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重拾漢語之美:用準確的語言講述中國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后,一個英文單詞“taikonaut”又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后,一個英文單詞“taikonaut”又進入了大眾的視野。次日在北京大學舉辦的“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活動上,楊利偉表示:“國際上管航天員叫astronaut,但我們成功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詞:我們把中國的航天員叫taikonaut?!薄皌aikonaut”是一個“拼音+英語詞尾”構(gòu)成的詞,前半部分“taikon”來自“太空”的漢語拼音,后半部分詞尾“naut”在英語中可以代表“宇航員”這一類人。

這個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大眾對于漢語的元素進入到英文世界中的一種自豪和新奇,當我們長期處于一種語言和文化環(huán)境中時,常會對我們語言中發(fā)生的變化習焉不察,而那些長期從事字典、詞典的編寫工作的不同語言之間的“擺渡人們”,則更加清楚地看到語言中發(fā)生的變化。

最近,澎湃新聞專訪了商務印書館英語編輯室主任馬浩嵐,作為一名在中西方語言交匯“前線”工作的編輯,一方面深感越來越多中國化的英語詞匯進入西方主流世界,但另一方面,我們更需要通過語言確立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位置,“現(xiàn)在中外文化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和密切,中國要在國際上建立我們的話語權(quán),要用準確的語言表達來講好中國故事?!?/p>

馬浩嵐

馬浩嵐

Litchi、wuxia、dama:西方世界關(guān)注導致中文詞匯以拼音的形式進入英語

澎湃新聞:關(guān)于中國的詞語或者語言元素進入到英文世界中的案例,還有哪些?

馬浩嵐:說到中國的詞語進入英語語言的案例,實際上,我們?nèi)绻匪輾v史,就會看到,最早是在1588年,《牛津英語詞典》(OED)收入了來自中國的詞匯li(里),還有一種水果litchi(荔枝),這是因為當時航海和世界各國交流的發(fā)展。在之后的時間里,進入到英語詞匯中的漢語詞大多來自于中國的宗教、文化、哲學、政治等方面,例如Chan(禪)Tao(道)T'ien(天)I Ching(易經(jīng))等概念。當然,還有更多近年來大家比較熟知的來自于中國的飲食、考古、藝術(shù)、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詞匯,因為具有中國特色,無法用已有的英語詞匯代替,所以它們也以音譯詞的形式進入了英語的詞匯系統(tǒng),例如jiaozi(餃子)、qipao(旗袍)、qigong(氣功)。

澎湃新聞:你也介紹過,“taikonaut”是一個“拼音+英語詞尾”構(gòu)成的詞,而有時候西方世界甚至會直接使用拼音,比如“jiaozi”,由此可以介紹一下除了這兩種方式,中文元素的直接進入,而非找一個英語詞匯中意思相近的詞來翻譯的方式,還有哪些案例?

馬浩嵐:除了taikonaut(航天員)、moo shu pork(木須肉)這樣用拼音加英語詞尾的構(gòu)成的詞,直接使用拼音進入英語應該是最多的,但是近些年來,隨著中西文化的交流,也出現(xiàn)了一些比較特別的案例,那就是“借譯詞”,是把中國的詞語中的字按字面意義翻譯成英語,然后成為英語的詞匯。實際上這樣的組合是原來英語中沒有的,而我們認為是中式英語Chinglish,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漢語進入英語的一種形式,例如add oil(加油)、bird's nest(燕窩)、lose face(丟臉)、red envelope(紅包)、iron rice bowl(鐵飯碗)等。

澎湃新聞:其實有時候我們會感覺到一種政治層面的隔閡:比如西方世界對中國的想象中有許多很吊詭和不合理甚至很幼稚的地方,這不斷地讓人感受到一種文化交流的困難,但是在民間層面,比如TikTok在海外風卷殘云般的攻勢,又讓我們覺得文化推廣好像也沒有那么艱難,你怎樣看待有著強烈的中文元素的詞語在譯介和使用中的表現(xiàn)?比如是否能被很好地接受和使用。

馬浩嵐:對,中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確實長期以來還是存在一些隔閡和誤解,有些西方世界對中國的想象其實是脫離現(xiàn)實的,但是近些年來,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和信息交流的日益暢通,我們的中文元素在英語中的譯介和使用越來越準確,越來越全面客觀地被西方文化所接受和認識。

