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人物

莫言&張清華:每一個故事都是一顆種子

小說本身具有像樹木一樣的自我成長過程,跟人一樣


莫言?張清華(攝影:超俠)

莫言 張清華(攝影:超俠)

小說本身具有像樹木一樣的自我成長過程,跟人一樣

張清華:莫言老師好,歲末年初受《文藝報》委托,就您的作品問幾個問題,同時也由此說開去,聊一些有關的話題。那我們就先從《晚熟的人》開始吧。《晚熟的人》是您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后所創(chuàng)作的小說結集,匯集了這幾年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出版以后讀者反響熱烈,您自己關于這個小說集有些什么想法?

莫言:實際上,這個小說集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很漫長的,其中有幾篇是2012年春天的時候寫的,當時有一個朋友把我拉到西安,在秦嶺附近的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住下來,開始創(chuàng)作。大概寫了六七個短篇小說的草稿,后來因為發(fā)生了一些事情,就把整個創(chuàng)作擱下了。直到2017年的時候,我又把這些小說拿出來重新整理了一下,陸陸續(xù)續(xù)在一些刊物上發(fā)表。

我曾說過,小說本身具有像樹木一樣的自我成長過程,跟人一樣。人一直在不斷成長,小孩長大,大人變老,小說也是有生命的東西。當然,我指的是那種有人物原型的小說,比如《等待摩西》這篇小說,摩西就是有人物原型的。這個人是我的一個小學同學,許多年前也曾經見過,后來傳說他失蹤了,他的太太和孩子在家里苦苦地等待。大概幾十年后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碰到了他的弟弟,問起他來:“你哥還沒消息嗎?”他說回來了。所以,現(xiàn)實生活當中確實有這么一個事件和人物。當然小說里所描寫的很多事情跟他是沒有關系的,但是這個小說的核心部分——就是突然失蹤三十年的人又突然回來的事件,確實是有原型的。我寫到他的太太每天提著一個糨糊桶,拿著一摞傳單,在來來往往的貨車上貼尋人啟事。直到我在寫這個小說的時候,這個人還沒有消息,我心里想他肯定已經不存在了,多年來沒有任何音訊,怎么可能還活著呢?但是,他的突然回來,讓我感覺到這個小說沒有完成,應該繼續(xù)往下寫,于是就有了《等待摩西》。所以我說,人在成長,小說也在成長。作家還是應該跟當下的生活保持一種密切的聯(lián)系,才能夠獲得最鮮活的、最感人的、最令人信服的素材。

還有一篇小說叫《賊指花》,它在我電腦里趴了起碼有20年了。當時的題目最早叫作《三回船》,因為我在寫它的時候,想起小時候在故鄉(xiāng)看過的一出地方小戲——茂腔戲,名字就叫《三回船》。當然,這出戲演的是新人新故事,講一個二流子天天梳著大背頭、穿著皮鞋,到處追求姑娘的故事。當然,那個時代的姑娘肯定不會喜歡這樣的二流子,他盡管漂亮、有才華,但是不愛勞動,所以她們不會愛他。這出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三回船》講的也是新事新辦,跟農村的愛情婚姻新故事有關系。我就想,這個小說應該發(fā)生在三條船上。第一條船當然是在小說所描寫的松花江上。上世紀80年代,一幫文學青年喜歡混跡于各種刊物組織的筆會,筆會期間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故事;然后,這個故事應該發(fā)展到另外一條大江上去,最后肯定還要結束在這之外的另一條江上。但后來我覺得叫《三回船》也不太好,原來那個戲講的是劃著船走了,突然回來,又走了,又回來,這叫三回船。那么,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三條江的三條船上,到底題目叫什么呢?有一段時間,我想給這個故事起個名字叫“船上浪漫曲”,后來找不到一個精妙的結尾方法,也就放棄了,感覺沒有意思。但是故事的核心一直沒想好怎么處理,就一直擱置到了2020年的疫情期間。

張清華:最后的這個結局是后來想到的嗎?

