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人物

桑達克:這個童書作家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嚇唬小孩子

一本好的童話書真的是一劑良藥。我看的第一本書是《野獸國》,它里面用的那種藍,我覺得只有在桑達克的書里面才恰到好處。

我并沒有比別人畫得更好,或者寫作更優(yōu)美,如果我曾經做過什么,那就是讓孩子表達他們真實的自己。他們無禮、暴力,但也可愛。即使在最可怕的命運之前,也有歡笑的能力。他們同樣懂得死亡、悲傷?!锼埂ど__克

 

桑達克:這個童書作家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嚇唬小孩子

桑達克

寶寶一生氣就要吃掉保姆,粗心大意的媽媽放任嬰兒被妖怪偷走,廚師把半夜跑出來的小孩當作面粉烤成了蛋糕,女嬰被小鬼綁架而姐姐根本不想救她……這些奇怪甚至有些嚇人的劇情都來自莫里斯·桑達克的兒童繪本,桑達克是一個怪胎,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嚇唬小孩子。

童書作家桑達克1928年出生于美國紐約,他是猶太移民后裔,有很多親人都悲慘地死在集中營里,沉重的民族歷史使他從小就生活在孤獨、哀傷的氣氛中。他從小體弱多病,對死亡有深深的恐懼,“祖母曾給我縫過一套全白的衣服,這樣死神會誤以為我已經死了,而不至于帶走我。”桑達克曾在一次采訪中,形容自己的童年“危機四伏”。他沒有孩子,是一個同性戀者,“他對于兒童狂躁本質的洞察力,完全來自自己的童年?!痹凶x者這樣總結。

然而,童年充滿陰影的桑達克創(chuàng)作的有些嚇人的童書卻廣受讀者的喜愛,尤其是小孩,曾經有孩子的母親寫信給桑達克,說孩子實在太喜歡《野獸國》中的野獸,“以至于把畫給吃了”。桑達克也多次獲獎,被稱為“童畫界的畢加索”,甚至奧巴馬也曾在白宮與孩子們分享過他的書。桑達克究竟有怎樣的獨特魅力?

6月10日上午,北京蒲公英童書館發(fā)布了新引進的桑達克系列童書,并且邀請了出版方、譯者和讀者代表分享了他們的心得。

桑達克:這個童書作家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嚇唬小孩子

桑達克的童書說了些什么?

袁本陽是《桑達克的藝術世界》的譯者,他介紹了桑達克最著名的“童書三部曲”:“桑達克童書三部曲是《野獸國》《午夜廚房》和《在那遙遠的地方》,其基本模式是孩子離家、歸家的循環(huán)?!兑矮F國》講的是小孩從家里跑到野獸國,然后又回來了的故事。出版時引起了轟動,因為在這本書之前的所有童書沒有出現(xiàn)過負面的東西,《野獸國》中有兇猛可怕的怪物,還有小孩居然跟他媽媽說‘我要吃了你’,這些都會嚇到孩子。桑達克發(fā)現(xiàn)小孩子對食物有特殊的喜愛,故事內容是小孩從床上飄出來去廚房周游一圈,被烤成蛋糕,最后又回到床上?!对谀沁b遠的地方》講了姐姐離家打敗妖怪,拯救自己的妹妹回家的故事,桑達克想通過這個書來解開他從小內心里的夢魘?!?/p>

 

桑達克:這個童書作家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嚇唬小孩子

《野獸國》

“小狗珍妮”是桑達克作品中經常出現(xiàn)的角色,尤其在《格里格里砰!》中,小狗珍妮是主角?!八龘碛幸磺校捎植⒉粷M足。她覺得生活中一定還有點別的什么,于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她拋下了屬于她的窗戶,吃掉了羨慕她的那盆花兒,離開了愛她的主人,拎上手提箱踏上了尋索之旅?!币晃灰呀涀霭职值淖x者王銘濤分享了他的閱讀體會,“珍妮本來什么都有,類似于桑達克成名以后,獲得了很多東西。但小狗珍妮依然說,‘我不在乎,我一定要尋找生活中生命中還有什么別的東西?!缓笏闳怀鲎?,來到城外的白房子,遇到寶寶、獅子還有各種兇險,也沒有任何退縮。她還把自己的頭伸進獅子的嘴里,拼死一搏。當她說出‘世界鵝媽媽’這幾個字的時候,這個寶寶就叫‘世界鵝媽媽’,一下子柳暗花明,負面情緒完全釋放,沒有任何道理可講。這就是一種人生狀態(tài),到了那個點上,我要去追求我的心時,會不顧一切。在《格里格里砰!》的結尾,珍妮給自己的主人寫了一封信,意思是‘我在這兒生活得很好,歡迎你來看我。但是,我也不知道世界鵝媽媽劇院在什么地方’。作品充滿了矛盾,盡管桑達克在結尾把珍妮安排在了世界鵝媽媽劇院,但是珍妮還是說我也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很難用言語表達,但桑達克對生命的感悟就是這樣的?!?/p>

