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馬家輝《大叔》:關(guān)于家與行走的漫漫記憶

最近,馬家輝的隨筆集《大叔:我們終于可以聊聊走過的路》出版。馬家輝在微博上稱:“這本書面世的時候,我即將邁入五十九歲,而收錄在書里的小散文,寫作時間橫跨三十五至五十六歲,那時候,確實是大叔。

最近,馬家輝的隨筆集《大叔:我們終于可以聊聊走過的路》出版。馬家輝在微博上稱:“這本書面世的時候,我即將邁入五十九歲,而收錄在書里的小散文,寫作時間橫跨三十五至五十六歲,那時候,確實是大叔。《大叔》本該在五十七歲那年出版,卻因諸種原因,延至今年,又剛好在我生日來臨前印好,隱隱似歲月之神送來的一片生日蛋糕,讓我品嘗。然后,神說:‘吃過了,抹抺嘴,我?guī)阕呦蛄?,不做大叔,轉(zhuǎn)做大爺。相信我,別有一番好滋味?!?/p>

馬家輝

馬家輝

整本書的寫作從“家”開始,在《大叔》的開篇馬家輝就分享自己小時候爸媽之間的“口角之戰(zhàn)”,導(dǎo)致媽媽離家出走,坦露自己小時候?qū)τ谕夤馄啪司私枳≡诩依锏牟唤?。以及成年后對“家”的理解和珍視?/p>

馬家輝分享他心中最難忘的經(jīng)歷,是有一年,一家人——馬家輝和父母姊妹,太太小孩,一起去曼谷旅行,一起在一個地方住了一個星期,每天吃喝玩樂打麻將,一家人打牌、聊天……那幾天的美好而平凡的家庭聚會成為他印象最深刻的經(jīng)歷。

馬家輝在書中寫及香港有所謂“獅子山下精神”,意指具備刻苦耐勞的拼搏精神,而且懂得靈活變通,馬家輝也認為,“獅子山下精神”的另一項關(guān)鍵元素是重視家庭,即 “顧家”。

多年以來,馬家輝筆下的題材很多是生活,自己的生活,別人的生活,他用散文的形式記錄自己的時代。

1963年,馬家輝生于香港灣仔。在《大叔》中,馬家輝多次強調(diào)香港對他的影響。

他談到,自1841年以來,一代又一代香港人因為不同理由從四面八方移居至此。在“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里求生存,覓生路。所以香港人的刻苦耐勞成就了香港的經(jīng)濟和社會成就。除了這些繁華,馬家輝說香港精神還在于享受平常。他說如果從演藝界找尋一位“香港之子”,首選就是周潤發(fā)。周潤發(fā)雖已是閃亮巨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搭地鐵隨處走、蹲在大排檔打邊爐、穿著拖鞋到九龍城買菜、排隊看病等,過著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他說,“香港是容得下平常心的城市,繁華仍未過盡,卻已享受平常,如周潤發(fā),正是香港精神的最佳映照?!?/p>

《大叔》是馬家輝在中年之際寫下的散文集,也是關(guān)于家與行走的漫漫記憶。生活、愛情、旅行、人物品評等主題貫穿于寫作中,《大叔》的最后一部分“銀幕記憶”中,他也為張國榮、楊德昌、周潤發(fā)、李安、胡金銓等留下“人物側(cè)寫”,今年的4月1日,是張國榮逝世19周年紀(jì)念日,《大叔》中,以《療愈系的張國榮》為題,馬家輝寫了自己眼中的張國榮。

攝影師夏永康鏡頭下的張國榮

攝影師夏永康鏡頭下的張國榮

《療愈系的張國榮》

懷念

前兩天,在香港,“愚人節(jié)”幾乎變成“哥哥節(jié)”,排山倒海的張國榮,照片、視頻、文字,十幾年前的心碎和噩夢,今天仍然刺痛和驚嚇著許許多多人。什么是經(jīng)典?經(jīng)典就是脫離時間而存在的一種真空狀態(tài),仿佛飄浮在月球表面,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隨時隨地都在。張國榮當(dāng)年的縱身一跳,不是墜樓,只是躍進了經(jīng)典銀河,定格在里面,供我們無限仰望。

諸照片里,有一種是三十年前的《號外》封面,劉天蘭負責(zé)的造型設(shè)計,張國榮側(cè)坐眺望遠方,純白的背景,似無翼的天使。該期專輯里有許多照片,主打懷舊風(fēng),不少是黑白和泛黃的,其中一張是他的半身近照,回眸望向鏡頭,看起來非常眼熟。

劉天蘭抓住了他的英俊長相,透過造型,透過照片,讓兩人穿越時空而詭異相遇,既跟他開了玩笑,也戲弄了一去便決絕地不回頭的時間。

是的,時間。今年悼念張國榮的氣氛似乎特別濃烈,當(dāng)然是對他致敬,卻亦可能跟大家急欲回頭緬懷那些美好歲月隱隱有關(guān)。

時代越是倉皇,難免越想在已被定義的昔日時光里找尋慰藉。那些年,仿佛所有理想即使尚未達成但亦必在前頭等待,等我們?nèi)プ?,等我們?nèi)ヅ?,等我們朝著目?biāo)或快或慢地前行摸索。我們的風(fēng)繼續(xù)吹,我們的不羈的風(fēng),俊男美女和金玉滿堂,像閃閃發(fā)光的珠寶在香港的夜空上擱著、晃著,伸手碰不到,但至少能夠看見,看見已是滿足。

悼念張國榮以至所有人或事物,越來越有療愈效果。在焦躁的時候,只好想象昔日曾有的點點星光,否則,日子怎么熬得下去?