莫言:就是在疫情期間,突然腦子里面靈光一現(xiàn),這個小說終于有了核心故事,《賊指花》圍繞著一個小偷來寫。那么到底誰是小偷,最后我也沒給讀者一個特別明確的答復,但我想讀者肯定還是能夠看出來的。那么,這個小說實際上也是一個成長的小說,它本身是依傍了幾十年前一次參加筆會的經歷和感受,擱置許久,直至去年突然完成。就像一粒種子埋在那個地方,等待陽光、溫度、水分和合適的機會,然后破土而出,長成一棵小樹。這個故事也是有很長的跨度的,總的來說,這個集子中的小說,都是有這種漫長的醞釀史,然后一鼓作氣地完成。

張清華:我有兩個比較明顯的印象,一個就是這些小說的故事跨度都很長,以《等待摩西》為例,還有像《左鐮》等幾篇寫故鄉(xiāng)人物的小說,故事的跨度幾乎都達三四十年。那么,其中人物的命運,自然就和當代歷史滄海桑田的變化之間,構成了互相投射和依托的關系,讓人看了以后,在感慨人物命運的同時,也感慨當代社會生活與世道人心的巨大變化。當然,這里面也有作者——也就是您自己在里面的那種感覺,有時候是不言自明的,有時候是躍然紙上的。還有一點,就是故事性非常強,寫法有改變,但是又有不變,那就是您小說里總會有精妙的故事,甚至非常離奇的情節(jié)。以《賊指花》為例,最后的結局非常出人意外,但是細想,又在情理之中,這也符合您小說引人入勝的一貫特點,故事性和戲劇性都非常強。變的一面在于,故事的寫法似乎有很明顯的變化,有返璞歸真、洗盡鉛華的感覺。過去的小說寫得都是淋漓盡致、非常飽滿,但現(xiàn)在感覺特別簡約和樸素。過去我喜歡稱您的小說是一種“飽和式敘述”,而現(xiàn)在,您也是在用“減法”了。從敘述的筆法上來講,比過去要平實和質樸了很多。那么,這其中的“變”和“不變”,您是怎么理解的?

莫言:盡管這本書是一個中短篇小說集,但實際上還是很連貫的。因為敘事主人公,也就是敘事者的視角身份是固定的。包括我在獲獎之前寫的那幾篇,也是一個作家回家的“還鄉(xiāng)”小說。當然這是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里一個重要的文學類型,從魯迅就開始寫這樣的小說。近百年的歷史間,描寫知識分子回鄉(xiāng)的小說,其中折射出的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感覺,以及跟鄉(xiāng)親們之間的那種隔膜感,在上世紀80年代之后,我們這批作家全都學習過來了,幾乎每一個好像都寫過類似題材的作品?!锻硎斓娜恕返娘L格,也算是延續(xù)了現(xiàn)代文學中以魯迅為代表的那批作家的還鄉(xiāng)小說的風格。

也毋庸諱言,后來寫的幾篇小說里面,能夠明顯看出作家身份的變化,坦率地說,2012年前后回家,鄉(xiāng)親們對我的態(tài)度有明顯的變化。我當然認為自己沒什么變化,但是大家都認為你變了,你也很難否認。就是像這樣一種個人處境的變化,也影響了我對事物的看法,也提供了我過去未曾有過的觀察問題的一些視角。就是過去忽略了的,現(xiàn)在可能凸顯出來了,過去一直熟視無睹的,現(xiàn)在突然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這也是小說集中的每一篇都有很長時間跨度的主要原因。知識分子回鄉(xiāng)的小說基本都是有跨度的,他是拿現(xiàn)在跟自己的童年記憶進行比較——他現(xiàn)在回到的故鄉(xiāng)、跟他記憶當中的故鄉(xiāng)相比較。所以,魯迅的《祝?!贰渡鐟颉贰豆枢l(xiāng)》這些小說里面具備的這些特征,我想在《晚熟的人》里面也是有的。

當然也有不一樣,畢竟我描寫的是我所經歷過的中國農村的幾十年,跟魯迅以及同時代的作家們所描寫的幾十年有很大差別。許多夢想中的東西,現(xiàn)在都變成了現(xiàn)實。最近這些年來,我感受的事物太多了,類似的小說應該還可以寫一大批,現(xiàn)在儲存在我的頭腦中的小說記憶庫里的人物故事還非常豐富。

