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歷史

段子里的政治家:中國古代笑話中的王安石

2021年是王安石一千年華誕。一千年來,圍繞王安石的爭議似乎從未停止,他究竟是“一世之偉人”還是招致“靖康之禍”的禍首?他給后世留下了怎樣的政治遺產(chǎn),又在何種程度上影響了宋代以后中國歷史的進程?

2021年是王安石一千年華誕。一千年來,圍繞王安石的爭議似乎從未停止,他究竟是“一世之偉人”還是招致“靖康之禍”的禍首?他給后世留下了怎樣的政治遺產(chǎn),又在何種程度上影響了宋代以后中國歷史的進程?為了厘清上述問題,澎湃新聞·私家歷史特別推出“千年王安石”專題,邀請多位宋史學(xué)者從政治、文學(xué)、哲學(xué)等層面多維度展示王荊公的面貌,以饗讀者。

王安石在歷史敘述中的形象,是政治家和思想家、學(xué)者,也是文學(xué)家。他領(lǐng)導(dǎo)了熙寧變法,開創(chuàng)了“荊公新學(xué)”,作詩注重?zé)捯庑揶o,古文更是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這種形象是非常嚴肅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偏偏在古代的笑話集中頻頻出現(xiàn),成為主角,今天能見到的跟王安石有關(guān)的笑話大約有幾十篇。其中一些非常有名的段落,還在各種笑話集中廣為轉(zhuǎn)載。這些故事并不是后人生造的,幾乎每一篇都可以在宋人的筆記中找到來源。也就是這些笑話,勾勒出了和正史并不那么一致的王安石的形象。

文才與風(fēng)度:一個活潑潑的士大夫

笑話集特別青睞那些與“巧對”有關(guān)的王安石笑話,這些笑話體現(xiàn)出了他和當(dāng)時士大夫的機敏的文才。北宋士大夫都有卓越的文學(xué)才能,賓主設(shè)對、制謎、賦詩之類的語言游戲,是他們在宴席和閑暇中的娛樂,一些有趣的例子會流傳下來,記入當(dāng)時人作的“筆記”中,接著又被宋代和更晚的一些笑話書用作素材。

王荊公戲作謎語:“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奔庠疲骸皷|海有一魚,無頭亦無尾,更除脊梁骨,便是這個謎。”(《遁齋閑覽》)

吉甫是王安石熙寧變法中的風(fēng)云人物呂惠卿的字。王安石的謎底和呂惠卿的謎底都是“日”,妙處在于以謎解謎。

王荊公嘗與客飲,喜摘經(jīng)書中語,作禽言令。燕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本弥?,無酬者。劉貢父忽曰:“吾摘句取字可乎?”因作鵓鴣令曰:“沽不沽,沽?!弊徒孕?。(《拊掌錄》)

這個故事是王安石在宴會上給賓客們出了一個難題,要摘出經(jīng)典中那些可以當(dāng)做鳥叫的擬聲(也就是禽言)的句子當(dāng)做酒令。這需要對于經(jīng)書非常熟悉才能做到。更妙的是劉攽還接下了這個酒令。儒家經(jīng)典雖是圣人遺訓(xùn),但不妨王安石拿它開開玩笑。這顯示出他的學(xué)問,也顯示出士大夫的風(fēng)度。

王荊公常舉《書》句語劉季孫曰: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有何可對?季孫應(yīng)聲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安石大笑。(《劉季孫》,《古今譚概》談資部)

這個笑話里,王安石舉出的上聯(lián)是《尚書》中的句子,劉季孫找出的下聯(lián)是《心經(jīng)》最后的咒,都是古人成句。這些故事里面,王安石常常是提出難題的那一方,是相聲里的“逗哏”?!岸哼纭币呀?jīng)很妙,“捧哏”又時常青出于藍,在游戲中展示了出眾的才學(xué)與高雅的趣味,體現(xiàn)了士大夫的風(fēng)度。