我認為這其中有一個前提就是關(guān)注和興趣,世界對中國哪方面更加關(guān)注和感興趣,這方面的中文詞匯就會更容易、更準確地進入英語世界。近年來,一些和政治及社會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中文詞匯紛紛以拼音的形式進入英語,例如guanxi(關(guān)系)、ganbu(干部)、Lianghui(兩會),就是因為西方人看到我們近100年來中國的發(fā)展史、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他們非常感興趣,想知道為什么中國能夠有如此穩(wěn)定快速的發(fā)展,所以,政治領(lǐng)域這些中國獨有的概念就直接以拼音的形式進入到了英語的環(huán)境里。

還有,關(guān)于中國社會文化生活和大眾文化的詞匯,也是世界矚目的,所以wuxia(武俠)、hukou(戶口)、hutong(胡同)、dama(大媽)也都進入了英語詞匯。在我看來,當前全世界對中國的文化、社會、政治、經(jīng)濟各方面越來越關(guān)注,是把我們的文化通過語言對接向世界闡釋的最好機會,我們這些做詞典編纂出版工作的人,就應該順應時代的需要,做出更多的工作和努力,在以詞典體現(xiàn)漢語外語對照的過程中,盡量做到精確全面、客觀準確,減少誤讀、誤解和含混曖昧,讓外國人能夠通過語言看到一個真實的、現(xiàn)實的中國。

編輯室

編輯室

中小學英語教材存在個別詞匯和用法過時的現(xiàn)象

澎湃新聞:我們知道中國中小學英語教材中還普遍使用“dumpling”,但這個詞的意思是“面皮包著餡兒”的食物,并不能專指中國的餃子,而現(xiàn)在英語世界大都使用“jiaozi”,這好像也顯示出其實教材中的英語和實用的英語好像會出現(xiàn)一些出入,雖然有時也涉及官方規(guī)范用法和俚語的區(qū)別,但或許也反映出教材中的內(nèi)容并未進行時效性調(diào)整。

馬浩嵐:中國現(xiàn)在的中小學英語教材確實存在個別詞匯和用法過時的現(xiàn)象,像大家都注意到的dumpling和jiaozi的問題,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dumpling不是中國特有概念,世界上其他國家民族的“面皮包著餡兒”的食物都可以叫dumpling,但是只有jiaozi是中國的,是不需要再附加說明和修飾就能直接代表中國概念的。

英語教育中應該盡量吸納這些中國元素在英語中的最新體現(xiàn),因為這關(guān)系到我們自己的文化認知,我們要用中國化的英語表達中國并且讓世界認識、接受、認可,這就是從語言自信開始建立我們的文化自信。

所以我希望我們的中國英語教育界能夠更緊密地去關(guān)注英語語言的發(fā)展,其中最可靠便捷的渠道方法就是去關(guān)注最新的權(quán)威工具書的發(fā)展,因為英語詞典展示體現(xiàn)的就是大家普遍接受已經(jīng)成為固定語言現(xiàn)象的詞匯和語言變化,我們在進行語言教學的時候,是應該把這樣的變化納入其中的。我建議英語教師和英語學習者要配備最新版的權(quán)威詞典,而不要使用過時的舊版本,因為語言是發(fā)展變化的,詞典會在新版中體現(xiàn)語言最新的變化,學習和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guān)注,才能與時俱進,學習和使用與世界同步的英語。

澎湃新聞:近些年我們也看到一個趨勢是大數(shù)據(jù)時代,網(wǎng)友們展示出超群的抖機靈和概括能力,每天都在衍生新的詞語,各種亞文化圈層中的“黑話”迅速被全網(wǎng)推廣,成為被頻繁使用的日常詞:比如硬核、凡爾賽、內(nèi)卷,有的則掀起各種戲仿的風潮,比如各種“文學”:咯噔文學、阿瑟文學、丫頭文學……詞典編寫中是否會注意到這些詞和將其納入呢?在翻譯中是否有困難,或者說詞典收詞的標準是怎樣的?

