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御窯史的最后百年:摘自閻崇年著《御窯千年》

清代御窯到嘉慶以后,伴隨清朝內(nèi)憂外患,日薄西山。隨著大清皇朝覆亡,御窯退出歷史舞臺。這是清朝御窯史的最后百年,也是中國御窯史的最后百年。

清代御窯到嘉慶以后,伴隨清朝內(nèi)憂外患,日薄西山。隨著大清皇朝覆亡,御窯退出歷史舞臺。這是清朝御窯史的最后百年,也是中國御窯史的最后百年。

清代御窯到嘉慶以后,伴隨清朝內(nèi)憂外患,歷史大勢,日薄西山。其前六朝天(命)、天(聰)、順(治)、康(熙)、雍(正)、乾(隆),180年,御窯隨著清朝興盛而興盛;后六朝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116年,御窯也隨著清朝衰亡而衰亡,如“九斤嫂過年——一年不如一年”。隨著大清皇朝覆亡,御窯退出歷史舞臺。這是清朝御窯史的最后百年,也是中國御窯史的最后百年。

御窯史的最后百年——摘自閻崇年著《御窯千年》

清同治黃地梅花喜鵲海碗圖樣

最后百年

乾隆后期,國家承平日久,改革動力漸失,痼疾逐一顯現(xiàn),明顯呈現(xiàn)頹勢。景德鎮(zhèn)御窯也一樣,從乾隆帝死到大清朝亡,皇帝重視不足,國家財力不支,工匠墨守成規(guī),戰(zhàn)火不斷燃燒,百年之間,江河日下。

——嘉、道、咸三朝66年,是御窯緩慢衰落期。嘉慶朝的內(nèi)憂如白蓮教民變,道光朝的外患如鴉片戰(zhàn)爭,咸豐朝的內(nèi)憂加外患——如太平天國攻占南京和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加速了清朝的衰落。其間,從嘉慶朝開始,國家不再派專職官員駐廠督陶,僅由九江關(guān)監(jiān)督遙領(lǐng),嚴重削弱了御窯的管理。嘉慶四年(1799),御窯經(jīng)費從乾隆時期每年銀10000兩,減少為5000兩。道光二十七年(1847)以后,降為2000兩。在內(nèi)外雙重擊壓下,咸豐五年(1855),御窯停燒。

——同、光、宣三朝50年,是御窯加速衰落而又回光返照期。這一時期,慈禧太后柄政,三個幼帝繼位年齡——同治帝6歲、光緒帝4歲、宣統(tǒng)帝3歲。清朝在慈禧太后把持朝綱的48年間,戰(zhàn)爭一仗敗一仗,割地一片又一片,賠款一筆又一筆,恥辱一遭又一遭。然而,盡管國難當(dāng)頭,危機四起,外債高筑,民怨沸騰,但慈禧太后仍然大辦兒子的婚禮和自己的慶壽盛典,揮金如土,窮奢極欲。

先是,太平天國時期,景德鎮(zhèn)遭兵火,窯廠毀于一旦,瓷業(yè)街市蕭條,工匠四處流散。太平天國平定,景德御窯恢復(fù)。同治三年(1864),九江關(guān)監(jiān)督蔡錦青在御廠舊址上,復(fù)建堂舍72間,重點御窯柴火。同治五年(1866),籌銀13萬兩,重建景德鎮(zhèn)御窯廠。后每年御窯支出,恢復(fù)乾隆一萬兩舊制。同治年間,景德鎮(zhèn)御窯首要之務(wù),是同治皇帝大婚所用瓷器。光緒年間,景德鎮(zhèn)御窯廠,窯火未停,燒造未斷。此期,除光緒帝大婚之外,恰逢慈禧太后甲申年五十大壽(光緒十年,1884年),甲午年六十大壽(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辰年七十大壽(光緒三十年,1904年)。御窯為慈禧太后祝壽,燒造大量瓷器,并為她燒造“大雅齋”和“體和殿”瓷器。從燒造費用來看,同治、光緒兩朝耗費于御窯的銀兩,與乾隆時期比,已然大大超過。

