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讀《了不起的游戲:京劇究竟好在哪兒》:了不起的思考

《了不起的游戲》,郭寶昌、陶慶梅著,三聯(lián)書店2021年7月出版,346頁,79.00元


《了不起的游戲》,郭寶昌、陶慶梅著,三聯(lián)書店2021年7月出版,346頁,79.00元

《了不起的游戲》,郭寶昌、陶慶梅著,三聯(lián)書店2021年7月出版,346頁,79.00元

為戲而生的人

《讀書》雜志今年第五期上,名導(dǎo)演郭寶昌發(fā)表了《京劇現(xiàn)代化,需要“革命派”》,隨后《讀書》微信公眾號加以推送。郭文議論的核心,是毀譽參半的革命樣板戲;從文后的讀者留言看,對文章本身的評價也是聚訟紛紜的。

我熟悉的郭寶昌,是電視劇《大宅門》的編劇和導(dǎo)演,這部戲的京味兒那么足,戲里又自帶京劇“范兒”,我早已斷定郭寶昌是不折不扣的戲迷了。不過,當(dāng)我看到《京劇現(xiàn)代化,需要“革命派”》時,還是禁不住驚詫于其人對京劇學(xué)術(shù)思考的深入和梨園掌故的信手拈來。說句誅心之論,郭文的“生猛鮮活”,比起所謂的學(xué)院派,已經(jīng)“甩出幾條街”矣。這樣的文章,自是越多越好;更不怕有爭論,所謂真理越辯越明也。

轉(zhuǎn)眼到了7月,忽有友人向我推薦郭寶昌的新書《了不起的游戲:京劇究竟好在哪兒》,碰巧我又看到系列短視頻——郭寶昌說京劇,覺得是和書相配套的,于是興味更濃。在郭寶昌談京劇視頻的開頭,他說的一句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有一樣我比你們強,我比你們愛京劇。”當(dāng)讀罷其書,再聽到這句話時,真尤有感觸。我想,郭寶昌是為戲而生的人,這個戲,既是電影、電視劇,更是京劇。作為戲癡的郭寶昌,“英雄事跡”可不少,書中俯拾皆是:

他堅決拒絕送票,一定要自己去排隊買票看戲(最多連夜排過十個小時),自言“這就是享受折磨,尋求戲外的快感”。

當(dāng)程硯秋去世,他主動戴孝三天,很長時間都難受得吃不下飯。

名伶譚富英在臺上擤鼻涕,有人詬病,他憤怒地回懟:“譚富英怎么就不能擤鼻涕?”

為了捧年輕的馬長禮,他竟然在劇場跟人掐架,為偶像豁出去了。

……

這比起今天的粉絲追星,有過之而無不及。郭寶昌對京劇,何止是愛,那是真愛、深愛、酷愛,愛到骨髓里。他自謙“班門弄斧”,但其實,套一句《論語》,“斯人也而有斯書也”!只有這樣畢生熱愛京劇的“癡人”“戲魔”,才配寫出這樣的奇書。郭寶昌已經(jīng)年逾八旬,稱一句“郭老”,那是天經(jīng)地義。下文就以“郭老”相稱吧。

三大體系實在有些亂!

我理解,貫穿《了不起的游戲》的最核心論點,就是游戲性。其余叫好、丑、樣板戲、戲曲電影諸章,角度各異,但貫穿起來,卻能“拱衛(wèi)”游戲說,層層剝筍地把京劇的觀演體系說清楚了,令全書呈現(xiàn)出形散神聚的系統(tǒng)性和理論性來。

近代以來,國事日非,西學(xué)東漸,國人漸漸患上理論“失語癥”,每依人作嫁。用郭老的話說,就是“文化媒體的陣地始終被西方美學(xué)籠罩著”。有鑒于此,郭老在自己的書里,為京劇建立自己的表演體系而大聲疾呼。第一章就開宗明義,響亮地喊出了“我們是游戲派”。

