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色天香”聞名的牡丹已經(jīng)盛開,說到描寫牡丹的詩詞,名句極多:唐代劉禹錫有“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李商隱有“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
據(jù)說在唐代,牡丹花開,全城人會傾城而出前去觀賞。以牡丹馳名的洛陽近日宣布,因為疫情將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jié)推遲至明年舉辦,牡丹花仍盛, 其實不妨“云賞牡丹”:在上千年的栽培歷史中,我國形成了獨特的牡丹文化,不僅詩詞吟詠不勝枚舉,書畫名作亦是數(shù)不勝數(shù),宋人筆下的牡丹狀物寫生,殆出天巧;明人筆下的牡丹一花半葉,淡墨欹豪;清代花鳥畫大家惲壽平的牡丹不僅將牡丹繁復(fù)的花葉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觀者從畫面上似乎隱約還可以聞到一股濃郁的芳香……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shù)》的“故宮花信”專欄特梳理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書畫及工藝美術(shù)中的牡丹佳作,以饗讀者。
牡丹 圖片源自洛陽旅游
(傳)宋 趙昌 《畫牡丹》軸
(傳)宋 趙昌 《畫牡丹》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趙昌(約10世紀(jì)末),字昌之,四川廣漢人。擅作折枝花卉與蔬果,自號“寫生趙昌”。他很珍惜自己的畫,從不輕易給人,晚年甚至還把流落在別人手中的作品收購回來,所以很少有他的作品留傳下來。
(傳)宋 趙昌 《畫牡丹》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宋 趙昌 《畫牡丹》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舊傳為趙昌之作。湖石下有鳶尾、蘭草、靈芝,石后則有牡丹盛開布滿了畫面。絹雖黃舊,仍有艷麗之感。湖石右側(cè)有“趙昌”款印,疑為后人偽款。
宋 趙佶 《書牡丹詩》
宋 趙佶 《書牡丹詩》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1082—1135),姓趙名佶,宋代第八位皇帝,神宗十一子,兄哲宗崩無子嗣,因而繼位。以寵信蔡京,尊奉道教,大事營造道觀,生活奢華,致使國家財力靡費。北方金國南下后,讓位欽宗,自為道君教主皇帝,終為金兵所擄,死于五國城?;兆陔m為亡國之君,然性好書畫,稟賦極高。書畫無不精工,并善體物情,花鳥畫描繪,刻畫入微,尤為擅長。主導(dǎo)北宋晚期畫院,影響中國后代院畫至劇。
宋徽宗書法,別成一體,自號“瘦金書”,特征是筆畫細(xì)瘦,在轉(zhuǎn)折處,將藏鋒露鋒運轉(zhuǎn)提頓痕跡,保留下來,那就成為瘦金書的基本筆畫架構(gòu)。如寫一橫,起筆處是尖,先斜下,而后橫行,收筆留有一頓點,即是特點之一。結(jié)體雖楷,而整體運筆,大都直來直往,飄忽快捷,似行如草。
此冊選自“宋代墨寶”冊,為徽宗傳世精品。
宋人 《富貴花貍》軸
宋人 《富貴花貍》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畫牡丹花叢下,以石鈴系縛一花貍,貓目圓瞪,灼灼有神,似有所窺。牡丹描繪精實,花葉之偃仰轉(zhuǎn)側(cè),具用細(xì)線雙鉤,落筆沉著,敷粉賦彩,則靜穆厚實。染繪貓貍,兼用焦墨、淺粉,墨色黝黑,立體感十足。茸毛雖極纖細(xì),亦甚遒勁有力。作者觀物寫生之縝密功夫,由此可窺見一斑。
宋人 《富貴花貍》軸(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 《富貴花貍》軸(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幅未系作者款印,舊簽題標(biāo)為宋人,而綜觀《宣和畫譜》(1120成書)中,所登錄的相同類型繪畫,如“牡丹戲貓圖”“牡丹貓圖”等,數(shù)量頗多。若單由品目上看,絕難確認(rèn),何者與“富貴花貍”的內(nèi)容最為謀合。但就畫面風(fēng)格論斷,本幅出于北宋后期,宮廷畫院名家之手,應(yīng)無可議。
