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從《蝸居》到《心居》:中國當代都市劇里的“房子敘事”

近段時間,滕華濤執(zhí)導,海清、童瑤領銜主演,改編自滕肖瀾同名小說的《心居》熱播,引起不小的關注。購房是這部劇的主題之一。

近段時間,滕華濤執(zhí)導,海清、童瑤領銜主演,改編自滕肖瀾同名小說的《心居》熱播,引起不小的關注。購房是這部劇的主題之一。有意思的是,2009年熱播的《蝸居》,也是由滕華濤執(zhí)導、海清主演。從《蝸居》到《心居》,海清飾演的女主角都在為買房忙碌。

《心居》中海清飾演馮曉琴

《心居》中海清飾演馮曉琴

1990年代我國開啟了住房制度改革,并于1998年下半年開始停止住房實物分配,住房真正市場化、商品化了。自此以后,“商品房”“購房”廣泛進入中國當代都市劇。雖然在此之前,一些都市劇也涉及住房問題,譬如2000年播出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張大民一家亦面臨住房難題,但當時房價市場化才剛開啟,老百姓對住房難更多是一種苦中作樂態(tài)度,缺乏購房的意識和自覺。真正將房子作為一個問題和主題進行呈現(xiàn)并引發(fā)全國性討論的,始于2009年的《蝸居》。

作為進入千家萬戶的大眾文化產(chǎn)品,電視劇從來就不僅僅是純粹的娛樂消費。誠如戴錦華所說:“中國電視劇很有意思,一方面它是最新興的工業(yè),一方面它又復活了古老的說書人角色。電視劇作為一個有效而迷人的說書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稱作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常識系統(tǒng)最新、最直接的建構者?!睂τ陔娨晞〕藙≡u的視角外,戴錦華認為還有“社會學和文化學的切入方式”,電視劇也是一個文化文本。

從《蝸居》到《心居》,其間不少都市劇均涉及房子問題。創(chuàng)作者們在面對尖銳的房子問題時,建構的又是怎樣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

房子成為“問題”:被附著太多意義

房子是用來住的。但國人又都清楚地知道,房子遠不僅僅局限于居住價值。隨著房地產(chǎn)市場的深入,房價具備強烈的投資屬性,它已經(jīng)成為類金融產(chǎn)品的存在,在一段時間內保持著穩(wěn)步上漲的姿態(tài)?!段伨印凡コ龅?009年,上海商品房平均售價接近1.3萬元/平方米,月平均工資在5000元左右。當時在郭海萍眼里是天價,如今看來又成白菜價了,房價攀升的速度遠遠高于平均工資上漲的速度。

《蝸居》中海清飾演的郭海萍

《蝸居》中海清飾演的郭海萍

《心居》以展翔和施源為對照,論證著上車的早晚直接決定了命運的高低。展翔的父輩是郊區(qū)農民,1997年上海房價還是3000元的時候,展翔就咬咬牙買了房子,之后一路置換,買進賣出,一套的差價便抵得上十年工資?,F(xiàn)在手握眾多房產(chǎn),各個檔次都有,房產(chǎn)證就跟撲克牌似的。他成了上海的巨富階層,靠著租金就滋潤得不得了。

《心居》中靠炒房發(fā)達的展翔

《心居》中靠炒房發(fā)達的展翔

與之相對的,施源的家族曾是上海的名門望族。父母是知青,退休后才回到上海,錯過了幾次上車的機會,施源為了湊首付把錢投股市里,血本無歸。文化水平不高的展翔成了上流人,昔日上流人施源這回成了上海的底層,真正的“篤底”。

房子不僅僅是資產(chǎn),對于大城市里的漂一族來說,在大城市里擁有一套房子才意味著拿到大城市的“通行證”。房子既是現(xiàn)實需要,更是心理需要。套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房子關系著生理需求、也關系著安全需求、尊重需求與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

電視劇里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立志要在大城市擁有屬于自己的房子?!侗本矍楣适隆防?,從云南考到北京、畢業(yè)在北京工作的石小猛,就是典型代表。沒有北京戶口的他在求職中遭遇歧視、因為租房被房東嘲笑、出租車司機也要把他貶損一通……就像他說的,他在北京七年以為自己是個北京人了,“沒錢沒房子在這個城市里邊,你永遠是外地人。你穿得跟墻壁一個色,你站在街上一言不發(fā)、一動不動,永遠有人找你查暫住證,穩(wěn)定這兩個字永遠不屬于你”。但故鄉(xiāng)他也不想回去,“回去就是認輸了,不能認輸了”。所以他東拼西湊首付,買了五環(huán)外一套38㎡的公寓。