談京劇理論,始終離不開所謂的“三大體系”,重點其實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萊希特,而梅蘭芳很多時候不過是陪襯。這個說法,頗有點挾洋自重的意味,先由黃佐臨首倡,咱們自己人前“加持”、后又質(zhì)疑,真令人尷尬!更遺憾的是,很多理論家仰人鼻息、削足適履,卻始終不能用洋人的理論說清本國的藝術(shù)。還是郭老敢言:“三大體系實在有些亂!”談京劇表演理論者,什么體驗派、表現(xiàn)派、表現(xiàn)體驗結(jié)合派、隨進隨出派、時進時出派,談京劇美學(xué)者,又是間離手法、第四堵墻、現(xiàn)實主義的、從生活中來的……我也覺得亂花迷眼!在解釋京劇表演理論和美學(xué)上,我們長期“充滿了自卑”。連阿甲這樣的大名家,都是斯坦尼體系的信奉者,到老卻陷入無法自解的迷思之中……

梅蘭芳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梅蘭芳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郭老真有資格談斯坦尼和布萊希特,因為人家是北京電影學(xué)院導(dǎo)演系的科班出身,比起戲曲學(xué)者半路出家,為談表演而不得已染指斯氏、布氏皮毛者,自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學(xué)過洋人理論又看了一輩子戲的郭老有底氣宣稱:“用斯坦尼和布萊希特解釋京劇表演就是錯的!”這是學(xué)院派研究者所不能言,亦不敢言者。

郭老發(fā)愿要對古老的京劇藝術(shù)進行一次美學(xué)理論的審視和闡發(fā),這在書中,就集中表現(xiàn)為批判性思考,其書雖然不是純粹的理論闡發(fā),卻在散點透視中帶有理論建構(gòu)的雄心壯志。關(guān)于三大體系,請看郭老的妙論:

斯坦尼和演員一起設(shè)置一個騙局,強迫觀眾認為這是真的;布萊希特和演員一起設(shè)置一個騙局,強迫觀眾認為這是假的。京劇演員設(shè)置一個騙局,觀眾心甘情愿地上當(dāng)受騙。只有京劇演員和觀眾的這種關(guān)系,才是最和諧的、最親切的、最完美的、最自然的。觀眾是心甘情愿地上當(dāng)受騙,愿意和演員一起來玩兒一把。游戲感遠遠地勝過兩個強迫。

讀者在感覺妙語解頤的同時,是否也為這意趣橫生的形象說辭而擊節(jié)稱賞呢!?這是我所看到的關(guān)于三大體系的解說中,最不故作深奧、又最深入淺出的機鋒了。末了還水到渠成地歸結(jié)到了其核心觀點游戲性上,沉甸甸的理論,已被“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矣。

梅蘭芳在蘇聯(lián)與特列季亞科夫和愛森斯坦等

梅蘭芳在蘇聯(lián)與特列季亞科夫和愛森斯坦等

游戲性:可惡的老右派與親愛的相公

郭老有感于戲曲人“對基本的概念都不太了解還要用西方戲劇理論裝扮自己”,希望從一個內(nèi)生的視角去思考京劇的表演體系問題。表演是有神秘性的,妙不可言。在京劇表演體系中,關(guān)于演員與角色/人物的關(guān)系,郭老用了“參悟”一詞,認為揣摩參悟是刻畫人物的核心。到了最神秘、最高級的境地,藝術(shù)家就參悟到了——他們是在游戲人生,“把程式玩弄于股掌之中,隨心所欲,天馬行空”。郭老“看過四十二位流派創(chuàng)始人的現(xiàn)場演出,都能感受到這種強大的氣場”。正因為見過那么多“真佛”,前輩大師游戲舞臺的鮮活畫面和例證,郭老張口就來,活潑潑地!

