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發(fā)言的題目是“新文科建設的南山愿景”。剛才大會宣讀了浙江高校關于新文科建設的“南山共識”,我就借著“南山”這個詞來講。
中國美術學院是在南山路上,好像美院也把很多榮譽性講座的名稱都冠以“南山”,這次浙江的新文科建設又稱作“南山共識”。美院為什么要把很多榮譽性的東西以“南山”冠名呢?我并不很清楚。但我想說,南或者南山,在中國的文化里面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方位概念,它更是代表著一種具有理想性質的文化意象?!澳稀痹跐h字語義上是指陽氣上升之處,是生命發(fā)育成長的地方,“南山”是一個充滿生機、理想的象征?!对娊洝ば⊙拧防锩嬗幸皇住豆?jié)南山》詩,“節(jié)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俱爾瞻?!本褪怯谩澳仙健眮肀扔魅f民敬仰的太師尹。
我用“南山愿景”來切入我的話題,自然就要想,中國教育的“南山”是誰?誰能夠成為我們心中的“南山”。南山愿景是未來的愿景,但也決不是空想,而是基于過往歷史的回望,當然這樣的回望中,一定也包含著我們心中的理想。在中國教育史上能夠堪稱南山的是誰呢?毫無疑問,就是孔子。這恐怕是大家沒有什么異議的。不僅中國人這樣認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是這樣認為。那么,我們來看孔子是如何開展他的教育的??鬃拥慕逃枷牒退慕逃龑嵺`非常博大,顯然在今天這樣一個場合是沒法講完的,我這里只講一點教育內容。
孔子的教育強調六藝之教?!傲嚒庇袃蓚€解釋:第一個解釋是在《周禮》中講的,六藝是六種技能,奏樂、射箭、駕車等等六種技能,六種工具性的技能,每一種技能中也都有非常復雜的技術要求。第二個解釋是在《禮記》中講的,孔子的六藝之教是六種經典的教育,這就是《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種書,后世認為是經過孔子刪修留下來的,成為了經典,但是孔子之前,這六種書已經都有了,都是歷史文獻的匯編,孔子就是用這樣六種傳統(tǒng)的文獻來教育他的學生的。我們比較這兩種東西,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內容中的一些明顯特點。一個就是剛才講得的技能教育,另一個就是這個通過古典的教育來綜合地培養(yǎng)一個人。溫柔敦厚是《詩》教,疏通知遠是《書》教,廣博易樂是《樂》教,恭儉莊敬是《禮》教,潔凈精微是《易》教,屬辭比事是《春秋》教,這六教圍繞著的是人的整體素質或品德的培養(yǎng)。在孔子的教育中,人的素質培養(yǎng)或品德培養(yǎng)并不能脫離技能的培養(yǎng)。今天講要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人,但是人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必須跟具體技能的傳授有密切的關聯(lián),這是孔子教育的第一個重要理念,人的教育和人的技能的教育是相融合的。
此外,在孔子的教育中,我們可以看到,教育其實是分科的,無論是六種技能,還是六種經典。雖然孔子的學生通六藝者不少,有七十二賢人的說法,但孔子學生一共有三千,通六藝者七十二人,百分比也是有限的??鬃拥慕逃瑯邮欠挚平逃?,但是孔子追求的是通貫,沒有說只學一門就行了。這是關鍵。
總之,孔子教育的這兩條非常重要,一是人的教育和技能的教育要結合,人的教育是融入技能教育當中,而技能教育也不只僅僅技能教育,跟人的教育相一致。二是教育需要分科,但是分科不等于不貫通,分科的同時也要有貫通的視野與可能?,F(xiàn)在,當我們講新文科建設的南山愿景,歷史中的孔子就是我們需要禮敬的南山。
知道了這一南山,我們再來看看現(xiàn)代中國教育走過的路程。我講兩個節(jié)點。第一個節(jié)點是1912年,民國初年。那年,我們浙江人蔡元培先生出任教育部部長,他請了自己的老鄉(xiāng)和晚輩,也就是馬一浮先生做他的秘書長。馬先生和蔡先生共事三個月,就辭職回杭州,從此隱居,再也不參與到現(xiàn)代教育的體制中了。蔡先生后來做北大校長,請馬先生,馬先生謝絕了;竺可楨校長請他到浙江大學,馬先生也謝絕了,抗戰(zhàn)中在浙大作了講學,那是因為流亡,以此有個照應。馬先生為什么要自外于現(xiàn)代教育體制呢?教育部的秘書長也不要做呢?因為馬先生跟蔡先生在教育理念上不一樣,道不同不相為謀。馬先生并不是人們想象的那種沒有世界眼光的文化保守主義者,他是有全面的西方知識的文化保守主義。在出任秘書長之前,他已經作為清政府的官員在美國工作過一年,對西方的學問也有非常系統(tǒng)的認識與理解。馬先生給蔡先生提出的建議是,希望能夠在新式教育當中依然以中國文化為主體,同時涵融西方文明。但是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中國教育“打倒孔家店”成為首要任務。
