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拾金不昧者的“褒獎”居然是——女人!

拾金不昧絕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然而最近在閱讀古代筆記時,筆者突然發(fā)現(xiàn)一樁奇怪的現(xiàn)象,那就是對拾金不昧者的有些“褒獎”,往往讓這一善行蒙上了些許異樣的陰影。

拾金不昧絕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然而最近在閱讀古代筆記時,筆者突然發(fā)現(xiàn)一樁奇怪的現(xiàn)象,那就是對拾金不昧者的有些“褒獎”,往往讓這一善行蒙上了些許異樣的陰影。

一、相贈:重金買下“生育機器”

先來看昂孫所撰民國筆記《網(wǎng)廬漫墨》中寫到的一則故事。

《云在山房叢書三種·網(wǎng)廬漫墨》

《云在山房叢書三種·網(wǎng)廬漫墨》

有個人從滄州去保定,走到河間地方,驚沙夕起,金烏西沉,倦鳥歸林,炊煙籠樹。他“叩農(nóng)莊而投宿焉”,放下行李,出莊散步時,遙見荒煙中隱約之古墓,墓周圍有八棵松樹環(huán)繞,“大可數(shù)抱,郁乎蒼蒼,宛若張蓋者然”。他感到好奇,就走過去觀看,“撫視墓碣,仿佛有‘義士’二字,而姓氏已不可辨識”。這時天色漸漸昏黑,他便回到莊子里,問投宿處的房主。房主告訴他說,這是明代一位旅店老板和他妻子的墓地,然后就將這段故事娓娓道來:

話說這位老板的小旅店位于交通要沖,“東西南北,萬商云集,客之投止者晨夕如穿梭”。有一天,客人離去之后,老板打掃房間時,“得布縛一囊,啟視之,貯白金五百”。他想:“是必行客之所遺也,吾其秘藏之,以待其來索”,然后將銀囊藏于箱篋之中。一年后,有位客人來到店里,一進門就痛哭不已。老板問他怎么了?那人說,我是省城一家大布商店的伙計,去年年底外出要賬,帶著三千兩白銀回鄉(xiāng),交給店主時,不知為何少了一個裝有五百兩銀子的銀囊,店主大怒,我無言可對,就算傾家蕩產(chǎn)也拿不出這么多錢還給他,只好將老婆孩子抵押給他做五年奴婢,可依然不夠……迄今我也不知道那五百兩銀子丟在哪里,“今入此舍,不覺心動,感觸而悲,非有他也”。老板于是問他,你丟的銀囊上可有標(biāo)記?那人說上面寫著“鼎盛”布商的字號,老板說你不要悲傷,然后“以囊還客”,并請他點驗??腿艘灰娿y囊中白銀一兩不少,不禁驚詫道:“天下安有此拾金不昧者?”歡欣拜謝,愿意拿出一半來酬謝老板,老板堅決不收,客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再三道謝而去。不久,他將布商店主帶了來,那店主對旅店老板說,我做生意見過不少為了一枚銅板背信棄義的,卻從沒有見過“五百金不足以動其心者”,希望和你結(jié)拜為兄弟,你有什么想要的盡管開口,我一定滿足。老板笑道:我都快六十歲了,膝下無子,要那么多錢做什么,和你做朋友可以,其他的就不用說了……

故事發(fā)展到這里,就是一個好人好事的套路,但問題在于并未就此劃上句號,而是來了一個令人錯愕的峰回路轉(zhuǎn)。

那個布商店主回到家,“乃覓女子之溫厚端莊者,以重價購得”,帶她來到旅店老板處并對他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請老兄收下我這份‘禮物’?!倍习宓钠拮右矂裾煞?qū)⒛桥耸障?,老板只好同意了。這之后,一下子生了八個兒子,個個是學(xué)霸,“先后登進士”。老板活到九十多歲,“及見八子之齊登科甲”。而夫妻去世后,布商店主的兒子經(jīng)過他們的墓地,“欲以表意,乃購異松植其墓”。

拾金不昧固然可貴,但“褒獎”的方式居然是通過買賣婦女贈送了一個“生育機器”,這算哪門子道理?