宋人 《牡丹圖》頁
宋人 《牡丹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無款。鈐鑒藏印“黔寧王子子孫孫永保之”。
圖繪牡丹花后魏紫,花冠碩大,重瓣層疊,嬌艷華貴,左右以綠葉相襯?;ò陮哟呜S富,刻畫入微,先用中鋒細(xì)筆勾花瓣,然后用胭脂紅層層渲染,以淺黃色點花蕊,以花青汁綠染花葉。此圖頁精工富麗,美不勝收,構(gòu)圖豐滿,設(shè)色艷而不俗。
宋 法常 《寫生》卷
宋 法常 《寫生》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法常(約13世紀(jì)),四川人,俗姓李,號牧谿,生卒年不詳。住天臺山萬年寺,無準(zhǔn)弟子,畫龍虎、猿鶴、蘆雁、山水、人物,皆隨筆墨而成。筆意簡當(dāng),不費裝飾,遺跡多流日本。
此巨卷為法常墨戲花卉蔬果翎毛等,其狀物寫生,殆出天巧,一花一葉,皆極精致而無刻畫拘板之跡。起首即畫沒骨水墨牡丹,幅中之花瓣及葉之重疊處皆以留白,取筆布墨,頗為雅致,于諸家町畦之外,又能出以新意??钍穑骸跋檀靖脑?265)牧谿?!蓖衔膊⒂许椩?、僧圓信、查士標(biāo)題跋,與吳寬、董棨、梁章鉅等人之收藏印。
其中項元汴拖尾行書跋:右宋僧法常,別號牧谿,喜畫龍虎猿鶴蘆雁山水樹石人物,皆隨筆點墨而成,意思簡當(dāng),不假妝飾。余僅得墨戲花卉蔬果翎毛巨卷,其狀物寫生,殆出天巧,不惟肖似形類,并得其意。京(京字待查)愛不忍置,因述其本末,以備參考。墨林項元汴書于天籟閣。
查士標(biāo)拖尾行書跋:宋僧牧谿,畫兼眾妙,而尤長于花卉寫生。觀畫史所載,稱其點墨而成,不假妝飾,尚未足盡牧谿也。卷中一花一葉,一蓏一實,皆極精致,有天然運用之妙,無刻畫拘板之勞。而幽禽翠羽,動息飛鳴,曲肖其態(tài),令觀者心曠神怡,對之忘倦。宜項墨林氏珍為甲品,題跋贊嘆,若不容口,蓋南渡而后,高孝累朝,篤重翰墨,一時人物熙雍,湖山引勝,風(fēng)氣興起,即方外亦多名流,負(fù)技爭長焉。明時王酉室陸包山皆以花卉寫生,為世所重,今觀此卷,二公具寢食牧溪。深得其意者,至沈石田花鳥,點染又能出新意于諸家町畦之外。視此卷在離合之間,而工致差不逮矣,獲觀累日,因識其后。康熙癸酉上巳白岳逋客查士標(biāo)。
宋 馬遠(yuǎn) 《牡丹》
宋 馬遠(yuǎn) 《牡丹》 本幅選自“小品”冊
馬遠(yuǎn)出身繪畫世家,南宋宋光宗、宋寧宗兩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人物、花鳥,山水取法李唐,筆力勁利闊略,皴法硬朗,樹葉常用夾葉,樹干濃重,多橫斜之態(tài)。樓閣界畫精工,且加襯染。喜作邊角小景,世稱“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鳥常以山水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與李唐、劉松年、夏圭并稱“南宋四家”。
(傳)宋人 《花王圖》軸
(傳)宋人 《花王圖》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庭園中整株的牡丹,幾占滿整幅畫面,前方點綴湖石,四周昆蟲飛繞,屬全景式構(gòu)圖中頗為別致的安排。硃砂紅的艷麗花朵,青綠的葉片和鏤空湖石,搭配飛舞空中、草叢間的胡蜂、蝶、粉蝶、鳳蝶、虻等,以及行走于地面的蝗蟲和螻蛄,顯得生氣蓬勃,既富麗又熱鬧。
(傳)宋人 《花王圖》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宋人 《花王圖》軸(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盛放的牡丹,花朵碩大,相較于湖石,并不合實際應(yīng)有的比例,顯有加強牡丹主體性的意味。全幅筆墨精微,雖略遜于宋畫的細(xì)致生動,卻仍是仿宋人筆意和古樸韻味的一佳作。
宋 錢選 《畫牡丹》卷
宋 錢選 《畫牡丹》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錢選(1239─1301),浙江吳興人。字舜舉,號玉潭,又號清□老人、習(xí)嬾翁。宋景定間鄉(xiāng)貢進(jìn)士。元初吳興有八俊之號,趙孟頫稱首,選亦與焉。其畫人物、花鳥、山水均高超絕俗。 本幅畫紅白牡丹二枝,枝莖、葉脈、筋絡(luò)均以細(xì)筆鉤勒,用筆精謹(jǐn),賦色淡雅,清新脫俗。卷末尚自題七言詩一首??钍穑骸半惢砦体X選舜舉”。
