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是一種果核上的雕刻藝術,其體量大不盈寸,其空間指掌之間。這一方寸之間的微雕藝術古已有之。
核雕的藝術流布我國南北,光福核雕屬南派核雕的一種,主要流行于蘇州光福鎮(zhèn)和舟山村正。2008年,蘇州吳中“光福核雕”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
陸小琴是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光福核雕)代表性傳承人。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她表示,歷經(jīng)百年的核雕在當下不應再囿于傳統(tǒng),從刀鋒、從古典文獻游走到萬水千山,再至社會現(xiàn)實,當下的核雕技藝應表現(xiàn)當下的精神。“每個時代的精神和文化最終會體現(xiàn)在那一時代的器物上?!薄拔覉孕趴礈室患乱觯鸵鱿氯?,做好。”
明清時期,蘇州核雕即已達到很高的藝術水準。明末魏學洢的《核舟記》生動記述了天啟年間王叔遠桃核雕刻作品《東坡游赤壁》的方方面面,譽之為“靈怪之材”;清代乾隆年間,蘇州微雕藝人杜士元在桃核上雕刻的《東坡游赤壁》被時人稱作“鬼工”。自明代起,核雕技藝便已走過了幾百年的發(fā)展道路,歷經(jīng)起起落落。
光福核雕技藝
光福核雕主要以質(zhì)地堅硬而細膩的廣東烏杭橄欖核為材料,外形基本保持果核原形,有珠串式、墜件式和擺件式等主要樣式,題材內(nèi)容涉及神仙人物、民間故事、民俗生活、山水園林等。這一技藝的工藝精巧細膩,線條明晰,立體感強,體現(xiàn)著蘇州雕刻“精、細、奇、巧”的技藝傳統(tǒng)。
從木雕轉(zhuǎn)向核雕
陸小琴于1976年出生于蘇州市吳中區(qū)光福鎮(zhèn),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從小便對民間藝術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歷經(jīng)多年的歷練,如今的她已經(jīng)成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光福核雕)代表性傳承人。
陸小琴在工作室中
陸小琴在工作室中
每天,陸小琴都會端坐于光福鎮(zhèn)的工作室中,一手托著橄欖核,一手執(zhí)著刻刀,一鏟一刻,在方寸之間勾勒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陸小琴對自己的藝術生涯侃侃而談,稱自己是半路出家,現(xiàn)在則是一心一意鉆研著核雕技藝。
陸小琴告訴記者,自己從小生活的區(qū)域離太湖并不遠,在這片區(qū)域內(nèi),家家戶戶的女子都會刺繡,她也不例外。“我母親是個繡娘,從小看著她們刺繡,自然而然也會了,就像是與生俱來的。在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下,我對藝術產(chǎn)生興趣,讀書時美術非常好,經(jīng)常把書本的空白面畫滿。”
出于對藝術的喜愛,1995年,陸小琴高中畢業(yè)后并沒有像大多數(shù)人一樣急于工作,而是想著學一門手藝。那時,她選擇了木雕。身為軍人的父親性格大膽開放,陸小琴的這一想法并沒受到太大阻力。就這樣,二十歲的陸小琴開始從事木雕、紫檀雕刻的手藝,持續(xù)了12年。
許中英 作品《十二月花神》
許中英 作品《精忠報國》
2005年,蘇州吳中區(qū)政府對核雕這一技藝加大關注,開始大力宣傳。在得知核雕技藝后,陸小琴便被核雕的鬼斧神工所吸引。至此,陸小琴的藝術道路在2007年發(fā)生了一次轉(zhuǎn)變,她放棄了堅持十余年的木雕生涯,轉(zhuǎn)拜年近五旬的核雕藝人許中英為師,正式步入核雕領域。陸小琴說她之所以改行,一方面是被核雕的精致和魅力所吸引,另一方面木雕需要木工、漆工合力完成,因此無法完全體現(xiàn)自己的所思所想?!拔医佑|核雕后發(fā)現(xiàn),核雕雖小,但是它可以盡情地把你的所思所想表達在上面。核雕就是我自己內(nèi)心世界對載體的投射?!?/p>
陸小琴笑稱,或許正是因為有此前數(shù)年累月的木雕積累才奠定了自己的核雕基礎,所以在轉(zhuǎn)行核雕時便游刃有余了?!澳镜穸际怯屑±淼模窨虝r需要順著肌理鏟下去,而核雕是很細膩的,沒有像木雕那樣的肌理,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下刀?!卑輲煂W習的第一天,陸小琴順利雕出了第一顆羅漢頭,上手的速度遠超他人幾倍。就這樣,陸小琴學了半個月就出師了?;丶液螅_始了自身的研究創(chuàng)新之路。
陸小琴作品《太湖霞光》
雕出世間百態(tài),刻盡神仙萬象
說起核雕,魏學洢的《核舟記》讓這門靈怪之技口口相傳、深入人心?!啊ㄓ嬕恢郏瑸槿宋?;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在陸小琴看來,《核舟記》中的這些描述就是核雕界的鬼斧神工。
陸小琴雕刻的《核舟記》
出師后,陸小琴開始向《核舟記》發(fā)起挑戰(zhàn)?!芭_北故宮博物院里有一艘陳祖章雕刻的核舟。我后來自己關起門來,花了一個月時間,根據(jù)核舟記描繪的那樣,做了一個核舟,里面雕刻了18個人物。做這一作品是想印證自己的能力水平,當時沒有按照別人的作品照片雕刻,而是全靠自己的想象?!?/p>