但也有時,王安石在笑話里是不說話的,只是一個形象:

王和甫守金陵,荊公退居半山。一日路遇和甫,公入編戶家避之。老姥見公帶藥籠,告之病。公即給以藥。姥酬麻線一縷,語公曰:相公可將歸與相婆。荊公笑而受之。(《相婆》,《古今譚概》不韻部)

這個故事里的王安石已經(jīng)罷相,這天,王安石帶著藥籠——宋代的士大夫退居鄉(xiāng)里之后,向鄰里施藥是他們喜歡從事的慈善事業(yè)之一,可能是采藥回來,也可能是在附近施藥——路上遇到了正擔(dān)任金陵太守的弟弟王安禮(字和甫)。王安石為了回避他,躲入平民家,順便就向這戶人家里生病的老婆婆施了藥。老婆婆用一縷麻線作為報答,說“相公可將歸與相婆”?!跋嗥拧笔抢掀牌挪恢撊绾畏Q呼王安石的妻子而根據(jù)“相公”編造出來的詞語。王安石沒有因為老婆婆用錯了詞而糾正她,反而笑著接受了麻線。這營造出了一個即使在野,仍然不失親民風(fēng)度的士大夫形象。

從上面這些笑話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既有文才,又有風(fēng)度的活潑潑的王安石,這已經(jīng)近似于士大夫的理想的人格。但是在另一類笑話中,王安石的形象就沒有那么完美了。

《字說》失傳了,卻被笑了幾百年

王安石的笑話里,引用最頻,流傳最廣的,是關(guān)于《字說》的笑話。

《字說》是王安石編寫的一部解釋漢字的書,今天已經(jīng)見不到它的全貌,但曾經(jīng)非常流行。這是因為在王安石執(zhí)政以后,“新學(xué)”成為官方科舉考試的內(nèi)容,《字說》也就成了天下士子必讀書。從王安石自己為《字說》作的序文里可以知道,他是非常重視他的《字說》的,還將這本書當(dāng)做對許慎《說文解字》做的補充。南宋大詩人陸游的《老學(xué)庵筆記》記載,過去《字說》是一門“顯學(xué)”,衍生出了《字說解》《字說音訓(xùn)》《字說偏旁音釋》《字說備檢》《字會》等著作,只是“近時此學(xué)既廢”——到南宋初期,《字說》之學(xué)已經(jīng)完全衰落了。

就是這樣一部曇花一現(xiàn)的《字說》,卻在王安石笑話里成為流行話題。這些笑話中,《字說》是當(dāng)時士大夫與王安石開玩笑的談資。以下兩則笑話出自笑話書《調(diào)謔篇》,這是一部蘇東坡笑話集:

東坡聞荊公《字說》新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公又問曰:“鳩字從九從鳥,亦有證據(jù)乎?”坡云:“《詩》曰:‘鸤鳩在桑,其子七兮。’和爹和娘,恰是九個?!惫廊欢?,久之,始悟其謔也。

東坡嘗舉“坡”字問荊公何義。公曰:“坡者土之皮?!睎|坡曰:“然則滑者水之骨乎?”荊公默然。

前一則釋“鳩”的故事還見于宋代筆記《高齋漫錄》,后一則見于筆記《鶴林玉露》,都是蘇東坡借用王安石對漢字的解釋方式,與王安石開玩笑。關(guān)于笑話的內(nèi)容需要額外說明的是,上竹下犬是笑字的異體字,今天不太常見。因為關(guān)乎蘇東坡和王安石兩位宋代“紅人”,這兩則故事被后世笑話書廣為抄錄。

石甫學(xué)士嘗戲荊公云:“鹿之行速于牛,牛之體壯于鹿,蓋以三鹿為犇,三牛為麤,而其字文相反,何耶?”公笑而不答。(《三鹿為犇》,《遁齋閑覽》諧謔篇)