但是這個風格的變化,是不是跟年齡有關系?上世紀80年代初期,我畢竟很年輕,只有30來歲,長期感覺到有話要說,終于得到發(fā)言權,得到隨心所欲地甚至是為所欲為地使用語言,來揮灑、鋪張、鋪敘自己情感的機會,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蠻勁兒。但現(xiàn)在,我已經年近古稀,想那樣寫自己都不答應了,覺得既浪費了自己的才華和情感,也給讀者的閱讀造成了不必要的障礙。當然,從文學研究的角度來講,我想你們也不會輕易否定我在那個時期的創(chuàng)作,甚至有人會認為現(xiàn)在我已把過去那些東西都丟掉了,感到遺憾。但是對我來講,發(fā)展到這樣一種方式,用這樣一種情感的度來寫小說,也是一種必然。

張清華:到了2012年,您也覺出了環(huán)境對您的一些影響。坦率地講,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后,對您原有的寫作觀、態(tài)度和方法,還有風格,有沒有直接的影響?

莫言:我認為還是有一些的。剛開始我一直猶豫不決,很多東西輕易不敢下筆,還是有所顧忌——如果我是一個年輕作家,這樣寫沒有問題,但現(xiàn)在我是一個“老作家”了,而且又是一個得過什么獎的作家,如果這樣寫的話,人家會挑毛病。有這種顧慮,這也是我有五六年遲遲沒有動筆的原因。

2017年,我回頭把當時在西安寫的那幾個小說拿出來看的時候,還是感覺那幾個作品寫得太老實了,沒有必要那么拘謹。所以寫到《火把與口哨》,尤其是《賊指花》的時候,我還是恢復到以前那種心態(tài)了——我不管你們了,我還是這樣寫,至于讀者怎樣看這個小說,那就是讀者的問題了。我不可能準確地揣摩到讀者的閱讀喜好,只能說感覺到這樣寫我認為是好的,就這樣寫。一個人要客觀評價自己是很難的,我想讀者或者評論家讀我的小說,也許會發(fā)現(xiàn)是不是“諾獎”在某種意義上捆住了我的一部分想象力。

我寫這樣一批小說,是希望能夠讓大家從這些人物身上看到自己和身邊的人

張清華:我注意到您的一些小說發(fā)表的時候,有時就叫《一斗閣筆記》。筆記顯然是和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國古典小說的文體有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事實上我很清楚您與這個傳統(tǒng)之間的瓜葛由來已久,但我這里要代讀者問一下:您是否確實在自覺傳承中國文學的舊傳統(tǒng),有沒有這方面的考慮?

莫言:我沒有特別刻意地去追求這個。但當年讀筆記小說時,還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在讀汪曾祺、阿城的一些小說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們的作品帶著明顯的筆記小說風格,汪曾祺甚至還改寫過好多篇《聊齋》的故事。我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也曾經改寫過50篇《聊齋》故事。早期那些特別短的小說,實際上就可以算做筆記體小說。這兩年我已經寫了36篇了,好像還有將近20篇沒有整理,我將來的計劃是寫100篇,出個小冊子。

張清華:筆記的寫法具有放松、隨意和文體模糊化的特點,有時候像是散文,有時候又像是小說;有時候像是實錄,有時候像是虛構。《晚熟的人》里也似乎隱約體現(xiàn)了這樣的一些特點。

莫言:筆記小說應該分出幾類,一類就是聊齋體,包括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等,談狐、談鬼、談軼聞奇事;還有一種就是詩話體,寫詩人故事。我記得清朝很多官員寫了很多類似的故事,記錄的大都是朝廷里的大臣們,他們當時都是科舉出身,能寫各種各樣的詩。我寫的《一斗閣筆記》已經發(fā)表了36篇,形式和內容都非常自由,有的完全可以當做短篇小說來讀,有的就是詩歌。其中一篇寫的是,有一天晚上我在辦公室里面埋頭寫詩,突然進來一個天文系的學生,對我說:“老師,我聽說你在寫詩,我剛剛發(fā)明了一個寫詩的軟件,我給你裝上您試試?”我說:“那好,你給我裝上吧?!毖b上以后,他說:“老師你試驗一下?!蔽艺f:“好,怎么試驗呢?”他說:“你說幾個關鍵詞吧,要寫什么?”我說:“送別、初秋、傷感、男女、江邊……”輸入了一些關鍵詞以后,他說:“老師,你要五言的還是七言的?”我說:“七言的?!彼謫枺骸笆且呓^還是要七律?”我說:“七律?!彼f:“老師,出來了?!蔽乙豢?,完全符合律詩的格式,一首也還說得過去的詩就寫出來了。當然,這三首詩都是我自己寫的,我借著這樣的一個編的故事,把我的詩說成了電腦寫的。然后有的人當真了,說這個電腦寫的詩還真不錯,還問真有這個軟件嗎?我說:“有,你要嗎?我給你裝上?!钡珜嶋H上,這是我編的一個故事。它算是小說還是紀實呢?這就很難說了,但用這樣一種方式來婉轉地或者曲曲折折地發(fā)表一下自己寫的所謂的舊體詩,我覺得還蠻好玩的。這就是真正的作者隱藏到背后去了,如果有人罵的話,那你罵電腦去,跟我沒關系。當然還有一些帶著明顯的民間故事的風格,傳奇、故事、軼聞趣事,甚至我想還可以把《一斗閣筆記》這種風格更加多樣化,把某年某月我在部隊宣傳科寫的新聞簡報、因為什么事情寫的一份檢查、寫給誰的一封信,都作為一篇放進去。這些完全可以虛構,只是用這樣一種方式來拓展筆記小說的外延。

