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古書畫中的枇杷:彈質圓充饤,蜜津涼沁唇

2022年5月5日,立夏。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古人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江浙一帶有“立夏嘗新”的風俗,其中總少不了初夏第一果——枇杷。

2022年5月5日,立夏。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古人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江浙一帶有“立夏嘗新”的風俗,其中總少不了初夏第一果——枇杷。

枇杷原產中國,栽種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漢代就有枇杷栽培,唐代柳宗元曾說“寒初榮橘柚,夏首薦枇杷”,宋代詩人戴復古在《初夏游張園》一詩中有“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泵鞔蛑苡葠坭凌耍洳粌H有多幅枇杷畫作傳世,畫幅上時常還有詩作自題,如《臥游圖冊》第七開即有題詩:“彈質圓充饤,蜜津涼沁唇。黃金作服食,天亦壽吳人?!?/p>

詩詞之外,歷代書畫描繪枇杷的名跡亦不在少數,如北宋徽宗趙佶筆下的枇杷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調高雅,別具一種蒼勁細膩之韻致;明代沈周筆下的枇杷或墨筆出之,或淡彩描繪,有文人意趣;民國時期吳昌碩、王震筆下的枇杷則以篆籀之法寫之,極富金石之趣。

值此初夏時節(jié),澎湃新聞特此梳理歷代書畫中的枇杷名跡,以饗讀者。

初夏第一果——蘇州東山白玉枇杷

初夏第一果——蘇州東山白玉枇杷

宋 趙佶 枇杷山鳥圖 頁

宋 趙佶? 枇杷山鳥圖 頁? 故宮博物院藏

宋 趙佶  枇杷山鳥圖 頁  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枇杷果實累累,枝葉繁盛。一山雀棲于枝上,翹首回望翩翩鳳蝶,神情生動。此圖體現崔白清澹之體。宋徽宗趙佶的花鳥畫以設色為多,然而此圖純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調高雅,略似沒骨畫效果,別具一種蒼勁細膩之韻致,體現了趙佶多方面的繪畫才能。

對開有清乾隆御題詩一首:“結實圓而橢,枇杷因以名。徒傳象厥體,奚必問其聲。鳥自讬形穩(wěn),蝶還翻影輕。宣和工位置,何事失東京。”感慨宋徽宗如此精于繪畫,工于構圖和經營位置,緣何卻把國家丟失了?

宋 徐崇嗣 枇杷綬帶

宋 徐崇嗣 枇杷綬帶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藝苑藏真(上)”冊

宋 徐崇嗣 枇杷綬帶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藝苑藏真(上)”冊 


宋 徐崇嗣 枇杷綬帶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藝苑藏真(上)”冊

宋 徐崇嗣 枇杷綬帶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藝苑藏真(上)”冊 

徐崇嗣,北宋畫家。徐熙孫。擅畫草蟲、禽魚、蔬果、花木及蠶繭等。其畫初承家學,因不合當時圖畫院程式和風尚,遂改學黃筌、黃居寀父子。后自創(chuàng)新體,所作不用墨筆勾勒,而直接以彩色暈染,世稱“沒骨圖”,也稱“沒骨花”。兄徐崇勛、弟徐崇矩,均擅畫花鳥,崇矩并工士女。

宋 徐崇嗣 枇杷綬帶(局部)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藝苑藏真(上)冊”

宋 徐崇嗣 枇杷綬帶(局部)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藝苑藏真(上)冊”

清高宗行書跋:剏為沒骨自稱高,寓意植飛任汝曹。莫謂熱中紛有作,太原早著郁輪袍。

宋拓  唐太宗 枇杷帖

宋拓? 唐太宗 枇杷帖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大觀帖(一)冊”

宋拓  唐太宗 枇杷帖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大觀帖(一)冊”

釋文:使至,得所進枇杷子,良深慰悅。嘉果珍味,獨冠時新,但川路既遙,無勞更送。今者梅炎藻夏,麥氣迎秋,香飄蘭坂之風,鏡轉桂巖之月,為善之暇,想足怡神。延望白云,載深離緒,聊疏綠字,此不多申。諮,廿九日。

宋 林椿  枇杷山鳥圖 頁

宋 林椿? 枇杷山鳥圖 頁 故宮博物院藏

宋 林椿  枇杷山鳥圖 頁 故宮博物院藏

繪江南五月,成熟的枇杷果在夏日的光照下分外誘人。一只繡眼翹尾引頸棲于枇杷枝上正欲啄食果實,卻發(fā)現其上有一只螞蟻,便回喙定睛端詳,神情十分生動有趣。枇杷枝仿佛隨著繡眼的動作重心失衡而上下顫動,畫面靜中有動,妙趣橫生。繡眼的羽毛先以色、墨暈染,隨后以工細而不板滯的小筆觸根根刻畫,表現出鳥兒背羽堅密光滑、腹毛蓬松柔軟的不同質感。枇杷果以土黃色線勾輪廓,繼而填入金黃色,最后以赭色繪臍,三種不同的暖色水乳交融,從而展現出枇杷果成熟期的豐滿甜美。枇杷葉用筆致工整細膩的重彩法表現,不僅如實地刻畫出葉面反轉向背的各種自然形貌,且將葉面被蟲兒叮咬的殘損痕跡亦勾描暈染得一絲不茍,充分反映了宋代花鳥畫在寫實方面所達到的藝術水平。