犇即奔字的異體,麤即粗字的異體。這一則是用王安石《字說》中解釋漢字的方式反問他該如何解釋犇、麤二字意思與字形無法相合的問題。這位“石甫學(xué)士”是王介,是王安石的朋友,政治觀點又與王安石有所不同,這種反差導(dǎo)致他也成為王安石笑話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人物。

這則關(guān)于犇、麤的段子,在宋代筆記中記載很多,但主角不都是王介?!稘扑嗾勪洝穼⑺阕鲃⒊ǖ陌l(fā)現(xiàn),《后山談叢》《邵氏聞見后錄》都說是劉攽的發(fā)明,《桯史》則將之歸在蘇東坡頭上。明代笑話書《山中一夕話》采用了《桯史》中的說法,而《古今譚概》采用了《后山談叢》和《邵氏聞見后錄》中的說法。

上述這些笑話,在馮夢龍編輯的《古今譚概》里,這些笑話被并為一則,統(tǒng)稱為《字說》,但那些好笑的例子,可能是他人的發(fā)現(xiàn),不是王安石的原文。但這些例子是用《字說》的理路推演出來的,借此說明《字說》中一些解讀漢字的方式非常不可靠,尤其是無視了 “六書”的原則,將很多形聲字都當(dāng)做會意字來理解,有望文生義的嫌疑。

張文潛言嘗問張安道云:“司馬君實直言王介甫不曉事,是如何?”安道云:“賢只消去看《字說》?!蔽臐撛疲骸啊蹲终f》也只有二三分不合人意處。”安道云:“若然,則足下也有七八分不解事矣?!蔽臐摯笮Α#ā掇哉其洝罚?/p>

這一條中可以看見當(dāng)時士大夫?qū)Α蹲终f》的較為直接的批評。除了《字說》,后世笑話書中還收錄了不少當(dāng)時人對于王安石的知識和文學(xué)上的批評,例如下面兩個笑話:

王安石向蘇東坡言:“揚子云大賢,其仕王莽,校書投閣之事,必后人所誣枉,《劇秦美新》,亦好事者所為?!睎|坡說:“正是,我也有些疑心,只怕漢朝原沒個揚子云?!辟澰唬菏乐棉q者,說的天方地圓,無有了期,東坡猶是戲言。有說文中子隋朝無此人者,使人心中恍惚,恐宋朝亦沒個王安石也。(《笑贊》)

梁王籍詩云: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荊公改用其句曰:一鳥不鳴山更幽。山谷笑曰:此點金成鐵手也。(《點金成鐵》,《古今譚概》苦海部)

在前一則故事中,王安石對蘇東坡談?wù)摋钚郏硎疽詶钚鄣牟拍?,不該晚?jié)不保投靠王莽,恐怕這些事情都是誣陷之作。這表現(xiàn)出王安石大膽質(zhì)疑,不滿足于成說的個性。但是他的假設(shè)太大膽,缺少依據(jù)。蘇東坡沒有直接反駁他,而是使用了歸謬法,直接丟出了一個“楊雄否定論”的炸彈——說不定楊雄也不存在呢?用這種方式,蘇東坡暗示出他自己的觀點:懷疑應(yīng)當(dāng)以合理的依據(jù)為基礎(chǔ),否則不論怎樣懷疑,都是可以的了。這則故事寫出了王安石的大膽,也寫出了蘇東坡的幽默。

在這些對王安石的學(xué)問和文學(xué)略有調(diào)侃的笑話里,蘇東坡似乎總是王安石的冤家對頭。有的故事里,另一位主角可能并不是蘇東坡,可是流傳著流傳著,就又變成了蘇東坡了——人們喜歡看蘇東坡抬王安石的杠。這首先當(dāng)然是因為兩人在學(xué)術(shù)和文學(xué)上具有相當(dāng)?shù)牡匚?,還因為兩人在政治上處于對立的立場。

