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這位詩人校長讓校園“詩意綻放”

中華文化中的詩教傳統(tǒng)源遠流長。從《詩經》開始,詩教就受到了先賢們的重視??鬃泳驮f過“不學詩,無以言”,《詩經》也成為了六經之首

這是七點三十五分

陽光逗留的瞬間

風噙著草的清香與桂的馨香

越過一片又一片草尖

追逐光的速度

撞落的朝露

滾進孩子們的書冊

搖身一行行詩句

在唇齒間駐足

心底的河開始奔騰

一帆滑過

草尖上掛著“朝露待日晞”

此刻 萬物相輝

我的指尖

垂落一滴真珠

——王曉云《晨間素描》

中華文化中的詩教傳統(tǒng)源遠流長。從《詩經》開始,詩教就受到了先賢們的重視??鬃泳驮f過“不學詩,無以言”,《詩經》也成為了六經之首。由新華傳媒打造的“申學課堂”之“閱讀與教育”直播欄目,走進浦東新區(qū)新云臺中學,領略“教育的詩意綻放”。

王曉云(左)做客申學課堂

王曉云(左)做客申學課堂

“從學生到教師,我生活與工作的場所以校園為主?;ú輼淠?,亭臺樓閣,碑帖字畫,處處都是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毙略婆_校長王曉云,是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也是一位詩人,著有三本個人詩集。她的第三本詩集——《云上花開:教育的詩意綻放》,首次以教育為創(chuàng)作主題,以老師學生為描摹對象。一個個熟悉的教學場景,在王曉云的筆下,充滿了詩情畫意。

王曉云說:“在充滿詩意的校園里,利用詩歌作為切入點,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引領學生深入理解古典詩詞與現(xiàn)代詩的內涵,推動學生對中華文化深層精神內核的理解,激發(fā)孩子們文化傳承與歷史擔當?shù)淖杂X性,讓教育在詩意綻放中生發(fā)更積極的生命活力,這是我多年來一直堅持的實踐,起先是一種下意識的自覺行為,后來就是有意識的主導推動。”

王曉云(右)帶領大家參觀學生們臨習書法

王曉云(右)帶領大家參觀學生們臨習書法

上海市新云臺中學是一所創(chuàng)建于2008年的公辦初級中學。在推進教育公平的進程中,既著力培養(yǎng)家門口的學子,也承擔了隨遷子女的教育任務。近年來,學校被列為上海市百所初中“強校工程實驗?!?,在師資、課程、教育教學以及家校互動方面都有了明顯的發(fā)展。

2018年8月23日,王曉云調任該校校長時,100名學生中有93名學生是隨遷子女。生源來自全國各地,家庭背景各有不同,這對學校管理、教學質量帶來了挑戰(zhàn)。對此,王曉云既感壓力,也有昂揚斗志。她寫了一首小詩——《分割線》自勉。詩中以分割線“另起一行/領新的篇章”的作用,表達自己“不糾既往/不懼將來/在追夢的路上/逆風盈舞”的決心。

回首三年多前的這段心路歷程,王曉云在節(jié)目中說:“人們害怕改變,是害怕改變所帶來的不確定。我們往往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把握這些不確定。當時的新云臺對我來說是個全新的環(huán)境,我面臨著諸多不確定。但是,我確定我喜歡語文和詩歌教學;我確定只要以誠相待,就能真心換真心,和老師們攜手共進,和學生們教學相長;我更確定,一切變化中都孕育著機遇。”

新云臺中學的人文課程“詩歌賦能”課現(xiàn)場

新云臺中學的人文課程“詩歌賦能”課現(xiàn)場

在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王曉云一直關注和研究詩歌教育的價值與意義,一直努力嘗試讓教育更富詩意。她不僅自己創(chuàng)作了很多關于教育的詩歌,還帶領老師、學生們,一起探索詩歌的世界,通過讀詩、寫詩,去體驗詩歌之美。

王曉云在學校里推廣詩歌教學的目的,并非培養(yǎng)詩人,而是培育孩子們更為敏銳的感知力與更為洞徹的表達力,激活思維的深度、廣度和銳度,以語言為橋梁和載體,讓思維外顯,從“為賦新詞強說愁”,提升到基于生命體驗的“潤物細無聲”。

王曉云說,自己從小就特別熱愛文字,對文字也敏感,無論是開心或者傷懷、無論是熱鬧或者孤獨,或者是成功或者失敗,我都能從文字、從詩歌里獲得共鳴,獲得更多的力量

“在小學階段,我曾經涂鴉過一兩首幼稚的小詩,可惜沒有留存下來。我真正動筆寫小詩,是在初中階段。第一首小詩,我記得寫的是雪花。從初中、高中、大學,一直到工作,慢慢寫了一些。從小學一直到高中,我所有的班主任都是語文老師,對我愛上文學,愛上寫詩具有巨大的推力。大學和工作后,發(fā)表了一些習作和詩歌,對自己也更有激勵。后來參加了詩社,寫了一些詩歌獲了獎。加入上海作協(xié)后,讓自己有了更多學習交流和成長的平臺?!?/p>