在這一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是什么樣子?幸運的是當(dāng)時燒造在兩件瓷器上的御窯場景圖留了下來。

一件是清道光粉彩御窯廠圖螭耳瓶,故宮博物院藏。高63厘米,口徑22厘米,足徑22.5厘米。瓶外壁通體以粉彩描繪清代景德鎮(zhèn)珠山御窯廠實景,細致描繪了當(dāng)年景德鎮(zhèn)珠山御窯廠的繁華景象。以御窯廠內(nèi)倚珠山而建的“御詩亭”為中心,東、西轅門上各掛一面黃色大旗,旗上以黑彩書寫“御窯廠”三字。兩側(cè)白墻青瓦,有回廊、拱門。正中的高大廳堂內(nèi),幾名監(jiān)工在議商事情。廠內(nèi)工匠,各司其職,聚精會神,專心勞作。畫面反映了原料開采、送料、成形、制坯、運坯、畫坯、施釉、畫彩、滿窯、燒窯、出窯、裝運等各道工序。所使用的彩料有紅、黃、綠、紫、藍、黑、金彩等,所繪人物有六十一個。瓶上所繪圖案真實反映了清代御窯的生產(chǎn)場景,是當(dāng)時景德鎮(zhèn)御窯廠生產(chǎn)管理狀況的珍貴實錄。

御窯史的最后百年——摘自閻崇年著《御窯千年》

清道光粉彩御窯廠圖螭耳瓶

另一件是清后期青花御窯廠圖瓷板,首都博物館藏。直徑72.5厘米。瓷板用青花繪飾以御窯廠為中心的景德鎮(zhèn)圖。瓷板面上端為石嶺地區(qū),西側(cè)是奔流的昌江,中渡口、老鴉灘分設(shè)“奉旨卡”,查驗來往船只。中心繪景德鎮(zhèn)珠山御窯廠,分三進院落,東西跨院為制瓷作坊。御窯廠大門為“儀門”,門內(nèi)有“奉上旨御窯廠”標(biāo)旗,儀門前可見看相、茶局、命館、賽會、風(fēng)水半仙等招牌。儀門東西兩側(cè)街口,分置牌樓,東西對峙,巋然屹立。御窯廠右側(cè),大戲臺影壁正中書寫“指日高升”,右側(cè)有程家巷、畢家街。畫面下端是御窯廠大門,上懸“御窯廠”匾額,門外高掛“憲奉御窯廠頭門”旗。大門、儀門間有關(guān)帝廟、火神廟,大門兩側(cè)有浮梁縣衙、監(jiān)管窯務(wù)的“景德司”。瓷板不僅是清代景德鎮(zhèn)整體布局、衙署建筑的形象資料,而且是清代景德鎮(zhèn)機構(gòu)建制、文獻記載的圖文印證,既是重要文物,也是珍貴史料。

名工雅匠

清朝御窯,嘉慶以后,隨著皇朝衰落而衰落。道咸年間,御窯衰落,不再壟斷工藝,御窯相對于民窯的工藝優(yōu)勢、財力支持,逐步喪失,標(biāo)志之一,便是民窯出了瓷雕藝術(shù)家、瓷匠大師——陳國治。

陳國治(?—1861),安徽省祁門縣人。早年入私塾,因家貧失學(xué),轉(zhuǎn)而學(xué)習(xí)磚雕、木雕技藝,20歲左右到景德鎮(zhèn)謀生。據(jù)記載,他的藝術(shù)活動,在道、咸年間,是先學(xué)雕刻,后學(xué)瓷藝。這讓陳國治有機會把雕刻技藝和陶瓷藝術(shù)相結(jié)合。陳國治的主要成就,是仿生瓷藝術(shù)具有極高的造詣,“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極神似”。前面我介紹過乾隆御窯燒造的仿生瓷和唐英燒造的仿生瓷山子。陳國治繼承了御窯仿生瓷技藝,又有所創(chuàng)新。下面欣賞一下陳國治雕刻的筆筒。