關(guān)于王安石和他的新法和新黨,有一些意見和立場更為直接的政治笑話。蘇東坡也在里面偶爾閃現(xiàn)。但蘇東坡是否真的因為政治的原因?qū)ν醢彩瘋€人表現(xiàn)出敵意,這其實頗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笑話中的新法與新黨

東坡一日會客,坐客舉令欲以兩卦名證一故事。一人云:孟嘗門下三千客,大有同人。一人云:光武兵渡滹沱河,既濟未濟。一人云:劉寬婢羮污朝衣,家人小過。東坡云:牛僧孺父子犯罪,先斬小畜,后斬大畜。蓋-指荊公父子也。(《山中一夕話》)

這個卦名令,見載于宋代《酒譜》。用兩個卦名來概述一個歷史事件——也就是“故事”。酒令中的“大有”“同人”“既濟”“未濟”“家人”“小過”“大畜”“小畜”都是《易經(jīng)》中的卦名。前面的笑話里,蘇東坡通常會和王安石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氣氛輕松愉快,但這一則里,言辭與情緒都非常激烈。這件事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源頭,是宋代一部已經(jīng)散佚的筆記《唾玉集》。但是,以蘇東坡的氣度,即使與王安石政見不同,也不像是一個會隨便詛咒王安石被斬首的人。更關(guān)鍵的是,歷史上的牛僧孺并沒有被斬,如果這樣行酒令,就不符合“故事”的要求了。所以即便真有此事,酒令中的“先斬”“后斬”也可能是在流傳過程中竄入的。至于用牛僧孺父子來比附王安石父子,更可能是事件記錄者自己的添油加醋——唐代的牛僧孺也是一名改革家,其身份角色確實與王安石有一些相似性。

因為這則笑話事實上損害了蘇東坡的形象,導(dǎo)致前人也有不少認為這則事跡是不可信的。如王世貞編次《調(diào)謔編》,記述蘇軾妙語,就未收錄此條。明沈長卿《沈氏日旦》卷三引述了這則笑話,之后說:“……蓋因牛字起見也。而說者附會蘇為荊公父子而發(fā),倘荊公聞之,豈不切齒?……世間仇隙,皆惡口造言者所巧構(gòu)也?!蓖茢啻藙t必為好事者挑撥構(gòu)陷而成。清劉廷璣《在園雜志》卷三談?wù)摯肆睿才u說“太露”。筆記小說借東坡之名而寫作、托東坡之事而流傳的極多。這條笑話在明代以后的笑話集里很少出現(xiàn),恐怕不僅因為它可信度不高,也和其中“先斬大畜,后斬小畜”的刻薄言論難以為讀者接受有關(guān)。

不過,王安石畢竟是在北宋引起了政治風(fēng)云的人物,因此,流傳的笑話里,還是有不少針對他的新法和新黨的諷刺,比如下面這些:

程師孟嘗請于王介甫曰:公文章命世,某幸與公同時,愿得公為墓志,庶傳不朽;惟公矜許。王問:先正何官?程曰:非也,某恐不得常侍左右,欲預(yù)求墓志,俟死而刻之也。又王雱死,有張安國被發(fā)借草,哭于柩前曰:“公不幸未有子,今郡君妊娠,某愿死托生為公嗣。”京師嘲曰:“程師孟生求速死,張安國死愿托生?!保ā渡街幸幌υ挕罚?/p>

王荊公為相,每生日,朝士獻詩為壽。光祿卿鞏申不閑書,以大籠貯雀鴿,搢笏開籠,毎一鴿一雀,叩齒祝之曰:愿相公一百二十歲。時有邊塞之主妻病,而虞侯割股以獻者,時嘲之曰:虞侯為夫人割股,大卿與丞相放生。(《割股放生》,《古今譚概》容悅部)

這兩則都是諷刺當(dāng)時人阿諛奉承王安石的丑態(tài)。前一則程、張事見載于《涑水記聞》,《割股放生》的故事本自《東軒筆錄》。從《宋史》中程師孟的傳記看來,他并不是沒有治理的才能,似乎不該逢迎拍馬到這種地步。但是司馬光記錄說這件事是從蘇兗處聽說,可能當(dāng)時確有這樣的傳聞。

