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建筑師高長軍談建筑材料:回歸最初的“庇所”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這些天正在舉行“重復使用、再生、回收:中國近期建筑展”,其中,對于在地建筑材料的回收是一大焦點,建筑師們以此來與當地文脈建立更多聯系。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這些天正在舉行“重復使用、再生、回收:中國近期建筑展”,其中,對于在地建筑材料的回收是一大焦點,建筑師們以此來與當地文脈建立更多聯系。另一方面,材料在當代中國建筑師們手中也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即將舉行的“CADE建筑設計博覽會”中,辟有“材料的可能性”空間裝置展區(qū),五位建筑師以裝置的形式呈現與材料的互動。策展人、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博士候選人高長軍在與澎湃新聞對話時表示,希望能推動圍繞建筑材料的實驗,而這正是諸如包豪斯這樣早期建筑實踐的一大基礎。

“CADE建筑設計博覽會”中,辟有“材料的可能性”空間裝置展效果圖

“CADE建筑設計博覽會”中,辟有“材料的可能性”空間裝置展效果圖

不銹鋼、玻璃、陶磚、竹材和膜材,以“庇所”為主題,在建筑師們的手上,這些不同的材料將構成不同的“命題作文”。今年12月,在即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的CADE建筑設計博覽會的“材料的可能性”空間裝置展區(qū),5家建筑師事務所將分別探索一種建筑材料,打造材料藝術裝置。

在策展人高長軍看來,建筑師無論在哪個階段,其創(chuàng)作實踐工作跟對材料的研究有著緊密而持續(xù)的聯系。例如在包豪斯的早期課程中,對于材料的認知和練習就占了很大的比重,新材料的涌現非常顯著地影響了當時建筑師的創(chuàng)作,而他們的實驗性探索又影響了材料的產業(yè)化和標準化發(fā)展。隨著后來建筑實踐的不斷標準化和細分化,建筑師和材料之間的互動回路變得很長,“只有在一些重要或者特殊的項目中,才會有比較多的契機萌發(fā)這種碰撞。”高長軍解釋道。CADE的空間裝置展試圖重新建立這種前期反饋的聯結與回路,讓圍繞建筑材料的實驗和創(chuàng)新變得多元和豐富。

另一方面,透過對于材料本身的關注,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大眾重新審視那些關于建筑“傳統(tǒng)”還是“現代”的刻板印象。例如此次參展的不銹鋼企業(yè)既參與過非常創(chuàng)新的“未來花園”項目,又在佛像塑像領域內多有建樹;而竹材作為復合材料的主材,其衍生的材料產品已經非常成熟地應用于諸多建筑領域甚至大跨度建筑中?!安牧媳旧硭軅鬟f的現代感或傳統(tǒng)感已經在實際使用中發(fā)生了變化,這些感知不見得是靠特定材料被實現的,更有賴于建筑師的創(chuàng)作傳遞?!备唛L軍說道。

策展人高長軍

策展人高長軍

澎湃新聞:今年的主題是“庇所”,有怎樣的含義?

高長軍:在當下的建筑實踐中時,建筑師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普遍非常龐雜。一方面,這項工作具有鮮明的工程底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些許藝術創(chuàng)作的特點和文化意蘊。今年擬用“庇所”這個主題,我希望用一個比較單純的概念,把建筑師們從日常工作的復雜問題中解放出來,用一兩種比較簡單的材料去面對一個基本問題做出回答。

一旦進入到這種語境的回答,可選擇的材料和面對其的態(tài)度就會開始跟日常的工作應用產生一些差異??臻g裝置選擇的這些材料往往并非是工程實踐中應用量最大或者最普遍的結構材料,而是更具有表現力的圍護材。這些材料具有較高的辨識度與特征性,能在空間塑造中起到顯著的作用。使用單純的材料回答基本問題,建筑師往往可能走向對材料性能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探索。

另外,我也是希望裝置的創(chuàng)作能夠考慮到作品的互動性和體驗性?!氨铀边@個概念結合到具體的材料,其實是每個人都會有所聯想的,期待最終大家都會有意識地把自己的聯想和解讀在作品當中用某種方式呈現出來。

往年“CADE建筑設計博覽會”現場

往年“CADE建筑設計博覽會”現場

澎湃新聞:這次的材料既有竹和磚這些相對傳統(tǒng)的材料,也有玻璃和膜這樣的現代材料,在您看來他們是怎樣共存在現在的建筑場景當中?

高長軍:這個問題還挺有意思的,如果是從大眾的視角來理解,確實會有類似的固定印象。它其實有點類似于在討論文化意向和歷史溯源,或者是希望從材料最原始的制作方法上來認知。其實無論是今年用到的陶磚、竹材、不銹鋼、膜材、玻璃,還是去年用到的鈦鋅板、陶管等等,這些材料都是在今天的建筑工業(yè)體系當中非常成熟的產品,它本身不存在功能性層面的極端差異,而文化性的差異實際上也發(fā)生了變化。

比方說這次用到的不銹鋼,我最開始看到它的產品介紹時很意外地發(fā)現它最突出的應用場景,是因其曲面的加工能力而用于佛像雕像制造。盡管人們可能會覺得它是一個很現代的材料,但它的這個特殊應用場景給人帶來的印象其實又在更類似于傳統(tǒng)意向的事情上。玻璃的歷史就更久了,它其實并不是一個多么年輕的材料,甚至在故宮里的一些房子也有玻璃窗的應用,跟今天我們會見到的蘋果店大玻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而由竹材衍生而來的各種復合材料,性質上更是發(fā)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它的廣泛應用與竹子本身作為傳統(tǒng)意向帶給人的感覺可以說是迥然不同的。