《北京愛情故事》中,石小猛買了人生中第一套房

《北京愛情故事》中,石小猛買了人生中第一套房

在城鄉(xiāng)二元對立的格局下,大城市在馬太效應下集聚了各種各樣的優(yōu)勢資源,文化的、教育的、醫(yī)療的,而擁有大城市的房子常常是擁有城市戶口的前提。所以,《蝸居》里的郭海萍哪怕再艱難也要留在大城市江州,也把女兒帶到江州,因為老家不像江州那樣有“伊勢丹、博物館、明珠塔”,也缺乏“逼著你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現(xiàn)代氣質。郭海萍說:“真的, 其實如果沒有孩子, 我住哪兒都無所謂……可是我總覺得我能苦, 我不能讓孩子苦?!?/p>

是的,房子還是為了孩子。對于在大城市有房有戶口的人來說,房子所附著的學區(qū)才是他們的關注點。近年來以教育為背景的都市劇,大多涉及到學區(qū)房問題。譬如這三四年間播出的《小歡喜》《小舍得》《陪你一起長大》等電視劇中,中產(chǎn)家長們?yōu)榱酥脫Q學區(qū)房勞心勞力,把一家老小搞得雞飛狗跳?!缎木印防锺T曉琴一個勁攛掇丈夫借錢買房,也是考慮到兒子以后讀書的學區(qū)問題。

《小歡喜》中,宋倩手握多套學區(qū)房

《小歡喜》中,宋倩手握多套學區(qū)房

房子亦是不少家庭倫理劇的焦點問題——是否有足夠多的房子,直接決定了小年輕婚后是否與父母或爺爺奶奶同住。假若同住,不免又牽涉到代際沖突與觀念沖突,鬧得雞飛狗跳。在社會的轉折期,老一輩與年輕世代的價值觀常常是南轅北轍。老一輩依然是人情社會那一套,缺乏邊界感,干涉子女的選擇。年輕一代更多信仰契約社會的規(guī)則、權利與邊界意識,二者針尖對麥芒。

在《裸婚時代》里,劉易陽無車無房, 家境良好的童佳倩因為愛情嫁給了他,婚后童佳倩只能跟劉易陽的爸爸和奶奶同住,摳搜慣了的劉家完全看不慣童佳倩的大手大腳,婆媳問題不少,也引發(fā)夫妻矛盾不斷,最終細節(jié)打敗了愛情。《安家》里,醫(yī)學博士、醫(yī)生宮蓓蓓也逃不過婆媳問題,她與公婆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出現(xiàn)分歧,心力交瘁,迫切需要跟公婆分開住……

《裸婚時代》中,婆婆要跟懷孕的兒媳一起睡

《裸婚時代》中,婆婆要跟懷孕的兒媳一起睡

當房子關系的不僅僅是居住,還關系著財產(chǎn)的增值、身份的認同、下一代的教育、家庭的和睦等問題時,房子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自然成了都市劇說不完的話題。

房子產(chǎn)生了“問題”:扭曲與異化

房子之所以成為“問題”,不全是因為它太重要,最關鍵的催化劑是:它難以企及。物以稀為貴,當有限的資源遠遠達不到人們對它的需求時,為了房子自然就會滋生出種種矛盾沖突。這很大程度上構成了電視劇的戲劇看點。

與房地產(chǎn)市場化改革差不多同期進行的,是大學生包分配制度改革。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學畢業(yè)生是包分配工作的,讀了大學就有了鐵飯碗。那個時代奮斗的價值非常具體:考上好大學,就擁有一個穩(wěn)定的好工作,也基本就擁有一個順遂的人生。雖然那個時代并不流行中產(chǎn)階層的概念,但考上了大學基本就是中產(chǎn)階層的后備役。

房地產(chǎn)市場改革之后,中國經(jīng)濟迎來了騰飛期,房價一飛沖天,房價的攀升速度遠遠高于工資上漲的速度。奮斗的意義似乎被“扭曲”了:奮斗有時似乎顯得“無意義”了,再努力也趕不上房價攀升的速度,奮斗似乎無法給予年輕人一個穩(wěn)定的預期了,很多年輕人通往中產(chǎn)階層的夢由此破碎。

《蝸居》中,郭海萍、蘇淳夫婦都是名牌大學畢業(yè),畢業(yè)后選擇留在大都市江州,可工作多年仍然買不起房子。他們上班出入豪華辦公樓, 下班擠在一間租來的只有十平米的石庫門房子,房子擁擠得無處下腳, 廚房和衛(wèi)生間還要跟好幾家人共用。為攢錢買房晚上頓頓吃白水煮掛面, 只有當周末妹妹郭海藻來時, 郭海萍才舍得改善一下伙食??煞蚱迋z無論多么努力攢錢,“攢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郭海萍也一度納悶:奮斗的意義在哪?