第二個節(jié)點是1952年。1952年全國高等教育院系調整,這次的高教部部長也是浙江人,馬敘能先生。這次改革是全盤蘇聯(lián)化,基本操作方式是越來越專業(yè)化、越來越工具化。其實,我們的教育,民國的教育也好,新中國以后的教育也好,從來沒有說我們不要培養(yǎng)人,但是我們的具體操作卻陷入了西方現(xiàn)代化的工具理性主義,以此切斷了我們自己的文化根基,嫁接西方的模式。只是,在西方的教育中,他們自有自己的價值理念,并在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融入到了工具理性當中,但是這樣的價值理念對我們來講是陌生的,表面上我們似乎也在引入西方的價值觀念,但實際上我們更多的是模仿了他們的工具理性的東西。
簡單來講,這一百多年來的現(xiàn)代中國高等教育實際上是中國現(xiàn)代化過程的一個局部反映。所謂的現(xiàn)代化、全球化并不是一個沒有差別的過程,它是以西方為高點向全球蔓延的過程。今天,當我們說在這樣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遺憾,并不是要以我們現(xiàn)在的后見之明去否定蔡元培先生或者1952年的調整,它們都是歷史過程中的問題,但是要從這樣的歷史中看到曾經發(fā)生的失誤,在今天新的時代要有充分的反省和吸取。
事實上,在全球化,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史開啟的歷史過程中,作為源頭的西方同樣在對他們的價值觀念與行為作出反省和批判。我這里只舉剛剛發(fā)生的一個例子。在2021年哈佛大學的畢業(yè)典禮上,哈佛大學請了常青藤大學之一的原布朗大學校長Ruth Simmons做嘉賓致辭。她是美國著名的婦女黑人教育家,她在致辭中強烈呼吁,哈佛的學生作為最精英的一批人,應當關注西方社會所存在的公平正義問題。這里的公平正義不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她講得非常具體,我這里引她一段話,她講:“與金融和科技發(fā)明者等成功職業(yè)相比,教師這一職業(yè)在智力上看上去沒有價值和魅力,也沒有那么重要,但是對K12教師的準備和課程內容的關注以及投資仍然是大學和普通公民為社會公正作出貢獻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為孩子們的未來未雨綢繆?!蔽覀冎?,在西方資本主義的全球化席卷過程中,它的核心思想觀念是自由;在經過歷史的展開后,西方意識到在自由之外還有別的重要理念,公正成為與自由相提并重的理念。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被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中國家也同樣經歷了反思的過程,去殖民化、回歸自己民族本位的過程。稍微年長一點的同志都記得1972年《中美聯(lián)合公報》上一句很有名的話:“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边@大概代表了發(fā)展中國家在被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對民族自身的一種覺醒。
我們對歷史進行回顧,再站在今天的意義上看,我們應該對我們的未來教育和新文科建設擁有一種怎么樣的期待和愿景呢?經過了改革開放40多年,我們的現(xiàn)代化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使我們融入到了世界史當中,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已經不是1912年,那時候一戰(zhàn)還沒有開始,同樣也不是1952年的冷戰(zhàn)時期,中國的國力與民族意識也已經不再是1912年和1952年可以比擬的,我們需要在今天的時代下通過回望自己的南山來重塑我們對未來的南山愿景。
在我看來,今天的世界有著三個趨勢。
第一、雖然全球化、現(xiàn)代化席卷全球,真正的世界歷史也已經形成,但是并不是像它最初從西方的源頭所呈現(xiàn)的那樣以一種同質化的狀態(tài)展開,而是多元化的呈現(xiàn)。一方面是全球化,是物質層面的高度同質化,另一方面卻是文化多樣性的彰顯,這是最顯著的。因為這樣一個特點,我們一方面是享受著同質的物質文明,但是由于價值觀念和歷史文化的多樣性,導致了在同質的物質文明下仍然有許許多多的矛盾、沖突,甚至戰(zhàn)爭。對這樣的矛盾與沖突,顯然不是理工科能解決的,恰恰是需要文科去面對和思考以及解決的問題。
第二、高科技出現(xiàn)了巨大的突破,比如說新材料、互聯(lián)網、生命科學、人工智能。像我這個年紀的人會經常關注如何養(yǎng)老,也是因為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未來的養(yǎng)老真的還要通過子女來養(yǎng)嗎?也許人工智能的發(fā)展要比我們的想象快得多,我們未來的生活很可能有大量的人工智能者為我們服務。我們過去的收音機有很多二極管、三極管,現(xiàn)在只是簡單的芯片,未來也有可能小小的芯片植入大腦就可以獲得大量知識,這并不是不可設想的。技術的問題是屬于理工科的,但是如何使用技術,如何面對技術,卻是文科所要思考的。MIT所有理科生必須修若干學分的文科,正是因為需要他們在做實驗的時候也能有所思考為什么要做那樣的實驗。
