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摶泥塑人間”——天津“泥人張”的俗世傳奇

“泥人張”原是時人送給天津民間泥塑藝人張明山(1826—1906)的稱號。張明山18歲時已名動京津,后創(chuàng)建了“塑古齋”泥塑作坊。

“泥人張”原是時人送給天津民間泥塑藝人張明山(1826—1906)的稱號。張明山18歲時已名動京津,后創(chuàng)建了“塑古齋”泥塑作坊。張明山的后人繼承了張明山的事業(yè),融入了時代審美和技藝創(chuàng)新,把“泥人張”這一稱號世代流傳下去。今天人們在提起“泥人張”時,想到的已不再是張明山,而是天津著名的老字號,甚至是北方泥塑風格的代表。

泥塑是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它以泥土為原料,或捏制或翻模,搦泥成形。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女媧摶土造人,才有了人間萬象。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就已有了泥塑的蹤跡。漢代先民墓葬中亦常見泥塑人偶或動物的陪葬品。魏晉隋唐寺廟中的泥塑佛像,標志著泥塑藝術發(fā)展到了一個高峰。宋以后,不僅宗教題材的泥塑繼續(xù)繁榮,民間泥塑玩具也發(fā)展起來。

中國民間泥塑產(chǎn)地的形成,大多興起于明清時期。在經(jīng)濟相對發(fā)達的地區(qū),農(nóng)民在農(nóng)暇時就地取材,制作一些泥制“耍貨”,在年節(jié)、廟會時擺攤售賣。有的是給小兒的玩具,有的則可作為祭祀或鎮(zhèn)宅的風俗用品。清代以后,隨著商業(yè)貿(mào)易和廟會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人口流動頻繁,市民經(jīng)濟和民間文化也更加繁榮。許多泥塑產(chǎn)地的百姓以家庭為單位,專門從事泥塑。如清末民初的潮州浮洋鎮(zhèn)大吳村,泥塑從業(yè)者占總?cè)丝诘乃某?,幾乎戶戶有作坊,人人會泥塑。無錫惠山也有“家家善塑,戶戶會彩”之說。這些泥塑產(chǎn)地基本都以產(chǎn)業(yè)化形式批量生產(chǎn),供給當?shù)丶爸苓叺貐^(qū)。

售泥孩者,選自清﹒董棨《太平歡樂圖》

售泥孩者,選自清﹒董棨《太平歡樂圖》

各地經(jīng)典的泥塑造型以小動物或喜娃居多。如??h泥咕咕,大多是小動物造型,尾部有小孔,吹氣時 “咕咕”作響。高密聶家莊的“泥叫虎”,原是 “鍋子花”,也就是正月里點的煙花。放完煙花后,放火藥的泥墩子便可做裝飾用。再如鳳翔的坐虎,喜慶艷麗,在當?shù)氐奈幕杏序?qū)魔辟邪保平安的寓意。無錫惠山的“大阿福”,是以民間故事中的“沙孩兒”為原型的胖娃娃,也是當?shù)厝讼矏鄣募檠b飾。這類暢銷的經(jīng)典泥塑制品,造型簡單,多用翻模的塑形方式,再人工上彩,配色艷麗夸張。生產(chǎn)快、需求大、價格也低廉。戲文泥人也頗受民間歡迎,大戶人家在婚喪喜慶或過年過節(jié)時,常用戲文泥人作供奉或裝飾,增添年節(jié)氣氛。這類題材多用手工捏制,做工更加精細,也更顯泥塑藝人的功力。很多泥塑產(chǎn)地都以此為特色。

鳳翔泥塑“大坐虎”

鳳翔泥塑“大坐虎”


惠山泥人“大阿?!? src=

惠山泥人“大阿?!?/p>

“泥人張”的成名必然以天津本地的民間文化與泥塑產(chǎn)業(yè)為依托。過去在天津,也有泥塑產(chǎn)業(yè)。天津衛(wèi)地處九河下梢,自隋代大運河開通后,水陸碼頭陸續(xù)建起,至元朝時已成為重要的軍鎮(zhèn)和糧運中心。漕運的興盛,不僅從南方帶來了糧食,也帶來了媽祖文化。天津天后宮里供奉的媽祖,不單是海神,還能保佑當?shù)厝俗訉O延綿。天津人求子的習俗便是去天后宮栓一個泥娃娃。逐漸,與泥娃娃相關的泥塑產(chǎn)業(yè)也發(fā)展起來。