王曉云一直堅信,文字是有靈魂的,也一直在文字背后讀到了豐富多彩的世界。“很多時候,讀文字、讀詩歌,往往是心與世界萬物的對話。而當我借助詩歌呈現(xiàn)所見、所思時,既是自己的內心獨白,也是在和世界外物對話。我認為文字就是一個魔法師,它將同居稀釋,將迷惘澄清,將快樂凝聚,將思考沉淀;它牽引著我觀察、思考和記錄,也見證了我的成長。我同時也特別喜歡朗誦詩歌,可以說,寫作和朗誦,是我的興趣愛好。我在第二本詩集《追,城市的風》后記里寫過這樣一句話‘當筆尖親吻紙面,文字與靈魂開始了神秘的互訪,而聲音則以另一種方式,讓文字直立起身,悄然行走在讀者心中’?!?/p>

在詩中受益匪淺,也將詩意之美傳遞下去。節(jié)目中,當主持人問到,詩歌教育的核心價值和意義是什么時,王曉云從三個方面予以回答。

寫對聯(lián)

寫對聯(lián)

一是審美。

王曉云認為,詩歌是最優(yōu)美的文學藝術形式之一,教育應該引導學生以一顆敏感的心去感受這一美的藝術形式。

詩是內心獨白,是和自然萬物的對話,是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歌頌,是對現(xiàn)實問題的揭露與叩問。借助詩歌,我們可以描摹身邊的一切景、物、人、事,也可以就某些現(xiàn)象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創(chuàng)作詩歌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表達力,會得到很好的鍛煉。

詩里藏著作者與讀者的各種形態(tài):理想中的,過去的,現(xiàn)實的,未來的,得意的,失意的……無論哪一種形態(tài),都是生活給予我們的饋贈,都是值得珍視的生命體驗。當我們借助文字,以最凝練的形式將這種體驗呈現(xiàn)出來時,詩意就在作者與讀者之間形成一種波蕩,孕育出新的生命體驗。

二是樹德。

品詩,不僅僅是品味詩歌語言、意蘊本身,更是要品讀詩歌背后的人文情懷與人生格局。

品的過程,一定是關注內心成長的過程,遵循由感性向理性的閱讀規(guī)律;一定是關照和審查自己內心的暗與亮、弱與強,思考人生與生命的過程。教師要從“人的高度”出發(fā),緊扣“立德樹人”這一目標,有效落實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引導學生放眼世界,立足本土,培育民族自信,為成長夯實精神地基。

三是傳承。

古典詩詞是文化之根。要夯實文化底蘊,就要自覺呵護文字的純凈,從古典詩詞中汲取養(yǎng)料。這是讀好、讀懂詩歌的基本,也是培養(yǎng)情感、建立格局的基礎。

《上海市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中強調,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和鑒賞能力”。品詩的過程,其實就是感受詩歌的魅力的過程,是從讀到寫的過程和能力提升,也是語言積累的必然經歷。如果古典詩詞的基礎不扎實,文化給養(yǎng)就會斷裂。

因為王曉云的倡導,詩意的種子在新云臺的孩子們心中生根、發(fā)芽,開出了絢麗的花朵。不少學生的詩作在各個級別的比賽中獲獎,還有些學生作品在刊物上得以發(fā)表。

節(jié)目中,王曉云分享了一個故事:一天中午,她經過六年級某班教室,一個孩子追出來給她看自己的“詩集”。“詩集”只有這孩子寫的一首詩,但工工整整地寫著出版社的名字、出版日期,還畫了圖書的條形碼。過了兩天,這個孩子又把詩集送來給王曉云看,那上面,出現(xiàn)了第二首詩。

在充滿詩意的新云臺校園里,在王曉云的帶領下,教師團隊利用詩歌作為切入點,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引領學生深入理解古典詩詞與現(xiàn)代詩的內涵,推動學生對中華文化深層精神內核的理解,激發(fā)孩子們文化傳承與歷史擔當?shù)淖杂X性,讓教育在詩意綻放中生發(fā)更積極的生命活力。

王曉云介紹,新云臺是花園學校,校園內有88種植物。她用生物多樣性來比喻孩子的多樣性,“好的教育,不應該磨滅孩子的多樣性”,而詩歌教育給了孩子豐富的體驗和多元的成長。

無論什么時代,人們都需要和喜愛詩歌,因為人總是向往美的,而詩歌總是美的。任何時代,都有把詩歌寫美的人,也有把詩歌寫臟的人,但最終流傳下來的,一定是美的詩歌。新云臺,幸運臺,新云臺的孩子們是幸運的,他們在一所充滿詩意的校園里,感受著教育的詩化、詩化的教育。

節(jié)目最后,主持人請王曉云校長朗誦一首她的詩。她選擇了詩集中的一首《課堂里的光》。朗誦時,她的眼睛里也閃著光。這是一位教育者的敬業(yè)之光,也是一位詩人的激情之光。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