于文賦,受益于其族叔李白。李白晚年是依靠李陽冰而生活的。李白謝世后,陽冰便搜集李白的詩文,編纂成冊,并為之作序。陽冰精于書法,尤其是對小篆有獨到的見解和深厚的造詣,使早已被人遺忘的小篆在他手上得到了再生。據(jù)傳,顏真卿寫碑差不多都要請他來寫篆額。早年,李冰陽專門研習(xí)李斯的《嶧山刻石》,心領(lǐng)神會,后又學(xué)習(xí)孔子《吳季札墓志》,得其真諦,并且將其所得融匯貫通,自成風(fēng)格,創(chuàng)造了圓淳瘦勁、森利豪爽、龍盤虎踞、酣暢飛動的小篆,極大地完善和發(fā)展了秦篆,實現(xiàn)了秦篆變革的飛躍。對此,李陽冰自己也頗為得意,曾說從李斯之后就是他自己,“曹喜、蔡邕不足道也”。談起自己學(xué)書之道,李陽冰更是津津樂道:“于天地山川得方圓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經(jīng)緯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讓周旋之體,于須眉口鼻得喜怒慘舒之分,于蟲魚禽獸得屈伸飛動之理,于骨角齒牙得擺拉嘴嚼之勢,隨手萬變,任心有成,可謂通三才之品匯,備萬物之情狀者矣。”李陽冰就是這樣向自然學(xué)習(xí),于萬物之中得靈氣、得神韻,超越前賢而獨樹一幟的。

蔡茂友書法講壇《大唐書法賞析》第14講

前人對李陽冰評價較高??涤袨樵凇稄V藝舟雙楫》中說:“篆書大者,惟有少溫《般若臺》體近咫尺,骨氣遒正,精采沖融,尤為楷則。”劉熙載的評價頗有見地,他說:“李陽冰篆活潑飛動,全由力能舉其身?!敝扉L文則把其篆書列為神品,原因是“觀其遺刻,如太阿、龍泉橫倚寶匣,華峰嵩極,新浴秋露,不足為其威光峭拔也”。

蔡茂友書法講壇《大唐書法賞析》第14講

李陽冰遺世書作一律為篆書,大致有:《三墳記》、《怡亭銘并序》、《城隍廟碑》、《棲先塋記》、《書謙卦》、《庾賁德政碑》和《滑臺新驛記》,其中以《城隍廟碑》最為著名。

蔡茂友書法講壇《大唐書法賞析》第14講

《城隍廟碑》即《縉云城隍廟記》。唐乾元二年(759)刻。歐陽修在《集古錄》中記載唐令李陽冰在城隍廟求雨成功,遷廟而祭祀一事。原碑已失,北宋宣和五年(1123)吳延年重刻。石碑上圓下方,高五尺三寸,廣三尺五寸,碑文篆書 8 行,每行 11 字,末行 9 字,字體瘦長,字高不足三寸,寬二寸余。重刻碑下半部已風(fēng)蝕削落。碑現(xiàn)存浙江縉云縣。

蔡茂友書法講壇《大唐書法賞析》第14講

此碑筆法瘦硬纖巧,偉勁飛動而形神兼?zhèn)?。在用筆上,以瘦勁的圓筆取勝,表現(xiàn)出一種內(nèi)在的深沉的韌性和爆發(fā)力,拓寬了圓筆細(xì)筆的表現(xiàn)力,可以說是對篆書的極大的完善。如附圖中的“隍”、“廟”等。

蔡茂友書法講壇《大唐書法賞析》第14講

在線條的勾劃上,李陽冰極盡變化之能事,打破了《秦始皇刻石》的整齊劃一、勻稱排列的方塊結(jié)構(gòu),代之以流動、飄逸的線條和方圓并舉、參差錯落的不規(guī)則“構(gòu)圖”,使篆書帶有草書的韻致,從而使篆書不僅僅停留在象形,而主要是言志、抒情,有一種不可言傳只能意會的詩的意境。

蔡茂友書法講壇《大唐書法賞析》第14講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