“泥人張”原是時人送給民間泥塑大師張明山的稱號。張明山(1826—1906),名長林,以字行世,18歲時已名動京津,后創(chuàng)建了“塑古齋”泥塑作坊。張明山的后人繼承了張明山的事業(yè),還融入了時代審美和技藝創(chuàng)新,把“泥人張”這一稱號世代流傳下去。今天人們在提起“泥人張”時,想到的已不再是張明山,而是天津著名的老字號,甚至是北方泥塑風格的代表。

“泥人張”張明山

“泥人張”張明山

泥塑界“大V”張明山

不同與中國的其他泥塑產(chǎn)地的形成,泥人張彩塑風格的定型與創(chuàng)始人張明山的個人經(jīng)歷密切相關。

據(jù)說,張明山的父親張萬全是個讀書人。張明山年少時隨父親從浙江紹興遷居天津。張萬全在天津靠制作販賣一些小泥塑為生。為給家里幫工,張明山很小就跟父親學會了一些泥塑技藝。13歲時,他離開了私塾,開始專心做泥塑。一開始張明山也多摹仿制作流行的耍貨,不過他擅于觀察勤于學習,很快把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與泥塑制作結(jié)合起來,開創(chuàng)了亦俗亦雅的風格。

彼時的天津經(jīng)常有廟會,張明山年少時也愛趕廟會,看外臺戲。他早年的歷史知識多是從戲曲故事中得知的。臺上人物的行頭、身段和故事情節(jié)他早已爛熟于心。張明山18歲時為名角余三勝所塑的《黃鶴樓》戲裝像惟妙惟肖,因此聲名鵲起。爾后,張明山又為京劇名伶譚鑫培、楊小樓、汪桂芬、程長庚、田桂鳳等塑像。清末民初時,看戲仍是大眾娛樂的主要方式。紅極一時的名角兒好比現(xiàn)在的流量明星,有的靠真功夫,有的靠權(quán)勢捧紅。但凡紅角兒都有一群鐵桿粉絲。他們?nèi)羰窍矚g一名演員,不僅追著他(她)的演出場次,還會收集與演員相關的報道、照片等物品集,給演員打賞、做廣告、請吃飯,更是毫不吝嗇。張明山精湛的泥塑技術,不僅贏得了名角兒們本人的認可,還蹭足了“粉絲經(jīng)濟”的福利。此后,名伶像和戲文故事,就成了泥人張彩塑的一大經(jīng)典門類。1943年7月,袁履登、周信芳、梅蘭芳等人在上海發(fā)起的“戲劇文物展”中,還將“怪藝人‘泥人張’手制余三勝譚鑫培泥像照片”作為展品展出。

張明山塑《余三勝戲裝像》

張明山塑《余三勝戲裝像》


張明山塑《譚鑫培便裝像》

張明山塑《譚鑫培便裝像》


譚鑫培先生便裝照

譚鑫培先生便裝照

天津趕廟會時會搭建一些茶棚,供人看戲時休憩。當?shù)丶澤虃兘鑿R會的茶棚陳列字畫古玩,來展現(xiàn)自己收藏的藝術品。張明山趁此機會,欣賞到了許多名家字畫。長期的學習觀摩,提高了張明山的藝術修養(yǎng)。后來他自己學習書畫,研究石刻和碑文上的古樸圖案和花邊。據(jù)清末天津教育家嚴范孫回憶,張明山“能畫巨幅山水,工而且速”,他曾幫助天津名匠“包鑲李”完成連景壽屏,“凡其闕處,悉以筆墨補之,峰巒樓觀,頃刻立就,相得益彰,遂為名作?!彼芄琵S二道門后院的正廳墻上,過去掛有一張約有2米高的壽星像,便是張明山所作。今天津藝術博物館就藏有一些張明山的白描畫稿,似其為泥塑打的草稿。這些皆可印證張明山亦善于繪畫。

