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2月4日,年僅26歲的伊夫·圣羅蘭與一生知己皮埃爾·貝爾熱 (Pierre Bergé) 共同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同名時裝品牌,并于1962年1月29日舉辦了第一場時裝發(fā)布會。2002年1月29日,伊夫·圣羅蘭在蓬皮杜中心舉辦盛大的告別秀,結(jié)束了他四十年輝煌燦爛的職業(yè)生涯。
近期,巴黎六家博物館史無前例地聯(lián)合舉辦展覽“博物館中的伊夫·圣羅蘭” (Yves Saint Laurent at the Museums),以致敬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時裝設(shè)計師之一。在蓬皮杜中心,展覽將伊夫·圣羅蘭的作品作為一個深深扎根于其時代的藝術(shù)家的創(chuàng)作,作為20世紀藝術(shù)創(chuàng)作演變的見證。
展覽“博物館中的伊夫·圣羅蘭”,由皮埃爾·貝爾熱–伊夫·圣羅蘭基金會 (La Fondation Pierre Bergé – Yves Saint Laurent)支持,蓬皮杜中心 、巴黎現(xiàn)代藝術(shù)博館、盧浮宮博物館 、奧賽博物館、巴黎畢加索博物館以及巴黎伊夫·圣羅蘭博物館共同舉辦。通過一些新穎的類比、承接手法,讓圣羅蘭設(shè)計師的標志性作品與這些不同博物館的藏品之間建立對話。此次展覽不但為我們揭示了這位時尚設(shè)計師在自己創(chuàng)作中的不斷探索,也為我們呈現(xiàn)出圣羅蘭的作品與藝術(shù)、法國公共館藏之間緊密且極具深度性的關(guān)聯(lián)。
伊夫·圣羅蘭在自己的整個職業(yè)生涯中,構(gòu)建了與藝術(shù)的真正對話——與過去的藝術(shù),以及與他同時代的人們(視覺藝術(shù)家、電影制作人、作家、導(dǎo)演)。1965年的秋冬系列中,他推出了一系列向蒙德里安致敬的連衣裙。通過對眾多藝術(shù)家們宇宙的轉(zhuǎn)化,伊夫圣羅蘭完成了從二維繪畫到三維藝術(shù)作品的表達。他讓藝術(shù)“動起來”。他也曾向馬蒂斯、喬治·布拉克、皮埃爾·博納爾、費爾南·萊熱、梵高與畢加索致敬,這種與藝術(shù)家的對話貫穿了他的職業(yè)生涯。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對伊夫圣羅蘭來說,現(xiàn)代藝術(shù)中形式的分解與流動,是通過線條和色彩重塑時裝的重要靈感來源。因此,兩者之間的對話與相互作用如他所說:“蒙德里安是我在1965年第一個敢于'接近'的人,他的嚴謹令我著迷。但馬蒂斯,布拉克、畢加索、波納爾、萊熱的作品亦是如此。此外,對我青年時期的表達有著深刻影響的波普藝術(shù),我又如何能有所抵抗呢?”
當(dāng)伊夫·圣羅蘭與蓬皮杜中心的館藏相遇:馬蒂斯、畢加索、萊熱、蒙德里安等藝術(shù)家的作品,究竟曾為圣羅蘭帶來了怎樣的靈感,又隔時空與他擦出了怎樣的火花?
伊夫·圣羅蘭 x 蒙德里安
Yves Saint Laurent x Piet Mondrian
Yves Saint Laurent. Robe Hommage à Piet Mondrian. Automne-hiver 1965. Jersey de laine écrue, incrusté noir, rouge, jaune et bleu Musée Yves Saint Laurent Paris ? Yves Saint Laurent @Nicolas Mathéus.
