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消失的鐵匠鋪

我的家鄉(xiāng)是秋田縣仙北郡角館町的橫町。橫町和市區(qū)隔著一座橋,是一片農村地區(qū),有二十四五家住戶。橫町里有賣菜的、賣酒的、賣煙的等各種商鋪,也有工匠住在町內。

我的家鄉(xiāng)是秋田縣仙北郡角館町的橫町。橫町和市區(qū)隔著一座橋,是一片農村地區(qū),有二十四五家住戶。橫町里有賣菜的、賣酒的、賣煙的等各種商鋪,也有工匠住在町內。我小的時候,橫町里有一間鐵匠鋪。我們旁邊叫作“中町”的鎮(zhèn)上有專營手推貨車或馬車的“馬車屋”,帶動起了周圍的鐵匠鋪,雖不至于多到每個鎮(zhèn)上都有一家,但小時候我總覺得身邊有不少打鐵的作坊。

無論作坊多么小,只要有鐵匠在,就能幫周圍的農戶定制鋤頭、鐮刀、斧頭等農具。在我居住的橫町里有木匠、樺木細工藝人、石匠等,都會委托鐵匠為他們制作工具。鐵匠也會為鎮(zhèn)上的孩子制作夏天在河里玩耍時用的小魚叉,還有嵌在陀螺上的鐵環(huán)之類的東西。

要說鎮(zhèn)上的鐵匠是什么時候消失的,我也記不清是哪個明確的時間點了,不過到昭和三十九年(1964年)東京奧運會召開之時,各個鎮(zhèn)上打鐵的作坊幾乎都已經消失了,不僅僅是我所居住的橫町,旁邊鎮(zhèn)上的鐵匠也早就消失不見了。鐵匠鋪或打鐵作坊關張的時候一般都不會舉行什么鄭重的儀式,不知不覺中爐火熄了,打鐵的聲音沒了,那就意味著鐵匠鋪關門了。

即便如此,各地還是保留著一些制作菜刀或其他刀具以及各種農具的鐵匠鋪,他們也會承接各種修理業(yè)務。在此要介紹一位主要制作農具的鐵匠——福島縣的高木彰夫先生(1940年生)。他的打鐵作坊位于西白河郡西鄉(xiāng)村,一個叫作川谷的地方。作坊門口并沒有寫著鐵匠鋪,而是掛著“報德鍛造廠”字樣的招牌。如今只做打鐵的生意已經無法維持生計了,所以這里也承接組裝鐵架、焊接等工作。

高木彰夫先生專做鐮刀和鋤頭。農戶跟他定制鐮刀或鋤頭,他會根據每一個客人的要求調整刀刃角度和刀柄根部的細節(jié)。來跟他訂貨的人會帶著自己以前用過的工具,或是把自己想要的樣子畫在紙上,時不時也會有人帶著高木先生或是他父親以前做的鋤頭來找他修理。如果是鋤頭前段刀刃的部分磨損了,也會拿來請高木先生在刃部加一些鋼,進行“補刃”。鋪子里最主要的產品是他父親開發(fā)的“源次鋤”。

1971年,東京周邊的農村,一個鐵匠正在工作

1971年,東京周邊的農村,一個鐵匠正在工作

鐵匠究竟是如何用鐵來打造鋤頭的呢?這里我們就以制作鋤頭為例來說明其中的工藝過程。

打鐵所用的原材料是從鋼材鋪買來的一塊塊板狀的軟鐵。首先要將這些軟鐵板切割成合適的大小,然后在800度以上的高溫里打出鋤頭的雛形。以前打鐵都是要燒炭的,靠風箱來提高爐內的溫度,把鐵燒熱,現(xiàn)在都燒重油了。判斷火候全靠觀察火焰的顏色。

做一把鋤頭需要用到兩種鐵。首先是軟鐵,用來打造鋤頭整體的形狀。顧名思義,軟鐵性質較為柔軟,延展性好。其次在刃的部分用到的是鋼。鋼含有碳的成分,加熱后再經過水或其他物質急速冷卻(淬火處理)能使其硬度增強。菜刀等各種刀具的刀刃部分都會用鋼制成。鋼更硬,更鋒利,但質地也較脆。

大多數鐵匠鋪都會從材料商那兒購入所需的鋼材,但高木先生的鋪子用的卻是“滲碳法”,往軟鐵中滲入碳元素,煉成鋼材。當溫度達到910度以上的時候,軟鐵的結構開始發(fā)生變化,此時就可以滲入碳元素了。雖然只要在顆粒狀的木炭中加熱軟鐵也能在鐵的表面達到滲碳的效果,但用滲碳法制作出來的“滲碳鋼”內里柔軟,表面堅硬強韌。

用滲碳法制作出來的鋼還要與成型的軟鐵進行熔接。鐵和鋼熔接時的溫度必須達到1600度以上,這時火焰接近白色,發(fā)出耀眼的光芒。達到這個溫度之后就可以打鐵了,敲打之下鋼和鐵就熔接上了。