張明山把傳統(tǒng)國畫的審美和創(chuàng)作技法融入了民間工藝,開創(chuàng)了雅俗共賞的泥塑風格。泥人張彩塑不局限于兒童玩具,很少有動物造型,幾乎都是泥人,更符合城廂市民的口味。其制作工序從不用翻模,每一件都是手工塑形。歷代泥人張的傳人,捏塑泥人最主要的工具是一把“壓子”。壓子是一種柳葉狀的薄片,用竹、木或其他硬質(zhì)材料制成。這個小工具好比兵家的武器,是手部功能的延伸,很多藝人都會自己打磨稱手的壓子。用壓子配合勾勒的線條兼工帶寫,走勢流暢。泥人張彩塑講究“五分塑,五分彩”,遵循國畫中“隨類賦彩”的設色原則,注重色彩與物象的和諧,色調(diào)的統(tǒng)一。相比其他民間泥塑,泥人張的造型和風格更加典雅,透著書卷氣。如惠山泥人中的“細活”——“手捏戲文”,成名略早于“泥人張”,在泥塑中是屬于精細之作?!笆帜髴蛭摹备裁耖g生活,有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手工趣味,設色明艷、樸拙可愛。而泥人張更擅長設計人物的動態(tài)形象,追求真實與傳神。色彩雅致、紋飾精巧。通常以一組人物表現(xiàn)戲文故事。兩三個角色,相互關照,一出戲中最精彩的橋段呼之欲出。

張明山塑《孫夫人試劍》

張明山塑《孫夫人試劍》


張玉亭塑《三娘教子》

張玉亭塑《三娘教子》


惠山手捏戲文《楊門女將》

惠山手捏戲文《楊門女將》

泥人張彩塑的儒雅氣質(zhì)和時代特點,不僅讓市民覺得新奇有趣,也受到了士大夫階層的追捧。天津鄰近北京,南北文人、官吏進京多路過天津,尤其在清后期,城廂文明發(fā)展,有眾多文化名人和富商長居于此。本屬匠人之流的泥人張成了遠近聞名的傳奇人物。因此,坊間也有了李鴻章延請泥人張塑像,泥人張賤賣海張五的故事,表現(xiàn)了民間手藝人德藝雙馨,不事權(quán)貴的氣節(jié)。

手工時代的“3D打印”

張明山作品表現(xiàn)出的高度寫實性,令人稱奇。當時乃至后來的報章上都說他有一絕活是“捏像”。傳說張明山看戲只當臺上的角色為模特,“端詳相貌,剔取特征,于人不知不覺中,袖中暗地摹索。一出未終,而伶工像成”?!短旖蛑韭浴分杏涊d:“張明山,精于捏塑,能手丸泥于袖中,對人捏像且談笑自若,頃刻捏就,逼肖其人,故有‘泥人張’之稱?!贝朔悄嗳藦埖莫氶T絕技,乃傳統(tǒng)民間手藝。明代在蘇州虎丘,聚集了一群“蘇捏”藝人,與客談笑間便在袖管中為其捏像,頃刻即成一尊三五寸高的小像。這做法與張明山的“絕活”如出一轍。到清康乾時期,虎丘泥人盛極一時,往來游人總會好奇一試?!都t樓夢》第六十七回寫到,薛蟠從蘇州帶了兩箱東西給母親和薛寶釵,其中就有在虎丘泥捏的薛蟠小像,與薛蟠毫無相差。不過虎丘泥人在清后期就漸漸絕跡了,張明山的后人也沒有再從事“捏像”。包天笑在社會小說《雨過天青》第二十四回,借朱愛人之口倒是說出了“捏像”興衰的原委。她說:“中國人的捏像,古來就有的。據(jù)我祖父說:蘇州虎丘從前就有一個捏像的,他抓了一團泥,一面看了你的面孔,一面只在袖子管里捏。捏出來居然十分相像,這真可謂神乎其技,后來卻漸漸失傳了。后來說天津有人能塑像的,一個出名的叫做‘泥人張’, 但是還不及從前蘇州的了?,F(xiàn)在的雕刻有照片,澆鑄有模型,其實不足為奇。像從前倒是真本領,而且非科學的。也一點沒有假借,可惜到如今都失傳了。”捏像與畫肖像一樣,是以前老百姓“留影”的方式。隨著照相技術的普及,這些“非科學”的把戲也失去了市場。