同代人

懷念張國榮,對于不同的年齡層,想必有很不一樣的意義。六十五歲以上的人看張先生,隔了一代,對于張國榮離世的記憶與感受,與其說是哀慟,不如說是深深的惋惜和感慨:“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一位明星的起落明喻著生命無常,沒有永恒的璀璨,沒有永遠的不朽,生命如是,不管是否自斷自絕,死亡就在前頭,誰都一樣。張國榮的榮耀與努力跟他們隔了一層,不在他們的偶像名單里面,故充其量只有悲,沒有慟。

三十五歲以下的人呢,張國榮之于他們確是偶像,也就只能是偶像,因為亦是隔了一代,在成長的路程里,張先生已經(jīng)是天上的耀目亮星,抬頭仰望,遠遠的,像周刊、報紙和童話書里的傳奇,看的聽的都是對岸的故事,甚至是歷史。從他們懂事以來,張國榮已經(jīng)是張國榮,不是其他,而到了二〇〇三年,存在的張國榮變成不存在的張國榮,死了一位明星,名人榜里失去了一個名字。他們傷心難過,卻仍只等同于對人世災(zāi)難的諸般傷心難過。

至于在這兩個年齡層中間的那一群,亦即跟張先生差不多同歲的那群善男子、善女子,由于跟他一起度過香港的輝煌年月,一起成長,一起打拼,一起見證路途上的種種不平與挫敗、掙扎與成績,張國榮之逝遂如同自身的離散崩壞,那種驚嚇與惶恐,雖非確確實實地“切膚”,卻是確確切切的痛楚。怎么會這樣呢?不應(yīng)該是這樣的。當(dāng)他跳樓自殺的消息傳來并被確認,忽然間,像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亂了套,像一同出發(fā)的旅者忽然少了一人,下車了,或迷途了,召喚不回來,像一位極熟悉的朋友完全失去聯(lián)絡(luò),留下懸疑,留下?lián)?,生者唯一能做的事是盡快接受事實,然后慢慢去習(xí)慣事實,承認它,卻又惦掛他。

對這一群人來說,張國榮之成為“張國榮”是一段緩慢的養(yǎng)成歷程,由默默無聞到大紅大紫,由落后于陳百強的“下把”變成香港演藝精神的代表,付出了也收獲了,具體而微地映射著這一群人的樂觀信念。他美,他愛美,他懂美,他善良,他贊美善良,這一群人看著他變成明星也陪伴他變成明星,他是可以親近的夢想,在他身上,凝聚了同代人的歲月記憶,以及笑聲與眼淚。

而他畢竟說走就走。把同代人舍棄于后,讓同代人錯愕悲哭,哭他也哭己身之逝?;夭蝗チ?,張國榮,還有跟他同代的可憐人間。

沖浪者

內(nèi)地傳媒探問,在“后張國榮時代”里,香港樂壇是何景象?

未免說得有點嚴(yán)重,仿佛張國榮在那年代是獨領(lǐng)風(fēng)騷,創(chuàng)造和主控了樂壇盛衰,一人獨大,成為他那歲月的堂堂代表。

當(dāng)然不是這樣子的。一個時代很難由一個人壟斷了代表權(quán),所謂時代精神充其量只能透過一個群體予以彰顯或索引,群體里的單獨個體,各有崗位、各有山頭、各有特色,卻亦隱隱有互通互近的特征,把所有人合起來觀之察之,始可窺見一場時代盛宴的大概輪廓。

所以“后張國榮時代”只具單純的時間意義,即指“在張國榮去世之后”,亦即二〇〇三年之后,其實時代如果要變,他在不在,都一樣,都會變,并不因為失去了張先生便山頹水涸。

張國榮從出道到死亡之間的二十多年,經(jīng)歷了香港樂壇的兩個本土化階段,先是多元,再是北望,都是關(guān)鍵的時代特征。以許冠杰為首的第一撥本土化于七十年代末已經(jīng)完成,廣東歌正式取代英文歌成為主流,直面本土生活的甜酸苦辣,百無禁忌,替本土認同打下厚實的底子。

然后,香港社會起飛了、香港樂壇也起飛了,一起邁進專業(yè)分工的燦爛年華,流行文化產(chǎn)業(yè)開始了打造明星的全方位行銷策略,影視歌全線發(fā)展,替不同的藝人建構(gòu)不一樣的輝煌形象。在此以前的歌星都只是唱唱唱,唱的魅力大于一切,在此以后的歌星則是復(fù)合偶像,唱歌雖是本業(yè),但被其他演藝行業(yè)的成績也突出地加了分,像白糖和白奶融在咖啡粉里,怎也分不清楚聲音演藝的貢獻比例孰輕孰重。

張國榮有成為偶像的所有必需條件,是流行文化產(chǎn)業(yè)的寶藏,產(chǎn)業(yè)操手亦成功地把他推向亞洲樂壇,他使香港本土升了級,“沖出香港”,讓香港樂壇忽然“跟世界接軌”,不讓臺灣的鄧麗君和翁倩玉專美。

再往下走,是跟北方粉絲和大腕的接軌。參演陳凱歌電影是關(guān)鍵的一步,是首次有土生土長的香港歌星在這么嚴(yán)肅和被重視的中國電影里擔(dān)起重任,偶像北上,他代表香港打了頭陣,但這仍是大時代的必然趨勢,他站在浪頭,躬逢其盛,表現(xiàn)雖好,始終不是浪潮的創(chuàng)造者和發(fā)明者,即使當(dāng)時不是他,亦會有其他的他或她,活在人世的背景里,他是特大號的沖浪者,并非興風(fēng)作浪的神話英雄。

別忘了,當(dāng)時的偶像群體尚有他人。各人頭上一片天,誰都霸占不了。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