Robe de cocktail portée par Diana Gaertner. Hommage à Piet Mondrian. Collection haute couture automne-hiver 1965. ? Yves Saint Laurent ? Guy Marineau
“我所選擇(作為靈感來源)的藝術(shù)家都與我的創(chuàng)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蒙德里安是我第一個嘗試“接近”的藝術(shù)家,他的嚴謹讓我著迷。”
—— 伊夫·圣羅蘭
1965年,圣羅蘭推出了向蒙德里安致敬系列時裝,也從此開啟了貫穿他職業(yè)生涯的“與藝術(shù)的對話”。如今藝術(shù)與時尚的跨界合作早已屢見不鮮,然而當(dāng)時,全世界都為這些“行走的藝術(shù)”而震撼。圣羅蘭的伴侶貝爾熱作為這系列作品最早的見證者之一,也感嘆自己在看到裙子的時候完全驚呆了,當(dāng)時的人們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可以將一幅“蒙德里安”穿在身上。
圣羅蘭在這個系列中借鑒了蒙德里安著名的“新造型主義”作品。有趣的是,盡管蒙德里安本人在巴黎生活過很多年,他的作品當(dāng)時在法國卻鮮有國家級的展出與收藏,圣羅蘭的設(shè)計推出后,極大程度上促進了法國公眾對于這位先鋒抽象藝術(shù)家作品的再次關(guān)注與討論。
Piet Mondrian (dit), Mondriaan Pieter-Cornelis (1872-1944) Composition en rouge, bleu et blanc II, 1937 Huile sur toile. Photo ? Centre Pompidou, MNAM-CCI, Dist. RMN-Grand Palais/Jacques Faujour
蒙德里安(1872-1944)出生在荷蘭,這位幾何抽象繪畫的先驅(qū),早期是一位深受梵高和莫奈影響的風(fēng)景畫家,也曾受到畢加索立體主義的影響。隨著一系列內(nèi)在與外在世界的轉(zhuǎn)變和探索,蒙德里安最終形成了獨屬于自己的高度烏托邦式的藝術(shù)語言,他關(guān)注對于普世價值與美學(xué)的追求,主張“藝術(shù)應(yīng)當(dāng)高于現(xiàn)實”。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時,蒙德里安在荷蘭與好友特奧·凡·杜斯伯格(Theo van Doesburg)共同創(chuàng)立了“風(fēng)格派”(De Stijl)。這個藝術(shù)家聯(lián)盟渴望創(chuàng)造一種具有平靜、和諧精神的新藝術(shù)風(fēng)格,將最精簡的形式、色彩與線條,通過家具、建筑和城市規(guī)劃等領(lǐng)域延伸到日常環(huán)境,使藝術(shù)與生活完美融合。
1917年起,蒙德里安開始奉行徹底的抽象繪畫,使用更基本的元素(直線、直角、三原色)組成抽象畫面。本次展覽中的這幅繪畫就是其新造型主義的后期創(chuàng)作,是一個十幅系列畫作中的第三幅。對他來說,畫作中“(垂直與水平)的關(guān)系反映了生命和宇宙間的二元性與對立性——陰與陽,外部與內(nèi)部,物質(zhì)與精神?!?nbsp;
“抽象藝術(shù)并不是創(chuàng)造另一種現(xiàn)實,而是對現(xiàn)實的真實看法?!?/p>
—— 蒙德里安
伊夫·圣羅蘭 x 馬蒂斯
Yves Saint Laurent x Henri Matisse
Yves Saint Laurent, Ensemble inspiré par Henri Matisse, Blouse d’étamine de laine brodée de paillettes, rocailles et chenille ; jupe de velours ; ceinture de velours et passementerie ; ? Yves Saint Laurent, ? Nicolas Mathéus
Portée par Alek Wek, la fameuse blouse roumaine, inspirée par la toile d'Henri Matisse. Collection haute couture automne-hiver 1981. ? Yves Saint Laurent ? Guy Marineau
“一件羅馬尼亞的襯衫是沒有年代的。這些勞作平民的衣服經(jīng)歷了許多個世紀卻從不過時?!?/p>
—— 伊夫·圣羅蘭
1940年,馬蒂斯(1869-1954)創(chuàng)作了這幅著名的《穿羅馬尼亞襯衫的少女》。1953年,藝術(shù)家將這件作品捐贈給法國,數(shù)年后圣羅蘭在東京宮看到了這幅畫,就一直心心念念想要將畫中的襯衫做出來。1981年,他忠實地再現(xiàn)了這件羅馬尼亞襯衫,向他所熱愛的畫家馬蒂斯致敬。