笑話中還有一些當(dāng)時士大夫因為新法而與王安石抬杠的場景,例如下面這些:

王荊公初參政,視廟堂如無人,一旦行新法,怒目諸公曰:此輩坐不讀書耳。趙清簡公同參知政事,獨折之曰:君言失矣。如皋、夔、稷、契之時,有何書可讀?公默然。(《不讀書》,《古今譚概》塞語部)

王介甫為相,大講天下水利。一人獻策曰:決梁山湖八百里水以為田,其利大矣。介甫喜甚,沉思曰:策固善,決水何地可容?劉貢父適在坐,徐曰:自其旁別鑿八百里湖則可容矣。介甫笑而止。(《貢父戲嘲決湖》,《山中一夕話》)

王荊公罷相,出鎮(zhèn)金陵。時飛蝗自北而南,江東諸郡皆有之。百官餞王于城外,劉貢父后至,追之不及,見其行榻上有一書屏,因書一絕以寄之云:青苗助役兩妨農(nóng),天下嗷嗷怨相公。惟有蝗蟲偏感德,又隨車騎過江東。(《蝗蟲感德》,《古今譚概》微詞部)

這些段子都可以找到宋代的文獻出處?!恫蛔x書》出自《邵氏聞見后錄》,《貢父戲嘲決湖》出自《涑水紀聞》,《蝗蟲感德》出自《詩林廣記》。這些故事在明代的流行,意味著在明代一般士人中間,對王安石新法的評價普遍是不高的。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受到了非常多士大夫的反對,但是他始終堅持將新法推行下去,這就導(dǎo)致外界認為王安石的性情中有執(zhí)拗和不肯變通的一面,因此王安石笑話也經(jīng)常強調(diào)他偏狹的性格,例如下面這一則:

荊公宅乃謝安所居地,有謝公墩。公賦詩曰:我名公姓偶相同,我宅公墩在眼中。公去我來墩屬我,不應(yīng)墩姓尚隨公。人謂與死人爭地界。荊公在朝,日與人爭新法,既罷爭墩,亦其性也。(《古今譚概》苦海部)

事跡見于《萍洲可談》。這一則故事渲染了王安石不肯讓步的個性。錢鍾書《談藝錄》中提到王安石作詩喜歡模襲前人成句,標(biāo)新立異(前文已舉王安石故意從“鳥鳴山更幽”翻出“一鳥不鳴山更幽”,反而導(dǎo)致“點金成鐵”,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時評論說:“公在朝爭法,在野爭墩,故翰墨間亦欲與古爭強梁,占盡新詞妙句,不惜挪移采折”。所謂“在野爭墩”就是此事?!毒劳ㄑ浴分杏行≌f《拗相公飲恨半山堂》,也是根據(jù)這種形象敷演而成。

王安石雕塑

王安石雕塑

王安石身后,新舊黨爭也沒有停止,崇寧年間再次推崇新法,這又導(dǎo)致明代的笑話書有了新的素材:

初,崇寧既建辟雍,詔以荊公封舒王,配享宣圣廟。肇創(chuàng)坐像未幾,其壻蔡卞方烜赫用事,議欲升安石于孟子之上。優(yōu)人嘗因?qū)τ鶓驗榭鬃诱?,顔孟與安石侍側(cè)??鬃用彩久献泳由?,孟辭曰:天下達尊,爵居其一。軻僅公爵,相公貴為真王,何必謙光如此。遂揖顔子。顔曰:回也陋巷匹夫,平生無分毫事業(yè),公為名世真儒,位貌有間,辭之過矣。安石遂處其上,夫子不能安席,亦遜位。安石惶懼,拱手云不敢。往復(fù)未決,子路在外,憤憤不能堪,徑趨從祀堂挽公冶長臂而出。公冶為窘迫之狀,謝曰:長何罪?乃責(zé)數(shù)之曰:汝全不救護丈人,看取別人家女壻。其意以譏卞也。(《安石配享》,《古今譚概》微詞部)

