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前,英國已對中國發(fā)動了兩次鴉片戰(zhàn)爭,攫取了大量珍寶和財物。就在這一年,倫敦一家出版社印發(fā)了一份題為“鴉片吸食者”的報告,副標題為“鴉片貿易給中國帶來的災難”,從當事者的角度介紹了晚清中國人吸食鴉片的慘況,并表達了一種不同于英國當局的反對聲音。
這份報告共有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文圖結合的形式,對鴉片吸食者的墮落過程進行了文學式描寫;第二至四部分則對1880年前中國人吸食鴉片的慘況進行了還原,包括“中國抽鴉片與英國酗酒的對比”、“中國人吸食鴉片實況”以及“英國對鴉片吸食者的責任”。本文重點在于呈現第二至四部分的內容。
在英國人看來,抽吸鴉片近似于酗酒,但其危害遠甚于酗酒。報告援引了曾生活于北京的韋德先生的表述。1871年,韋德在《英國政府藍皮書》中寫道:“在我看來,中國人吸食鴉片,無異于英國人酗酒,都極具危害性。鴉片不僅使人散盡家財,還沒有根治的法子。每個鴉片吸食者的道德品行和身體素質,都在持續(xù)性下降。不過,鴉片的危害甚于酒精,因為沒有證據表明,酗酒會令人臭名昭著?!笨梢姡厨f片的真正危害在于敗壞身體,毀滅道德和名聲。
(1858年《倫敦新聞畫報》“鴉片鬼的墮落歷程”版畫插圖,下同)
對于1880前中國人吸食鴉片的實際情況,報告征引了大量數據進行說明。首先列舉了兩組對比懸殊的數據。駐扎于北京使館醫(yī)院的達森估計約有30%-40%的成年男性吸食鴉片,占北京總人口的40%-60%;而另一個官方數據卻表示,吸食鴉片的農民和工人平均只有4%-6%。這顯然是一組極具爭議性的數據,很難證明當時的真實情況。
對此,報告收集了蘇州、寧波和太原三個城市的相關數據,得出一個結論:“數以千萬計的中國人成為了鴉片煙管的奴隸?!币晃婚L期定居于蘇州的傳教士,以謹慎而保守的口吻說道,蘇州成年男性中有7/10吸食鴉片。浙江寧波的常居人口達40萬,城中有2700家鴉片館,相當于每148人或30個男人就占有一個煙館。山西太原的情況更讓人寒心。10個男人就有6到7個染上了抽食鴉片的惡習,女性吸食者也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在太原,有400家鴉片零售煙館,以及70-80家大型批發(fā)商。
來自不同地區(qū)城市的數據表明,當時中國城市吸食鴉片的人數占總人口的一半以上。退一步講,考慮到中國廣闊而貧窮的農村,鴉片吸食者的全國平均數量仍然居高不下,占總人口的30%。這意味著,英國當局策劃的這場鴉片貿易,使數千萬健康的中國人走向了墮落和毀滅。
面對這場災難性的貿易,報告發(fā)出了一種反抗聲音。報告列舉了英國政府犯下的四項罪責:
1.當中國還是一個主權國家,對鴉片的惡果一無所知時,英國商人加大經濟扶持力度,促使東印度公司向中國傾銷毒品,毀滅了中國的社會道德;
2.當中國政府強烈抗議和反對時,英國借用武力征服中國,使鴉片貿易合法化;
3.當中國人拋棄農耕,苦苦哀求慷慨、好心的英國政府停止鴉片貿易時,英國政府繼續(xù)采取武力打壓,公然支持鴉片貿易政策;
4.當問題擺在議會大廳時,大家都公認鴉片貿易極其不正義。然而,巨大的鴉片收益挽救了印度皇室及其困境重重的國家經濟,所以政府和反對派均一致支持進行鴉片貿易。
在這里,我們看到,對于英國發(fā)動的鴉片貿易和戰(zhàn)爭,報告結撰者認為是毀滅人道的不正義之舉。持這種想法還有不少參與政治決策的英國議員。然而,巨大的利益驅使人們泯滅良心、拋棄正義,這暴露出英國當局赤裸裸的利己主義思想。
某種意義上,鴉片貿易和鴉片戰(zhàn)爭,就是是一場金錢戰(zhàn)勝正義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