馬浩嵐:是的,現(xiàn)在是網(wǎng)絡時代、大數(shù)據(jù)時代,在網(wǎng)絡上大家的語言使用是比之前要靈活很多,每天都在衍生非常多的新詞和網(wǎng)絡用語。但是在我們編纂詞典的時候,并不是所有產(chǎn)生了的新詞都會收入詞典,而是要依據(jù)語料庫和數(shù)據(jù)庫對語言的變化進行監(jiān)測,只有當一個詞匯或用法在足夠大的范圍和足夠長的時間內(nèi)得到延續(xù)性和固定化的使用,意義和用法都已經(jīng)明確,才會考慮把它收入詞典。

例如,我們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大約是五年更新一個版本,在每個新版里面都會納入當時已經(jīng)得到認定的新詞新義,例如在2018年出版的第九版里面,我們就收入了live-stream(網(wǎng)絡直播)和selfie(自拍照)等新詞,在今年我們剛剛出版的《牛津高階英語詞典》(第十版)里面,也收入了體現(xiàn)這些年來語言新變化的詞語,包括alternative energy(替代能源)、clickbait(標題誘餌)、fake news(假新聞)等。

當然,新詞的翻譯永遠是一個挑戰(zhàn),因為新詞的歷史資料和可參考的前文都不夠多,我們需要觀察當代的用法,尤其是網(wǎng)絡上的用法和意義,從中去總結(jié)和歸納,然后盡可能用大家能接受理解的準確的語言體現(xiàn)出來,所以新詞的翻譯確實是我們出版社投入精力和資源非常多的一項工作,并且很可能在以后的版本里還會隨著語言變化和社會發(fā)展有修訂和改變。

《新華字典》(漢英雙語版)內(nèi)頁

《新華字典》(漢英雙語版)內(nèi)頁

站在漢英語言文化“交鋒”的最前線,每天都在體會語言的飛速發(fā)展

澎湃新聞:作為英語編輯室的主任,你其實是站在中外詞語“對撞”的一線,像你這樣的教材編寫者或者某種意義上的文化的擺渡人們,想知道詞典這種形式是否會有效回應時代的變化和新興的詞?

馬浩嵐:作為商務印書館英語編輯室的主任,我和我們部門團隊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編纂出版各類英漢漢英詞典,我們確實是在漢英語言文化交流和“交鋒”的最前線,每天都在體會時代的變化和語言的飛速發(fā)展,也在竭盡全力用我們出版的詞典去回應和體現(xiàn)這些變化,讓讀者能夠第一時間獲得有效的信息。

但是紙質(zhì)詞典由于受出版節(jié)奏所限,很難以最快速度反映時代變化和新的語言現(xiàn)象,例如,我們最快出新版的紙質(zhì)詞典,大概也只能做到4-5年出一次新版。所以我們在傳統(tǒng)的紙質(zhì)詞典出版的基礎(chǔ)上,還在大力開發(fā)語料庫、數(shù)據(jù)庫、在線詞典、詞典app這樣的線上產(chǎn)品,因為網(wǎng)絡上的產(chǎn)品是可以實時更新的,那么我們在開發(fā)語料庫、數(shù)據(jù)庫的同時,就可以把我們監(jiān)測到的最新語言現(xiàn)象實時反映在線上詞典和詞典app中,這樣我們的讀者和用戶就可以第一時間得到這個時代語言的最新反饋。同時我們也會把這些新現(xiàn)象納入紙質(zhì)詞典,在新版中不斷體現(xiàn)。

澎湃新聞:我們也注意到詞典的類型也在不斷更新,比如《新華字典》的漢英雙語版,這個詞典有很多可以聊的內(nèi)容,比如一些有中國特色的內(nèi)容的翻譯、對過去一些比較奇怪的英語解釋做了更正等等,可以再多介紹一下嗎?

馬浩嵐:現(xiàn)在中外文化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和密切,中國要在國際上建立我們的話語權(quán),要用準確的語言表達來講好中國故事,所以我們從詞典編纂出版的方面也做出了更多努力和嘗試。例如《新華字典》(漢英雙語版)就是中國品牌辭書國際傳播的一次有益嘗試。《新華字典》是我們中國人學習漢語的“母典”,伴隨著每個中國人學習漢語母語的全過程,它的漢語的體現(xiàn)和語料的呈現(xiàn)是中國最頂尖語言研究者幾十年的成果結(jié)晶,也是我們中國語言的基礎(chǔ)。因此,我們出版漢英雙語版的時候,想要達到的目的是用最準確、最直接對應的英語來體現(xiàn)《新華字典》原本的內(nèi)容,無障礙、無誤差、無誤解地構(gòu)建漢英雙語之間溝通的橋梁,盡可能減少在語言傳遞過程中產(chǎn)生的模糊和誤解,體現(xiàn)我們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優(yōu)美雅致。