笑話講了這樣一個事件:王安石過世十?dāng)?shù)年后,在崇寧年間得以配享孔廟,王安石的女婿蔡卞請求將王安石的位置列在孟子之上,這引起了當(dāng)時戲曲演員的諷刺。戲曲演員假扮了一出孔廟里的“讓位大戰(zhàn)”:孟子、顏回紛紛謙讓于王安石,最后連孔子都打算讓位,這讓子路看不下去了,拖著公冶長就往外走,指責(zé)公冶長:你當(dāng)了夫子的女婿,怎么就不如王安石的女婿有本事呢?

關(guān)于王安石配享孔廟爭議,在南宋時已經(jīng)有不少記載。這則笑話的文本,大致與南宋洪邁《夷堅支志》的記載相同,洪邁說因為這出戲,蔡卞的主張最后沒能實行。但岳珂《桯史》認為該說法在細節(jié)上有誤,當(dāng)時王安石的位置實際上已經(jīng)超過了孟子?!饵S氏日抄》則更進一步,說蔡卞試圖讓王安石超越顏子,乃至取代孔子??梢娡醢彩湎砜讖R一事,在他身后引起了極大的爭議,這則笑話就是爭議的余波。

這些關(guān)于新法的笑話里,直接攻擊王安石的很少,故事里丑陋得可笑的形象大都不是王安石,而是王安石的追隨者。王安石個人的形象雖然執(zhí)拗,但算不上邪惡。這種對于王安石的看法,在北宋時期就已經(jīng)確定。學(xué)者程顥認為“介甫性狠愎,眾人以為不可,則執(zhí)之益堅,君子既去,所用皆小人,預(yù)為刻薄,故害天下益深。使眾君子未用與之?dāng)?,俟其勢緩,委曲平章,尚有聽之之理,使小人無隙以乘,其為害不至此之甚也”(《邵氏聞見錄》卷十五),這是說王安石執(zhí)拗的個性,導(dǎo)致他被“小人”包圍了,小人的行事風(fēng)格刻薄偏激,新法的偏差就無法得到合理的糾正,對社會造成了負面的影響。當(dāng)時的人大多認為程顥此言是非常公允客觀的看法。

不拘小節(jié):王安石的衛(wèi)生習(xí)慣

有一類有點獨特的笑話,是關(guān)于王安石個人的較為滑稽的衛(wèi)生習(xí)慣小故事,也被抄入了笑話集:

荊公、禹玉,熙寧中同在相府。一日,同侍朝,忽有虱自荊公襦領(lǐng)而上,直緣其須,上顧之而笑,公不自知也。朝退,禹玉指以告公,公命從者去之。禹玉曰:“未可輕去,輒獻一言,以頌虱之功?!惫唬骸叭绾危俊庇碛裥Χ鴳?yīng)曰:“屢游相須,曾經(jīng)御覽?!鼻G公亦為之解頤。(《頌虱》,《遁齋閑覽》諧謔篇)

荊公夫人吳,性好潔,與公不合。公自江寧乞歸,私第有一官藤床,吳假用未還,官吏來索,左右莫敢言。公跣而登床,偃仰良久,吳望見,即命送還。又嘗為長女制衣贈甥,裂綺將成,忽有貓臥其旁。夫人將衣置浴室下,任其腐敗,終不與人。荊公終日不梳洗,蟣虱滿衣,當(dāng)是月老錯配。(《潔疾》,《古今譚概》怪誕部)

王介甫面黃黑,問醫(yī),醫(yī)曰:“此垢污,非疾也?!边M澡豆,令王洗之,王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面黑》,《古今譚概》委蛻部)