梅蘭芳、程硯秋等的《六五花洞》也是“游戲”

梅蘭芳、程硯秋等的《六五花洞》也是“游戲”

郭老總結(jié)京劇演員在舞臺上是“四位一體”的,即演員、角色、客觀的我和主觀的我,而懂戲的觀眾主要看的則是第四個主觀的我。這里的創(chuàng)新,突出體現(xiàn)在把“我”分成客觀和主觀。換言之,梅蘭芳、程硯秋都演《玉堂春》,“南麒北馬”都演《四進士》,觀眾感興趣的,是梅、程或周、馬各具特色的藝術(shù)演繹,即獨創(chuàng)性的這一個。一言以蔽之,看京劇就是看角兒。郭老又用十六個字總結(jié)京劇藝術(shù)的游戲性:蕪雜萬象,千奇百怪,流光溢彩,游戲心態(tài)。演員的手、眼、身、法、步,各種功法,都為一“樂”字,為游戲而發(fā)。郭老為了說明這個游戲性,舉的例子太鮮活剽悍了。杜近芳與葉盛蘭曾長期合作,是京劇界少有的生旦絕配。葉盛蘭劃右派時,作為搭檔的杜近芳,毫不回護,更予揭發(fā)。有趣的是,“京劇第一小生”無可替代,劃了右派的葉仍然與杜合作。反右后,杜一次與葉合演時,不滿葉的彩聲壓過自己,演到一起轉(zhuǎn)身背對觀眾的當(dāng)口,杜突然發(fā)難:“老右派,好都被你一個人搶了!”轉(zhuǎn)過身來,杜卻又馬上入戲,拱手含情說:“啊,相公,你要多多保重?!?/p>

看到這個“人格撕裂”、匪夷所思的細節(jié),既令人忍俊不禁,又不寒而栗,更深思不已。關(guān)鍵這還是真實的,郭老當(dāng)面問過杜近芳。本來,臺上假扮恩愛夫妻,臺下卻要劃清界限;但杜在臺上,瞬間跳出戲外,臨時“發(fā)作”了一下。這是她的游戲。反過來說,葉盛蘭何嘗不是游戲?一邊懷著負罪感,一邊還要強顏歡笑,與杜纏綿。這又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痛苦游戲。用此事說明演員的“游戲心態(tài)”,抵得過上千言的枯燥議論。還有,馬連良、李多奎在舞臺上旁若無人地聊閑篇兒,陳永玲、張春華在無比緊張的表演中打賭較勁,都屬善于取譬……引領(lǐng)讀者在深入顯出的例證中參悟出高妙的理論,郭老的書做到了。特別是杜近芳這個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絕例”,服了!

葉盛蘭與杜近芳合演劇照

葉盛蘭與杜近芳合演劇照

胡來的蓋三省與逍遙游

書的前后各章節(jié),時時緊扣游戲說。因為京劇里難以找出西方式的純悲劇,于是京劇的悲劇又成為研究者“曲為解說”的問題了。說到底,還是對本國的戲沒自信!沒想到郭老對《紅樓夢》那么熟稔,他為解說悲劇問題,拿《紅樓夢》說事:“每寫到悲時,總有人出來打岔,不是黛玉就是香菱,不是寶釵就是鳳姐,這種手法在京劇中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在京劇中幾乎找不到西方式的純悲劇?!逼邢蓿槐愣嘁?。但這類比,如鹽溶水,渾化無跡。說丑一章,郭老又對悲劇再追加闡發(fā),指出丑的表演淡化了生與死的悲劇感,而帶著一點游戲的態(tài)度來處理悲劇,顯示出我們中國人非常不一樣的人生觀。這一點我深有同感,在課堂上也跟學(xué)生談?wù)撨^。我舉程硯秋的名劇《金鎖記》為例,那是有名的悲劇吧,可是在坐監(jiān)一折,滬上名丑蓋三省飾演的禁婆子卻百般的插科打諢。觀眾一邊聽著程四爺?shù)母]娥唱出幽咽凄婉的二黃慢板,句句擊節(jié)叫好;一邊又不禁為禁婆子的搞笑舉動而哄堂大笑。大概看蓋三省助演的程派《坐監(jiān)》,觀眾就始終沉浸在這悲喜交替的復(fù)雜情感中,審美體驗也是極豐富的。戲臺上在游戲人生,戲臺下又何嘗不是游戲人生?這個例子頗具代表性,似可作為郭老游戲說的旁證。