熔接好的鋼和鐵還要在900度到1000度之間來回加熱,捶打出鋤頭的形狀。物件不是一下子就能敲打成型的,要放在爐里燒,再拿出來打,打完再放回爐里加熱,不斷重復。

經過這樣幾個來回之后,鋤頭就成型了,再用裁斷機把周圍多余的部分去掉,還要用鍛壓機配合形狀壓出鋤頭特有的弧線。

接著要用研磨機進行打磨,還要進行淬火。淬火的溫度各家都不同,源次鋤的做法是從800度左右的高溫中熱燒之后放到一般室溫的水里急速冷卻。淬火的不同處理方法會影響鋼的硬度、脆度和延展性。

“唐鋤”(中式鋤頭)是用來開墾土地或是切斷植物根部的工具。在制作唐鋤時,為了保證整體能均勻受熱,會用到熔化的鉛液。先把鉛熔化,使它的溫度上升到淬火時所需的溫度;再把唐鋤浸入熔化的鉛液里,這樣受熱就很均勻了,等鋤頭的溫度上升到淬火溫度之后再馬上放入油中進行淬火。這樣制成的唐鋤既有韌勁,又堅硬結實。

至此,鋤頭的制作流程就算是簡單地介紹完了。

現(xiàn)在的鐵匠鋪已經逐漸從燒爐改燒重油,打鐵也逐漸改用電錘了。目前一些小鎮(zhèn)上還能找到的鐵匠鋪大多都在用電錘和燒重油爐。不過就連這樣的鐵匠鋪,現(xiàn)在也不多見了。

鐵匠鋪的消失是因為我們在生活中已經不再需要鐵匠了。

就拿鋤頭來說,與其去找鐵匠打一副自己稱手的工具,種地的農戶寧愿選擇去量產的商店里隨便買一把回家湊合用。

量產的商品便宜,要用的時候隨時到商店都能買到,但這樣的商品只能是符合標準身材使用的標準品。在人們帶著圖紙或舊鋤頭去找鐵匠鋪打鐵的時代里,大家都有自己合用的尺寸,都能擁有自己用著順手的工具,這才是讓人干起活來事半功倍的好工具。所以即便工具壞了,使用的人也會愿意修修補補,讓它用得更長久些。

而批量生產的標準品就無法適應每個人身體的不同要求了。稍有不便,使用者只能忍耐一下,畢竟便宜,如果實在不合適,或是壞了、鈍了,直接扔掉也不會覺得可惜。于是,到鐵匠鋪定制工具的人就漸漸地消失了。而鋤頭作為重要生產工具的地位也改變了,如今不過是個不常用到的工具罷了。

這也是如今很少有農戶去鐵匠鋪委托鐵匠給自己打造工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因為今天的農業(yè)勞動中已經很少有用到鋤頭和鐮刀的手工作業(yè)了。

高木先生說:“其實鐵匠鋪減少就是從農業(yè)機械化興起的時候開始的。我現(xiàn)在接手的訂單還不及我父親那時候的十分之一,現(xiàn)在只靠打鐵已經維持不了生計了,以后總有一天會干不下去吧。所以我們現(xiàn)在也承接各種焊接鐵架之類的活計。打鐵這行沒生意了,也想過干脆放棄這部分業(yè)務,但又舍不得,就還是保留了下來,但真的沒什么市場需求了。翻開黃頁,幾乎都找不到鐵匠這個行業(yè)類目?!?/p>

秋田縣算是農業(yè)從業(yè)者較多的都道府縣,翻開秋田縣的黃頁,上面寫著“鐵匠鋪請參見鍛造業(yè)”,只記錄了兩家以工匠名字命名的作坊,還有一家制作菜刀的作坊。

鐵匠鋪的蹤影已然消失了。

也有鐵匠鋪從制作鋤頭、斧頭、鐮刀等農具,改為主力制作菜刀,但市場需求也并不大。你只要去看看各家各戶用的菜刀就知道為什么了:批量生產的不銹鋼菜刀當仁不讓地占據了各家各戶的廚房。鐵匠鋪沒法打出那樣的菜刀,鐵匠鋪打制的菜刀要常磨才好用,不磨就會生銹。只要做好磨刀的功夫,手打的刀就能一直用下去,鋒利的刀刃還不會推磨、破壞魚或肉的細胞。然而會用磨刀石磨刀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這是一個倉促的時代,稍需動手的工具都會被推開。

之所以把鐵匠鋪放在第一個介紹是有原因的。后邊介紹的各種手工藝匠人都會提到“能為我們修理手作工具的人、能制作趁手工具的人已經沒有了”,所以鐵匠鋪的消失是其他手工藝人無法繼續(xù)存在的理由之一。

本文摘自日本作家鹽野米松《回望手藝》的第一章,該書延續(xù)了他的《留住手藝》系列,記錄日本手藝人的日常,進而探究匠人消失的原因。

《回望手藝》,【日】鹽野米松/著 張含笑/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理想國,2021年5月版

《回望手藝》,【日】鹽野米松/著 張含笑/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理想國,2021年5月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