錢選行書自題:萬卉何能繼后塵,蜂喧蝶駐亦鐘情。莫嫌開處春還暮,長向西都見太平。
宋 錢選 《畫牡丹》卷(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拖尾草書跋:晏陰天氣養(yǎng)花時,庭下牡丹開數(shù)枝。政與春光增嫵媚,莫教風(fēng)雨便離披。子昂。
宋 錢選 《畫牡丹》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柯九思拖尾行書跋:尺五城南老圃家,牡丹如斗眩朝霞。君王宴坐奎章閣,中使人間不買花。丹丘柯九思賦。
(建議橫屏欣賞)
宋 錢選 《畫牡丹》卷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人 《畫花下將雛》軸
元人 《畫花下將雛》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牡丹竹石間,公雞帶領(lǐng)小雞覓食。小雞或啄食草地上,或藏躲母雞之翼下,狀甚可愛,蓋描繪育幼之親情。
明 文徵明 《牡丹》
明 文徵明 《牡丹》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選自“文氏畫扇集”冊。文徵明行書自題:“墨痕別種洛陽花,仿佛春風(fēng)是魏家。應(yīng)為主人忘富貴,故將閑澹洗鉛華?!?/p>
明 陳淳 《畫牡丹圖》軸
陳淳 《畫牡丹圖》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陳淳(1438—1544),江蘇蘇州人。字道復(fù),后以字行,再改字復(fù)甫,號白陽山人。曾游學(xué)文征明門下。畫擅長寫意花卉,后人把他同徐渭并稱“青藤、白陽”,為明代中期吳派寫意花卉畫家代表。幅中設(shè)色牡丹一枝,墨色清雅,筆意活潑。款書于1544年,為晚年作品。題識同畫各占半幅,行書沈酣飛動,詩句借歌詠花卉傳達(dá)“人生行樂當(dāng)及時”的意趣。
陳淳 《畫牡丹圖》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陳淳 《畫牡丹圖》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陳淳草書自題:東風(fēng)飄飄不復(fù)冷,游蜂舞蝶相追隨。名花嬌然媚晴晝,深紅淺白紛差池。高堂別筵散羅綺,朱簾掩映春無比。歌聲貫耳酒如澆,醉向花前睡花里。人生行樂當(dāng)及時,光陰有限無淹期?;ㄩ_花謝尋常事,寧使花神笑儂醉。甲辰(1544)春望在白陽山居。道復(fù)。
明 陳淳 《牡丹花卉圖》軸
陳淳 《牡丹花卉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上部行草書自題:“春是花時節(jié),紅紫各自賦。勿言薄脂粉,適足表貞素。道復(fù)。”后鈐“陳道復(fù)氏”、“陳淳之印”印。
作品畫折枝牡丹花,以淡墨逸筆勾寫盛開的花頭,以深淺不一的墨色描寫枝葉,表現(xiàn)出牡丹搖曳春風(fēng)的優(yōu)美姿態(tài),并通過題詩表達(dá)了不慕繁華、甘于清靜、孤芳自賞的心境。
陳淳創(chuàng)作過許多以牡丹為主題或含有牡丹形象的繪畫作品,如故宮博物院藏《牡丹圖卷》《天香圖扇》《洛陽春色圖卷》《墨花十二種圖卷》以及上海博物館藏《洛陽春色圖卷》《玉樓春色圖卷》等等。這些作品多為墨筆或淡設(shè)色寫意繪畫,充分展示了畫家在狀物造型以及靈活運用水墨方面的高超技藝,正如明末大鑒賞家李日華為此幅作品所題云:“破一滴墨水,作種種妖妍。改旦暮之觀,備四時之氣”。
明 陳淳 《花卉》卷
明 陳淳 《花卉》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卷用水墨寫意法,分段繪折枝牡丹、繡球、辛夷、百合、蘭花、菊花、水仙、白梅等,各段并附以行草書題詩。通幅筆致變化多端,洋溢著清新秀逸的情調(diào)。款署壬寅(1542),為陳淳六十歲的精采杰作。陳淳行書自題:春色上花枝,紅紫呈妍好。摹寫不知疲,筆墨竟艸艸。
明 陳淳 《寫生》卷