程硯秋演《金鎖記》戲單

程硯秋演《金鎖記》戲單

對眾說紛紜的男旦問題,郭老也有高見:“男人演女人始終研究和參悟男人眼中的女人美,研究女人取悅男人時如何美,這就進入了一種深深的游戲狀態(tài),在這方面,發(fā)現(xiàn)女人的美,男人比女人立場更客觀、眼光更獨到、更犀利、更敏感、更細微。……男旦所形成的藝術(shù)高峰,是人生游戲升華到了游戲人生的最典型的代表。”我覺得是談出了新意的,距離產(chǎn)生美,真婦人、假婦人、雄婦人,從性別的角度看,男旦的美學(xué)意蘊何其奇妙豐厚。而后面的人生游戲、游戲人生,又與其核心的游戲說形成了照應(yīng)關(guān)系,可謂點睛之筆。

我斗膽對郭老的游戲說略作補充。游戲說在西方哲學(xué)史上是個重要話題,我不懂,不敢妄言。但我聯(lián)想到中國古代的智慧典籍《莊子》,其中的“逍遙游”太有名了。有學(xué)者把莊子的“游”分為外游、內(nèi)游、至游三個層次。我想,這或許對理解郭老提出的游戲性也是有幫助的吧。京劇演員演戲,當(dāng)然有游戲性,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頗有些自由。然而,這游戲和自由也是有限度的,也是分層次的,并不是說演員在臺上想怎么游戲就怎么游戲。在舞臺上,能游戲其中,并游刃有余的,多是大演員、大藝術(shù)家。舞臺游戲,能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絕對是極少數(shù);能善入善出,體會心物交融之妙的,頗不乏人;偶爾游戲一下的,或許更多;低俗倒胃口的游戲,也不是沒有……至于那些三四流甚至不入流的演員,還是循規(guī)蹈矩比較好。不然,舞臺就亂了方寸也。與游戲性相關(guān)聯(lián)的,是娛樂性。舞臺游戲,是為了娛樂觀眾;而觀眾得樂,觀演的目的也就實現(xiàn)了。

拍照游戲之孟小冬、孟幼冬《群英會》

拍照游戲之孟小冬、孟幼冬《群英會》

劇場“浪”聲:吹口哨與喊“通”

關(guān)于叫好,很難想象能寫成兩三萬言的一章。自民國以降,以叫好為主題寫豆腐塊者,代不乏人;但從來沒有人像郭老這樣,把叫好寫成大塊文章的。這是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舉。寫叫好,不是扯閑篇兒,叫好的背后,是京劇的觀演體系。就像郭老說的,演員是通過表演帶著觀眾玩兒,而觀眾又通過叫好帶著演員玩兒。叫好在演員和觀眾間是溝通觀演的微妙中介,甚至“沒有叫好,就沒有京劇”。我佩服郭老,居然能把叫好描出了“七類八派”——為什么叫好、怎么叫好,概括出了甲乙丙丁、子丑寅卯共計十五個要點來,其中更穿插著京劇史上的名伶馬連良、譚富英、李少春、裘盛戎等有關(guān)叫好的舞臺實例,有正面的,也有“黑料”,不少還是郭老觀劇親眼得見,讀來解渴醒脾,不啻指出了叫好的“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民國時梅蘭芳演《太真外傳》的場景