Henri Matisse, La Blouse roumaine, avril 1940, Huile sur toile, 92 × 73 x 2.5 cm, ? Centre Pompidou, MNAM-CCI/Philippe Migeat/Dist. RMN-GP
馬蒂斯,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法國藝術(shù)家之一,與繪畫的緣分始于20歲的一場闌尾炎。本是學(xué)法律出身的他,在患病期間首次接觸到繪畫,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并最終成為野獸派的領(lǐng)軍人物,更是為二十世紀初的造型藝術(shù)帶來巨大變革。
這幅看上去并不復(fù)雜、尺寸也不大的畫作,是馬蒂斯在六個月的時間跨度里完成的。畫家本人也通過攝影的方式記錄了畫作在六個月里的不同階段——最初,花團錦簇的背景中,一位梳著發(fā)髻的模特身著花裙子,坐在格紋圖案的椅子上。然而到1940年4月畫作完成時,所有這些細節(jié)都被抹去了:只剩人物形象呈現(xiàn)在單一的紅色背景下,花裙子變成了單一的藍色,與寬大的白色袖子形成鮮明對比。
“我不是在創(chuàng)作一個女人,我是在創(chuàng)作一幅畫?!?/p>
—— 馬蒂斯
伊夫·圣羅蘭 x 萊熱
Yves Saint Laurent x Fernand Léger
Fernand Léger, Paysage, 1914, Huile sur toile, 102x83cm, ? Adagp, Paris
Yves Saint Laurent, Robe Hommage à Fernand Léger, 1981, Haut de velours noir ; jupe de faille brodée d’applications de satin et taffetas? Yves Saint Laurent ? Nicolas Mathéus
“蒙德里安,畢加索,萊熱……是給我最多靈感的藝術(shù)家[...]無論我們跟隨感性的引導(dǎo)走向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或是連續(xù)的前衛(wèi)形式,我們都必須與自己的過去保持聯(lián)系。 ”
—— 伊夫·圣羅蘭
1981年的秋冬季,再現(xiàn)“羅馬尼亞襯衫”的同時,圣羅蘭也以這件禮服向機械立體主義大師萊熱(1881-1955)致敬。禮服裙體的花樣借鑒了萊熱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作品風(fēng)格,他將這位畫家令人愉悅的色彩與形態(tài)巧妙地“移植”到了絲綢緞面的裙身。
Fernand Léger,La Fleur polychrome, 1952, Céramiste : Roland Brice, Ciment et platre peints, 165 × 132 x 47 cm, Vue de face ? Centre Pompidou, MNAM-CCI/Philippe Migeat/Dist. RMN-GP
被認為是波普藝術(shù)先驅(qū)的法國藝術(shù)家萊熱,同樣是一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的藝術(shù)家,他堅信藝術(shù)的社會功能。他的作品描繪了現(xiàn)代生活、不斷變化的城市、被機器改造的人類,以及大規(guī)模的機械生產(chǎn)。
1910年代,萊熱加入了由畢加索等藝術(shù)家創(chuàng)建的立體派圈子。但他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風(fēng)格。為了記錄下那個充滿生機的時代,萊熱發(fā)展出一種以形狀和顏色的對比為基礎(chǔ)的畫法,無論他后來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如何發(fā)展,這種畫法是種都是萊熱美學(xué)的基石。
他喜歡嘗試不同的藝術(shù)形式,包括繪畫、掛毯和彩色玻璃設(shè)計、陶藝、雕塑與插畫。蓬皮杜中心所收藏的這件大型的水泥雕塑即是藝術(shù)家從1950年開始的彩色陶瓷探索中最重要的一件作品。
“美本身并不存在分類與等級。它無處不在,既可以在博物館里,也可以在廚房白墻上掛著的一套平底鍋里。”
—— 萊熱
伊夫·圣羅蘭 x 畢加索
Yves Saint Laurent x Pablo Picasso
Ensemble de soir porté par Amalia Vairelli. Hommage à Georges Braque. Collection haute couture printemps-été 1988. ? Yves Saint Laurent ? Guy Marineau
Tailleur de soir porté par Grecia Palomares. Hommage aux cubistes. Collection haute couture printemps-été 1988. ? Centre Pompidou ? Guy Marineau.
