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人物

《椰風蕉雨》:劉以鬯在南洋的“潮濕記憶”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相信看過王家衛(wèi)的朋友都會記得,周慕云在離開香港之前,曾經這樣問過蘇麗珍。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

相信看過王家衛(wèi)的朋友都會記得,周慕云在離開香港之前,曾經這樣問過蘇麗珍。實際上,電影角色的原型人物——一代文壇大師劉以鬯,亦曾于二十世紀五〇年代作客南洋,先后在新加坡、吉隆坡的多家報刊擔任編輯?,F實中大概沒有吳哥窟的樹洞,不過劉老在旅居南洋期間仍筆耕不輟,以稿紙取代樹洞,注滿一格格異鄉(xiāng)墨客的真摯情懷。

電影《花樣年華》劇照

電影《花樣年華》劇照

最近,劉以鬯小說集《椰風蕉雨:南洋故事集》在內地結集出版,有系統收錄劉老南洋時期的作品,彌足珍貴,讀者們確為幸運不已。在拜讀大師杰作以前,不妨先認識一下這位華語意識流鼻祖的出身,乃至他作客南洋的二三事。

根溯申城 出版新文學名家

或許不少讀者都是透過王家衛(wèi)電影,反過來認識劉以鬯,大抵也會因此將他歸類為“香港作家”。實際上,劉以鬯1918年于上海出生,在公共租界接受教育。劉老曾于訪問中憶述,他小時候已擅長寫作,二年級時更獲學校安排“跳級”直升五年級。1941年于上海圣約翰大學(校舍為今華東政法大學)畢業(yè)。同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劉老輾轉遷至重慶。這位初出茅廬的畢業(yè)生,于大后方擔任《國民公報》與《掃蕩報》的編輯,更在當時搶先刊登日本艦隊總司令陣亡的新聞,成為一時佳話。

翻查訪問資料,劉老在重慶編報期間,已先后約稿老舍、焦菊隱等名家。迄至抗戰(zhàn)勝利,劉以鬯返滬,及后創(chuàng)立懷正文化社,專注出版新文學作品。好些耳熟能詳的名家,諸如徐訏、姚雪垠、戴望舒等,皆曾交作品予懷正出版,對其時新文學發(fā)展貢獻尤多。及后他本人筆耕爬格,仍貫徹“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作宗旨,實與新文學精神不謀而合。

迄至1948年經濟混亂,劉以鬯移居香港,重開出版社無果,輾轉重投報人筆崗,遂成為各位熟悉的周慕云原型人物。大概各位難以想象這位晚上會到后巷吃云吞面、在鄰舍邂逅蘇麗珍的角色,不消年前還在滬出版《風蕭蕭》《差半車麥秸》等。異鄉(xiāng)墨客在城市狹縫間煮字謀生,或許正是其時一群南下文人的寫照。

劉以鬯(1918年12月7日-2018年6月8日)

劉以鬯(1918年12月7日-2018年6月8日)

南下新馬 懷才苦覓伯樂

劉以鬯在香江這片異鄉(xiāng)并未長久。1952年,他接受了友人邀請,從香港只身遠赴新加坡辦報。換言之,一代文匠不消數年又再次揚帆南下。原來他今次決然離港,背后尚有一段故事:當時劉老在港擔任《香港時報》副刊編輯,對新文學仍矢志不渝,卻因而有違其時偏好古典文學的報館方針。劉老遂毅然請辭遠赴南洋,足見他的文學取態(tài)與堅持。

如果說“所有記憶都是潮濕的”(《酒徒》),那么劉以鬯作客南洋五年的記憶,肯定沾滿濕潤的蕉風椰雨。前述他原是受邀到新加坡擔任《益世報》編輯,不巧報館旋即遭遇經濟困難,工作數月后便告倒閉結業(yè)。流落異鄉(xiāng)恰逢失卻事業(yè),劉以鬯一度打算回港,幸而后來獲邀到吉隆坡續(xù)任另一份報崗。由是,劉老在五年之間先后輾轉于新馬九間報社工作,部分更是由他一人獨力整份報紙的所有文稿,殊不簡單。

“聽說星加坡很大,美麗得像天堂一樣。”

“是的,星加坡很美,但是沒有錢,即使是天堂也會變成地獄的?!?/p>

——《蕉風椰雨》

工作不順的原因之一,乃是由于劉以鬯向來負責副刊編輯,偏偏副刊地位在當時的報館并非主要居首,加之相關編崗職位又多已為本地編輯所占,因此劉老只能于不同小報流轉。而這些小報本身實力較薄,難以長久經營。惡性循環(huán)之下,劉老難覓一份安穩(wěn)工作,絕不容易。

落寞游子 譜出異地戀曲

相信各位仍對《2046》與《酒徒》那列象征寂寞的列車,有所印象。這頭孤獨的野獸,或許正是當時劉以鬯的心路寫照:工作上懷才不遇,又只身一人流落在這片缺乏四季的異鄉(xiāng)。寂寞難遣,當時劉以鬯遂乘記者身份之便,不時流連當地歌臺。今天翻閱《椰風蕉雨》內的中篇《星加坡故事》,仍可窺探當年歌壇的花紅酒綠。

不幸的是,劉老更于留新期間罹患肺疾,需要長期打針服藥,專心療養(yǎng)。當時他正于房間編稿,忽而咳嗽吐血,為之愕然。一介游子再遭病魔纏擾,想必為這段記憶再添一層落寞。