民國時梅蘭芳演《太真外傳》的場景

不過,關(guān)于叫好,我還想增添點兒談資。上海向是京劇的大碼頭,民國時上海小開的怪聲叫好,也是遠近聞名的,特別是在劇場“吹口哨”,最有上海特色。君不聞,連梅蘭芳唱《大登殿》的“講什么節(jié)孝兩雙全”、程硯秋唱《三堂會審》的“在神案底下敘敘舊情”,都有人“吹口哨”叫好;如果是綺年玉貌的坤伶演《紡棉花》《大劈棺》一類的粉戲,上海阿飛該如何瘋狂、如何怪聲叫好,那就可想而知了。關(guān)于叫倒好,郭老談了它獨特的叫法,就是“好”字聲音先向下走,拐個彎兒拉長聲再挑上去。說得非常形象。但還有一點郭老沒談到,那就是倒好喊“通”。如果劇場里一片此起彼伏的“通”聲,那就是戲演砸了。今天環(huán)顧全國,恐怕只有天津的觀眾還有此“神威”了。記得多年前,我在上??吹揭怀隼鋺颉度〗鹆辍?,武旦手上的兵器竟然掉了三五次!是可忍孰不可忍!但現(xiàn)場的觀眾太慈悲了,毫不介意,該鼓掌還是鼓掌。戲演完了,演員居然滿面春風(fēng)地出來謝幕,毫無愧疚之意……我實在忍不住了,大喊了一聲“通”,結(jié)果引來旁邊的人側(cè)目,似乎反倒是我不懂戲,有意開攪似的。嗚呼!可見叫倒好,今天也逐漸“失傳”了。

一士諤諤:敢言與直言

說丑一章,郭老獨辟蹊徑,也談出了新的東西。今天所有的現(xiàn)代戲、新編戲里,武丑已基本絕跡,而丑行只能演反面人物。郭老指出,這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戲改造成的惡果??芍^一針見血!其實,說丑這章不僅暢談了丑行,還寫了舞臺上的丑中美,丑的美學(xué)意味和功能等,內(nèi)容如什錦名肴,花樣頗繁。

關(guān)于革命樣板戲一章,我不愿多言。正如郭老所說,那是個藝術(shù)上“我花開放百花殺”的排他性時代,太特殊了。郭老的青春,在那個時代度過,他對樣板戲肯定是有“情結(jié)”的,這不必諱言。而很多的“文革”受難者對樣板戲又持有強烈的反感,如巴金,這也可理解。我想,再過五十年、一百年,離得更遠些,材料都出來了,人事等忌諱更少了,或許研究起來就更公允客觀了。此之謂“隔代修史”。

革命樣板戲經(jīng)典劇照《杜鵑山》

革命樣板戲經(jīng)典劇照《杜鵑山》

我讀《了不起的游戲》,欽服于郭老的敢言和直面問題,毫不掩飾,時不時就蹦出妙語來,金句多多,有特殊的京味風(fēng)格和幽默感,這比讀云山霧罩的秀才文章過癮多矣。談到京劇的危機問題,郭老直言:“大部分劇目失傳了?!皇资鰬?,顛來倒去地演,觀眾盡失!現(xiàn)代觀眾是有分辨能力的,別把觀眾當(dāng)傻子,把觀眾當(dāng)傻子的人,才真正低智商?!睆纳鲜兰o八十年代就鼓吹“振興京劇”,搞了幾十年,實際卻是江河日下,但有司似乎還不愿正視這個問題。郭老又說:“現(xiàn)在看傳統(tǒng)戲的,只是一小部分群體,帶有特殊的粉絲效應(yīng)?!行┠贻p人喜歡上了京劇,完全不是京劇本身的魅力,反而是通過郭德綱的相聲,通過抖音,通過流行歌,通過綜藝節(jié)目,喜歡上了京劇。”敢于肯定郭德綱傳播京劇的功勞,這足以說明年過八旬的郭老“與時俱進”,比起體制內(nèi)的某些抱殘守缺者,顯然更清醒、更識時務(wù)。