以上三則笑話,以第一則在后來的笑話書中被引用最多,流傳最廣,《遁齋閑覽》諧謔篇、《山中一夕話》、《雪濤諧史》、《古今譚概》和《遣愁集》都登載了類似的內(nèi)容。它還化為事典,被用在詩作里。南宋詩人劉克莊有一詠虱詩云:“嘴利鋒芒毒,形微膽智麤。近緣司諫領(lǐng),游戲相君須?!迸逻@個典故別人看不懂,還加了注說:“‘屢游相須’用荊公事。”用來寫詩的工具書《韻府群玉》里有“綠須虱”條目,《韻府拾遺》有“頌虱”條目,也都是這個典故。這則笑話里,王禹玉用一句話解開了王安石的尷尬,笑話里暗含著對機智與豁達的贊賞,表現(xiàn)出了士大夫們不拘小節(jié)的風(fēng)度。在這一則故事里,王安石雖然衛(wèi)生習(xí)慣堪憂,形象基本還是正面的。

第二則笑話則是側(cè)重于士大夫的家事,展示了王安石夫妻間的生活場景。故事的主角是王安石的那位“相婆”,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都生動形象,富有喜劇色彩,更不用說里面還有一只惹惱了“相婆”的萌貓,實在沒有不引人一笑的道理。

第三則笑話這個故事,在《東軒筆錄》里的版本是呂惠卿說用芫荽(香菜)洗臉可以去黑,王安石說“天生黑于予,芫荽其如予何”——今天的美容小偏方則會說香菜含有感光素,大量食用會使人容易變黑,倘若如此,則幸好荊公沒有聽呂惠卿的話。這則笑話除了表現(xiàn)王安石的不愛干凈之外,也突出了他的執(zhí)拗。王安石在這里說的話戲仿自《論語》“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又似乎暗示王安石的自我期許是成為孔子一樣的人物。

關(guān)于王安石,之所以會有個人衛(wèi)生習(xí)慣較差的印象,一方面是因為宋人的筆記里,確實有不少關(guān)于王安石衛(wèi)生習(xí)慣的記載,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因為《辨奸論》這篇古文名篇,塑造了一個“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的“反派”形象,被認為是針對王安石而作的。在信息傳播不甚發(fā)達的古代,可以想見,很多人會因為讀了《辨奸論》而好奇王安石是否真的是一個不愛干凈的人。在這種好奇的驅(qū)使下,關(guān)于王安石衛(wèi)生習(xí)慣的種種笑話大行其道,變得有聲有色,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笑話是怎么被“轉(zhuǎn)發(fā)”的

士林笑話里的王安石總是與他的政治生涯難分難解,此是有關(guān)王安石的笑話的一大特色。這些笑話的故事在宋代的大多記載于筆記中,后來的各種記載里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筆記作者自己的“發(fā)明”。故事每被“轉(zhuǎn)發(fā)”一次,都會增加一些新的內(nèi)容,代表了筆記作者自己的意見。這導(dǎo)致不同的記載,對于同一個故事,會作出大相徑庭的闡釋。

例如鞏申為王安石放生祝壽的故事,前人就有不同的解釋。比較早的《東軒筆錄》直接說鞏申是個“佞而好進”“趨附不已”的人。但是到了明代,這個故事作為笑話收入《古今譚概》時,多了一段馮夢龍的評論,認為鞏申這是在規(guī)勸、諷刺王安石,暗示他“作業(yè)太重,多多放生,或致冥祐”。可能是擔(dān)心這么斷言,說服力不夠,馮夢龍就又舉例子說:“唐大理正成敬奇視姚崇疾,置生雀數(shù)頭,一一手執(zhí)而放之曰:愿令公速愈。姚相惡之?!闭J為鞏申是在模仿唐人,諷刺王安石。雖然馮夢龍也認為王安石的政治作為不可取,但經(jīng)他的解釋,鞏申的動機竟然就發(fā)生一百八十度的轉(zhuǎn)彎,從小人變成了君子,從佞臣變成了忠臣。其實依照《東軒筆錄》里的記載,當(dāng)時連販夫走卒都在王安石宅邸放生,作為追捧。將鞏申的行為解釋為故意效仿成敬奇,可能是不成立的。