“人就是這樣的一種奇怪動物?!?/p>

“但是人是感情的動物?!?/p>

“我的情感始終沒有得到過正常的發(fā)泄?!?/p>

——《星加坡故事》

否極終究迎得泰來,劉以鬯有幸在此際邂逅他的太太,自此結伴走畢人生路。與《2046》中周慕云結識旅館鄰房白玲的經歷相似,當時作客異鄉(xiāng)的劉以鬯,長居于新加坡金陵大旅店其中一間客房;而未來劉太羅佩云則是位現代舞者,隨團到新馬表演,恰巧居于旅館的同一層。據劉老的編輯梅子稱,原來當時羅佩云在新加坡的知名度比劉以鬯更高,甚至有報刊專程報道其演出盛況,或為各位書迷所感意外。

習慣夜歸的劉以鬯,不時巧遇剛完成舞團表演的未來劉太,二人亦因緣結識。原來劉太本身亦喜歡閱讀,自然投契。她憶述兩人最喜歡到萊佛士坊喝茶拍拖,亦到海邊巴剎宵夜。難怪康樂亭畔、牛車水之晨、加東花園等往昔獅城繁盛之境,不時出現于劉老南洋時期作品當中。

在前述劉老患病之際,亦幸得劉太在身旁悉心照料。由1952年只身一人赴新加坡,至1957年二人決定回流香港結婚,劉老結束五年作客南洋的經歷,自此定居香港。

劉以鬯、羅佩云夫婦攝于1958年香港

劉以鬯、羅佩云夫婦攝于1958年香港

此時尚有一則小插曲。據劉太珍藏當年與先生的書信,原來劉老是從旅行社訂購國泰航空機票,由新加坡飛回香港。書信后段更注明由于船期不合,需候逾半月始有大船出港,遂決定改搭飛機。想不到一眾文青們?yōu)橹蚪驑返赖碾娪皩Π?,在回程時居然不敵船期之誤。不過,自從劉老航班著陸抵港,一對伉儷旋即白頭偕老,浪漫依然。

劉老回港重任《香港時報》編輯,繼而再任職《快報》《星島晚報》,更創(chuàng)辦《香港文學》,期間依然筆耕不輟,畢生結集逾三百萬字,先后完成《酒徒》《對倒》等代表作,皆屬后話。

與眾不同 文鋒歷久常新

是次重編出版的《椰風蕉雨:南洋故事集》,皆由劉以鬯在南洋五年的見聞寫成。其中《星加坡故事》描繪一對不羈墨客與明媚佳人的邂逅,至于另一中篇《蕉風椰雨》則細說一段馬來甘榜的愛情故事。全書篇章皆滿溢新馬繁盛風情,配合劉老一貫創(chuàng)新破格的筆鋒,中篇作品細膩刻畫、短篇情節(jié)屢破新奇、微型小說更見緊湊節(jié)奏。其中,新書收錄之短篇與微型作品,不少皆刊登自《南洋商報》,乃劉太后來翻報整理所得。據蔡瀾筆述,同在南洋長大的他,小時候已為劉以鬯的書迷,更逐篇從《南洋商報》剪下收藏,足見一代文壇大師的魅力。

《椰風蕉雨:南洋故事集》,劉以鬯/著 梅子/編,四川人民出版社·后浪,2022年4月版

《椰風蕉雨:南洋故事集》,劉以鬯/著 梅子/編,四川人民出版社·后浪,2022年4月版

部分內地讀者翻閱劉老作品,起初或會困于先生的遣詞排句。須知道劉老本身乃南下文人,時代背景本就與今截然不同,惟筆者認為,只需稍作適應,閱讀時恰當調整時序史觀,自能豁然開朗。大概劉老作品的魅力在于,即便時隔逾半世紀,翻章閱句仍然感受固中創(chuàng)意,碰上譬喻仍感字詞凄美,讀至篇末仍知情節(jié)新奇,其“實驗性”歷久常新。

回想當年的年輕蔡瀾與一眾讀者,能夠第一時間接觸先生作品,定感耳目一新,所受沖擊可想而知。別忘記劉老乃華語意識流的鼻祖,若非其早年開辟嘗試,今天的華語文學發(fā)展絕不如此。實際上,劉老作品在香港地位尊崇,更是不少香港書迷必讀的文學作品之一,確為不容忽視。

劉以鬯在任編輯期間,秉持“認稿不認人”,原意是指只衡量文章水平而非著者名氣。盡管我們皆非編輯,不過在各位認識劉老生平以后,不妨由此開始,嘗試認識這位大師的文稿作品。正如前言,南洋歷練正好為劉以鬯日后創(chuàng)作奠下根基,甚至為淳于白的異鄉(xiāng)回憶直接提供內容素材。雖謂劉老一生經歷殊不簡單,但作客南洋短短五年間,卻濃縮了異域新客、懷才不遇、病魔纏襲、邂逅佳人等諸事,說其為劉老人生重要階段之一,亦絕不為過。今天翻讀舊作,仍可在字里行間窺探這位文壇大師的心路歷程。因此,《椰》書不論內容、篇幅與重要性,實在適合從未閱讀劉老作品的書友作為切入;對于一眾劉以鬯迷而言,自是更加不能錯過。

事實上,這位華語意識流小說鼻祖,絕對值得更多內地讀者多加關注細讀。是時候“認稿又認人”,細讀這位大師歷久常新之作,將他本人由“王家衛(wèi)原型人物”升華至“一代文壇大師”。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