第三、現(xiàn)在已經體會到了整個社會組織出現(xiàn)了重組的方式,我們的生活方式已經處在改變中。老一代人習慣直接買東西,年輕人選擇網絡購物,不需要直接購買的經驗。我們以前是在街上叫出租車,現(xiàn)在通過網約?,F(xiàn)在的出租車司機是人,也許未來可能就是無人駕駛。一切組織形態(tài)正在發(fā)生改變,家庭模式也在發(fā)生改變,企業(yè)模式、課堂教學組織形態(tài)都在發(fā)生改變。整個組織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的問題不是理工科所要應對的,而是更多地需要文科、新文科所要考慮的問題。
站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對新文科應該擁有怎么樣的愿景,我們心中的南山愿景在孔子這樣一座南山的映照下如何來建立,這是我們的思考。在這里,我與大家分享四點。
第一、主體精神的確立。從大的來講是民族主體精神、國家主體精神,從小的來講是每個人的主體精神。我們的課堂能否使每個學生培養(yǎng)起主體精神,這其實也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第二、跨學科。今天的高等教育專業(yè)越來越固化,學科壁壘越來越重。個人的研究可以在一線,可以在很窄小的前沿工作,但是我們的視野和應用的工具不能只限于單學科的工具??鐚W科并不等于要去學不同的學科,而是要引導學生有這樣的視野,有這樣的關心。我相信孔子的學生在學射箭的時候不會學計算,但是他應該知道還有一門技能是搞計算的。應該讓學生能夠用他眼睛的余光去顧及別的學科,而不是把我們的學生越來越窄化,變成了把眼睛盯在顯微鏡下看問題的文科生。
第三,舊學與新知的互涵。這個話主要是針對今天大家都喜歡談創(chuàng)新,好像創(chuàng)新就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其實創(chuàng)新是在舊學的習養(yǎng)當中產生出來的。我們今天在中國美術學院開會,就用中國美術學院的專業(yè)舉一個例子。沒有一個書法家說,你可以不從臨帖開始。我也讀過很多重要的書法家有關如何成長和晚年經歷的故事,比如說沙孟海先生、沈尹默先生,他們一天中仍然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臨帖。創(chuàng)作是創(chuàng)作,但是日常訓練就是臨帖,正是在這種臨帖當中體會到前面那些藝術大師的方法與境界。其實西方的藝術也一樣,梵高的畫同樣也是充分吸收了印象派畫家、日本的繪畫,在此基礎上的融合創(chuàng)新。要讓舊學與新知互涵,而不要流于創(chuàng)新的口號。孔子的教育是通過以往經典的學習,在以往經典的學習當中產生出新的思想。孔子新的思想表現(xiàn)在他和學生的對話錄《論語》當中?!墩撜Z》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只有七個字,“子不語怪力亂神”??墒枪至y神在《六經》里面是很多的,孔子并沒有因為《六經》里面有怪力亂神就不讓學生學,恰恰他是通過對《六經》的學習導引出新的思想,那就是仁學。
第四,OBE教學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基于成果導向的教育。原本這樣一種教育所要針對的是我們的傳統(tǒng)文科教育偏重于滿堂灌,偏重于老師個人的研究成果的展示,而強調帶領學生通過參與式、任務式的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問題是在我們今天的實踐當中,把OBE教學理念簡單地化為對博士生、研究生,乃至本科生的剛性考核,要求他們畢業(yè)之前必須發(fā)表論文,極其簡單化的一種考核,而且這樣一種考核的目標不作任何區(qū)分地拖用于所有文科。文科有很多不同的門類,也有很多不同的作業(yè)方式,社會科學的老師和學生的工作模式是團隊式的,但是在人文學科卻不太一樣,藝術學科可能也不一樣,我很難想象讓中國美術學院的書法學生與老師共同創(chuàng)作一幅書法。簡言之,不能把OBE的教學理念轉化成簡單、僵化,乃至粗暴的教學管理模式。
上述四點,卑之無甚高論,但每一點在我的哲學專業(yè)而言,也都可以提到形而上的層面思考,當然更可以落到操作層面的意義上去實踐。我非常真切地與各位同仁分享自己的這些想法,我想,我們誰也不能逃避現(xiàn)實,我們都在某一個工作場域中,都要受到這個場域的規(guī)則制約,但是我們的內心里面仍然是有一座南山的,有我們的理想,我們應當把這樣的理想落在我們自己的工作當中。我現(xiàn)在是一個一線的教師,在座的各位可能是學校的不同層級的領導,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不管你在哪一個崗位上,在你可能的范圍內都可以努力地做理想中的事情。
我最后仍然用“南山”的典故來結束我的發(fā)言,用陶淵明的詩來呼應開始講的《詩經·小雅·節(jié)南山》。眾所周知,陶淵明在他《飲酒》詩中寫道:“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們都在塵世中工作,但希望我們都有關于新文科的南山愿景。
謝謝大家!
本文為作者于2021年6月19日在中國美術學院召開的“新文科建設推進會”所作的主旨發(f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