張清華:中國古代的筆記小說確乎也是這樣的,有很多是以實錄的形式虛構,或是在虛構中設置了很多實錄,很難去證實或證偽。

莫言:總之,我想是極其隨便、極其自由的,讀者也會讀得妙趣橫生。我記得曾寫過一個舉人參加科舉考試的故事,舉人作了一篇全部用鳥字邊寫成的八股文,劉墉當時是主考官,一看說“不行”,里面有一個生編的字,取消了舉人和秀才的名號。過了幾年這個小子又來了,這次作了一篇全部用馬字邊寫的文章。劉大人一看,說這個小子壓不住了,才華太大了?!兑欢烽w筆記》的風格,在《晚熟的人》里確實沒有直接體現(xiàn),我還是有所保留的。我寫《一斗閣筆記》,是一種戲謔、游戲的心態(tài),跟自己和讀者開善意的玩笑,通過這種方式戲謔人生,讓大家看破某些華麗、莊嚴的外衣背后的一些東西。但是寫像《晚熟的人》這樣的傳統(tǒng)小說,我還是非常認真,沒把特別戲謔的惡作劇寫法放進去,但現(xiàn)在想來,是不是也保守了些呢?難道所謂的嚴肅小說真的那么嚴肅嗎?實際上也未必。《一斗閣筆記》里的各種嘗試,實際上完全可以放到寫《晚熟的人》之類的小說里去。用這樣一種自由的、隨意的、不做作的方式來講述故事,也許會讓讀者感覺到更加的輕松。

張清華:我對《晚熟的人》里面的人物很感興趣,他們多數都是一些有鮮明歷史印記的人,有特殊符號意義的人,比如說那個到老了還要戰(zhàn)斗的村書記,再比如那個流氓無產者武功。這些人身上還帶有非常多歷史的痕跡,但也走到了現(xiàn)實之中,來到了當下。我看您的小說里面,對他們的態(tài)度,總體上是悲憫和寬宥,細部是有厭惡甚至還有痛恨。那么,您是怎么對這些人物進行定位的呢?

莫言:剛才我們談到,《晚熟的人》的特征之一,就是每個故事的歷史跨度都很長,每個人物的歷史也都很長。那么,對這部分人你剛才講的,我是完全同意的,就是對他們是一種寬宥的態(tài)度,就是說,我認為他們這樣做都是歷史造成的,是有深刻的歷史原因的,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有批判。有的人性格當中本身就包含了讓他一輩子不得安寧,也害得別人不得安寧的這樣一些壞的東西。

我寫這樣一批小說,并不僅僅是為了讓大家明白,在我們的歷史過程當中曾經有過這樣一批人,而是希望能夠讓大家從這些人物身上看到自己和身邊的人。武功這樣的人已經變成一個老人了,很快就要死掉了。在那樣一個環(huán)境里,他用那種方式來抗爭,同時他要作惡。這個時候,他就是一個殘忍的弱者、兇殘的弱者。在目前這個網絡時代,像武功這樣的人,可謂比比皆是。他以他的弱小來獲取他的利益,當他被欺負的時候就說自己是弱小的。但是他做的惡,他對別人的傷害一點不比強者對弱者的傷害小。

張清華:這就是漢娜·阿倫特所說的“平庸之惡”。武功這個人非常典型,他是以弱者的名義行著霸道,也傷害到很多人。

莫言:他干了沒有底線的壞事——我弱小,我欺負比我更弱小的人。我打不過你,但是你老婆孩子打不過我。只要你不把我打死,我就去打那個孩子。你小孩兩歲,懷抱里的孩子能打得過我嗎?