今天演京劇真正有票房的是郭德綱

今天演京劇真正有票房的是郭德綱

京劇的雅俗問題,也是談?wù)摵芏嗟脑掝}了,郭老卻能老生常談出新意,他戲謔道:“花兩毛錢買票在戲院里光著膀子看譚鑫培、楊小樓、梅蘭芳的車夫,與皇宮里講排場看戲的慈禧太后看的是一樣的戲,共享同一種審美經(jīng)驗。這是中國很奇特的現(xiàn)象。在莫斯科大劇院看蘇聯(lián)芭蕾舞大師烏蘭諾娃的《天鵝湖》,絕無光膀子的看客。”這就最形象地說明了京劇的大雅大俗、雅俗貫通,京劇的美學(xué)確乎與眾不同。聽程硯秋的唱,竟能體會出那種“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的高妙境地,可謂審美的極致;看《淮河營》,馬富祿的欒布也能唱出“生死的關(guān)頭連屎也不叫拉”這種“接地氣”的詞句(我想,販夫走卒并不覺其粗鄙)。

梅蘭芳與楊小樓合演《霸王別姬》

梅蘭芳與楊小樓合演《霸王別姬》

郭老的書,非但不回避疑難問題,還有迎難而上的勇氣。書中重筆談到的檢場、一桌二椅、蹺功、布景、自報家門等,都是京劇研究中有過爭鳴商榷的問題。比如,京劇的自報家門,既被人詬病,也為人不解,當(dāng)年周揚表示過不喜歡,而馬彥祥這樣的專家就試圖加以改革。郭老善于類推:“《紅樓夢》開篇,就把正副兩冊十二金釵的命運給你交了底,有意不制造懸念。上來就把人物命運都告訴你。京劇與此如出一轍,所有人物上場都要自報家門,說自己要干什么和怎么干,先交了底,也是不人為地制造懸念?!睆膽虻叫≌f,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哲學(xué)的層面看待自報家門,讓人頓覺棋高一著。

清末劇照之楊小樓、余玉琴《青石山》(余踩蹺)

清末劇照之楊小樓、余玉琴《青石山》(余踩蹺)

海內(nèi)一人:電影與京劇“拉仇恨”

郭老多年來,游走于電影、電視劇、話劇、京劇之間,他是最有資格談這四者關(guān)系的藝術(shù)界人士。他說:“在我的經(jīng)驗中,演戲作為演員最享受的是京劇,其次是話劇,再次是電影,最沒勁的是電視劇。電視劇最玩兒鬧……拍電影最緊張……負擔(dān)最重的是演話劇……比較起來,唱京劇……一上了臺就想撒歡兒,表現(xiàn)自己,只想過戲癮,贏彩頭,臺下一鼓掌叫好,便成就了人生最幸福的時刻。”這辨析,如同京醬鴨片,爽脆不柴、香味濃郁。

書中的戲曲電影一章,可謂現(xiàn)身說法,也是極有啟發(fā)性的。中國電影從誕生的那天起,就與京劇結(jié)下不解之緣。從譚鑫培開山的《定軍山》,到梅蘭芳的彩色片《生死恨》,再到“文革”中的樣板戲電影……戲曲與電影的關(guān)系真?zhèn)€是剪不斷、理還亂,矛盾始終存在,問題依然尖銳。京劇大師如蓋叫天、周信芳、馬連良、葉盛蘭等,都在拍電影時與導(dǎo)演發(fā)生過矛盾爭執(zhí),甚至不可調(diào)和……當(dāng)年吳祖光給梅蘭芳拍《舞臺藝術(shù)》,李少春竟憂心忡忡地問吳導(dǎo)演:“你們拍梅先生的舞臺藝術(shù)紀錄片是掛胡子,還是粘胡子?”吳祖光看出了李少春這一問中的惶恐、緊張,還有顧慮,這個細節(jié)很能說明戲曲與電影的藝術(shù)緊張感,而戲曲人在電影面前又顯得多么弱勢!橫跨影視、京劇的郭老,是當(dāng)代電影史上最適合“調(diào)和鼎鼐”的跨界藝術(shù)人。我突發(fā)奇想,如果當(dāng)年給蓋五爺、葉四爺?shù)扰膽虻氖枪希@畫眉深淺的,必然難不住他,肯定能拿捏好分寸,不辜負大師的苦心孤詣!

