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雪莉桑德伯格:面對災(zāi)禍,每個人都需要人生的備胎

每個人都在沙灘上行走,大多數(shù)時候也都留下不只一排的腳印,可是在那最困難最悲傷的歲月里,只會留下一排腳印,因為你的朋友緊跟著你的步伐,隨時在你身后,準備在你倒下的時候托起你。

雪莉·桑德伯格:面對災(zāi)禍,每個人都需要人生的備胎

Facebook的COO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新書《Option B》(《備用選項》),用親身經(jīng)歷講述自己如何走出意外喪夫的悲痛,同時用全新視角深刻解讀了朋友、親情、成長與愛。如何面對突然降臨的災(zāi)禍,如何走出刻骨銘心的悲痛,如何給孩子以穩(wěn)定正常的成長環(huán)境?她與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心理學和管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一起,不僅寫出了一本自我療傷的手冊,更跳出極端意外的情境,給出了不少為人朋友的建議。

2015年,桑德伯格和丈夫戴夫·戈德伯格(Dave Goldberg)在墨西哥度假時,戈德伯格突發(fā)心律失常,從跑步機上跌倒并猝死。在《備用選項》中,桑德伯格記述了那段淚水與愧疚交織的黑暗日子,以及一個個無比艱難的時刻。按照心理學家Elisabeth Kubler-Ross的理論,突遭變故,悲哀會按照五個階段發(fā)展——首先是否認,因為損失無法想象;然后對所有人感到憤怒,恨他人比自己好,恨自己無能為力;接著是交涉,去懇求,祈禱,只為換取哪怕多一點的機會;當交涉失敗憤怒難以控制,就會陷入消極、絕望,直到最后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然后才放手,最后接受事實。桑德伯格告訴我們,悲哀的五個階段并不像理論所言是線性的、連續(xù)的。相反,各個階段都跳躍起伏。

走出悲哀,因此也更加困難,需要自己培養(yǎng)內(nèi)心的堅韌,也需要身邊親人與朋友的扶持。

堅韌之心并非只是一些人的特質(zhì),面對苦難,堅韌成為每個人的修行。桑德伯格引用一句古人的話形容這種修行:“如果我必須倒下,就讓我倒下吧。那個后來的我會趕上來一起前行?!备裉m特分析了因為變故而悲哀的人常常容易陷入的三種心靈困境,強調(diào)只有走出這些困境才能重啟生活。

要走出常見的三種困境歸結(jié)成一句話,壞事并沒有那么可怕。

其一是怪罪自己,認為變故是自己的錯。這是十分常見的心理反應(yīng)。對于戈德伯格的死,桑德伯格的第一反應(yīng)是自己的錯,因為他從跑步機上摔下的時候,她在酒店房間里小憩,她擔心摔倒造成腦損傷是死因之一,因此總是認為“如果我在他身邊,災(zāi)難就不會發(fā)生”。尸檢報告雖然有助于幫她走出對自己的自責——戈德伯格是猝死而不是死于腦外傷——但是真正要走出“如果我在他身邊”這樣的自責,并不容易。

其二是認為壞事會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擔憂也很常見,尤其對那些無法走出災(zāi)難陰影的人,這種想法會不斷強化那種“天塌下來”的感覺——整個世界的改變再也無法復(fù)原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日子還需要一天一天過下去。

其三是相信災(zāi)難的后果會永遠持續(xù)。這是悲哀的人無法走出陰影的最大擔憂。當他們抱怨災(zāi)難完全改變了自己的生活,自己每天都會生活在災(zāi)難的陰影之中的時候,心理學家更需要不斷去開導——影響總會漸漸變淡。

災(zāi)難是考驗友情的時刻,但很多人面對陷入悲哀的友人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寬慰。

面對遭受災(zāi)難打擊的人,他/她身邊的朋友面臨兩種不同的選擇,他們可能充滿同情,張開自己的臂膀去幫助,也可能陷入苦惱,選擇逃避。桑德伯格身邊許多朋友在表達完哀悼之情之后,就鮮有聯(lián)系,原因也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么幫助,因為不愿意分享和討論壞消息是人之常情,雖然在最艱難的日子,桑德伯格最需要的是友人的支持。

到底該怎么做?格蘭特說,最好的也是最為有力的做法是坦言自己能夠看到并了解對方的痛苦,對陷入悲哀的朋友大聲說:“我看到了你的痛苦,我愿陪你一起挺過去!”