所以材料本身所能傳遞的現代感或傳統(tǒng)感已經在實際使用中發(fā)生了變化,這些感知不見得是靠特定材料被實現的,更有賴于建筑師的創(chuàng)作傳遞。我認為材料前面的定語或者狀語可能是更有助于建立感知的,例如它是什么竹、它是什么磚,這也是現在這些材料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借由CADE這類活動有更多的材料會被展現出來,被應用在實踐當中。

往年“CADE建筑設計博覽會”現場

往年“CADE建筑設計博覽會”現場

澎湃新聞:這讓我想到,最近在MoMA舉辦的中國建筑展是以“重復使用、再生、回收”作為主題的,其中包括了對于中國建筑師使用在地性的傳統(tǒng)材料進行實踐的肯定和強調。聯系您剛才說的材料在傳統(tǒng)和現代場景中的應用,這是否會是一個西方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您是怎么看的?

高長軍:這個問題可以解讀的視角很多。如果只是講材料的話,不管是從經濟性或從文化性的角度來講,使用一些具有地方特征的材料本身是一個相對比較合理的方法。需要更深入去討論的可能是這些在地材料的獲取和使用在整個創(chuàng)作實踐的流程當中是否合理。

比如有一些建筑師在我國的一些山村地區(qū)會做帶有幫扶性質的項目,有時候限于預算和交通條件,他們就會選用當地熟悉且便宜的夯土技術,進而呈現出當地人也比較熟悉的空間場景,這是一個合理且通行的路徑,我覺得不宜把它聯系到某一種特別固定的印象上去。

往年“CADE建筑設計博覽會”現場

往年“CADE建筑設計博覽會”現場

澎湃新聞:回到這個材料裝置展,您認為它有怎樣的意圖和意義?

高長軍:首先我想說 CADE博覽會活動本身,它和我們之前參與的這種展覽是有些差異的,簡單點區(qū)分就是展覽與展會兩個概念。展會最早和貿易交流、新技術發(fā)布是息息相關的。從19世紀開始流行起來的世界博覽會,后來逐漸固化和發(fā)展變成了這樣一個根據領域分類召開,大家在自己的攤位里展示成果和產品,進行促成貿易的短期集會。而策展這個概念大概是17世紀以來隨著私人博物館、美術館的興起和開放而產生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展會和展覽的差異在于鏈接的不同資源和促成的不同交易。

所以CADE對我而言的意義是嘗試做一次身份上的疊合,去鏈接不同維度之間的共同對話,以期實現一種多贏的共同創(chuàng)作。換句話說,在日常的建筑實踐和工程應用之外,創(chuàng)造一個支撐材料商進行從設計維度出發(fā)的研發(fā)突破,讓建筑師充分參與到這個研發(fā)突破的實驗中來。裝置藝術有一個基本特點是強調環(huán)境的整體性,關注觀眾和作品之間的互動關系,通過綜合的感官的信息來傳遞創(chuàng)作意圖。我們這兩次的“空間、材料裝置”展從廣義上講也可以算作其中一類,但嚴格意義上我覺得它還不是裝置藝術,我更愿意把這些材料創(chuàng)作理解為材料生產制作維度和設計使用維度再次鏈接之后的一個產品試驗。

往年“CADE建筑設計博覽會”現場

往年“CADE建筑設計博覽會”現場

澎湃新聞:材料的發(fā)展和演變對于建筑師來說意味著什么?

高長軍:材料發(fā)展同建筑演變息息相關。例如包豪斯的早期課程設置,在基礎教育當中給予材料認知和練習很大比重,促使學生去理解制造、制作這些動作跟材料特性之間的關聯度。其實很長一段時間內,建筑創(chuàng)作和材料發(fā)展一直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只是近幾十年內的技術手段和建設量都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增長,建筑創(chuàng)作和材料發(fā)展都發(fā)生了顯著細分。雖然今天大家都叫“建筑師”,但是各位從事的具體工作內容、相應的工作邊界、不同建筑師操作的項目本身,實質上有很大的差異。

結合上一個問題,我一直覺得建筑設計跟博覽會之間的關系是件挺有意思的事。對于展會來說,它最大的功能之一是促成貿易。從這個角度而言,藝博會的邏輯是理所當然成立的,因為畫廊有給藝術家促成交易的天然屬性。而建筑設計的產品可能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是不可能直接消費的產品,但他們可以作為直接體驗者參與其中。換句話說,建筑師從產品生產到具體消費的這個鏈條其實被拉得很長很復雜。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材料本身的創(chuàng)新與設計創(chuàng)作對其需要的創(chuàng)新產生碰撞的回路會被拉得相當長,只有在一些重要或者特殊的項目中,才會有比較多的契機萌發(fā)這種碰撞。

所以CADE的材料裝置試驗,其實就是把本應該發(fā)生的這種建筑師跟材料之間的互動,以另外一種極端的形式把回路縮短,在這里重新組合、集中亮相。這也是我以及很多建筑師會對這件事情比較感興趣和投入的一個重要因素。

往年“CADE建筑設計博覽會”現場

往年“CADE建筑設計博覽會”現場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