畢加索(1881-1973)是最令圣羅蘭著迷的藝術(shù)家之一,他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多次致敬畢加索。在1988年的春夏系列中,他大膽地在設(shè)計中采用了立體主義的語言,將畢加索分解與解構(gòu)的游戲運用到了高級時裝上,令人贊不絕口。
“畢加索是純粹的天才。迸發(fā)著生命力與坦率?!?/p>
—— 伊夫·圣羅蘭
Pablo Picasso,Le Violon, 1914,Huile sur toile, 81 x 75 cm, ? Succession Picasso ? Audrey Laurans - Centre Pompidou, MNAM-CCI/Audrey Laurans/Dist. RMN-GP
畢加索的父親是一位畫家、藝術(shù)教授,在父親的引導(dǎo)與培養(yǎng)下,畢加索從小就顯露出非凡的藝術(shù)天賦,最終獲得登峰造極的成就。他的創(chuàng)作從不拘泥于一種材料或形式,在繪畫、雕塑、版畫和陶瓷創(chuàng)作上都有顯著成果,也探索過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印象派、野獸派、超現(xiàn)實主義等各種藝術(shù)流派,并與喬治·布拉克共同開創(chuàng)了立體主義。
他一生留下數(shù)萬件創(chuàng)作,它們是如此豐富、自由、充沛,處于永恒的變化之中,但又具有明顯的一致性,使畢加索至今仍是天才的代名詞。
“藝術(shù)家是一個情感的容器,這些情感來自四面八方:來自天空,來自大地,來自一張紙,一個經(jīng)過的形狀,來自一個蜘蛛網(wǎng)?!?/p>
—— 畢加索
本次展覽對于法國國家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蓬皮杜中心來說,也是一次史無前例的關(guān)于時裝的展覽。策展也特意從蓬皮杜中心的館藏作品中挑選了一些當(dāng)代藝術(shù)家的精彩作品與圣羅蘭的時裝交相呼應(yīng),這樣巧妙的展示方式恰恰將圣羅蘭的時代性一目了然地呈現(xiàn)了出來。
伊夫·圣羅蘭 x 亞科夫·阿加姆
Yves Saint Laurent x Yaacov Agam
Comme un echo au ? Salon Agam ?, chef d'oeuvre de la collection du Musée (1972-1974), trois création d'Yves Saint Laurent de sa période ? Op Art ? (1968) ? Centre Pompidou / Hélène Mauri
如今九十多歲的以色列藝術(shù)家阿加姆擅長通過繪畫、雕塑、視頻及數(shù)字媒體等多種媒介進行創(chuàng)作,是“動態(tài)藝術(shù)運動”發(fā)起人之一。他熱衷于形式、色彩和聲音之間的關(guān)系,注重觀者與藝術(shù)品之間的互動和對話。
1971年,阿加姆應(yīng)時任法國總統(tǒng)喬治蓬皮杜的委托,為愛麗舍宮設(shè)計了這間前廳??偨y(tǒng)去世后,裝修還沒有完工。幾年后,它被拆除,重新安置到了蓬皮杜中心。
這件作品是“動態(tài)”圖像空間的絕佳范例。它的組合形態(tài)隨著參觀者的移動而變化。盡管作品本身是靜止的,但每一次體驗都是獨一無二、不可重復(fù)的。作品整體色彩的豐富度無以倫比,單單正面這堵墻就包括了近900種顏色,色彩之間的過渡都經(jīng)過了樂譜般精細的計算,讓作品擁有了一種平衡感和內(nèi)在的統(tǒng)一性。
正如藝術(shù)家所說,時間(他稱之為 "第四維")被整合到他的作品中,并以圖像的形式暗示了視覺宇宙的永久蛻變。
Agam, Aménagement de l’antichambre des appartements privés du Palais de l’Elysée pour le président Georges Pompidou, 1972 – 1974. 裝置:三堵墻、有照明的天花板、6扇移動屏風(fēng)、雕塑和地毯;彩色透明亞克力、鋁、上色玻璃和木頭、有機玻璃、不銹鋼、羊毛、油漆和熒光管。470 x 548 x 622 cm. ? Adagp, Paris ? Centre Pompidou, MNAM-CCI/Jacqueline Hyde/Dist. RMN-GP
“我的作品是通往新的現(xiàn)實的窗口,是視覺上的交響樂,是不斷流動的樂章。我們就像所有的生命一樣,處于不斷的轉(zhuǎn)變、進化之中,沒有一個時刻是凝固的,或脫離天道的運動機制。意識到這種生命和變革的力量,并從中做出我們的貢獻,這就是創(chuàng)造的意義所在?!?/p>
—— 亞科夫·阿加姆
伊夫·圣羅蘭 x 加里·休姆
Yves Saint Laurent x Gary Hume
Yves Saint Laurent, Robe hommage à Tom Wesselmann. 1966. Jersey de laine violet, noir et rose. ? Yves Saint Laurent. ?Nicolas Mathéus.
Robe de soir portée par Carmen Kass. Hommage à Tom Wesselmann. Collection haute couture automne-hiver 1966. ? Yves Saint Laurent ? Guy Marineau.