《蝸居》中,郭海萍抱怨房子漲得太離譜

《蝸居》中,郭海萍抱怨房子漲得太離譜

2009年一本叫《蟻族:大學畢業(yè)生聚居村實錄》的社會調查,讓“蟻族”這個稱呼走紅。書中說,“蟻族”是對“大學畢業(yè)生低收入聚居群體”的典型概括,蟻族是繼三大弱勢群體(農民、農民工、下崗職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勢群體。他們受過高等教育,但收入不高,絕大多數(shù)沒有“三險”和勞動合同,有的則處于失業(yè)半失業(yè)狀態(tài);他們主要聚居于城鄉(xiāng)結合部或近郊農村,形成獨特的“聚居村”,他們是有如螞蟻般的“弱小強者”,是鮮為人知的龐大群體……郭海萍、石小猛剛大學畢業(yè)時,都稱得上是蟻族。

如今蟻族這個概念似乎過時了,但像螞蟻一樣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不在少數(shù)。《安家》中,宮蓓蓓和丈夫都是博士,宮蓓蓓還是上海著名的婦產(chǎn)科醫(yī)生,經(jīng)常有講座??煞蚱迋z在上海打拼好幾年,全家5口人只能住在60平米的房子,連一臺筆記本電腦都放不下,懷孕的時候宮蓓蓓在衛(wèi)生間馬桶上寫論文,挺孕肚當桌子用。宮蓓蓓忍不住跟丈夫吐槽道,“倆博士畢業(yè),兩個人在這個地方辛辛苦苦七八年,連一套像樣的兩居室都買不起,可笑吧”。

《安家》中,宮蓓蓓蝸在廁所一角寫論文

《安家》中,宮蓓蓓蝸在廁所一角寫論文

奮斗當然還是有意義的,勤勤懇懇的郭海萍、宮蓓蓓最后還是順利買到房子。只是奮斗的過程,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艱難。這兩年“內卷”這個詞很流行,這是一種無意義的競爭與內耗,付出了更多可能得到更少。實際上,內卷更可怕的后果是“自我的工具化/資本化”,就像新聞中某大廠員工猝死后,大廠在知乎上回復,“你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奮斗最終導向的竟然是以自我換錢、以命換錢。

由此,房子導向另一個后果:自我的異化。傳統(tǒng)的奮斗似乎不夠了,只能把自己珍貴的東西拿去“交換”。這是當代都市劇“房子敘事”里頗為常見的敘事模式:房子和愛情,選擇哪一個?

在《蝸居》中,郭海藻也曾經(jīng)天真燦漫,與男朋友小貝租著房子,過著幸福的小日子,一塊錢的蘆葦、兩塊八的生日蛋糕、一顆哈根達斯冰淇淋,就能夠讓她滿足??蔀榱藥徒憬憬鉀Q買房的首付款, 她開始與有婦之夫宋思明的交往,并越陷越深。當她發(fā)現(xiàn)用青春和肉體就能夠輕易得到姐姐拼死拼活奮斗才有的房子時,她選擇了捷徑。她“愛上征服者”,房子終究規(guī)訓了愛情。

《蝸居》中郭海藻與宋思明

《蝸居》中郭海藻與宋思明

在《北京愛情故事》里,楊紫曦、石小猛等人也曾面臨同樣的選擇。楊紫曦選擇了種種奢侈品和房子,放棄了深愛她的男友;石小猛固然仍深愛著女友沈冰,但在威逼利誘下,他也選擇交出了愛情……

《北京愛情故事》楊紫曦一度選擇房子,放棄愛情

《北京愛情故事》楊紫曦一度選擇房子,放棄愛情

在《心居》中,馮曉琴為了在上海留下來、為了上海戶口,瞄準了窩囊的上海男人顧磊——主要看中的是他有上海戶籍,家里有房。如果說劇中馮曉琴對顧磊還有愛情,那么馮曉琴的妹妹馮茜茜則成了“海藻翻版”,為了在城市里立足,她成了別人的“小三”。

自我異化的結果是,愛情、友情、親情,人格、道德、節(jié)操,任何一切都可以拿出去交換。在《安家》里,經(jīng)由中介房似錦的視角,為觀眾鋪展出了的買房者、賣房者、租房者等的眾生相。在江奶奶和宋爺爺這個單元故事里,江奶奶想將老洋房轉手出賣為老伴兒宋老師治病,可老洋房的另外兩個擁有者——江奶奶的兩位外甥趁機對江奶奶進行“勒索”。包子鋪夫妻嚴老夫婦,在上海開包子鋪辛勞半生,將全部積蓄為兒子購置婚房,可新房壓根就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人性的卑瑣與自私一覽無余。