蘇州泥人《少婦哺嬰》

蘇州泥人《少婦哺嬰》

相傳,張明山曾教授海派畫家任伯年“捏像”的技藝。任伯年是宋代以后,少有的兼做雕塑的畫家。他在上海玩紫砂,做茶具、煙斗,也留下了一尊他父親任淞云的泥塑。據(jù)其子任堇說:“此先王父淞云公遺像,先處士以捏像法取得之。側(cè)坐籠袖,宛然生前神采也。”任伯年的父親是民間肖像畫師,也是他繪畫的啟蒙老師。任伯年在兒時就能將見過的人描畫得入木三分,打下了扎實的人物畫基礎。根據(jù)任伯年的生平經(jīng)歷,他的捏像法極有可能是從蘇州山塘、虎丘等民間泥塑藝人那學來的。任伯年雖未在天津營業(yè),但他卻在天津享有聲譽。光緒年間,天津上海間海上交通已很發(fā)達,來往兩地的商人很多。當時任伯年的畫在商人眼中已成為可靠的投資。所以他的作品經(jīng)常從上海販到天津。其時,泥人張的作品在上海也有售賣。《申報》在1886年5月下旬至6月初登載過一則寶善閣新到天津泥人張人物泥塑的廣告。據(jù)載,張明山在60歲以后曾南下到南京、上海等地游歷,贈予任伯年《武家坡》泥塑以作留念。還有一個故事廣為流傳,說的是張明山晚年受清宮賞識被召入宮,但他不貪戀權(quán)貴,渴望自由,于是逃到上海,在任伯年家隱居了數(shù)年才返回天津。這或許是民間為兩位聞人編纂的傳奇故事。二人是否交往密切,尚未有直接的證據(jù)。同時代的南北兩位美術大師在人生軌跡和創(chuàng)作上的諸多相似,給人們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任伯年紫砂泥塑任淞云小像

任伯年紫砂泥塑任淞云小像


任伯年作《任淞云像》(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任伯年作《任淞云像》(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捏像”這一絕活有何玄機,今已不得而知。不過,今可見張明山制的泥塑《蔣門神》(高11厘米)、《文官像》(高6.5厘米),尺寸小,未上彩,都頗符合“袖中捏像”的特征。這兩尊小像人物造型精煉,虛實得當。尤其是蔣門神,一臉橫肉,雙眉緊皺,面部表情細致入微。身體線條簡潔,雙手一背,大腹便便。寥寥數(shù)筆就把惡霸盛氣凌人的氣焰表現(xiàn)出來了。

張明山塑《蔣門神》,天津博物館藏

張明山塑《蔣門神》,天津博物館藏

這兩尊小像雖傳神,但未必有現(xiàn)實中的原型。今觀張明山以熟人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幾件彩塑作品,便知民間贊譽張明山泥塑的“像”與“真”并非夸張。如張明山塑造的鄰居彭掌柜,天津士紳嚴仁波、嚴振父子,人稱“花活劉”的木雕名匠劉國華等,不僅人物容貌身形各具特征,不同職業(yè)和身份的特質(zhì)也十分明顯,即便未見過真容,也足以讓人信服。徐悲鴻先生很早就聽聞泥人張技藝絕妙,但在未見泥人張手跡前,尚存懷疑。1931年,徐悲鴻在嚴府見到張明山所制嚴仁波坐像后,被深深折服,稱“全體結(jié)構(gòu),若三十年前之照相”。

張明山塑《彭掌柜》

張明山塑《彭掌柜》


張明山塑《嚴仁波坐像》

張明山塑《嚴仁波坐像》


張明山塑《劉國華像》

張明山塑《劉國華像》

“泥人張”的后浪之聲

張玉亭在繼承張明山的泥塑藝術技藝的同時,將泥人張的彩塑藝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把泥人張的彩塑藝術推向了另一個高峰。張玉亭(1863-1954),名兆榮,是張明山的五子,他與六子張華棠(名續(xù)榮)都是“泥人張”第二代傳人的代表人物。張玉亭從13歲開始學藝,卻沒有得到父親的親授,靠模仿父親的作品自學成才。如齊白石所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張玉亭最終也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風格,接住了“泥人張”的頭銜。

“泥人張”第二代傳人張玉亭

“泥人張”第二代傳人張玉亭

天津博物館藏有張玉亭作品《梅蘭芳<黛玉葬花>戲裝像》。1916年正月十四日,梅蘭芳在北平吉祥戲院首演了他第一出紅樓戲《黛玉葬花》。不同于昆曲時代的《葬花》,古裝新戲《黛玉葬花》在服裝、發(fā)型、化妝以及唱腔和舞蹈上都做了很大的創(chuàng)新。第三場梅蘭芳飾演的黛玉一上臺,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黛玉梳“品”字形古裝發(fā)髻,上穿藍色大襟短襖,下系白色繡花長裙。首段總白念畢,紫鵑取鋤上,為黛玉脫外衣。接著,黛玉做觀燕、掃花、葬花各折,融入了梅氏獨創(chuàng)的“鐮鋤舞”。張玉亭塑的“黛玉葬花”便聚焦了這經(jīng)典的一幕,不論是人物面容、服裝、體態(tài)都還原得十分精準,一脈相承了其父的藝術風格。