1966年,圣羅蘭推出蒙德里安系列時裝的第二年,他以新的秋冬季系列向波普藝術(shù)致敬,這個系列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這條借鑒了20世紀美國波普藝術(shù)家湯姆·維塞爾曼(Tom Wesselmann, 1931-2004)作品的長裙。但在此次展覽中,策展人巧妙地用蓬皮杜館藏的一件同樣受到波普藝術(shù)影響的繪畫作品與其組成了跨越時空的對話。這就是英國藝術(shù)家加里·休姆的“月亮”(The Moon)。
Gary Hume,The Moon, 2009, Peinture laquée sur panneau d’aluminium, 244x161 cm, Don de Mme Marie-Aline Prat en 2017 ? Gary Hume.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ADAGP, Paris. ?Philippe Migeat - Centre Pompidou, MNAM-CCI / Dist. RMN-GP
加里·休姆(生于1962年)在英國當(dāng)代藝術(shù)界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英國青年藝術(shù)家團體YBAs的成員之一。他以高光工業(yè)涂料描繪日常主題而聞名,90年代又轉(zhuǎn)向在鋁板上用家用光亮漆繪畫,繪畫對象的形式與色彩在二維平面上被大大簡化,作品風(fēng)格簡潔又不失雅致。
“一幅繪畫應(yīng)該是強硬的,應(yīng)該有肌肉。但我也必須要在其中尋找到一些溫柔。這是必不可少的活力?!?/p>
—— 加里·休姆
伊夫·圣羅蘭 x 伊黛·阿德南
Yves Saint Laurent x Etel Adnan
On the left side, quatre toiles de l'artiste Etel Adnan (2010), on the right side, une robe Yves Saint Laurent de 1966. ? Centre Pompidou / Hélène Mauri
為了致敬2021年11月剛剛?cè)ナ赖睦璋湍垡崴囆g(shù)家伊黛·阿德南, 策展人選擇了她的抽象景觀作品對話圣羅蘭1966年的波普系列連衣裙。這些尺幅雖小卻蘊含著很大力量的繪畫,與圣羅蘭的“太陽”裙仿佛來自同樣的意愿:重現(xiàn),結(jié)合簡潔明了的線條與地中海的溫暖色彩。
Etel Adnan,Sans Titre, 2010, Huile sur toile, 26.8 x 32.8 x 3.5 cm ?Etel Adnan ?Philippe Migeat - Centre Pompidou, MNAM-CCI/Dist.RMN-GP
出生于貝魯特的伊黛·阿德南 (1925-2021),母親來自希臘,是基督徒,父親來自敘利亞,是穆斯林,她在一個以阿拉伯語為主的社會中長大,從小就使用多種語言。24歲前往巴黎于索邦大學(xué)攻讀哲學(xué),之后又到美國加州大學(xué)與哈佛大學(xué)深造。她有很高的文學(xué)成就,34才開始畫畫。年輕時在多種語言中穿梭的她,在繪畫里找到了自己最原始的聲音。大約2010年初,80多歲的她才被藝術(shù)界注意到,她鮮艷的抽象風(fēng)景畫引起了極大關(guān)注與贊譽。
“抽象藝術(shù)相當(dāng)于詩意的表達;我更需要使用色彩與線條,而不是語言;我更需要一種開放的表達形式,而不是歸屬某種語言為導(dǎo)向的文化。”
—— 伊黛·阿德南
改變了時代的圣羅蘭
Yves Saint Laurent, entouré par Laetitia Casta et Catherine Deneuve, lors du final de son ultime défilé au Centre Pompidou le 29 janvier 2002 ? Yves Saint Laurent ? Guy Marineau.
2002年,圣羅蘭宣布離開時尚界,而他的告別秀正是在蓬皮杜中心舉辦。那是巴黎時尚界的一場既隆重又傷感的盛事。當(dāng)時在蓬皮杜中心公共關(guān)系部工作的Mustapha Bouhayati回憶說:“那是藝術(shù)與時尚相遇的初始階段,就像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的交接時刻?!?nbsp;時任宣傳總監(jiān)Jean-Pierre Biron也提到:“蓬皮杜中心以前從未舉辦過這樣規(guī)模的時裝秀。...它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具有世界性的影響。這是蓬皮杜中心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nbsp;
當(dāng)晚,女士們身著清一色的“吸煙裝”,圍繞著圣羅蘭,伴隨他結(jié)束了人生最后一場秀。七年后,圣羅蘭在巴黎因病去世,為他輝煌傳奇的一生畫上了句點。
展覽名稱:“博物館中的伊夫·圣羅蘭” (Yves Saint Laurent aux Musées )
展覽時間:1月29日——5月16日
展覽地點:法國蓬皮杜藝術(shù)中心
(本文經(jīng)授權(quán)轉(zhuǎn)載自蓬皮杜中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