筆筒全稱是清道光反瓷雕王母慶壽圖筆筒,沈陽故宮博物院藏。這件筆筒的基本情況是:其一,為反瓷雕。反瓷雕,也叫“生瓷”,就是在瓷胎上直接雕刻圖案花紋,不施加釉料,入窯燒造的瓷器。其二,筆筒高16.3厘米,口徑16.9厘米。其三,雕刻王母慶壽圖。陳國治在這件筆筒上,以透雕、圓雕、浮雕、線刻等手法,刻畫出“西王母慶壽”的神話仙境和動人故事——八仙踏海、仙女踩云,各路神仙,飄然而至,栩栩如生,至為傳神,藝術(shù)意境生動,技法嫻熟精絕,是一件絕品。其四,筆筒底部刻有陽文篆書“陳國治作”,四字兩行方圖章款。

以今人眼光來看,陳國治是一位純粹的民間藝術(shù)家?!捌礋o家室,亦不謀衣食”——除了藝術(shù)之外,沒有別的追求。他的作品“海內(nèi)無兩”,時人重金求購,卻不輕易出手;如果緣分和興致不到,“雖啖重金或迫以勢,不得也”,軟硬不吃。

這樣一位“名工雅匠”,自然不肯與俗人往來。史料記載,陳國治交往的人,既有畫家如峽江知縣蔣予檢,也有詩人如浮梁知縣馮詢。

蔣予檢,號矩亭,河南睢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縣)人。道光年間,他任江西峽江縣知縣,與陳國治相識。蔣予檢擅畫蘭,時人論畫,曾列為“逸品”?!胺蛱m為國香,傳寫者不知萬幾,欲如矩亭之雅秀出塵,真不可多得也!”如此名重一時的畫家,卻對陳國治這位工匠格外垂青。由器觀人,入木三分。他曾送給陳國治一副對聯(lián):“瓦缶勝金玉,布衣傲王侯?!边@是說陳國治的作品貴重、人品高尚。其實,人的一生,貴在雙品:作品和人品——作品求真求美,人品求善求樸。他還送給陳國治一塊匾,上書“陶隱”。“陶隱”是指南朝大學(xué)問家、醫(yī)學(xué)家陶弘景。他備受帝王青睞,卻辭官隱居茅山?!赌鲜贰酚涊d,梁武帝曾請?zhí)蘸刖俺錾?,陶弘景以畫作答。畫了什么呢?“唯畫作兩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間;一牛著金籠頭,有人執(zhí)繩,以杖驅(qū)之。”梁武帝看后,笑而不怒,未加強求。蔣矩亭把陳國治比作陶弘景,一是贊賞他藝術(shù)才能之高超,二是敬佩他不求富貴之風(fēng)骨。

馮詢,字子良,廣東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人,道光年間任浮梁縣知縣。當(dāng)時,馮詢“詩名滿天下”,曾國藩稱他為“詩伯”,可謂尊崇。陳國治雖對客戶很挑剔,但只要馮詢有求,他都高興地答應(yīng),并會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意。馮詢將陳國治奉為知己,為他賦詩一首。詩云:

陳生手持寸鐵筆,刻劃靈奇百不失。飄然買棹入市來,汝亦過江好人物。景鎮(zhèn)窯工古所聞,巧與造化爭陶甄。成名執(zhí)藝各立戶,陳生突出俱無人。一丸到手遂千古,能使泥沙入珍府。興酣放筆隨所如,為龍為虎為蟲魚。神仙歌舞山鬼語,頃刻滿堂詫風(fēng)雨。嗟爾絕詣雖神通,不經(jīng)百煉安成功。一器乍出萬譽同,爾自慘淡神從容。我聞——

學(xué)藝之專無汝比,擺脫功名棄妻子。紛紛重購不輕與,為我精營獨呈技。嗟予困苦五十年,雕心鏤骨千百篇。大半覆瓿無人鐫,費神無補真徒然。不及爾藝能值錢,嗚呼安得為爾傳!