宋 李迪 枇杷幽雀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元人畫冊”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元人畫冊”

李迪(1100—1197)。南宋畫家,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工花鳥竹石、鷹鶻犬貓、耕牛山雞,長于寫生,間作山水小景。

李迪傳世作品多,大多有年款。淳熙元年(1174)作《風雨歸牧圖》軸,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淳熙十四年(1187)作《雪樹寒禽圖》軸現藏上海博物館。慶元二年(1196)作《楓鷹雉雞圖》軸、慶元三年(1197)《雞雛侍飼圖》冊頁、《獵犬圖》冊頁,均藏故宮博物院。子德茂,理宗淳祐年間(1241—1252)畫院待詔。畫承家法,喜畫花禽鷹鶻,野景不逮其父。所見李畫最晚年款為慶元三年(1197),如上溯到北宋宣和七年(1125),需時七十三年,據此推算,則李氏存世之年齡應在九十以上。

宋 崔白 畫枇杷孔雀 軸

宋 崔白 畫枇杷孔雀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崔白 畫枇杷孔雀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崔白(活動于11世紀)字子西,濠梁(今安徽鳳陽)人,仁宗時(1022─1063)選入畫院當藝學。善畫花鳥,尤其擅長花竹、山兔、枯荷、水鳧、野雁之類。

宋 崔白 畫枇杷孔雀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崔白 畫枇杷孔雀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崔白 畫枇杷孔雀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崔白 畫枇杷孔雀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崔白 畫枇杷孔雀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崔白 畫枇杷孔雀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畫枇杷樹下,孔雀一對,一只停在樹干上,一只行走花叢間,頭頂上飛翔著綬帶鳥,太湖石旁盛開各種花卉。整幅布滿了圖案,著色鮮麗,畫面顯得非常熱鬧富麗。

宋人 折枝枇杷 軸

宋人 折枝枇杷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 折枝枇杷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 折枝枇杷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 折枝枇杷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 折枝枇杷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 折枝枇杷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 折枝枇杷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 折枝枇杷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沈周 枇杷圖 軸

明 沈周《枇杷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明 沈周《枇杷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明 沈周 枇杷

明 沈周 枇杷 本幅選自故宮博物院藏沈周“臥游圖冊”

明 沈周 枇杷 本幅選自故宮博物院藏沈周“臥游圖冊”

“臥游”之名源自南朝宋宗炳在居室四壁掛山水以臥游的典故。然而不同于掛軸的是,該圖冊還可于臥床時仰面翻閱。 由此可見畫家的繪制初衷和生活情趣。

枇杷選自“臥游圖冊”第七開,右上畫家自題:“彈質圓充饤,蜜津涼沁唇。黃金作服食,天亦壽吳人。沈周?!?/p>

明 沈周 畫枇杷 軸

明 沈周 畫枇杷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沈周 畫枇杷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沈周 畫枇杷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沈周 畫枇杷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沈周 畫枇杷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沈周 畫枇杷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沈周行楷書自題:有果產西蜀,作花凌早寒。樹繁碧玉葉,柯疊黃金丸。沈周。

明 沈周  畫枇杷 

明 沈周? 畫枇杷?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沈周“寫意冊”

明 沈周  畫枇杷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沈周“寫意冊”

沈周行書自題:誰將金彈子,瞥眼閣高枝。野鳥不敢下,避飛還自疑。沈周。

明 陸治 封候圖 軸

明 陸治 封候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陸治 封候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陸治 封候圖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陸治 封候圖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陸治 封候圖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陸治 封候圖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周之冕 枇杷珍禽 軸

明 周之冕 枇杷珍禽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周之冕 枇杷珍禽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周之冕 枇杷珍禽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周之冕 枇杷珍禽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周之冕 枇杷珍禽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周之冕 枇杷珍禽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陳嘉言 枇杷松鼠

明 陳嘉言 枇杷松鼠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名人畫扇冊 ”

明 陳嘉言 枇杷松鼠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名人畫扇冊 ”

陳嘉言(1539-?),字孔彰,浙江嘉興人。善寫花鳥。畫筆松秀,頗臻妙境。此圖取意清新,敷色雅淡,以沒骨兼寫意描繪出枇杷的圓熟鮮潤,而枝葉間啃食枇杷的松鼠,纖毛畢現毛絨可愛。幅上寫意的果實、絲絲工細的毫毛,能如此精妙的配合,正是畫者獨到之處。