桑達克:這個童書作家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嚇唬小孩子

桑達克對于小孩有獨特的理解

桑達克曾經提醒成年人:“不要輕視童年時代的恐懼與不安,它們將伴隨人的一生;不要低估孩子們的洞察力,他們什么都知道?!彼酝瘯鵀槊浇椋瑐鬟_了他對孩子與童年的獨特理解。對此袁本陽解釋道,“社會普遍的觀點是,童年是天真爛漫的,兒童什么都不懂。但是在桑達克看來,童年并不是你們說的那樣美好,小孩也有憂傷、恐懼、無聊和難以克服的困擾,只是大人裝作不知道而已。大人以為小孩子不能克服困難,實際上小孩比你想象的要厲害得多。小孩有自己的辦法解決問題,比如他內心有非常強烈的憤怒,媽媽不理解我,不讓我吃飯,非讓我上床睡覺,我就生氣。生氣怎么辦呢?沒人幫我,我就自己解決,我幻想自己打敗這些妖精,打敗之后,我接受了這個現(xiàn)實世界。比如《在那遙遠的地方》,姐姐不愿意照顧妹妹,就幻想妹妹干脆被妖怪抓走得了,但是姐姐后來又重新把妹妹救回來了,從此就克服了心里的憤怒和恐懼。因此桑達克說,‘我不否認孩子小時候需要我們去保護他,可是我們永遠不要假設或者假裝他們不知道,他們知道的比我們要多。其實如果父母假裝小孩不知道,小孩就會拒絕和父母討論,會傷害孩子?!?/p>

桑達克的作品《格里格里砰!》里有一頭獅子,凡是這個保姆不能好好地喂寶寶吃飯的時候,就要被獅子吃掉?!蔼{子是憤怒的,桑達克有很強的情緒,這種憤怒代表兒童內心的憤怒,‘我要吃了你’。”王銘濤說。

粲然是一位母親,她分享了自己孩子讀桑達克的感受:“在我孩子很小的時候,有一次我跟他吵了一架,然后他就走到書架把書都扒拉下來,最后坐在那拿起《野獸國》翻,當然他還是很生氣的。后來他站起來把這本書拍在椅子上,要帶我去看一個東西,他抓著我到了他的臥室,旁邊有一個垃圾筒,他把垃圾筒踩開,里面是廢紙巾,他說這就是一個頑皮的小孩流的眼淚和鼻涕,聽起來覺得好凄楚。但是那一瞬間,我就明白小孩在閱讀桑達克的時候,其實已經得到了救贖。哪怕沒有任何方式引導他們突破恐懼、走過黑暗,僅僅是他們知道每一個人在恐懼和死亡面前都平等,都是同樣在忍受折磨,當他們知道頑皮的孩子也有眼淚時,可能他們的心就已經得到了陪伴和救贖?!?/p>

桑達克:這個童書作家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嚇唬小孩子

桑達克在嘗試贊美這個殘缺的世界

“世道這么壞,為什么我們還要活下去?人生艱難,孩子要怎樣面對?”讀者阿啃思考過這些根本問題。“桑達克是一個經歷了二戰(zhàn)的猶太人,他的回答是肯定的,他把人生的艱難也寫給了孩子們看。這一點在兒童文學上是很大的突破,初為人父母的我們總是想把完美的世界展現(xiàn)給小孩,比如龍應臺發(fā)現(xiàn)格林童話里有很多黑暗,她就會把這些書藏起來,讓孩子找不到,其實這是對兒童的誤解。桑達克是在嘗試贊美這個殘缺的世界,這個世界是殘缺的,但是里面必然還有非常美好的東西的存在?!濒尤灰舱J為“桑達克畫出了一種心靈的冒險,給予小孩勇氣,帶著孩子去正視恐懼、黑暗,內心真正成長?!?/p>