憑借記憶,筆者在清人吳熾昌的《客窗閑話》中找到了這則筆記的“出處”,按照吳熾昌的說法,此事乃他在甲辰年間(道光二十四年)的親歷之事,正是他在投宿農(nóng)莊的時候看到了那八松環(huán)繞之墓,并聽到了這個拾金不昧的故事。兩則筆記沒有太大差異,昂孫只是山寨了這個故事,并加上了一些議論,什么“天道之福善,固如是乎”之類的,總之,故事中的各位主角配角都皆大歡喜——除了那個被買來的婦女以外。

二、善報:船主的女兒逃不掉

古代筆記中,對拾金不昧者存在著一定的“褒獎模式”,大多是做書生的高中功名,做生意的發(fā)家致富,做百姓的得享高壽,但確實有一種“褒獎”是以女人為代價,而且不在少數(shù)。

清代筆記《虞初新志》里寫安徽亳州的一個乞丐,有一天行乞于當(dāng)?shù)卮髴絷惸臣?,恰是早晨,人家還沒開門,他就靠著墻角打瞌睡。這時有個丫鬟拿著水盆出來倒水,潑水之時,“有聲鏗然,隨水墮地”,丫鬟沒留意,轉(zhuǎn)身回到院子里掩住了大門。乞丐上前一看,竟是一枚金釧!乞丐大喜,正準(zhǔn)備拿走開溜,到城里找個當(dāng)鋪當(dāng)了,轉(zhuǎn)念一想,這金釧必定是主婦梳洗時隨手放在盆里,而丫鬟粗枝大葉沒留意,就給潑了。如果主婦回來找不到,懷疑是丫鬟偷走了,必定要責(zé)罵甚至拷打,弄出人命來可不是開玩笑的,“吾貧人,橫得重資,未必能享,而貽環(huán)累,以至不測,大不祥”,于是就站在門口等著。片刻,院子里傳來喧嘩聲,又傳來叱罵聲,接著那個丫鬟跑了出來,滿臉是血,往河溝里跳。乞丐連忙上前攔腰抱住,問她為什么要尋死,那丫鬟痛哭道:“我家主婦丟了一枚金釧,冤枉是我偷的,下手打我,與其被她活活打死,還不如投河自盡!”乞丐連聲說:“金釧在我這里!金釧在我這里!”然后跟丫鬟一起走進陳姓人家,拿出金釧,把事情的經(jīng)過一五一十地講了一遍。陳某聽完十分驚訝,為了表示感謝,把丫鬟嫁給了他,并給他在莊上找了份差事。乞丐“益殫竭心力以謹(jǐn)恪報”。此后,那丫鬟生下好幾個兒子,長大后做生意“致產(chǎn)巨萬”,乞丐終于實現(xiàn)了人生逆襲。

《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

同樣以乞丐之身拾金不昧而得到女人這一“獎品”的,還有《坐花志果》中的賈阿玉。賈阿玉是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吧儇な忱镏校峭馔恋仂?。”有一年除夕,他在地上撿到藍布一卷,打開一看是件女人的衣服,其中包裹著三十兩紋銀,他大喜,正想拿著這筆錢去好好過個年,又覺得自己不過是個乞丐,饑一頓飽一頓的習(xí)以為常,而失主恐怕要傷心難受,過不好這個年了。于是他就在原地等待。很久,見一中年婦人一路號哭著走了過來,一邊走一邊在地上尋找著什么。賈阿玉問她出了什么事,那婦人見是個衣衫襤褸的乞丐,理都不理他,繼續(xù)哭著尋找。賈阿玉沒辦法,問她到底在找什么?婦人這才告訴他:“吾夫欠官糧被押,吾賣女以償,今失去,有死而已?!辟Z阿玉詳細詢問她丟失物品的樣子,見一一符合,便拿出藍布包還給她。婦人感激不盡,要把銀子分一半給他,賈阿玉拒絕了。當(dāng)晚,賈阿玉在土地祠里睡覺,忽然見大殿之上燈燭炳耀,心想是誰大半夜的燒高香?這時聽見有人說話:“今日有丐者,不昧遺金,全人夫婦兩命,功甚大,宜予以福報?!比缓笥腥藢⒁幌溷y子推到他的腳邊。賈阿玉非常高興,一下子醒了過來,原來是做了一個夢,伸腳的時候,“足下有聲鏘然,拾視之,繩系大錢六枚”。賈阿玉想,這大概是神的恩賜吧,于是帶著這六枚大錢出入賭場,戰(zhàn)無不勝,“自朝至暮得錢數(shù)萬”。接著拿著這筆巨款接下了一個快要倒閉的面館,生意興隆,面館的舊主“無子,止一女”,便將女兒嫁給了阿玉,“后其妻連得二子,阿玉壽七十而卒。今其子尚開面店如故,家稱小康”。