張清華:阿Q也是這樣,阿Q不是也欺負王胡、吳媽嗎?

莫言:這也是跟阿Q一樣的,阿Q確實始終沒有在這個社會里絕跡。

張清華:所以這批作品我認為依然有早期作品的批判性,也有魯迅對人性的反思,對國民劣根性的批判,也仍然能夠看到一些影子。

莫言:我現(xiàn)在覺得,要重新定位好人和壞人。在《地主的眼神》里,我對一類“地主”人物重新進行了一種客觀的定位,他是地主確實很可憐,但是他本身也很壞。他對他的兒媳婦,對小說里的兒童,也是非常兇殘的。

歷史學家往往著眼于大的方面,而作家首先關注的是個體

張清華:我這個年齡的人,對于老家的那些農民人物也有一些記憶。但這么多年過去,覺得小時候的理解太淺了,直到中年才會感覺到他們的豐富,他們身上恒在的那些善與惡。那些人中間,有一個從假洋鬼子到阿Q再到王胡、小D的鄙視鏈、壓迫鏈,都在其中掙扎,沒有辦法把他們的善惡區(qū)分開來。

莫言:這就是人世,這就是豐富的鄉(xiāng)村社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實際上都在產生一種非常可貴的東西,就是寬容之心。過去認為大逆不道的很多東西,現(xiàn)在回頭一看覺得很有道理,沒有必要去譴責人家,我覺得應該認識到鄉(xiāng)村社會存在的巨大的包容性。

張清華:《賊指花》讓我感覺到您在人性的探究方面有了更多哲學的意趣,假如說前面的幾個小說都是歷史的和倫理的內容比較多,而這個小說里面的哲學含義則比較深。關于“賊”的主題,中國古代文學里面很多,《水滸傳》里面這些人物到底是匪還是好漢,是賊還是英雄?會有完全不同的認知。俄羅斯文學里也有很多類似的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安德烈耶夫等好多作家都寫過關于賊的小說。他們的作品中很多都在探究人性里面的“賊性”,雖然我們每個人不見得是法律或道德意義上的賊,但是從人性的某個側面,我們難道沒有“窺探”過別人?“覬覦”過別人的秘密?沒有“惦記”過別人的財物?難道就沒有貪欲?沒有刺探別人的內心的想法嗎?所以,賊性是人性里面非常深層次的一個東西。這個小說在這方面有特別豐富和廣泛的一種指涉,不知道您寫的時候是怎么想的,最后居然是最像正面人物的、畢生與賊為敵的一個人,是一個真正的賊,所以賊無處不在。

莫言:你把這個小說深化了一下。那確實廣義的賊心每個人都有,但有的人就在想出手的那一刻,又被道德紀律限制住了,有的人則沒有限制住。還有一種賊就是他本身不是賊,但是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讓他當賊的機會,那他面臨著一個巨大的考驗。我們在大庭廣眾下突然來了好吃的,你當然為了面子、為了尊嚴不可能去吃,那如果一個人獨居一室呢?吃了一口沒人追究呢?那就很難說是什么情況了??酥聘赖录s束,實際上是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面臨許多次的考驗。在《賊指花》里面,我沒把這個賊當作一個壞人來寫,我甚至是用一種特別欽佩的情緒來寫他,特別欣賞他。這也符合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的心態(tài),就是看到他伸手捉蒼蠅、那么瀟灑地把酒瓶子甩到身后那個垃圾桶里去的身手,看到他那么仗義,尤其對女性的一種呵護,那真是一個君子,真是一個紳士。所以最后,當“我”知道他是賊的時候,“我”也大吃一驚,怎么會是他呢?

