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人物

相遇詩歌小徑——劍橋徐志摩花園的設計

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對詩人徐志摩和劍橋的認識,都是從那篇高中語文課本的著名詩篇《再別康橋》開始。2018年,劍橋大學為紀念徐志摩而設計建造的徐志摩花園建成開放。

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對詩人徐志摩和劍橋的認識,都是從那篇高中語文課本的著名詩篇《再別康橋》開始。

2018年,劍橋大學為紀念徐志摩而設計建造的徐志摩花園建成開放。而在30多年前,知名古建筑園林學者、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設計的明軒是中國境外的第一座中式園林。

青年建筑師、學者樂正陽參與了這座劍橋大學唯一中國園林的設計。今年,恰逢徐志摩入學劍橋一百周年之際,由樂正陽所著《劍橋大學徐志摩花園》一書出版,作者在建造花園過程中多次前往劍橋,探尋自然、園林對徐志摩以及他所創(chuàng)作詩歌的影響。本文經(jīng)授權節(jié)選自該書,從中國古典園林與英式園林的比較出發(fā),介紹了徐志摩花園的設計理念。

徐志摩留學英國時

徐志摩留學英國時

 

徐志摩在英國劍橋

徐志摩在英國劍橋


徐志摩花園里的詩碑,攝影:Maxime Costalonga

徐志摩花園里的詩碑,攝影:Maxime Costalonga

漫步徐志摩花園

中國古典園林除了展現(xiàn)自然之美,也賦予自然更多的意境。中式園林大都有建筑、水池、石頭、樹、橋等,花和草卻不多。中國書法風格多樣,具有象征意義,同出一脈的中國園林,其中的要素,以及它們的設計和布局,也充滿了寓意。中式園林景點豐富,讓人目不暇接,置身其中的游客們常常驚嘆于造園工匠們的鬼斧神工。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獅子林,因園內(nèi)石峰林立,假山多且精美而得名;揚州園林“小盤谷”中,工匠們以疊石頭來模仿獅子,假山被命名為“九獅山”,類似為園林景觀加以比擬的例子不勝枚舉。

徐志摩花園設計效果圖,樂正陽

徐志摩花園設計效果圖,樂正陽

相較之下,英式園林不注重“寓意造景”,傾向于各式花草,選用的植物、景觀并不與比擬聯(lián)系在一起,而是用整體的自然風格來打動游客,旨在喚起當下與回憶中的美感。比起中國園林的精致緊湊,景點的此起彼伏,建筑空間的豐富多樣。英式園林更為粗糙、野生,常與未經(jīng)修飾的周邊自然景觀融為一體。但英國也有著名的“象征派”園林,例如大名鼎鼎的佩因斯希爾莊園(Painshill),18世紀由查爾斯˙漢密爾頓(Charles Hamilton)設計,位于英國科巴姆。佩因斯希爾莊園的靈感來自查爾斯的各國游歷,由一系列富有象征意義的景點組成,如“水晶洞穴”,“哥特廟宇”等,還有一個來自東方園林的“中國橋”。18世紀同一時期,英國倫敦皇家植物園邱園里也豎起了一座風格純正的“中國寶塔”,灰墻紅軒,至今還是邱園中的一大亮點,也是中國文化在英國的代表。

在中國,“圓”是寓意美好的圖形,祈愿人的一生,從生到死,畫一個完滿的圓。徐志摩花園里的“圓”引導著游客在園中行走,彎曲的小道寓示著,詩人的一生雖短暫,卻不是一個簡單的直線能夠概括。他年少成名,成就眾多,文學創(chuàng)作匯集中西方文化的精華。徐志摩紀念花園始于入口的石碑,中間的小道刻有《再別康橋》的第二與第三句詩歌,引導著讀者向內(nèi)走去,最終停留在園子深處的新月椅。