雕完“核舟記”后,陸小琴完成了對技法的自我檢驗,也開始思考自己的藝術之路該走向何處。在雕刻主題上,她開始研究佛像、觀音的雕刻方法;在技法上,則將木雕的技法鑲拼、浮雕和多層鏤空雕技術運用到了核雕雕刻上。
陸小琴作品《八寶觀音》
陸小琴作品《西方三圣》
“之所以選擇佛教的主題,是因為這個受眾面很廣泛。同時,大家對佛和菩薩的這種概念是非常清晰的,所以你塑造出的佛和菩薩形象需要得到大家的認可也是一種挑戰(zhàn)?!标懶∏龠@樣說道。當然,其佛教題材的塑造并非是無根之水,她告訴記者,自己雕刻的羅漢與佛造像參考了蘇州的紫金庵里的佛造像。
一枚盈寸核雕,從選核、布局、雕刻直至完成需經(jīng)十幾道工序。陸小琴說,雕刻作品是個漫長的過程,短則數(shù)日,長則個把月。同時,在她看來,真正融入作者思想的作品,才是有生命、有溫度的作品。
她的作品不局限于“千人一面”的十八羅漢、財神、彌勒等人物頭像,而是更多地把歷史、生活中的場景、個人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新的題材。其中,她用六顆核雕“講述”梁祝的傳說故事——英臺求學、草亭結(jié)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相思成疾、化蝶雙舞; 十二顆特長的橄欖核刻畫的《金陵十二釵》,讓觀眾于作品中窺見《紅樓夢》所述的悠悠歲月……
陸小琴作品《光影春秋》
陸小琴作品《十二生肖印章》
此外,其作品《在水一方》,靈感來源于《詩經(jīng)》,在橄欖核內(nèi)壁進行雕刻,采用薄意兼鏤空的手法,張弛有度的柔韌,似真亦幻的詩意盡顯其中;作品《十二生肖印章》取材于生肖、并與印章結(jié)合,趣味橫生;而《荷塘私語》用一顆怪核營造“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意境;《舞動》取材于一枚老核,源起“禪舞”之意,人物的律動與線條在果核的曲面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而在為人父母后,陸小琴體會到當父母的不易。借此,她以空巢老人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作品《守望》,刻畫了一位牽著狗的老人站在村口望著兒女歸來的場景;而作品《童年》則是呼喚家長反思孩子的童年與成長。
自2007年入行,再到后來屢獲大獎,短短數(shù)年間,陸小琴的名字在圈內(nèi)大噪。2009年,其作品《五龍觀音》榮獲“2009中國南京文化產(chǎn)業(yè)交易會·江蘇藝博杯工藝美術精品獎”銅獎,2013年,她憑借作品《二十四孝》摘得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
陸小琴作品《童年》
陸小琴作品《二十四孝》
歷經(jīng)起落的光福核雕需要藝術的溫度
核雕技藝從明代開始,走過了發(fā)展、繁盛、衰退的歷史階段。改革開放后,光福核雕又走上入了復蘇時期。
陸小琴說,近現(xiàn)代以來,光福核雕的生態(tài)是自發(fā)形成的,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起起落落?!斑@邊光福鎮(zhèn)舟山村的核雕藝人群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過去這里有核雕廠,很多工匠原先是廠里的師傅,工廠解體后匠人們回歸了家庭,為了生計便繼續(xù)在家里做核雕。改革開放后,隨著人們生活的改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核雕這一工藝,而這些匠人也隨著這股浪潮來到了上海城隍廟、北京潘家園銷售。隨著核雕市場越來越火,商家便自己跑到光福這邊來收貨了?!标懶∏俑嬖V記者,自千禧年后,核雕市場就像股票那樣拼命的往上漲,經(jīng)過10余年的發(fā)展,核雕藝人的人數(shù)估摸著有上萬人。
清代陳祖章雕刻的核舟
蘇州核雕代表人物周建明雕刻的《核舟記》
然而,歷經(jīng)巔峰之后,近幾年隨著核雕市場萎縮,消費群體縮小,技藝流失等原因,從事核雕的藝人開始變少了。與此同時,機器雕刻的出現(xiàn)也給手藝人帶來了巨大的考驗。在陸小琴看來,機器雕刻逐漸占據(jù)了傳統(tǒng)的小商品市場,因為便宜,好賣,使得一些制作水準一般的工藝品被慢慢替代了。“市場上,很多工藝品的品質(zhì)都差不多,而真正收藏核雕的人少了?!?/p>
雖然機器雕刻增多了,但陸小琴對于精心制作的核雕作品依舊保有樂觀的態(tài)度。在她看來,手工藝永遠是稀缺性的,好的作品是有溫度、有靈魂的,與冰冷的機器是兩個概念。
此前,蘇州大學教授袁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強調(diào)了在掃描、打印技術發(fā)達的當下,工藝美術的發(fā)展更重要的在于建立創(chuàng)新精神基礎之上的思維。對此,陸小琴則認為,當代核雕已不再囿于傳統(tǒng),從刀鋒從古典文獻游走到萬水千山,再至社會現(xiàn)實,當下的核雕技藝應表現(xiàn)當下的精神
陸小琴作品《舞動》
陸小琴作品《清奇古怪-民族魂》
陸小琴作品《美麗中國》
“每個時代的精神和文化最終會體現(xiàn)在器物上。我是堅信看準一件事要做,就要做下去,做好?!边@是陸小琴的匠心精神。她表示,她的夢想就是讓核雕這門藝術真正融入生活,把當代人的文化烙印刻在核雕上,把核雕文化傳播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