咸豐十一年(1861),太平軍攻陷景德鎮(zhèn),陳國治“以罵賊遇害,其所手制散亡殆盡”。幸運的是,他的技藝,代有傳人,流傳至今。一代巨匠,四海傳頌。

女人的瓷

同治初年,御窯恢復(fù)。時慈禧太后柄政,景德鎮(zhèn)御窯瓷器,圖案紋飾,花鳥為主,色彩艷麗,鮮嫩細膩,大雅齋、體和殿瓷用紅彩字款,留下女人印記。這個時期,御窯燒造瓷器,主要是“二婚三壽”的喜慶瓷器,就是同治帝、光緒帝大婚和慈禧太后五十、六十、七十大壽的御用瓷器。清帝舉行大婚儀式的只有四位:順治、康熙、同治和光緒,而在御窯大量燒造大婚用瓷的只有同治帝載淳和光緒帝載湉二人。

景德鎮(zhèn)御窯恢復(fù)后,接旨燒造同治帝大婚御用瓷器。同治七年(1868)三月,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交下御瓷官樣。翌年,御窯燒成同治大婚瓷器“共一萬零七十二件,均燒造粗糙,不堪應(yīng)用”。結(jié)果九江關(guān)監(jiān)督景福照數(shù)賠補。同治九年(1870)傳旨景福,補造瓷器,務(wù)必精細:

各項瓷器,總要端正,毋得歪斜。其里外花釉以及顏色,均著燒造一律精細鮮明,勿使稍有草率。仍著景福趕緊辦理,照數(shù)賠補,迅即解京。欽此。

這批大婚瓷器,雖趕燒出來,卻不合格。清廷不得不從承德避暑山莊調(diào)撥一批瓷器,以勉強應(yīng)付大婚瓷器之需。

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舉行同治帝大婚典禮。翰林院侍講、狀元崇綺之女阿魯特氏被冊封為皇后。從國庫撥銀1100萬兩,為造辦大婚之用?;屎蟠蠡閵y奩600抬,經(jīng)過六天,抬進皇宮?;屎笥么桑瑪?shù)量驚人,風(fēng)格獨特,工藝復(fù)雜,故宮博物院留存達6000余件。

同治帝大婚瓷是成套組合的,共燒造二十三種紋樣、10072件,為黃釉粉彩瓷,用淡黃色作地,繪以藍、綠、粉紅色紋飾。紋飾有蘭、竹、梅、百花、百蝶、百蝠、八吉祥等圖案,及“囍”“壽”“萬壽無疆”等字樣。這二十三種紋樣的畫樣,現(xiàn)有二十種珍藏在故宮博物院。大婚瓷款識有“同治年制”或“燕喜同和”四字雙行款識,用紅彩楷書題寫。

大婚瓷包括餐具、茶具、妝奩、花盆等。成套的餐具是在太和殿大婚筵宴用的,僅碗就分為海碗、大碗、中碗、湯碗、飯碗、蓋碗和懷碗,盤分九寸、七寸、五寸,碟分四寸、三寸和二寸五等規(guī)格。

清同治粉彩黃地梅鵲大碗、羹匙,沈陽故宮博物院藏。碗高9.5厘米,口徑20.9厘米,足徑8.1厘米;匙長16.5厘米。這套餐具,明黃色地,外壁繪梅樹、梅花和喜鵲。以赭石色勾染樹干,以桃紅色點染花瓣,喜鵲穿翔于花枝間,寓意“喜上眉梢”。

故宮博物院還珍藏了當(dāng)時燒造這套瓷器的內(nèi)府官樣。畫樣以墨線勾勒海碗表面半幅紋樣,圖右用毛筆書寫:

照此樣:海碗四十件,大碗四十件,中碗四十件,湯碗四十件,飯碗六十件,懷碗四十件。九寸盤四十件,七寸盤四十件,五寸盤四十件,四寸碟四十件,三寸碟四十件,二寸五碟四十件,酒盅四十件,羹匙四十把,茶盅二十件,大茶盅二十件,蓋碗二十件,茶缸二十件。二寸五見元奓斗十件,二寸見元粉盒四件,二寸五見元刡頭缸四件,一寸見元胭脂盒四件。