兒童插畫師的九兒分享了她童年的恐懼,“我3、4歲的時候,能看到很多別人看不見的東西,但是我每次跟父母說起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們都說我編瞎話;我告訴同學,同學就說我是怪胎,或者說我有陰陽眼。這些東西我一直沒有得到釋放,到現(xiàn)在看恐怖片都是我的愛好。所以,一本好的童話書真的是一劑良藥。我看的第一本書是《野獸國》,它里面用的那種藍,我覺得只有在桑達克的書里面才恰到好處。我從那種藍里面感受到了憂傷、恐懼和擔心,就像我小時候經歷的一樣。他作品里的動物形象,眼睛都特別大,是兒童看世界的一個窗口。而人物的腳都被畫得特別大,我以前是設計雕塑的,雕塑的重心一定要特別穩(wěn)。桑達克之所以把腳畫那么大,他可能覺得孩子的重心很穩(wěn),不需要父母的擔心和攙扶,靠自己就可以地走路?!?/p>

同是兒童插畫師的馬鵬浩從時代的角度解釋了桑達克,“1945-1963,二戰(zhàn)結束20年,這20年主流崇尚的是平靜、安詳、療傷的環(huán)境,人們對內心深處的野性會避諱,但是桑達克提出來了,他直面野性和恐懼,試圖去真正安放它,而不是表面的平靜?!?/p>

桑達克:這個童書作家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嚇唬小孩子

桑達克創(chuàng)作童書首先是為了他自己

陳賽是《三聯(lián)生活周刊》的主筆,她分享了一些桑達克的故事,“英國劇組家托尼·庫舍跟桑達克合作過一部歌劇,講了桑達克和一只蝙蝠的對談。在桑達克過世大概兩三年之前,他在家鄉(xiāng)等待一場甜蜜的死亡。有一天他的管家來到他,發(fā)現(xiàn)桑達克呆呆地坐在沙發(fā)上,管家問他怎么了?他說‘昨天晚上我聽見有人在敲窗戶,我就下來看,發(fā)現(xiàn)是一只蝙蝠,后來我就把蝙蝠放進來,但是蝙蝠說的是德語,但是我聽不懂。后來我就問他說什么,這個蝙蝠就說我想強調,我特別愛你。’桑達克就問管家,‘你相信嗎?’但是他到底讓管家相信什么呢?在那樣一個80歲的老人,在那樣一個深夜,用德語,因為他是猶太人,你想德語對他意味著什么,愛,必須要以這種方式向他表達出來?!?/p>

“他的文字非常美,簡潔又深刻,直指人心。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小豬那本書的結尾,阿姨對小豬說派對鬧完以后你不許再鬧了,小豬說你放心,我不會活過10歲的,當時那只小豬已經9歲了。那么簡單一句話,我覺得很憂郁,卻一直沒明白。在創(chuàng)作小豬那本書時,他正處于人生很艱難的時刻,桑達克的姐姐和桑達克的同性戀人相繼去世,但是這本書的色彩非常明亮、溫暖,跟以前的書都不一樣。”陳賽說。

“那樣一個人,似乎這一輩子很悲慘,因為他一直試圖從童年中恢復過來。但其實他的一生其實過得不錯,是一個卓有成就的藝術家,也有很多人愛他。但是他會說,‘我的一生看上去像一本幸福的書,但其實我只是在求生存而已?!阏f他那段童年對他來說到底是幸福還是一段詛咒呢?他一輩子都走不出來,但是他這一生這么多創(chuàng)作都是由那一段童年爆發(fā)出來的創(chuàng)造力。桑達克創(chuàng)作這些東西當然首先是為了他自己,然后是為了孩子。但是最根本的他其實是向孩子解釋他童年遇到的這些事情,這些事情孩子都知道,沒有必要隱瞞,這個世界很殘缺,很悲哀,但是你可以向他們解釋。我覺得這是我們成年人應該去做的事情。”(文/高丹 竹君)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