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實際上在英語翻譯落實過程中是非常難的,我們組建了十余名資深翻譯的隊伍,還有三名精通漢英雙語的英國審訂人全程參與,歷時三年多,終于今年有一個比較滿意的成果呈現(xiàn)給大家。我們認為,這本詞典是向英語世界讀者用英語準確闡述中國文化的工具書,做到漢語英語在意義、詞性、時態(tài)、語態(tài)的精準對應。

例如,漢語里的“談、聊、嘮”都表示“談話,說話”,但是語態(tài)、語氣、情緒各不相同,我們在這本詞典里就用英語做出了精確的表現(xiàn):“1. 談:請你來談一談。You are invited to come and talk about it. 2. 嘮:來,咱們嘮一嘮。Come on, let's have a chat. 3. 聊:別聊啦,趕快干吧 ! Stop chewing the rag and get on with work! ”還有非常有意思的中國的飲食文化,一個“酪”字,在不同搭配中所指食物完全不同:“奶酪 cheese;杏仁酪 almond cream;核桃酪walnut paste”。還有中國的玉文化,《新華字典》里有幾十個字都表示某種“玉”,我們盡可能用準確的英文去解釋,讓讀者理解那么多不同的漢字代表的都是略有差別的“玉”。還有《新華字典》里表現(xiàn)中國源遠流長禮儀發(fā)展的眾多敬語,看到這本詞典的讀者都會為中國作為禮儀之邦的傳統(tǒng)深受震撼:“寶眷your respected family/寶號 your company;貴姓 your family name/貴處 your place;垂詢condescend to enquire /垂念show kind concern for;賜教 grant instructions;奉勸may I suggest /奉送offer as a gift /奉還gratefully return;華翰 (書信)your letter;惠臨your honourable presence/visit;鈞命your order /鈞安your good health /鈞鑒your attention”。

澎湃新聞:商務印書館主要推出的英漢漢英詞典有哪幾種,可否就近些年收入的新詞舉例介紹?

馬浩嵐:120多年來,商務印書館一直通過工具書的出版來搭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大家比較熟知有“牛津進階詞典” 系列、《新時代漢英大詞典》《新時代英漢大詞典》《英華大詞典》等長期出版的經(jīng)典品牌詞典,這些是綜合體現(xiàn)中西方或中英文語言文化的工具書。

而近年來,我們還特別注重通過漢英詞典向世界傳播我們優(yōu)秀文化中的概念和現(xiàn)象,所以我們出版了一系列??茲h英詞典。例如,今年剛剛出版的《中華白酒文化漢英雙解詞典》,是一本填補空白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詞典。白酒文化不僅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的歷史悠久的組成部分,它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從中華民族誕生之日開始共同發(fā)展至今,白酒文化中蘊含了文化、文學、藝術(shù)、社會生活、政治經(jīng)濟、科技技術(shù)等各方面的發(fā)展。

而我們在研究各國語言交流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一個成熟的文明或者一個比較發(fā)達的國家,往往它的酒在英語中的也有特定代表單詞,成為一個文化符號,例如日本的清酒叫Sake、俄羅斯的伏特加叫Vodka,蘇格蘭的威士忌叫Whisky,這些都形成了固定的英語單詞,進入了廣大英語使用者的認知系統(tǒng)。而我們中國的白酒,雖然有如此深厚的文化積淀,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代表,但從文化傳播或語言傳播的角度并沒有形成固定的國際化的語言符號,所以在我們出版的這本《中華白酒文化漢英雙解詞典》里,首先規(guī)定白酒在英文里的表達就是baijiu,是中國獨有的白酒,不是任何其他的酒精飲料alcohol或者是高度酒liquor。這就是通過詞典的規(guī)定來讓帶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符號進入到全世界的視野里。同時,這本詞典里還有大量關(guān)于中國的酒政禮俗、酒名酒器、酒人酒事、文學藝術(shù)等內(nèi)容,漢英對照闡釋,配有精美的全彩插圖,讓全世界都通過語言來認識如此豐富精彩的中華白酒文化。

希望通過這樣的努力,能夠讓中國文化和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被世界所認識、認可、接受。商務印書館還在編纂出版一系列中國特色社會風俗、政商法經(jīng)、歷史傳統(tǒng)、科學技術(shù)、醫(yī)藥學等漢英詞典,希望借助詞典搭建的橋梁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分享中國智慧,為國家的文化建設(shè)貢獻我們詞典人的一份力量。

中華白酒文化漢英雙解詞典

中華白酒文化漢英雙解詞典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