梅蘭芳、俞振飛拍《游園驚夢》時的場景

梅蘭芳、俞振飛拍《游園驚夢》時的場景

現(xiàn)在,戲曲導(dǎo)演儼然成了“高危職業(yè)”,網(wǎng)絡(luò)上有的文章題目竟然是《痛斥戲曲導(dǎo)演亡我戲曲藝術(shù)》,文后的讀者留言也是群情激憤。演員內(nèi)行看不上導(dǎo)演,觀眾對導(dǎo)演亦嘖有煩言,但各戲曲劇種還一再花高價請影視話劇的外行導(dǎo)演來執(zhí)導(dǎo)戲曲,這就是戲曲界“四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我以為,凡執(zhí)導(dǎo)戲曲者,都應(yīng)該好好看看以影視導(dǎo)演為主業(yè)的郭老的這本大作。郭老提出,“戲曲與電影,誰也不將就誰”,“用戲曲的眼睛看電影,用電影的眼睛看戲曲”,“必須用電影語言創(chuàng)造出舞臺性”……而電影中的各種藝術(shù)手段,如推拉橫移、疊化閃回、慢動作、畫外音、定格、淡出淡入、長鏡頭、平行蒙太奇等,郭老都能在戲曲中找到類似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把兩者作令人折服的類比。我一個外行看了,都覺受益。

周信芳拍的《徐策跑城》在布景上失敗了

周信芳拍的《徐策跑城》在布景上失敗了

看得出,郭老對自己執(zhí)導(dǎo)的京劇電影《春閨夢》是頗為得意的,他以自己的作品解剖麻雀,從劇本改編到唱念做打、畫面處理,侃侃而談……可惜我在網(wǎng)上沒能搜到相關(guān)視頻欣賞,稍覺遺憾。不過,這絲毫不影響我無比認同郭老的結(jié)論:“戲曲要拍成電影,就要遵循它舞臺上這種虛實相生、無中生有的法則,而且,還要用電影語言的方式去實現(xiàn)它?!爆F(xiàn)實卻不如理想美妙,郭老自己“門兒清”:“近幾年官方為了振興京劇,出臺了要拍一百部傳統(tǒng)戲的影片,據(jù)說已經(jīng)拍了三四十部。……乏善可陳。不要說沒有什么新鮮的探索,而且是大踏步地后退啊?!边@么犀利的批評,哪一個體制內(nèi)的評論者敢說?

從程硯秋《春閨夢》劇照可見其布景之一斑

從程硯秋《春閨夢》劇照可見其布景之一斑

部分魯魚亥豕

由郭老,我想到了王元化、葉秀山諸人,王、葉也是各自領(lǐng)域極有影響力的杰出人物,但后來卻把相當(dāng)精力投入京劇研究中,并取得了斐然成就。郭老何嘗不是如此?跨界出奇思,梨園百事通。像郭老這樣的人、這樣的書,多多益善。當(dāng)然,我在書里偶爾也看出了矛盾之處。郭老驚嘆于京劇表演體系的偉大:“它太神奇,太狂野,太符合人類的本性。但,巔峰也一定意味著終結(jié)?!贝颂幖纫阎赋龈叱痹邕^、盛極難繼,可是書的后面,還是大開藥方,大談創(chuàng)新,豈非知其不可而為之?