梅蘭芳《黛玉葬花》戲裝照

梅蘭芳《黛玉葬花》戲裝照


張玉亭塑《梅蘭芳<黛玉葬花>》

張玉亭塑《梅蘭芳<黛玉葬花>》

張玉亭一生勤勉,直到年逾九十,眼力衰退,才停止創(chuàng)作。張玉亭留下的作品有二萬多件,其中有大量的古裝仕女,廣受歡迎。不過他塑造的最精彩的形象,莫過于一群群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若說早年張明山以臺上的名角兒為模特,那張玉亭則是對著城廂百姓寫生。他的作品中有反映市井日常的《吹糖人》《哈欠僧》《掏耳僧》,也有反映勞動人民的《搬卸工》《木工》《漁婦》等,充滿了人間煙火氣。張玉亭的作品抓住了人物一瞬間的神情和動作,如吹糖人鼓足腮幫,青筋暴起的一刻,掏耳僧越癢越想掏的微表情,都是尋常人生活中隨意的舉動。然而這些動作一經(jīng)凝視,便顯得夸張又靈動,觀賞者仿佛都能感同身受。

張玉亭塑《漁婦》

張玉亭塑《漁婦》


張華棠塑《算卦》

張華棠塑《算卦》

徐悲鴻將張玉亭的泥人作品與西方現(xiàn)實主義大師的藝術相對比,認為其技藝水準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說:“此二賣糕者與一賣糖者,信乎寫實主義之杰作也。其觀察之精到,與其作法之敏妙,足以頡頏今日世界最大塑師俄國特魯悖斯柯依(Troubetskoi)親王。特脫親王多寫貴人與名流,未作細民。若法十九世紀大雕刻家達魯(Dalou) 雖有工人多種稿本,藏于巴黎小宮(Petit Palais)。于神情亦遜其全。茍作者能擴大其體積,以銅鑄之,何難與比國麥尼埃(Constantin Meunier)爭一日之長?!毙毂櫢鼮楦锌膹堄裢ひ云胀ò傩蘸蛣趧由顬閯?chuàng)作對象。在當時,從事泥人彩塑的屬于匠人,并不入主流。藝術題材也以四王山水為正宗。張玉亭在繼承“泥人張”金字招牌后,沒有乘勢依附權(quán)貴,而是選擇了用平民視角,創(chuàng)作生活之美、人民之美。這種選擇也為“泥人張”在技藝傳承和風格延續(xù)上開辟了長遠的道路。

張玉亭塑《吹糖人》

張玉亭塑《吹糖人》


張玉亭塑《賣糕者》

張玉亭塑《賣糕者》

張明山晚年四處游歷,把打理塑古齋的事務全交給了張玉亭。塑古齋在張玉亭的主持下開啟了不同以往作坊的經(jīng)營模式。

首先,他培養(yǎng)了一支泥塑制作隊伍。其子張景福、張景祜,其孫張銘、張錕都在塑古齋進行泥塑制作,保證了張氏手藝的傳承。在制作流程上,采取了集體分工協(xié)作的方式,擴大了生產(chǎn)效率。

其次,他將作品委托給估衣街的“同升號”,開啟了聯(lián)營模式。同升號主人趙月廷是張玉亭和張華棠的好友,不僅經(jīng)營泥人,也賣楊柳青年畫。起初,泥人張的作品放在店里寄售,賣得不錯。后來趙月廷大量進貨泥人張彩塑,久而久之便成了“泥人張”的專賣店,再從一個專賣店,開出了三個專賣店。同升號根據(jù)門店銷售情況,向塑古齋取貨。當時“麻姑”和“福祿壽三星”的泥人賣得好,塑古齋便配合店鋪,約定尺寸、數(shù)量和取貨時間,生產(chǎn)這三種泥人。塑古齋原創(chuàng)新的品也由同升號推介給高端客戶。