國王學院教堂,攝影:Jeff Tse

國王學院教堂,攝影:Jeff Tse


國王學院橋,攝影:Jeff Tse

國王學院橋,攝影:Jeff Tse

徐志摩花園落成之前,游客們只能站在國王學院的主道上欣賞石碑。因為沒有園子,游客不能久留,只能與石頭快速合影便離去,主道并不寬,若待的時間久了,往往會導致校園內(nèi)交通堵塞。花園的落成讓游客們能夠離開主道,進入花園,自由決定逗留時間的長短,可以是快速的朝圣,看一看著名的石碑,或是慢慢走一遍園中曲徑,品賞詩句,更可以坐在新月椅上,與三兩好友閑聊。

國王學院的院士樓,攝影:Jeff Tse

國王學院的院士樓,攝影:Jeff Tse

建筑、景觀的空間面積可被量化,但置身其中的空間感受無法用平方米、平方英尺來描繪。中國園林大師陳從周,曾著有《徐志摩年譜》,是中國最早研究徐志摩的學者,他在園林著作《說園》里也曾說,“園林中的大小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無大便無小,無小也無大。園林空間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變化,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的空間[1]”。徐志摩紀花園的物理面積是有限的,但游客的感受可以超越限制,十分寬闊,即使園內(nèi)有其他的人群逗留,但凡游客能找到一些與之共鳴的景象,便不會覺得園小擁擠,反而沉浸于趣味之中,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紀念花園對徐志摩的解讀,通過他詩歌里的描繪,并不可能完全坐實他當時的心境,但當后人恢復其中的原型,多少能找到些他情感的邏輯線索。1926年的《我所知道的康橋》文藻華麗,描繪了劍橋大學美的方方面面,表達愛意的方式強烈直接,而到了兩年后,1928年所著作的《再別康橋》,情感節(jié)制,描繪的景致也不多,七節(jié)詩句描繪了五個物象:“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榆蔭下的一潭”、與“星輝斑斕”[2]。這五個意向在紀念園中,時時被提起,用不同的方式在園中呈現(xiàn)。

徐志摩曾經(jīng)居住的博德利庭院(Bodley’s Court) 攝影:Maxime Costalonga

徐志摩曾經(jīng)居住的博德利庭院(Bodley’s Court) 攝影:Maxime Costalonga

“詩歌小徑”與園子盡端的“新月椅”都由英國藝術家、雕塑家蒂姆˙查克(Tim Chalk)打造。石碑上刻有《再別康橋》的第一句與最后一句,但只有中文,沒有英語翻譯。為了讓不懂中文的游客也能領會詩人的文采,園中小徑刻有《再別康橋》第二、三句詩歌原文以及翻譯,為了表現(xiàn)中英文不同、選用兩種材質(zhì):中文詩句由四位中國書法家書寫,其中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由鋼材制成,為“陽刻”詩句,鑲嵌在鵝卵石鋪成的小徑上;英文翻譯則是凹陷入砂巖石石板,為“陰”刻,一陽一陰,交相輝映。“新月椅”是為了紀念1923年徐志摩與胡適等建立的新月社,椅子也采用了兩種材料,坐墊為青銅,表面刻有垂下的金柳以及漂浮的水草,“新月椅”的立柱則是和小徑相同的砂巖石石材。

新月椅后的竹子,攝影:Jeff Tse

新月椅后的竹子,攝影:Jeff Tse

如此“成對”的設計手法不僅用于“詩歌小徑”以及“新月椅”,也在整個紀念花園中貫穿,硬質(zhì)與軟質(zhì)襯托著彼此?!霸姼栊健卑鸦▓@中央的花圃分為了兩瓣,左瓣中鋪有中國產(chǎn)小方塊花崗巖,拋光的石塊經(jīng)過切割后拼成網(wǎng)格狀,中間留有縫隙,撒上了青苔的種子。等石塊間長滿青苔,詩人會發(fā)覺這“軟”與“硬”,“青”與“灰”的搭配非常熟悉,在他求學時也有見過。劍橋是個古老的學院小鎮(zhèn),幾百年歷史的建筑、校舍比比皆是。昔時留下來的道路多為石料鋪成,英國雨水飽滿,喜陰的青苔得以填滿了石塊的縫隙。每次從美國飛往劍橋,在倫敦下飛機后我還需要換乘火車或城間巴士,再從劍橋市中心步行到國王學院,舟車勞頓,到達的時候多是深夜,游客們都已離去,學生們也不在大街上游蕩了。我行走在劍橋的石子路上,拖著的行李箱時而劃過青苔,獨特的聲音越發(fā)清晰,提醒著我,“劍橋到了”。我從不覺得長途跋涉去往劍橋辛苦,每次都充滿期待,能夠參與到“徐志摩花園”的設計與建造讓我覺得榮幸之至,我也深深喜愛劍橋的石頭小道,行李箱滑過石子路的聲音預示著又一次精彩的劍橋之旅。