郭老的書,如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絕不藏著掖著。我想,不佞這篇書評也應(yīng)干脆爽利、知無不言,冒昧指出書中的部分魯魚亥豕,諒不怪罪。

第37頁,出現(xiàn)多次馬連生,當(dāng)為富連成出身的名凈馬連昆。

第49頁,說京劇改自《紅樓夢》的戲,也就十來出,兩出是梅蘭芳的《黛玉葬花》《晴雯撕扇》……按,梅蘭芳的紅樓戲還漏了一出《俊襲人》。

第136頁,唱第一句導(dǎo)板:“恨董卓專權(quán)亂朝綱”。按,《捉放曹》的曹操這句唱的實是原板。

第151頁,“小武套”,乃“小五套”之誤。

第166頁,“裘盛戎開創(chuàng)了花臉組班”,應(yīng)是前輩名凈金少山開此先河。

第223頁,京劇《西廂記》的一句唱詞“總是離人淚兩行”,“這‘淚兩行’馬上讓人聯(lián)想起了淚如麻,淚雙拋,不通!且沒了意境,把王實甫的《西廂記》改得不倫不類”。按,張君秋的唱詞實是“淚千行”,似乎比“淚兩行”稍好。另,這是田漢的手筆。

第329頁,“直到1929年歐陽予倩、焦菊隱等人創(chuàng)辦中華戲曲學(xué)校……”,按,歐陽予倩與中華戲校似乎沒有關(guān)系。此校的最大背景是李石曾,而優(yōu)伶中與之關(guān)系最密切的是程硯秋。

第229頁,說《捉放曹》《文昭關(guān)》《清官冊》各有一大段西皮慢板“一輪明月照窗前”。這是書中硬傷里的“大瓜”了。我覺得,郭老當(dāng)不會犯此低級錯誤,但“身為八臺總鎮(zhèn)”,也須問一個“審稿不清不明”之罪呵(郭老喜歡《審頭刺湯》的念白,姑且套一句,不倫不類,見笑見笑)!

“得機會看,有能力寫,夠火候拍”

我敢斷言,各藝術(shù)學(xué)、戲曲研究的相關(guān)書目里,很快就會添上郭老這本《了不起的游戲》。這不是恭維,判斷基于以下幾點。郭老是見過真佛的??催^四十二位流派創(chuàng)始人的演出,這在當(dāng)代幾乎無出其右。舉個小例子,《野豬林》,看過李少春、袁世海演的不稀奇,郭老居然幸運地看過有葉盛章演店小二的那一版。這個,今人如聞開天遺事矣。郭老是真懂、真琢磨。他中學(xué)時就給馬長禮寫信,說馬演《空城計》的諸葛亮,在城樓上彈琴,兩只手亂摸不好看,應(yīng)該“一只手撥,一只手撫”。高明就在字里行間啊。這樣的觀眾,怎能讓演員不服氣?!郭老還是難得的實踐派。早年票戲不用說了。電視劇《大宅門》存心“植入”那么多京劇元素,觀眾只覺其好、不覺其煩;后來的京劇《大宅門》、京劇電影《春閨夢》等,更給了郭老施展的空間。還是姜文講得好:郭老“得機會看,有能力寫,夠火候拍”。郭老期待知音,他要把更多的年輕人弄進劇場!

郭寶昌提倡京劇不遺余力

郭寶昌提倡京劇不遺余力

我祝愿郭老多執(zhí)導(dǎo)幾部京劇,既打李鬼,又迎真神,弄個樣兒給“他們”見識見識!郭老在書里談到,汪曾祺認為真正稱得起荒誕喜劇杰作的是明代徐渭的《歌代嘯》,可以排成四個非常好看的折子戲,可惜不知汪老的遺愿何時能實現(xiàn)。我誠懇地呼吁:您老人家就把這事兒給辦了吧!待公演的那天,我一定買票捧場。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