房子的力量如此強大,仿佛沒什么“購買”不了的,人們很難構建關于成功者的不同想象——一個沒價值高昂的房子的人,算得上成功人士嗎?房子的多寡、房價總額的高低,甚至成為人格的判定標準。就像阿蘭·德波頓在《身份的焦慮》中寫道的:“在精英社會里,一個人如果沒有相當?shù)牟鸥桑豢赡苡幸环莞呗曂?、高薪酬的職位。故而財富成為一個人良好秉性的象征:富人不僅富有,而且就是比別人優(yōu)秀。”“既然成功者理應成功,那么失敗者就理應失敗……正因為如此,一個人身份低微,其境遇固然令人同情,但一切也是咎由自取?!?/p>

隨之而來的是中國當代都市劇里不約而同的“嫌貧愛富”,有房階層總能得到偏愛?!段伨印防锏乃嗡济髭A得許多“同情”;《北京愛情故事》里,北京富二代土著程峰犯錯無數(shù),但他浪子回頭金不換,外省青年石小猛一失足就人人唾棄,永世不得超生;而從《歡樂頌》、《三十而已》到《心居》,從安迪、顧佳到顧清俞,有錢有房的她們,都是女性群像里最獨立、最精英、最拎得清的,沒錢沒房的女性大抵野心過剩、能力不足、吃相難看……

《心居》中,上海精英女性顧清俞瞧不起外來妹馮曉琴

《心居》中,上海精英女性顧清俞瞧不起外來妹馮曉琴

房子既是問題,房子也引發(fā)問題:奮斗的扭曲、人性的異化、愛情的瓦解、道德的失衡、價值判斷的失序……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當代都市劇里的“房子敘事”也在發(fā)出時代的“警世通言”。

房子“問題”的解決:虛妄的大團圓

作為大眾化的電視劇,在政治性和市場性的雙重擠壓下,它在呈現(xiàn)問題后必然需要紓解問題。一方面必須滿足相關要求,不能有過于消極、陰暗層面的展示,不能夠是悲觀的基調;另一方面么又要滿足大眾最樸素的審美需求,諸如大團圓、善惡有報等。所以中國當代都市劇的“房子敘事”,大抵能夠尖銳提出問題,但一到結尾常常就孱弱無力,硬生生地來個“懲惡揚善”或“大團圓”的結局,把之前房子引發(fā)的種種問題“一筆勾銷”了。

《蝸居》的結局是懲惡揚善、善惡有報。宋思明在警察的逮捕中車禍身亡,郭海藻流產(chǎn)了,徹底失去生育功能,遠走美國。郭海萍在上海擁有自己的房子,并且擁有了自己的事業(yè)——她創(chuàng)辦了一個中文學校,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女強人。郭海萍的成功、郭海藻的一無所有形成鮮明對比,電視劇試圖以此撫慰觀眾,重新張揚奮斗的價值。

《蝸居》大結局

《蝸居》大結局

但觀眾也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個大團圓的破綻。比如郭海萍的房子的首付款,實際上還是郭海藻從宋思明那里拿到的;郭海萍的丈夫蘇淳為了交貸款接私活,差點因出賣商業(yè)機密鋃鐺入獄,是宋思明幫他擺平危機,蘇淳還因禍得福升了職;郭海萍幫老外補習中文的工作,是宋思明幫忙介紹的,也是這個契機她才開了中文學?!窆F家粯訆^斗的人很多,只是并非人人都像她那樣有人可以推一把。所以這個看似特別三觀正確的結局,充滿了虛妄色彩。

其他電視劇亦然?!侗本矍楣适隆芬允∶偷淖允锥娼K。石小猛的墮落的確可恨,可他絕非極惡之人。在程峰怪他一切都是因為他的不滿足引起的時,他反駁程峰:“你說得輕松,因為咱倆永遠不平等,不公平。如果你投胎到我家,如果你再換成我,我換成你,生到北京了,我一生下來什么都有了,什么都不愁了,咱倆你今天還能這么說話嗎?”