劍橋大學徐志摩花園

劍橋大學徐志摩花園

另一瓣花圃里栽滿了玉龍草,原產(chǎn)于中國,與對面花崗石的花圃形成材質(zhì)上的對比。玉龍草的花圃里種有一棵中國的梅花,花崗巖的花圃里則是一棵黑松,花園四周種有紫竹、鳳竹、矢竹等——中國的“歲寒三友”,是詩人高尚品格的象征,也代表了對詩人的懷念源遠流長。1924年,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著名的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與林徽因伴其左右,作為翻譯與助手,三人的組合也被當時的作家稱為“有如松竹梅的一幅歲寒三友圖”,[3]總是穿著一襲中式長袍,消瘦挺拔的徐志摩便是三友中的竹。

[1] 陳從周:《說園》,同濟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22-23頁。

[2] 劉洪濤:《徐志摩與劍橋大學》,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第108頁。

[3] 徐善曾:《志在摩登:我的祖父徐志摩》,中信出版集團2018年版,第56頁。

樂正陽

樂正陽

延伸閱讀|樂正陽:后記節(jié)選

我非常感謝徐善曾和他家人的信任,在我還是個建筑學生時,便邀請我參與徐志摩花園的設計。

2018年8月,我最后一次前往劍橋,完成徐志摩花園的建設,并在8月10日參加了花園的開幕儀式。在此之后,我回到了中國,徐志摩花園的完成,也標志了我留學生涯的結束。2018年是陳從周百年誕辰,11月,連同同濟大學,多家上海和全國的媒體、機構紛紛慶祝陳從周的各項成就,他的許多作品走出校園,為大眾所知。我很榮幸參與了徐志摩花園的開幕儀式,以及陳從周百年慶典的各項活動,盡管他們的關系鮮為人知,我很欣慰公眾在近一個世紀后,仍然在贊頌著這兩位藝術家的成就,這是懷念他們最好的方式。

徐志摩長孫徐善曾序言節(jié)選

迎著英國多變的天氣,紀念花園的開幕儀式歡欣鼓舞地向大眾揭開了徐志摩花園的面紗,前來開幕式的觀眾由一群德高望重的的詩人,藝術家,政治家,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組成,其中包括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教育處工參王永利,劍橋市市長奈吉爾·高斯羅普(Nigel Gawthrope),國王學院院士艾倫˙麥克法蘭,我本人,以及徐志摩所有在世的后代。我和我的家人們都非常高興樂正陽也能加入我們,一起出席花園的開幕儀式。在我得知樂正陽打算用一整本書去紀念徐志摩和他在劍橋留下的遺產(chǎn),我非常的榮幸與開心。

今時今日,如果徐志摩本人能夠看到他自己的紀念花園,我相信他會非常喜歡花園的設計,花園中的元素并不張揚卻飽含象征意義,貫穿于整個園林——從植物的挑選,到整個花園的質(zhì)感、材質(zhì),從自然主義的美學到園中令游客停下腳步冥想的“詩歌小徑”。我衷心希望,這個紀念花園能夠給與劍橋的學者和夢想家們靈感,譜寫下美麗的詩歌,如同劍橋曾經(jīng)深深啟發(fā)過我的祖父徐志摩。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