《坐花志果》

《坐花志果》

和賈阿玉一樣,德州人小李兒也是因為拾金不昧獲得了上蒼的“褒獎”,事見曾衍東所著之《小豆棚》。小李兒靠著做船夫為人運貨為生,有一次撿到商人丟的十兩紋銀,船主看見了,許諾如果把銀子給自己,就將女兒嫁給他。這時那個商人回來找銀子,小李兒立刻將銀兩歸還,有人就對船主說:“此兒薄福,一鉤金且不能承受,況欲得妻乎?終必餓死。”船主便將小李兒逐下船去。小李兒無所事事,一日在河里游泳,腳在河水中踩到一樣硬物,摸出一看,居然是一錠銀子,繼續(xù)摸,還有發(fā)現(xiàn),“悉取之,可數(shù)百金”。他找不到失主,便拿著這些銀兩去做集市,恰好遇到當(dāng)初那位商人失主,商人教他做生意,發(fā)了大財,船主聽說后,依然把女兒嫁給了他,“此天之報施善人”——船主的女兒,既然是小李兒的“善報”,那么無論怎樣百轉(zhuǎn)千回都絕逃不掉。

三、神奇:拾金不昧逃脫一死

《清稗類鈔》里寫過光緒年間的一件事。某甲在上海租界某洋貨肆當(dāng)學(xué)徒,主人認為他是個誠實的老實人,倍加信任。端午前幾天,讓他帶著一個小革囊到南市收賬,從早晨忙到中午,“得銀幣千八百余元”,一切都比想象得順利。某甲心情很好,就到十六鋪茶樓飲茶,回到洋貨肆才發(fā)現(xiàn),居然把小革囊丟了,而倉惶之中想不起來丟在哪里了。主人認為他是將巨款私吞后偽稱丟失,氣得厲聲責(zé)罵,說你如果不馬上把那筆錢交出,就立刻送你見官!“甲百口莫能辨,遂大哭?!?/p>

再說浦東有個某乙,也在租界中做學(xué)徒,恰好被解雇,“將渡浦歸”,經(jīng)過十六鋪茶樓時,上樓喝茶,突然發(fā)現(xiàn)條案下面有個小革囊,“取而啟視之,則巨金也”!他驚喜之余,又思忖起來:這么一大筆錢,如果我拿回家,半生溫飽就算有了保障,然而失去它的人有可能就會因此“喪名譽而殞身命”,那樣我就算衣食無憂,難道就能心安理得嗎?貧窮和富貴都是命數(shù),我今天既然見到這筆失金,就應(yīng)該將它歸還給失主,這才是我應(yīng)盡的本分。于是他耐心等待。這時已近中午,“座客僅八九可數(shù),遍視顏色,無一似失金者,乃忍饑坐,目炯炯注人叢中,卒無得”。

直到傍晚時分,夕照橫江,疏燈點水,樓中人盡鳥獸散,方見一個面色凄白的人帶著兩個神色狐疑的人登上樓來,正是某甲和洋貨肆老板派著監(jiān)視他尋銀的仆人。某甲一路找到這里,也不知小革囊在否,而某乙察覺出他就是失主,上去一問,便“以革囊示之”。某甲驚喜過望,感激涕零,不停地說:“若不是你,今晚我只有自殺一條路了?!狈且贸鍪сy的五分之一相贈,某乙不受,“則十之一,又不可;則百之一,乙峻拒勿受”,最后答應(yīng)明天再在這里一聚。

第二天早晨,某乙來到十六鋪茶樓,先向早已等候在這里的某甲道謝,說要不是你丟失了小革囊,我就命喪魚腹了!某甲聽得莫名其妙,某乙才說:昨天我本來坐午后一時的船渡江,因為等小革囊的失主,錯過了船期,后來才知道,坐在那條船上的二十三人,“中流遇急浪,聞皆溺死矣”!

后來,那家洋貨肆的主人聽說了某乙拾金不昧的事跡,甚是感動,為了表示感謝,不僅雇用他管賬,還將女兒嫁給了他,“乙得憑藉,致力商業(yè),竟擁資數(shù)十萬,為富家翁”……

雖說拾金不昧值得嘉獎,雖說古代中國女性的婚姻很大程度上就是遵循父母之命,但總覺得這樣的筆記固然是勸善,無形之中卻是抵押上了他人的命運,而被抵押物自然是不配擁有姓名的。所以在拾金不昧者的煌煌事跡中,我們看到的是主人、父母乃至上蒼的慷他人之慨,而那些被嫁女性好像善行的返券,生存的意義只在于滿減了自己的同時,成就著別人。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