《心居》中,馮曉琴憑借自己的辛勤和努力,把養(yǎng)老院搞得有聲有色,她在城市立足了,擁有自己的事業(yè),也實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對比現(xiàn)實中不少養(yǎng)老機構的運營困難,馮曉琴的成功還是顯得“容易”了。

至于以學區(qū)房為重要關鍵詞的電視劇,無論家長們?yōu)榱速I學區(qū)房如何雞飛狗跳、為了孩子的學習與孩子的關系如何地勢如水火,最終都是大團圓結局——中產(chǎn)的孩子不僅成長為優(yōu)秀的孩子,他們購置的學區(qū)房穩(wěn)賺不賠,家庭關系還一團和諧?!缎g喜》中,每個孩子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三組親子關系和諧又融洽;《小舍得》中,南儷和田雨嵐這對“塑料姐妹”不計前嫌,真成姐妹了;她們都幡然醒悟,沒有逼孩子們,讓他們輕松上課,而他們也非常的自覺,并真正喜歡上學習;《陪你一起長大》中,四家人都解決了各自的家庭矛盾,其樂融融……

《小歡喜》大團圓結局

《小歡喜》大團圓結局

這樣的大團圓顯得太假。中產(chǎn)的教育焦慮是持久的,他們既要維系現(xiàn)有階層,也要下一代能夠維系住現(xiàn)有的階層地位,并試著實現(xiàn)階層的進一步跨越,“躺平”的大團圓只是遐想。

中國當代都市劇“房子敘事”,大抵是勸告人們要踏踏實實奮斗,要堅守真善美,因為善惡終有報,堅持就會擁有勝利。這些道理都是正確的,卻也是無力的。它只是給人們短暫的心理按摩,現(xiàn)實生活中房子之所以成為“問題”的因素,以及房子引發(fā)的種種“問題”,依然存在。

戴錦華教授曾犀利地指出:“電視劇的文本中包含了裂隙——這并不是說它的故事不夠流暢或是敘述不夠迷人,而是它的意識形態(tài)并不單一。用文化研究的說法,它近似一個霸權爭奪戰(zhàn)的戰(zhàn)場,必須同時蘊含非主流、非混一的群體的聲音和利益?!?/p>

換句話說,“房子敘事”里包涵的意識形態(tài)并非單一,它的聲音也從來不是單一的。《蝸居》雖然有正確的結局,但它也存在“中產(chǎn)夢破裂”這樣的敘事裂隙。就像戴錦華點評道的,“房價的急升,還有中國經(jīng)濟高速起飛時財富向少數(shù)人的集聚,這些都使得中產(chǎn)階層群體微末的夢想可望而不可及。中產(chǎn)階層再一次將最樸素意義上的社會平等和社會正義大聲提出”。

從這個層面上看,從《蝸居》到《心居》,這樣的“裂隙”愈發(fā)稀缺。只要奮斗就能實現(xiàn)中產(chǎn)夢,成為敘事的主基調?!段伨印分?,經(jīng)由宋思明的官商勾結、貪污腐化、以權謀私等折射高房價背后的社會不公,更是在電視劇里銷聲匿跡。這與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的緊縮有一定的關系,卻也與創(chuàng)作者的保守有關。

尤其是那一批涉及到學區(qū)房的電視劇,它不是中產(chǎn)的哀婉追問,充分體現(xiàn)的倒是中產(chǎn)的保守和自利。劇中的主人公身上鮮少體現(xiàn)出關懷、同情、平等、敬畏等中產(chǎn)價值,相反,他們爭相購買學區(qū)房,只為子女不上弱校,以遠離“賣菜的、修空調的”的孩子,不要跟這些孩子成為同學。焦慮宣泄完,好處都占完,他們終于心有余力在大結局“歲月靜好”。

雖然電視劇并沒有被中產(chǎn)絕對壟斷,也不曾被中產(chǎn)的需求所左右,但中產(chǎn)階層卻是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主體。戴錦華說:“在電視劇和電影里,可能中產(chǎn)階層到頭來仍舊是獲益群體,但它所提供的情景已經(jīng)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思考社會的窗口。我們可以去理解、去想象,社會的多數(shù)和底層群眾,是否也成為了經(jīng)濟起飛的獲益者;而社會應該要怎么做,才能使得這個多數(shù)群體真正成為介入者和獲益者”。

這是我們對中國當代都市劇“房子敘事”的新期待。我們要善于在文本里插入“裂隙”,機敏地發(fā)出“非主流、非混一的群體的聲音和利益”。1998年的新華字典中關于“前途”一詞,有這樣一個例句:“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睍r至今日,我們可以替換這個例句:“張華擁有上海戶口;李萍在上海買了房子;沒戶口的我在上海租了房子。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p>

如果這個例句無法成立,是哪里出了問題,是否有改善路徑?我們期待在電視劇里見到解答。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