明 陳淳 《寫生》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將四季花卉數(shù)種,以折枝的形態(tài)穿插安置在手卷中,這是明代畫家描繪花卉所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此卷作于1538年,年55歲。幅中折枝牡丹、蘭、竹、槴子、荷花、水仙、山茶,并未安置在同一水平線上,高低遠(yuǎn)近又相互呼應(yīng)的擺設(shè),使構(gòu)圖活潑而生動。幅中之牡丹花呈正面,水墨濃淡渾然一片,雖不設(shè)色,有五彩鮮麗的感覺。
在畫本幅之后,又接了一段畫家草書七言古詩一首,筆蹤瀟灑,有筆飛墨舞之姿。詩圖相契,可視為畫家晚年畫風(fēng)的代表之一。
明 徐渭 《水墨牡丹圖》軸
明 徐渭 《水墨牡丹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自識:“四月九日,蕭伯子觴吾輩于新復(fù)之蘭亭,時費先生顯父至自鉛山,李兄子遂父至自建陽,并有作。余勉構(gòu)一首,書小染似伯子。命駕皆千里,流觴復(fù)九回。馬嘶不出谷,鳥影屢橫杯。分水鄰封會,雙珠明月胎。今朝修褉地,益見永和才。天池中漱者渭。鉛建兩道,首尾相接,共分水一關(guān),故頸聯(lián)云?!扁j:“文長氏”(白文)、“天池漱仙”(白文)、“青藤道士”(白文)印。鑒藏?。骸疤K士伯安珍藏”(朱文)、“正氣齋鑒賞印”(白文)。
牡丹是徐渭最喜歡畫的花卉之一。徐渭的大筆寫意牡丹前無古人。他不用色彩,僅以潑墨為之,無論花頭及葉皆大筆點染而成,僅枝莖及葉脈用線條畫出。此作牡丹花頭用蘸墨法點花瓣,花瓣內(nèi)端深外端淺,花頭中部淺周邊深。花頭點成后,趁濕用重墨點花蕊。整幅作品無論布局、筆墨,均潑辣豪放,氣勢逼人,立意鮮明,水墨潤澤,極有生意。雖是水墨畫成,卻有富貴莊嚴(yán)之相,屬徐渭代表作之一。
明 剔紅雙層牡丹紋圓盤
明 剔紅雙層牡丹紋圓盤 故宮博物院藏
此盤黃漆素地,盤內(nèi)雕雙層重疊的牡丹,穿枝過梗,各自成章,或露或藏,繁而不亂,充分表現(xiàn)出明永樂時期果園廠雕漆的高超技法。足內(nèi)“大明永樂年制”針刻6字為原款,正中的楷書填金“大清乾隆仿古”款為后刻。
明早期這類花卉題材的作品多為黃漆素地,不刻錦紋,屬《髹飾錄》中“有無錦紋者,黃地似之”一類,這種處理方法是對元末張成、楊茂雕漆特征的繼承。這種花卉題材的作品,通常以數(shù)朵盛開的大花為主,四周襯托含苞欲放的花蕾,這種構(gòu)圖風(fēng)格為明永樂雕漆的顯著特征。此盤漆質(zhì)堅實,色澤純正,雕工渾厚,磨工細(xì)膩圓潤,為明代永樂時期果園廠雕漆的精品。
明 永樂 牡丹花卉雕漆圓盒
明 永樂 牡丹花卉雕漆圓盒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永樂 牡丹花卉雕漆圓盒(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永樂 牡丹花卉雕漆圓盒(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永樂 牡丹花卉雕漆圓盒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蔗段式圓盒,壁直,蓋面平,平底內(nèi)凹。器表以剔紅為飾。蓋面刻牡丹花叢,中心一朵盛開的牡丹,外圍四朵,茂盛的葉片隨意向四方伸展,排列層疊緊密,露出較少的漆地。蓋及器身側(cè)壁作轉(zhuǎn)枝花葉,共五種花卉,十朵花,分別是牡丹、蓮花、菊花等四季花卉。刀法藏鋒,修飾圓潤。器內(nèi)及器底髹深褐色漆。蓋內(nèi)刻乾隆四十七年(1782)御題詩。器底邊緣刻“大明永樂年制”針刻款。
明 十六至十七世紀(jì) 填漆牡丹圓盒
明 十六至十七世紀(jì) 填漆牡丹圓盒
明 十六至十七世紀(jì) 填漆牡丹圓盒(局部)
蔗段式盒,胎薄,底平無足,底及盒內(nèi)髹紅褐漆。盒側(cè)以八個回紋為飾,字之間一上一下的枝葉仿佛是波浪狀連枝,葉片散落有致。盒面滿鋪花形六角格錦地,牡丹一枝自左下進(jìn)入畫面中央,分成兩莖后,分枝前后交疊掩映中,后側(cè)一枝高挺直立,最右一枝欹斜至最左側(cè),四枝頭各開一朵牡丹,各有姿態(tài),或正或側(cè)或背,葉片配置均衡,畫面協(xié)調(diào)?;ㄈ~輪廓線條的輕重變化,有毛筆線條的提按頓挫,紅地黃線的地紋與白花綠葉,色彩突出不失優(yōu)雅。