一尺五寸見元花盆三對,腰元水仙奩二對。

從這件官樣可以了解到,這套梅鵲紋瓷器,共燒造24種、692件。由此,我們可知當(dāng)時宮廷在御窯定制成套瓷器時的紋樣、數(shù)量和品種。

另如清同治淡黃地紅蝠金彩團壽字紋盤,故宮博物院藏。高4.9厘米,口徑22.2厘米,足徑13.1厘米。整只盤子洋溢著喜慶氣氛。在淡黃釉地上,口沿金彩,分為五圈,繪以二十四只紅彩描金蝙蝠、二十九個金彩圓形“壽”字、十二個藍料彩描金“卍”字。紋飾和圖案寓意“福壽萬年”。

這件盤子的畫樣也珍藏在故宮博物院,圖樣以墨線勾勒半幅海碗表面紋樣。右側(cè)用毛筆題字。

為祝福同治帝后多子多福,慈禧太后懿旨在景德鎮(zhèn)御窯定制五彩百子瓷——百子大果盤二對、大瓶二對、茶缸八對、飯碗四對、碗八對等,共三十二對,裝成九桶,由景德鎮(zhèn)裝船,運達北京。但是,同治帝結(jié)婚后不久病死,年僅19歲;皇后阿魯特氏也死于非命,年僅22歲——這對新婚皇帝和皇后,既無子,也無福,更無壽。

同治、光緒兩朝,御窯薪火,沒有停歇。除了繼續(xù)燒造御用瓷器外,還特為慈禧太后燒造以“大雅齋”和“體和殿”為款的瓷器。

第一,大雅齋瓷。大雅齋是咸豐帝的居室,原有兩處。咸豐五年(1855),咸豐帝下令寫了兩方“大雅齋”匾:一方掛在圓明園天地一家春;另一方掛在養(yǎng)心殿平安室(今養(yǎng)心殿后殿西耳房)。咸豐帝住在哪里,懿嬪(后來的慈禧)就隨侍在哪里。大雅齋的命名、賜匾,象征著咸豐帝對懿嬪的寵眷。兩處大雅齋,命運各不同。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火燒圓明園,天地一家春的大雅齋化為灰燼。剩下的養(yǎng)心殿平安室的大雅齋,慈禧對之非常珍視。同治帝大婚,慈禧搬到長春宮居住,“大雅齋”牌匾也跟著搬到長春宮。所以,“大雅齋”不僅記錄著慈禧青春的黃金歲月,而且成為她尊貴身份的象征。

大雅齋瓷是慈禧太后懿旨景德鎮(zhèn)御窯燒造的專用瓷器,紋飾顏色艷麗、飽滿,上施粉彩華美、繁縟,書“大雅齋”三字,鐫“天地一家春”印,以雙龍紋環(huán)繞。慈禧作為女性的審美取向與男性帝王有所不同,這也反映到大雅齋瓷上。如慈禧愛花,狂熱癡愛,大雅齋瓷中的花盆、花缸、花瓶特別多,形態(tài)各異,色彩絢麗。大雅齋瓷器的紋飾,以花卉、花鳥題材為主,以工筆繪就,女性味十足。

清宮還藏有大雅齋瓷器畫樣。內(nèi)務(wù)府檔案記載:同治十三年(1874),傳旨景德鎮(zhèn)御窯,并交付大雅齋御瓷畫樣三十三件,令其“照式燒造,統(tǒng)限于本年九月內(nèi)呈進”。瓷器燒成呈交,是在光緒初年。此時,同治帝已死,光緒帝新立。此后,大雅齋瓷器繼續(xù)燒造,成為慈禧威權(quán)的象征。下面介紹一件大雅齋瓷器。

清光緒粉彩花鳥紋圓花盆、盆托,故宮博物院藏?;ㄅ韪?1.5厘米,口徑17.6厘米,足徑11.9厘米;盆托高3.6厘米,口徑17.6厘米,足徑13.5厘米。這組花盆,體態(tài)嬌小,玲瓏秀巧,釉色嬌艷,通高15.1厘米,外壁滿繪牡丹、梅花和鳥雀;口沿繪藍彩回紋。上下呼應(yīng),合為一體。引人注目的是,花盆有紅彩楷體“大雅齋”三字款及篆體“天地一家春”印章款。