明 文從簡 枇杷

明 文從簡 枇杷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人便面畫冊(三)冊”

明 文從簡 枇杷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人便面畫冊(三)冊”

文從簡(1574—1648),字彥可,號枕煙老人,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大書畫家文徵明曾孫,明末清初畫家。崇禎十三年(1640)拔貢,入清后退居林下,以書畫自娛。

清 惲壽平  枇杷

清 惲壽平? 枇杷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惲壽平“畫花卉冊”

清 惲壽平  枇杷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惲壽平“畫花卉冊”

惲壽平行書自題:筆端亂擲黃金果,不屑長門買賦錢。甌香閣戲圖。

清 張若靄  枇杷

清 張若靄? 枇杷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張若靄“寫生花果冊”

清 張若靄  枇杷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張若靄“寫生花果冊”

張若靄(1713—1746)。字晴嵐(讀畫輯略作字景采,號晴嵐),室名藕香書屋,安徽桐城人。張若靄有家學,祖父為康熙朝文華殿大學士張英,父親為雍正、乾隆朝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

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科殿試金榜原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在其父親張廷玉“以此讓于天下寒士”要求下,遂降為二甲一名進士,未散館特授編修,后帝親授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入直南書房,官至禮部尚書,襲伯爵。

張若靄以書、畫供奉內廷,一日太后出方寸之玉佩,命書心經一篇。竟日而就,因賜上方珍玩無算。善畫山水、花鳥,得王糓祥、周之冕遺意。乾隆十一年(1746)隨帝西巡,因病回京,不久卒,謚文僖。

清 無款  枇杷

清 無款? 枇杷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花鳥畫冊”

清 無款  枇杷 本幅選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花鳥畫冊”

民國 溥心畬 枇杷蜜蜂圖 

民國 溥心畬 枇杷蜜蜂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民國 溥心畬 枇杷蜜蜂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溥心畬(1896.9.2—1963.11.18),滿族,原名愛新覺羅·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著名書畫家、收藏家。為清恭親王奕訢之孫。曾留學德國,篤嗜詩文、書畫,皆有成就。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又與吳湖帆并稱“南吳北溥”。

民國 溥心畬 枇杷

民國 溥心畬 枇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民國 溥心畬 枇杷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溥心畬行書自題:晚翠舞修葉,金實含露華。新秋正啼鳥,來生赤松家。心畬。

清 吳昌碩 花果四屏 軸 枇杷芭蕉菊

清 吳昌碩 花果四屏 軸 枇杷芭蕉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吳昌碩 花果四屏 軸 枇杷芭蕉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吳昌碩行書自題:初夏景物約略寫之,人謂似李復堂,似花之寺僧,畫者不自知之也。昌碩。

民國 王震 枇杷麻雀 軸 

民國 王震 枇杷麻雀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民國 王震 枇杷麻雀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震(1867—1938)字一亭,浙江吳興人,號“海云樓主”、“白龍山人”。晚年信佛,法名“覺器”。是中國藝術史上少有的“商”“藝”雙輝的奇才。王震是海上畫派一位獨具特色的書畫家。對于海上畫派的接續(xù)和傳承發(fā)展有著卓越的貢獻。他曾以力薦吳昌碩并成其弟子傳為佳話。后與吳昌碩一起,引領了海派繪畫藝術的蓬勃發(fā)展。

民國 王震 壽桃枇杷 軸

民國 王震 壽桃枇杷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民國 王震 壽桃枇杷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近現代 徐悲鴻 枇杷佳果圖 軸 

近現代 徐悲鴻 枇杷佳果圖 軸? 故宮博物院藏

近現代 徐悲鴻 枇杷佳果圖 軸  故宮博物院藏

自題:“每因佳果識時節(jié),當日深交懷李公。乙亥春日悲鴻?!扁j“東海王孫”白文長方印。乙亥年為1935年,徐悲鴻時年40歲。

圖繪枇杷樹的一枝。在暖風的吹拂下枝葉交疊,金黃的枇杷似果香四溢,散發(fā)著收獲季節(jié)的成熟美。

作者以筆酣墨飽的大寫意法直接點染色、墨,不求物象的形似,只求筆墨在吸水性極強的生宣紙上干濕、濃淡的變化。墨氣淋漓中顯現出果實、葉片飽含汁液的鮮靈與活脫。全圖顯現出徐悲鴻對中國文人寫意畫筆情墨趣的獨特領會。

圖上所鈐“東海王孫”印是徐悲鴻在中國畫上最喜鈐蓋的印章之一。徐悲鴻的老家江蘇宜興靠近東海。初唐大將徐懋功曾因赫赫戰(zhàn)功被封為東??す?。徐悲鴻鈐此圖章既表示自己作為東海徐氏后裔的自豪,同時也為其畫作增添了傳奇的色彩和幾多古意。

(本文整理自故宮博物院與臺北故宮博物院相關資料。)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