清 惲壽平 《牡丹》
清 惲壽平 《牡丹》 選自“寫生花卉”冊
惲壽平不只師法古人,更向大自然學(xué)習(xí),也就是以寫生的態(tài)度來作畫。他的花卉畫,幾乎全以身邊常見的花草為題材,如牡丹、桃花、菊花等等,信手拈來,就有無窮的生意,而其中畫得最多,最具特色的就是牡丹。他的牡丹有利用鮮艷明亮的顏色,或者只用水墨來畫牡丹的花葉。設(shè)色的牡丹,雖然顏色秾麗,但用的顏色純凈而明亮,將牡丹畫得典雅明麗;單用水墨的,則利用墨色變化,將牡丹畫得清逸超塵。另外,惲壽平曾說過:“凡畫花卉極生動之致,向背欹正,烘日迎風(fēng)挹露,各盡其變,但覺清芬拂拂,從此間寫出乃佳耳?!睘榱艘尸F(xiàn)花卉完美的形象,不僅利用顏色畫出花朵的陰陽向背,表現(xiàn)細(xì)致寫實的花葉翻轉(zhuǎn)外,還要讓觀者可以從畫面上,聞出花香來,能表現(xiàn)出他所強調(diào)的“清芬拂拂”,才算是最好的作品。
清 惲壽平 《牡丹》(局部) 選自“寫生花卉”冊
清 惲壽平 《牡丹》(局部) 選自“寫生花卉”冊
如這幅墨牡丹,構(gòu)圖大膽,花朵集中于右上角,花瓣僅以干筆畫出,再以更干渴的筆墨擦出明暗,花蕊則以點墨的方式畫出,用筆相當(dāng)隨意,枝葉則以濕筆表現(xiàn)。全幅墨色濃淡變化多端,富書法筆趣,除了將牡丹繁復(fù)的花葉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外,從畫面上似乎隱約可以聞到一股濃郁的芳香來。
清 惲壽平 甌香館寫意冊《牡丹》
清 惲壽平 甌香館寫意冊《牡丹》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惲壽平行書自識:色借相公袍上紫,香分太極殿中。
清 惲壽平 《牡丹》冊
本幅選自清惲壽平《牡丹》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選自清惲壽平《牡丹》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選自清惲壽平《牡丹》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選自清惲壽平《牡丹》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選自清惲壽平《牡丹》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剔紅牡丹小圓盒
清 剔紅牡丹小圓盒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剔紅小盒,色紅。子母口,弧形壁,淺圈足。通體雕飾連枝牡丹,漆層肥厚,花瓣樹葉層次豐富細(xì)膩。器里與底髹黑色光漆。
清 蔣廷錫 《墨牡丹》軸
清 蔣廷錫 《墨牡丹》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蔣廷錫(1669—1732),江蘇常熟人,字揚孫,一字酉君,號西谷、南沙。歷官文華殿大學(xué)士,有政聲。未第時與顧雪坡游,善寫生。在朝為官后,矜重不茍作,偶為一二,又為宮禁所寶,流傳真跡絕少。 牡丹兩枝,一墨染、一雙鉤,花后襯以淡墨,遂使突出紙面,頗見精神。花托嫩葉及葉背皆以淡墨和微赭為之,是水墨中創(chuàng)法。
民國 吳昌碩 《牡丹水仙圖》軸
民國 吳昌碩 《牡丹水仙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款署:“梅生沈老伯大人德配伯母周夫人七十雙壽??∏渚串嫛!?/p>
圖中牡丹以沒骨積染法刻畫,筆致瀟灑飄逸,水與墨、色有機地交融,表現(xiàn)出牡丹旺盛的生命力和貴而不驕、艷而不俗的神韻。水仙以白描雙勾法刻畫,其不著一色的葉片與濃艷的牡丹相比具有洗盡鉛華始見真的淡雅之美。生機勃發(fā)的牡丹和水仙營造出喜慶祥和的氛圍,成功地表達(dá)了作者以此圖祝福長輩健康長壽的主題,當(dāng)屬吳昌碩花卉畫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整理自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相關(guān)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