縱觀千年御窯歷史,御窯為皇太后大批量燒造瓷器,繪有雙龍紋飾,并有專門的款識、印章,“女皇”慈禧,空前絕后。

第二,體和殿瓷。光緒十年(1884),慈禧太后為慶祝自己五十大壽,從長春宮移住儲秀宮。之前,在西六宮大興土木,把原翊坤宮和儲秀宮打通,連為一體,格局大變。新的儲秀宮,有一處寬敞明亮的穿堂殿,沿用了原來的名字——體和殿,慈禧太后常在此用膳。

體和殿瓷是慈禧太后命景德鎮(zhèn)御窯為自己燒造的專用瓷器。其款識為篆體“體和殿制”。落款的位置,不在瓷器的口沿下端,而是仿照明代以來御窯的傳統(tǒng),寫在瓷器外底。這表明,慈禧太后儼然就是皇帝了。下面介紹一件體和殿瓷器。

清光緒藕荷地粉彩花卉紋捧盒,故宮博物院藏。通高17.2厘米,口徑30厘米,足徑17.3厘米。這件捧盒是為慈禧太后五十大壽而燒造的。盒呈饅頭形,上下子母口套合,盒內(nèi)施白釉,外壁以粉彩花卉紋裝飾。這件捧盒外壁以藕荷色為地,滿繪桃花、水仙、牽?;ǎ蕽馄G,花形爛漫,而盒蓋頂部中心的正面五爪龍,更增添其至高無上的尊貴氣質(zhì)。外底署紅彩篆體“體和殿制”四字。

慈禧太后的大雅齋瓷、體和殿瓷,有大量藕荷色地粉彩瓷器,這種顏色在慈禧太后的服飾上也常見。這應(yīng)當(dāng)與慈禧太后的喜好相關(guān)。大雅齋瓷、體和殿瓷,在晚清御窯瓷器中獨具裝飾風(fēng)格,于其時粗濫之風(fēng)中,顯見其精細艷麗。究其一因,是慈禧太后身邊的一位女畫師繆嘉蕙(又作“惠”)。由宮廷女畫師繆嘉蕙參與設(shè)計的瓷器,成就了御窯史上的最后一抹余暉。

宮廷女畫師

繆嘉蕙,字素筠,云南昆明人。她少年不幸,嫁給同鄉(xiāng)某當(dāng)繼室,才一個月,丈夫去世。她終身未改嫁,給兩個前房兒子當(dāng)后媽,把他們都養(yǎng)育成人。不幸遭際并未泯滅繆嘉蕙的才氣。她出身書香之家,父親任鶴慶州學(xué)正,兄長中舉,自己從小受到很好的教育。繆嘉蕙讀史著文,工詩撫琴,能書善畫,名動一時。光緒年間,慈禧常以書畫自娛,想找位隨侍,兼做代筆。繆嘉蕙被推薦入宮,開始了漫長的宮掖女畫師生涯。

繆嘉蕙尤其擅畫花鳥,深得慈禧鐘愛。人們所追求的不過是“親、信、富、貴”四個字,繆嘉蕙都沾上了:論親,慈禧把她帶在身邊,朝夕不離,就連西逃時都命她隨侍;平日她就住在慈禧寢宮的偏房里,每月準假十天。論信,慈禧不但向她學(xué)畫、命她代筆,而且經(jīng)常與她談天說地,排悶消遣。論富,慈禧給繆嘉蕙月銀200兩,至于年節(jié)賞賜,歲時紅包,數(shù)量不定,亦甚豐厚。論貴,慈禧于繆嘉蕙“特賜三品服”,免跪拜之禮,“命內(nèi)監(jiān)扶掖出入,天下以為奇遇”,宮人都尊稱她為“繆先生”。

親、信、富、貴俱有,夫復(fù)何求?繆嘉蕙自有難言之苦???,也有四樣:宮規(guī)難守、后師難當(dāng)、尊重難得、畫技難伸。

先說宮規(guī)難守。繆嘉蕙雖出身官宦之家,但對內(nèi)廷規(guī)矩陌生。民國《申報》曾刊過一則逸聞:

光緒之季,云南繆素筠女士供奉內(nèi)庭。召見之日,慈禧皇太后傳旨御膳房上膳,比例貴妃,蓋隆之也。有頃,御膳房持菜牌入,請女士采擇,曰:“須點十六色?!迸咳缙溲?。膳時肴饌尚豐,味亦不惡。晚餐亦如之,明日復(fù)如之。女士厭其不變更也,商之守監(jiān),則曰:“擇定之物已奏明太后,行文光祿寺、內(nèi)務(wù)府。如須變更,必請旨而后可?!迸克彀仓?。居數(shù)年,每日必如前所擇者。不得已,一月假出宮,至親戚家大嚼一次而去??梢妼m中日用俱有例,在臣下不能自主張,然亦苦矣。

次說后師難當(dāng)??娂无ゼ葹樘笾畮?,又為臣,兩種身份,很難協(xié)調(diào)。末代皇帝宣統(tǒng)帝之弟愛新覺羅·溥杰先生曾回憶說,慈禧繪畫時的禮儀:

由“如意館”人跪地手托顏料碟等伺候著,照例還有一位云南女畫家繆嘉蕙在旁“指點”。所謂“指點”,如太后說:“這仙鶴腿畫不好。”繆嘉蕙便須恭恭敬敬地畫出仙鶴腿的樣子來。

繆嘉蕙與其說是后師,不如說是畫奴。

三說尊重難得??娛想m獲得親信,富貴加身,但身為臣下,想要得到慈禧尊重,卻是難上加難?!肚灏揞愨n》有“孝欽后戲繆素筠”條:

滇中繆素筠女士,以代孝欽后作畫,供奉宮中,軀肥而矮。孝欽嘗覓得大號鳳冠一頂,及玉帶、蟒袍之類,命著之,侍立于旁,以為笑樂。鳳冠、玉帶、蟒袍,都是御用服制,怎么可以給畫師穿戴取樂呢?慈禧太后這么做,既違反了祖制之規(guī)矩,更傷了繆嘉蕙之自尊。

四說畫技難展??娂无ド頌閷m廷畫師,要按照慈禧太后的意愿作畫,毫無自由探索空間。這些對于提高畫技沒有任何幫助。不過,因為供奉內(nèi)廷,繆嘉蕙得覽歷朝名家真跡,增長見識,提高品位。一般認為,繆嘉蕙創(chuàng)作高峰,是在慈禧去世、隆裕太后放她出宮以后。

繆嘉蕙的一生,見證世事冷暖。她早年喪夫,中年伴君,晚年鼎革。她的內(nèi)廷經(jīng)歷,倏然從萬人艷羨,跌落為千夫所指。昨天還被喻為班昭再世,今天則被斥為“老寡婦”。落差之大,令人咋舌。

光緒三十四年(1908),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3歲的溥儀繼位,是為宣統(tǒng)帝。

清宣統(tǒng)黃釉蓋罐,故宮博物院藏。高28.5厘米,口徑9.5厘米,足徑11厘米。黃釉罐內(nèi)外及圈足內(nèi)均施黃釉,頸部釉下頭青料自右向左書寫楷體“坤寧宮祭器”,為當(dāng)時在坤寧宮舉行薩滿祭神祭天儀式時所用的祭器。外底釉下以青料署楷體“大清宣統(tǒng)年制”六字雙行款。這件宣統(tǒng)御窯燒造的黃釉罐,顏色與清朝盛時不可同日而語,但造型規(guī)整,端莊典雅,釉面勻凈,釉色純正。

這件大清末朝宣統(tǒng)黃釉蓋罐祭器——既是清朝御窯的絕唱,又是大清皇朝的絕唱,還是千年御窯的絕唱,更是兩千年帝制的絕唱。

宣統(tǒng)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清隆裕太后頒布退位詔書,宣統(tǒng)遜位,民國肇建,御窯歷史,隨之終結(jié)。(文/閻崇年)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