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臺灣媒體爆出女作家林奕含去世前臺灣寶瓶出版社社長的兩封來信,疑她是因為出版受阻而選擇輕生。
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寶瓶出版社在此事上是負責任的。正是因為此書的倉促出版,導致心理建設(shè)未到位的林奕含那最后一根稻草也崩斷了。
1
臺灣有3000多家出版社,按說出版一本小說、又是《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種有巨大爭議巨大賣點的小說是非常容易的,或者說會很搶手。但是這本書卻輾轉(zhuǎn)了好幾家出版社才得以出書。最終出版此書的是“游擊文化出版社”,后來才有廣泛傳播的林奕含講述此書理念的那段視頻。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且林奕含自殺后,游擊文化出版社曾發(fā)表聲明說:
“從出版社的位置,我們特別想說:關(guān)于‘房思琪是不是林奕含’、關(guān)于作品內(nèi)容與作者經(jīng)歷之間的對應關(guān)係,這個問題不僅無禮,更有違理解創(chuàng)作者的心意。即使是‘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故事,在藝術(shù)化、美學化的過程中也可能經(jīng)歷繁復的拆解與變造,單從作品就要拼湊出所謂的真相不只徒勞,作者也不會希望自己的創(chuàng)作僅僅被化約為一則誘奸事件?!?/p>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我們當然不能把林奕含的死亡完全怪罪到游擊文化出版社身上。但是不能不說,這本書的貿(mào)然出版,沒有考慮到林奕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巨大的社會壓力,相當于把林奕含往死亡邊緣上又推進了一步。
換句話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出版成為壓垮林奕含的最后稻草。
2
我們再來看看臺灣寶瓶出版社社長朱亞君給林奕含的回信。
在給游擊文化出版社投稿之前,林奕含先給了寶瓶出版社。寶瓶出版社社長朱亞君表示,收到林奕含的投稿,看了很開心,立刻決定要出版。后來約林奕含見面幾次后,卻加重了她的憂心。她說:“很簡單,我擔心出書之后的種種,她無法承受,出版是承擔,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考慮。那是一條命?!?/p>
朱亞君選擇了退稿。
朱亞君在回信中說:
“我這幾天也陷入了膠著……始終在想著你的書。我想這是我出版工作里最艱難的一次。我想跟你說,我暫時無法出版這本小說了。當然不是文字的問題,你應該知道我喜歡你的創(chuàng)作,也覺得你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新生代作家。但我的困境是,在這個年代,我無法出版一個匿名寫作的新人,這樣是沒辦法推的,出書印刷很容易,但是要銷售,要讓別人看見,一定要曝光一定要行銷,這些都意味著:我們不可能把你藏起來。……”
朱亞君的回信
“就算前面隱藏了,若日后被挖出來呢?你想清楚可以承受嗎?……如果出版后,媒體追著你跑,你能承受嗎?你的身心都建設(shè)好了嗎?如果你的情緒尚無法承受,我如何能出版這書,我不就是把人往絕路上帶嗎?一些痛苦的狀態(tài)。如果你怎么樣了,那才是我無法承受的。這樣的想法,希望你可以理解?!?/p>
寶瓶出版社最終沒有出版這部小說。而最后是由游擊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它。
不能說出版社有錯,但我終覺游擊文化出版社考慮不周,沒有顧慮到最終的后果。
3
小說出版后,媒體把它當作林奕含的親身故事,而不是小說,關(guān)于她幼年被誘奸的故事甚囂塵上,已嚴重地影響到她的生活,世人對她也瞥以異樣的眼光,作為八卦談資來談論;
小說中的名師“李國華”被人肉,盡管他極力否認,但終究擺脫不了媒體和輿論的鞭撻;而每一次的舊事重提,無疑都是往林奕含的心靈上刻下深深的一痕;
林奕含已經(jīng)結(jié)婚,此事導致林與丈夫、與家人之間無法彌補的裂痕,雖然丈夫深愛著她并竭力保護她,但據(jù)曝光,此前林與丈夫已經(jīng)分居。
因為幼年被性侵這件事已成為林奕含心中縈繞不去的陰影,所以怎樣讓她盡快走出陰影,抵達健康的心理彼岸,恐怕是比她出本書更重要的事。在這點上,林奕含和她的家人、醫(yī)生雖然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我覺得依然是不成功、不徹底的。
而在這些問題沒有解決完之前,盲目出版無疑是雪上加霜,使社會輿論的壓力都加在她的身上,只能夠使她更加崩潰。出版社的底線,在這些問題未解決前暫緩出版,我覺得是十分正確而負責的。是推是拉,暴露了出版社境界的高下。
4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心理陰影是一種“吞鉤現(xiàn)象”,它是負面事件導致的神經(jīng)高度緊張、情節(jié)反復廝磨的結(jié)果。
面對這種吞鉤式心理現(xiàn)象,只有通過深入的心理分析幫助患者放松,用耐心的心理疏導才能幫助患者吐鉤。只有把鉤吐出來,患者才會在心理上得到紓解,身心得到徹底放松。這需要做心理分析基礎(chǔ)上的心理疏導,解決其心理深層的失衡問題。
所以我說,寶瓶出版社社長朱亞君在這個問題上是慎重的,對作者負責的。她不僅僅是在放棄出版一本書,而且在試圖挽救一條生命,使它免于遭受可能的傷害。她知道,小說出版后會有巨大的社會輿論相跟隨,心理疏導非常重要。
只可惜她能做的只有這些,而有些人誤讀,認為她的退稿逼使林奕含選擇了自殺。這是不負責任的解讀。恰恰是小說在其他出版社出版后,使心理脆弱的林奕含更加崩潰,種種社會輿論加速了她的死亡。
生命大于出版!生命大于一切!!在生命面前,所謂轟動效應、經(jīng)濟效益都是不值一提的。那么,在可以預知的范圍內(nèi),出版這本書就是不道德的。
林奕含選擇了自殺
現(xiàn)在抱怨什么都是徒勞的了,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心理建設(shè)、心理健康確實很重要,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寬容理解也很重要。要讓每個人知道,生命是可貴的,任何情況都不是放棄生命的理由。而心理問題也都是可以疏導的,可以解決的。
在目前的社會轉(zhuǎn)型中,有很多人心理失衡,自殺現(xiàn)象頻發(fā),很多人都有潛在的心理抑郁、精神失常問題。
我接觸過一位曾經(jīng)抑郁過的朋友,他說他抑郁時每天有一萬條理由自殺。當然社會公正是最終醫(yī)治很多問題的靈藥,但很多家庭、工作等微觀問題也不容忽視。我們真的需要加強心理分析和治療,以紓解緊張社會關(guān)系下心理暫時失衡的朋友,讓他們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