再如《三鹿為犇》的故事,《遁齋閑覽》中說這個現(xiàn)象是王介發(fā)現(xiàn)的,而我們知道王介是可以與王安石相互嘲戲的朋友,這無傷大雅。在《后山談叢》里,這個笑話就出自那個傳說經(jīng)常當(dāng)王安石面諷刺新法的劉攽之口,多了針砭時弊的意思,劉攽說“宜三牛為麤,三鹿為犇,茍難于遽改,令各權(quán)發(fā)遣”,《后山談叢》解釋說,這個“權(quán)發(fā)遣”,就是諷刺當(dāng)時新黨為了推行新法,往往越級用人,資歷淺的新人也可以占據(jù)重要位置。越級用人,在宋代的官職任命里就稱為“權(quán)發(fā)遣”。經(jīng)這么一解釋,幽默就變成了諷刺。

《桯史》在“轉(zhuǎn)發(fā)”這個故事時,情感基調(diào)又出現(xiàn)了異變:

“王荊公在熙寧中作《字說》,行之天下。東坡在館,一日因見而及之曰:‘丞相賾微窅,窮制作,某不敢知,獨恐每每牽附,學(xué)者承風(fēng),有不勝其鑿者。姑以犇、麤二字言之,牛之體壯于鹿,鹿之行速于牛,今積三為字,而某義皆反之,何也?荊公無以答,迄不為變。黨伐之論于是浸開,黃岡之貶,蓋不特坐詩禍也?!?/p>

明代《山中一夕話》摘錄的笑話就是這個版本。這個版本認為,蘇東坡用“犇”“麤”兩字為難王安石,導(dǎo)致了王安石對蘇東坡有了怨懟,后來被貶也與此事有關(guān)。然而,考慮到王安石執(zhí)政時期,曾經(jīng)對導(dǎo)致烏臺詩案的《錢塘集》視若無睹,所謂王安石和蘇軾的私人恩怨,可能只是外人臆想。加上對王安石的評價,在南宋經(jīng)歷了一個急劇下降的過程,《桯史》中的記載恐怕不是事實。

笑話書的編寫者,能獲得如此豐富的王安石笑話素材,要歸功于宋人有意識的筆記寫作,使得大量的朝野趣聞在筆記中得以保存。這既和宋朝興盛的士林文化有關(guān),也和宋人的“笑話意識”分不開?!度壕咏忸U》、《善謔集》、《開顏錄》、《絕倒錄》、《漫笑錄》、《諧史》、《拊掌錄》這些專門笑話集都涌現(xiàn)于宋。還有一些文集語錄為笑話特別設(shè)立篇目,范正敏《遁齋閑覽》中的《諧噱》篇,以及羅燁《醉翁談錄》中的《嘲戲綺語》篇就屬于這種情形。這些笑話集因為明代《說郛》的再次轉(zhuǎn)載,保留了下來。除此之外,還有《路氏笑林》、《戲語集說》、《滑稽集》、《林下笑談》、《悅神集》、《談諧錄》等,大都散佚,僅見于著錄。

對這些趣聞的“轉(zhuǎn)發(fā)”,必然會導(dǎo)致故事在流傳中發(fā)生一些變化,尤其是那些與政治有關(guān)的笑話。但是,這些“轉(zhuǎn)發(fā)”也促進了故事的保存。倘若不是因為古人保存這些趣聞的熱情,這許多朝野趣聞或許就會散佚得不見蹤影。隨著時過境遷,笑話的政治意義變得不再重要,更能打動人的,還是故事里那些閃爍著學(xué)識和機智的光芒的言辭記錄,富有喜劇色彩的人物形象。王安石有詩贊孟子,云:

沉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fēng)標(biāo)。

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

這或許也可以用來形容笑話中的王安石自己。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