張玉亭塑《麻姑獻壽》

張玉亭塑《麻姑獻壽》

第三,參加國際賽事贏得更大聲譽。早在張明山的時代,泥人張彩塑就已被在華西人關注。據(jù)載,張明山與津門畫家劉小宇去上海時,每次都會帶去許多作品待價而沽?!暗譁螅魅硕鄟韰⒂^,門戶為穿。素為中國藝術拋棄的泥人工匠,竟受西人崇拜,欲聘往外國,張以年邁推辭。后皇會一套由西人出巨資購去?!被蕰?,又稱“天后圣會”,是天津規(guī)模盛大,匯集各種表演的迎神賽會。泥人張的皇會泥塑,共有三百余個形態(tài)各異的人物,以及宮橋傘扇等賽會道具,極致精巧,洋洋大觀?!督蜷T雜記》也有記載“西洋人曾以重金購之,置博物院中,供人觀賞。”1915年,泥人張的16件作品參展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并獲得“名譽獎”。 民國時期的天津是北方商貿(mào)金融中心,中外游人如織。有了國際獎項的背書,泥人張的銷售推廣也更有說服力,幾乎成了游客到天津的必購名產(chǎn)。徐悲鴻先生去同升號買泥人時,“肆主言美國賽會,此類貨物, 如何獲得榮譽,洋人之如何喜歡稱賞,凡來天津,無不購者。吾乃照洋人之例,凡購賣糖者一、賣糕者二、賣卦者一、胖和尚二,欣然南歸?!笨梢?,徐悲鴻是聽了店家的推銷,購買了外國游客的常規(guī)“套餐”。

1915年泥人張作品參展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名譽獎

1915年泥人張作品參展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名譽獎


張玉亭塑《天后像》

張玉亭塑《天后像》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泥人張的發(fā)展轉(zhuǎn)入衰落期。同升號生意凋敝,張景福去世,張錕、張銘、張鉞本應繼承祖業(yè),迫于生計也只得轉(zhuǎn)行去工廠做工。張家堅持制作泥人的只有張景祜了。到1949年天津解放前夕,張景祜還在街邊叫賣手工小泥人,勉強度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天津軍管會的工作人員很快找到了張景祜,邀請他參加天津美術工作隊。1950年,徐悲鴻邀請張景祜去北京,先后在中央美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和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等機構(gòu)從事教研和創(chuàng)作。張玉亭被聘為天津文史館館員,在政府的關懷下,老藝術家的晚年衣食無憂。1958年,“天津彩塑工作室”成立,隸屬于天津市文化局。日常工作由張景祜和張銘負責,成員有在博物館工作的彩塑專業(yè)人員和工藝美術廠泥塑部的同志。在新的社會環(huán)境下,泥人張彩塑也有了新主題。例如,張景祜的少數(shù)民族人物系列泥塑,大大突破了前人的創(chuàng)作題材范圍。工作室招收的學員面向全社會,泥人張的手藝被更多熱愛泥塑的年輕人傳承和發(fā)揚。1962年,郭沫若在參觀泥人張彩塑藝術展覽后,有感而發(fā)寫下“用泥造人首女媧,明山泥人錦上花,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滿天下”的詩句,贊揚的正是泥人張傳人把泥塑藝術傳承發(fā)揚光大的事跡。

“泥人張”第三代傳人張景祜

“泥人張”第三代傳人張景祜


張景祜塑《選花布》

張景祜塑《選花布》


“泥人張”第三代傳人張銘(右)與他的兩位藏族徒弟

“泥人張”第三代傳人張銘(右)與他的兩位藏族徒弟


泥塑家楊志忠塑《顆粒歸倉》,1978年

泥塑家楊志忠塑《顆粒歸倉》,1978年

“泥人張”自得名至今,已有六代傳人,傳承了近200年。如今第六代“泥人張”傳人張宇守護著“泥人張”的老品牌。掌管著“泥人張世家繪塑老作坊”和“泥人張美術館”。不過,他曾在一次電視節(jié)目中直言“‘泥人張’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彼f,父親和爺爺也都認為,技藝是跟人走的,“泥人張”已經(jīng)終結(jié)在歷史,后人則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變化。

創(chuàng)新,其實并不是當代“泥人張”傳人才有的新想法。張明山把雅文化和城廂文化融入民間工藝,跳脫了中國傳統(tǒng)泥塑的窠臼,奠定了泥人張彩塑藝術的風格特征。之后的每一代傳人都面臨著不同的課題。他們沒有因循著張明山的老路,而是抓住了時代的機遇,開拓并堅持,找到了屬于每一代“泥人張”自己的藝術支點。六代“泥人張”傳人,代代有名家。這種在繼承中求變,在創(chuàng)新中傳承的精神,或許才是泥人張彩塑藝術歷久彌新的魅力所在。

(作者系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