當然,真正理解并感同身受朋友的痛苦并不容易。桑德伯格也坦言,在自己遭受喪夫變故之前,即使能夠主動去寬慰痛苦的朋友,自己的語言也是單薄的。她建議,對于陷入苦痛的朋友,坦言看到對方的痛苦之外,還需要遵守一條“白金法則”:當朋友遭遇苦難,除了設(shè)身處地之外,更需要尊重朋友的選擇,用朋友希望的方式對待他:如果他喜歡獨處,就讓他獨處;如果他希望傾訴,就聆聽他的傾訴。朋友之間不只是給予與分享,還有依賴與負擔。桑德伯格說,在最痛苦的幾個月內(nèi),她的確就是身邊朋友的“負擔”,而她慶幸有一群朋友愿意承擔她的“負擔”。

家庭是抗拒災(zāi)難的核心。丈夫去世之后,桑德伯格和自己的兩個未成年的孩子訂立了新的家規(guī),其中第一條就是“不要壓抑自己的感情”,想哭就哭,哪怕在學校,讓宣泄的眼淚帶走些許苦痛。但更重要的是,她知道需要和孩子們一起重建幸福,最好的做法就是一起游戲。丈夫死后,她堅持每周和兒女一起游戲,用歡聲笑語帶走喪失親人的苦痛,哪怕只是一時。孩子是否能夠承受少年失怙的挑戰(zhàn),是桑德伯格最關(guān)心的,也是寫《備用選項》的初衷。

能重新愛么?

填補父親的缺位,有很多方法,但是找一個繼父卻不是常見的“備胎”。即使在桑德伯格的書里面,也沒有提及。但是作為女性職場達人的桑德伯格,并沒有逃避“重新找尋愛”的議題,她在最后一章寫到自己重新約會的惶恐與擔憂,希望以此為缺口,爭取男女平等。

最重要的是寬容。但東西方文化中都缺乏這種寬容??创行岳m(xù)弦和女性重結(jié)新歡的觀念,男女仍然不平等。一半以上的中年男性在喪偶一年后就有了戀愛對象,而女性只有7%。女性還會因?qū)ふ倚掳閭H而遭人指手畫腳。

桑德伯格尋求宗教的指示。作為猶太人,她向拉比求教,教義上怎么說。拉比回答,教義要求為父母、孩子、兄弟要哀悼一年,但是為配偶只需要30天,因為猶太教希望每個人都能早點向前走出苦痛,開始新的生活。當桑德伯格重新開始約會,并攜手約會對象參加社交活動時,很多朋友祝福,卻也有親人無法接受,認為是對戈德伯格的背叛。并非每個人都能有那份寬容。桑德伯格寫道:“如果能把約會不看做是背叛,而是(承受苦痛的)他們沖破悲傷找尋歡樂的嘗試,那將寬容得多?!?/p>

桑德伯格用一首神諭的詩篇——“沙灘上的腳印”——為走出悲痛重找幸福找尋心靈的支撐。在詩中,敘述者記述了和神一起在沙灘上行走的夢。大多數(shù)時候,沙灘上總是有兩排腳印,可是當人生充滿苦痛、悲傷與挫敗的時候,沙灘上卻只留下一排腳印。敘述者質(zhì)問神:“為什么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卻沒在我身邊?”神回答說:“我的孩子,在那些你只看到一排腳印的歲月,是我在背著你前行?!彼儞Q了詩篇,把它寫成一則詮釋友情的寓言:每個人都在沙灘上行走,大多數(shù)時候也都留下不只一排的腳印,可是在那最困難最悲傷的歲月里,只會留下一排腳印,因為你的朋友緊跟著你的步伐,隨時在你身后,準備在你倒下的時候托起你。

這樣的朋友,這樣的扶持,就是每個人需要找到并交換的人生備胎。

(本文作者系《經(jīng)濟學人·商論》主編。)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