張清華:還有一點很重要,把“我”自己也擺進去了,敘事人“我”也被人家懷疑和敘述為“賊”,這也生發(fā)出了更敏感的意義。

莫言:是啊,人家認為“我”是賊,“我”也很冤枉,辯解又很無力,所以小說中出現(xiàn)了這一節(jié),是個意外的深度。但從主要的故事邏輯中看,結果就是你認為最不可能做賊的那個人是賊。而且,整個看下來,你也不會認為他做的這一件事是多么下賤,是多么不可原諒。你會以為,他做這件事是有原因的——我當時想,他也許就是對這個吹牛的家伙的一種懲罰,你當眾炫耀你的破錢包,吹牛皮嘛??傊覜]有把這個賊當壞人來寫,我甚至感覺到他還是一個人的性格的多重表現(xiàn),他在出手救美的時候,沒有想要表演;他在懲罰壞人的時候,也是完全發(fā)自內心的。這個人的多面性,都是他的性格的重要構成部分。我想,像《賊指花》這樣的小說,批判性就不要那么明確。

張清華:確實,它是對人性的一種深度分析,是一種“關于賊的精神現(xiàn)象學”的討論,或是犯罪心理學的一種闡釋。我們再來聊聊另一個話題,從個人來說,您經歷了那么多歷史變化,人生中有如此多的故事,每一個時代在您身上是否留下了不同的印記?換句話說,您覺得個人和歷史和時代的關系是怎樣的?

莫言:我們這一代人,可以說是經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無數個人的歷史編織成了大的歷史,歷史學家往往著眼于大的方面,而作家首先關注的是個體,個體的生命、感受和命運。無數的個體怎么產生影響力,一個歷史事件又怎樣影響到無數的個體,這是作家應該關注的,也是我寫歷史小說所遵循的。用個體的角度來觀察整個的歷史過程,用感情的方式來把握人跟人之間的關系,這樣的小說就是類似《豐乳肥臀》的作品。

張清華:這些年您的作品被大量翻譯成外文,產生了很大的世界影響。但是中國文學總體上走出去的程度還遠遠不夠,仍然面臨著很多障礙。在您看來,中國文學應該如何走出去?

莫言:這個只能是一步一步來,不要著急。首先還是要寫好,依靠一些別的手段把一本書推出去,可能會取得不小的影響。但要真想成為一部文學經典,影響到外國人的心靈,我們可以回頭想一想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想一想這些外國的偉大作家的作品為什么會影響我們?那我們就知道應該怎么做了。真正要變成影響西方讀者心靈的作品,當然離不開好的翻譯,但最終根本還是要自己的文本過硬。對作家來講,首先還是坐下來先把小說寫好,同時也需要有關部門的幫助。在對外翻譯推介這一方面,我們這兩年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我們必須認識到,當今這個時代已經不是托爾斯泰、巴爾扎克的那個時代了,那個時代的作家確實是社會當中最引人矚目的明星,那個時候閱讀的就是小說、詩歌,能看的就是舞劇、歌劇、話劇?,F(xiàn)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里,怎么樣讓自己的小說變成外國讀者手里捧著的讀物,這個過程太漫長,也太困難了。

張清華:最后,希望您能夠談一談對文學批評的看法。現(xiàn)在的文學批評不是那么盡如人意,好像還不如豆瓣等媒體對讀者的影響大。

莫言:文學批評和創(chuàng)作的關系也是個老話題了。這種東西都是階段性的,就像魚汛一樣,一個大潮過來,一網捉了很多魚;魚汛不來,好幾天捕不到一條魚。好小說和好作家也是這樣,一波一波的?,F(xiàn)在我們的期望太高了,希望每年都涌現(xiàn)出來很多杰出作家,希望每一個作家每年都寫出驚天動地的好小說,這不可能。那反過來用這樣的標準來要求評論家也不對,你要求每一個評論家的每一篇文章都擲地有聲,有新的發(fā)現(xiàn),那不是也很荒誕嗎?所以,優(yōu)秀的評論家并不是說他不寫平庸的文章,而是他在寫了很多平庸的文章之后,會偶爾寫出幾篇有見解的經典性文章,這就跟小說家一樣。

張清華:您的長篇新作什么時候能出來?準備寫一個大部頭的作品嗎?

莫言:這個不太好預告,慢慢來吧,傾畢生之力來?,F(xiàn)在我也猶豫不決,到底是向李洱學習,寫一部70萬字的作品呢,還是就寫一部三四十萬字甚至二三十萬字的。寫著看看,是個什么樣就是什么樣。

內容來源:《文藝報》2022年1月19日5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